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逐渐引起各方的重视。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研究并开发针对特定人群、特殊环境、特别是新型功能营养品,对提高全民营养与健康水平、支持消费者全面进入享受型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重庆召开,“聚焦成人营养健康,创新融合特殊医学食品”专题会议同期举办。
合理应用口服营养补充使更多人群受益
王硕对《共识》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共识》解释了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HMB)和CaHMB的定义,并明确了HMB补充的健康获益。《共识》中还提到,CaHMB的安全性已受到广泛认可。目前,在多项研究中使用的CaHMB干预剂量为每日3克。但经研究评估,人体每日摄入6克CaHMB时耐受性仍良好,且未造成肝功能、免疫系统及血脂代谢异常,因此可适当提高每日最大使用限量,更好地满足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
优质原料和适宜配比对人体有多重益处
除了动物蛋白,大豆蛋白也是一类蛋白质质量较高的优质蛋白。IFF营养专家娄苑颖介绍,IFF针对SUPRO誖大豆蛋白产品在助力代谢调控与平衡方面展开了多项研究。研究发现,其在降低心血管风险、体重管理(减少腹部脂肪)以及控制葡萄糖、胰岛素代谢反应方面均具有有益作用。“对于2型糖尿病高风险的老年人群来讲,当需要补充蛋白时,大豆蛋白是更好的选择。”娄苑颖说。
益生元是指不可直接被人体消化利用,但可选择性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和代谢的一类碳水化合物。适当补充益生元,有助于维持肠道稳态和人体微生态健康。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王光强近年来针对特定益生菌和特异性益生元在特定人群的模拟体外条件下协同增效展开了研究。其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数据库和GEM在预测单糖等简单碳源上准确率较高,但对多糖和寡糖等益生元的预测还需进一步提高;通过利用不同益生元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多株益生菌发现,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菊粉等不同益生元对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乳双歧杆菌等不同益生菌株的代谢产物影响很大,还会影响菌株抗逆性。
与会专家建议,高校研究人员应通过高通量、高效能的方式挖掘资源,明确健康效益,并联合企业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功能性食品,以实现精准营养。营养干预后能够做到长期随访,以探究特医食品或其他功能性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持续性、整体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大众仍缺乏对于包括特医食品在内的各类功能性食品的科学认知,如何让消费者在众多功能性食品中选到能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让老年人群通过特性的功能性产品预防疾病到来、让患者通过合适的特医食品进行及时有效的营养补充,仍需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