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pDoingList是不为清单的意思。除了应该知道我们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什么不该做。
以下是段永平的19个StopDoingList。
段永平说:
可以讲价对卖家而言是非常短视且成本很高的行为。
(2)短视:鼓励回头客来讨价还价。
任何讨价还价都会让客户认为自己有可能吃亏了,因为客户很可能觉得价钱还没还够。
评价:可以保持公司经营的简单性和一致性,一口价是很难的事,也是很容易的事。
有网友感叹: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几乎没什么人想得到不做国际大公司的代工,就像这里说到的没有人拒绝他们的订单。但段永平从开始就选择了不代工这条路子,并且敢于拒绝(大名企订单诱惑啊),这的确是让人感叹不已啊!
评价:代工是每天求着别人给单子,跟本分在完全相反的路上,当下有没有做好自己?短期有利益,长期很愚蠢的行为。
没有有息贷款,永远不会倒在资金链断裂上。芒格说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就不去哪里,多数企业垮掉都是因为借了太多钱了。
我们也不负债。负债的好处是可以发展快些。不负债的好处是可以活得长远。再说,一般来讲,银行都是要确认你不需要钱时才借钱给你的。
贷款和用杠杆,赚的时候快,赔的时候更快。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湿一回鞋就湿一辈子,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有些机会总是要错过的,只要保证抓住的是对的,就足够了。我们过去的大部分竞争对手都消失了,我们还健在,道理也许就在此。
评价:杠杆增加的是不确定性,什么样的怪事都有可能发生,能不用的杠杆尽量不用,也不仅仅借钱是杠杆的行为,所有依赖于外部的行为都是杠杆,还包括张一鸣说的思维上的杠杆。
收不到钱的生意不做,不管听起来有多好,追款的成本非常高,而且会对出问题的地区生意造成影响。
评价:本分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赊账是不是本分没有做到位的妥协?多数人会选择先妥协,等赚到钱了再本分,我们宁愿先本分、先不妥协,道理很简单,纠结的是先后的顺序,要想明白解脱是在当下,当下不能解脱的,未来也是不可能的。
一个采购员能拖供应商的货款,是“有能力”的表现?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公司财务如果逾期给不了款,应该属于“没能力”的表现。
评价:我们在内部强调简单和一致性,欠钱会增加整个系统的复杂性,即刻付钱的方法只有一种,欠钱的方法可以有一万种。
不仅不晚发工资,而且以前曾有一位OPPO离职的员工年终奖是照常发的,其中一位主动离职超过半年的员工就意外收到前东家发的12万年终奖!
过去20多年都是如此,那是契约精神里的东西,没什么好说的。
评价:一致性的原则,内部、外部保持一个标准,标准多了是给自己找麻烦。
信誉不是讲讲而已,只有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才知道谁是讲信誉的。不诚信公司大概率不会有好下场。
评价:“讲”信誉和“守”信誉是两件事情,一致性是用最少的规则运营企业,规则多了容易不诚信,多余的规则都是理由和借口。
我们公司不会把追求干倒谁作为目标,也不会把市场份额、销售数量及排名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的。我们追求的就是改善用户体验,做出最好的产品,其他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互相攻击是种不健康的行为,攻击对手恰恰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评价:与其战胜别人不如战胜自己。
低价是条最容易的路,也是一条最难的路。很少人明白,低价是不会扩大市场份额的,但被迫降价有机会保住市场份额而已。没有差异化的工业品和资源性无差异化的产品可能会有价格战。
差异化越小的产品越容易陷入价格战。价格战的最后结果往往是优而不胜,比如汽车业和航空业。
除非不得已,不要打价格战。低价是不会扩大市场份额的,被迫降价只是有机会保住市场份额而已。
评价:价格战是没有做好自己的表现,低价是最容易的路,张一鸣说的即时满足,任何人是自己的因,也是自己的果,既然做不好又为什么要做?可以不做的。
“性价比”其实就是为性能不够好找借口,我也是花了很多年才突然想明白的。长寿公司大概不太强调“性价比”这个概念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好货不便宜啊。
评价:把当下能做的事都做到了,这样产品不可能是低价的,没有性价比的。
没有差异化就成了日用基础商品,只能靠价格来竞争,很难挣钱。
展会对推广品牌事倍功半。
评价:产品做好了,不需要在宣传上投入成本,宣传上的投入不能让产品变得更好。
有网友问段永平,如何看待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段回答说:提高翻车率的有效办法。
下围棋取胜最大的秘诀不是如何下出高招,而是能够自始至终下出本手,不出错,而等着对手出错。办企业也一样,你看死掉的企业哪一家是被别人打死的?还不都是自己犯死的!世界上长青树企业,哪一家不是中规中矩地按照企业规则在操作?大浪淘沙,在中国,最终在世界上能够站住脚,能够真正做大做强的一定是严格企业规则办事的企业家。
评价:哪来的弯道?做企业是无限追问本质的旅程,至始至终只有一个目标:本质。
关于并购,我可以讲一个我的简单理解。如果本着“要做强则要做大”的想法并购的话,那结局一定是很难看的。
评价:收购和兼并的本质是不是对自己的经营缺乏安全感?
我不赞成一般意义上的多元化,尤其不赞成为多元化而多元化的多元化。有很多公司在经历了一段不错的发展后,为了分散风险,开始搞起了多元化,结果其中有些公司很快就不用担心风险问题了。
他说,A股有些公司就有这个问题,看着利润不错,可老是不知道公司会怎么用这些钱。一看他们多元化我就有点晕。
评价:多元化也一样,是不是对自己的经营缺乏安全感?
总的来讲,我们最关心的只是消费者体验,而不是行业排名,不然可能就容易犯一些很奇怪的错误,比如发动价格战等等。占有率是结果,不是不重要,但不能盲目追求,否则以后有麻烦。有点像GDP,但不能盲目追求。
扩张的时候要谨慎。我把这个叫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就是兼顾足够和安全的意思。多数人在扩张时用的都是所谓的最大速度,最后一个不留神就翻车了。
评价:本质是无限接近的,做好一件事可以无限止的做下去,扩张是不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只有追问本质才能解决内心的恐惧和紧张。
本分的意思就是不本分的事儿不做,赚了不该赚的钱就是不本分。本分,主要是价值观和能力范围的体现。如果没有“取之有道”的约束,利润导向很容易不择手段。
评价:常常闪现赚快钱的机会,做这个事容易有守株待兔的心态,搞过一次总想着还有下一次,是即时满足的表现,不会提升认知能力,赚到的快钱+低层次的认知,这样的组合还不如做个平头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