贵阳一中肇始于清嘉庆五年(1800)布政使常明创建的正习书院、正本书院,后于1902年形成贵阳府中学堂。1905年贵阳府中学堂迁址到贵阳南城雪涯洞。1906年由晚清礼部尚书李端棻联合在黔名仕于德楷、任可澄、唐尔镛、华之鸿等,于贵阳府中学堂基础上,建立“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贵阳一中前身),广育黔中才俊。
1950年,省立贵阳高级中学、省立贵阳中学、私立中山中学、国立师院附中、私立伯群中学五校合并,正式命名为贵阳一中,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4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百多年来,贵阳一中循五校良风,汇众支精髓,教泽源远流长,成就万千桃李。无产阶级革命家周逸群,中国科学院院士乐森璕、熊其毅、肖序常、周卫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德忠、马克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祖武,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秦元勋、夏平畴,著名物理学家张永立,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罗绳武,中国光盘之父徐端颐等杰出人物,均毕业于贵阳一中。
2022年7月,“贵州省丘成桐少年班”确定由百年名校贵阳一中承办,我校坚持植根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培养数理拔尖人才。2023年4月丘成桐先生为包括贵阳一中在内的全国18所中学授牌“丘成桐少年班”。
目前,学校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且具有新格局、新境界和新作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0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6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141名(其中2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正高级教师18人,副高级教师129人,特级教师8人,省级名师8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人,省管专家1人,市管专家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88人,贵阳市教坛新秀34人。先后建成国家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贵州省“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贵阳市“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21个,是省教育厅确立的“贵州省高中教师发展中心”,贵阳市“英语、物理学科基地”,“贵州省招生考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贵州省高中语文省级教研基地”。
学校以“美好教育”为办学理念,践行“正本求真、正习求新”办学思想,构建全新育人体系,追求高质量发展,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校继续做好贵州省基础教育的领跑者,办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中,培养未来领袖人才。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校园”、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文明校园”“文明单位”“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扶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此外,学校还先后获得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省“啦啦操实验学校”“体育特色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示范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中外青少年绿色创新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多种特色学校荣誉。同时,贵阳一中还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近50个国内优秀高等学府的优质生源基地。
引进计划及岗位要求
本次计划引进教师7人,其中数学教师2人,政治教师1人,物理教师2人,化学教师1人,语文教师1人。
引进人才条件
引进人才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政治立场坚定,有理想信念。遵规守纪,诚实守信,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高层次人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含民营经济、基层认定)的人才,年龄一般在50周岁以下(1973年4月24日及以后出生)。
2.急需紧缺人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含民营经济、基层认定)的人才,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1978年4月24日及以后出生)。
(四)具有国家承认的学历,并符合拟报考岗位所需其他资格条件。
(五)2024届高校毕业生未取得学位证、毕业证的,需提供就业推荐表。
引进人才程序
(一)报名及资格初审
(二)评审考核环节
(三)确定拟引进人才
其他事宜
我校将参加4月27日由贵州大学组织开展的“广聚英才汇聚黔进动能”——十二届贵州人才博览会“1+9”高校毕业生省地联聘引才行动,活动地点为贵州大学西校区足球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航天西路)。欢迎各位人才前往,进行现场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