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苍翠,热潮奔涌。季冬时节,走进东平县各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铆足干劲,挥汗如雨,处处呈现一派火热的建设热潮。
项目为王实干为先
经济发展离开项目建设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东平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鲜明导向,坚持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驾辕之马”和落实“六稳”“六保”的核心抓手,聚精会神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牢记发展第一要务,东平县全面打响新型工业化建设攻坚战,聚力打造生物医药、现代食品、高端金属表面处理、绿色建材四大“百亿产业”。坚持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建立重点任务重点园区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成立十大工作指挥部,实行“提级推进、专班盯靠”,东平县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参与,清单化管理、常态化调度,强力推进总投资583亿元的80个“四个一批”项目,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2022年1-11月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8%。
在项目攻坚力度方面,东平县不断扩大有效投入,投资结构显著改善,项目建设高效有序。对上争取落实资金16.9亿元,同比增长67.1%。总投资209.4亿元的23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投资48亿元的泰东高速公路、39.8亿元的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50亿元的山钢集团东平铁矿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00亿元的陇电入鲁、投资150亿元的中兴电力等稳步推进。投资12.7亿元的黄河大桥竣工通车,投资34.4亿元的济菏高速改扩建加紧实施,投资1.2亿元的大宋不夜城、东平湖亮化工程项目,成为群众打卡新地标。
抓大项目大抓项目
在东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放眼望去,300亩的土地上水泥、熟料、骨料、商品混凝土等材料的生产线正有条不紊的运行着。目前,企业正在加快推进年产1500万吨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项目,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设年产1000万吨骨料和年产500万吨精品机制砂生产线。项目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新增税收8000万元。
在东平县,像这样的优质大项目还有很多,不断拉长着东平县经济的“生命线”。东平县坚持“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理念,充分体现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深刻内涵。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风险挑战交织,东平县扛起招商大旗、聚焦项目建设,掀起了全县项目建设的发展热潮。
特色农业全面起势
围绕“民富村强”目标,东平县建设5个万亩高效蔬菜产业园区,预计三年内完成30万亩,特色农业全面起势。
在梯门镇万亩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一个个大棚串成线又连成面,园区联通东瓦庄、海子、武村、东沟流等多个特色农业片区,着力构建“产业化联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全域发展模式。目前,园区已流转土地32000余亩,建设大棚7724.5亩,主要种植哈密瓜、螺丝椒、紫光圆茄等果蔬,培育出“东瓦庄哈密瓜”“西沟流樱桃”等优质品牌。产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实现纯收益约1.5亿元,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带动群众人均增收2000余元、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
在东平甲瑞高效农业产业园,1000亩的土地上建有113个大拱棚和1个玻璃温室大棚,以种植网纹瓜、辣椒、草莓等蔬菜瓜果为主,一个个大棚内,蔬菜瓜果错落有致、长势喜人。“下一步,我们规划建设1座1000吨的恒温库,集仓储、物流、深加工于一体,同时谋划建设15亩左右的采摘园,努力把项目打造成集‘智慧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新业态功能区,从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产业园负责人如是说道。
在东平街道无盐村的蔬菜大棚内,一人多高的西红柿枝蔓上缀满着簇簇小果,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忠华和村两委正在查看西红柿长势情况,他告诉记者:“我们共建设了大棚151个,占地800亩。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由村里的合作社统一管理,并形成规模。项目带动了160名村民就业,实现人均增收10000元,村集体增收40万元。”
在大羊镇、接山镇、旧县乡、沙河站镇、老湖镇等乡镇,东平县特色农业全面开花,不但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更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下一步,东平县将继续把特色农业发展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全力勾勒振兴乡村新画卷、描绘特色“富春山居图”。
好风凭借力,风正好悬帆。如今,随着一个个优质项目的落地和加快建设,项目建设热潮在东原大地的沃土上涌动,借助重点项目这一强大引擎,东平县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记者: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