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叁胖,一直有很多盆友私下来问,希望挑一款靠谱的猫粮长期喂,因为换来换去怪麻烦的。
每次遇到这个问题,我的回答都是:
所有的宠物食品都不怎么样,都最好定期换。
叁胖将其定义为:定期换猫粮原则。
这篇仔细解释一下这个原则。
目录:
一、概率的世界
二、定期换猫粮原则降低中招概率
三、宠物食品的底层逻辑
四、所有的宠物食品都不怎么样
五、总结
六、广义的更换和狭义的更换
这个世界本质是概率的,在微观上呈现随机性,但是在宏观呈现概率性。
比如,吸烟得肺癌,从个体来看吸烟是否得肺炎很随机;
但是放大到人群,吸烟人群得肺癌的概率会增加。
宠物食品也有这样的规律。
从微观个体来看,买到问题粮是随机事件。
有些是急性的致命的严重问题,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黄曲霉中毒。
有些是呕吐便血还能医治的问题,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细菌超标,或者重金属超标。
有些是慢性软便的轻度问题,这种情况很普遍,一般只是过敏或者不耐受。
所以,想要100%地避免买到问题粮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想办法降低中招的概率。
为了降低中招的概率,定期换猫粮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上一节分析分析到,问题粮潜在的表现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
分情况讨论:
1、急性毒粮。
这种情况定期换粮也无法降低中招概率。
假设有三款粮A、B、C。
猫吃了以后在3天内发生急性中毒的概率为a、b、c。
那么无论买了哪款猫粮,3天内中毒的概率要么是a,要么是b,要么是c。
没有实现降低概率的目的。
除非把换粮频率增加到2天以内。
但是这样太麻烦,不太现实。
2、慢性毒粮。
这种情况定期换粮可以降低中招概率。
还是假设有三款粮A、B、C。
猫吃了以后在3个月内发生慢性中毒的概率为a、b、c。
如果一只猫吃了A粮不满3个月就换了,那么中毒概率a还没发生就失效了。
此时换成了B粮,那么中毒概率b开始累积。
然后不到3个月又换成了C粮,此时中毒概率b就不会发生了,换成了中毒概率c开始累积。
哪怕此时又换回了A粮,那么B粮的中毒概率b也消失了,从新累积中毒概率a。
当然,以上有一个假设,这些粮的慢性中毒方式是不一样的,否则概率abc将是积累强化关系,而不是替换关系。
而实际上,每款猫粮的中毒因素也是不一样的,更可能是替换关系,而不是积累强化关系。
总之,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定期换粮至少可以降低慢性中毒的概率。
通过以上的分析也可以发现,换猫粮的频率越快、种类越多,问题粮的中招概率也越低。
但是换得越勤、种类越多,也越麻烦。
所以这里就有如何平衡生活麻烦的问题,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决定。
一个简单的策略是:
找到几款合适的猫粮,每1~3个月换一款喂。
猫粮这类的宠物食品,本质是一种妥协,并不符合猫天然的食物要求,很多常见的慢性病往往都是长期喂猫粮导致的。
养猫的底层逻辑:
1、首先,要了解猫的生理营养、能量代谢的基础理论知识:
猫的基本营养需求(回复:营养)
【猫能量代谢和营养代谢的原理】(回复:代谢)
2、了解完猫的生理结构后发现,干猫粮对猫来说都有问题,因为违反了物种的天然生理习性,导致了很多慢性病:
长期吃猫粮的猫,迟早会得这5种疾病(回复:猫粮)
这篇很重要,而且通俗易懂,一定要看。
3、所以最好的食物还是得恢复猫的天然食物,喂生骨肉:
猫生骨肉喂养的所有知识V3.0(此文已更新,最新的更新回复:生骨肉)
4、但是现代人生活繁忙,生骨肉喂养毕竟麻烦,所以方便的猫粮无法取代,于是只能找个相对好点的猫粮:
【猫粮判断标准2.0】如何一眼判断猫粮好坏?(回复:标准)
【猫粮的分级排序】只考虑好坏,不考虑价格(这篇已不准,最新的更新请回复:猫粮)
5、为了找到靠谱的猫粮,还得了解各国的猫粮监管:
1、国产猫粮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现在看这篇幼稚了,美国也不怎么样)
2、国产猫粮似乎正在变好——农业部20号文件的解读(现在看过于乐观了,农业部并没有严格执行文件要求)
3、【良心长文】如何分析猫粮配方表?为什么美国的猫粮也不靠谱(想深度了解商业猫粮的内幕,这篇必读)
4、美国AAFCO猫粮标准到底是什么?满足这个标准一定是好猫粮吗?(分别解释了美国和中国的猫粮标准,标准是如此之低,满足标准毫无意义)
5、美国的宠物食品监管体系如何运作?所有爱宠人士和从业者必看(中国的监管很差,但美国的监管就好了一点,也不怎么样)
(更多、更系统地了解国内外宠物食品监管政策,请回复:监管)
当系统地读完以上底层逻辑系列会发现,对猫来说,再好的宠物食品都不怎么样。
宠物食品本质上是一种妥协。
而宠物食品的好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环节众多,利益牵涉很广。
上文中有2篇介绍美国监管体系的翻译文,展示了利益集团一直在无孔不入地试图影响政策、降低标准,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据小道消息,农业部在制定猫粮国标的时候,美国玛氏集团(代表产品:进口美士、国产美士、伟嘉、宝路、皇家、德芙、M&M)就曾积极游说,硬生生将猫粮国标的蛋白质拉低到了成猫25%,幼猫28%的低值。
而在美国的aafco标准中,这个数据是成猫26%,幼猫30%。
以上的猫粮都是什么档次大家也知道。
不过这是小道消息,不一定准。
既然宠物食品是一种妥协,那么再好的猫粮配方,本质上也无法成为猫天然的健康的食物。
重要的是,由于较低的合格标准,可能导致一些没有发现的潜在问题。
比如,美国的宠物食品监管体系如何运作?,此文详细披露了美国是如何界定宠物食品是合格的,要求之低令人发指。
简单总结一下,美国的监管体系认为,只要通过了这2套测试,猫粮就是合格的:
1、营养承诺值。
这就是aafco标准。
2、短期的喂养测试。
喂养测试分为成年组和幼年组:
对成年阶段的狗(或猫)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维持测试。
对处于生长阶段的幼犬(或幼猫)进行较短的(10周)生长测试。
喂养试验只需要8只动物参与,只要有6只动物通过就算完成了试验。
但这2套方法标准都很低,而且都有漏洞,逻辑不严密。
由于宠物食品监管不靠谱,本质上,我们所有的宠物都是“试验动物”,我们都在给这些宠物食品做喂养试验。
但即便是这样,美国的这套合格标准也已经比中国的合格要求高很多了。
总之,
宠物食品的合格标准就是个屎,任何猫粮宣称符合某标准都毫无意义。
总之,不仅仅是因为毒粮事件频发,还因为:
1、猫粮(宠物食品)是现代生活的妥协,并不符合猫的天然食物。
2、而且猫粮的合格标准又是如此之低。
使得任何宠物食品都可能存在尚未发现的潜在问题。
于是,我们可以采取定期换猫粮的策略,降低潜在未发现问题的中招概率。
从概率上来说,换得越勤、且换的猫粮种类越多,中招的概率越低。
但是换得越勤越多也越麻烦。
简单的策略是:
多找几款合适的猫粮,每1~3个月换一款喂。
广义的更换:
同一个品牌,换口味、换工厂、甚至只是换了批次,也算更换。
狭义的更换:
换品牌。
而且最好不是同一个工厂生产的,因为工艺可能相同。
同时也最好不是同一种口味的,因为原料可能相同。
这2种更换都是有意义的。
但是,换的因素越多,中招概率越低。
以后获得此文,可以回复关键词:定期换猫粮或者底层逻辑
已经分析过的猫粮,往下拉到目录。或者回复:猫粮。或直接回复猫粮名字
请勿抄袭,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包括以下信息:(公众号:猫咪研究室。作者:钱叁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