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及下辖各区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年).ppt

区域研究报告青岛市及下辖各区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公共融资部

邵一静

何文经济实力: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体系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山东省龙头地位、副省级城市中游。在建设蓝色海洋经济区、西海岸新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级战略的推动下,青岛市经济发展前景向好。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万亿元,同比增长

3.9%。当年三次产业比重为3.2:34.8:62.0,服务业地位进一步巩固。以

GDP/全市常住人口计算,2022年青岛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43万元,与山东省和全国的比率均为

1.68

倍。青岛市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形成了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七大优势产业链,品牌经济效应显著,拥有海信集团、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中车四方等知名企业;2022

年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7.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

11.6%,比上年提高

1.4

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5%,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以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为主的服务业是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22

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73.8%。2022

年全市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

4.5%;受客观因素影响,消费市场恢复放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减少

1.4%。港口区位、开放优势决定了青岛市外向型经济特点,当年青岛市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增速分别为

9117.20

亿元和7.4%。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当期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3%、7.2%和7.3%。青岛市下辖区市经济发展特色各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经济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其他区市工业集中度较高,其中西海岸新区和即墨区是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内陆县域平度市和莱西市是全市农产品主产区,农业基础较好。沿湾城区经济结构及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优于内陆县域。十四五期间,青岛市将积极打造环湾都市现代化主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和城阳区),同时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打造与主城区协调发展的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三大主城片区,培育平度莱西青岛都市圈两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从经济水平来看,西海岸新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高地,立足海洋特色优势,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市首位,2022年GDP为4691.8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1.45%,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规模在全市均处于绝对优势。胶州市、即墨区、市南区、城1区域研究报告阳区、市北区和崂山区

2022年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其中胶州市和崂山区GDP增速以5.7%和5.0%排名前两位。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经济规模依次排名后三位,其中李沧区以

612.61

亿元继续垫底。2023

年上半年度,西海岸新区以2379.41亿元的GDP

遥遥领先,市南区、胶州市和即墨区

GDP相近,均突破

700亿元,李沧区GDP规模仍落后。财政实力:受宏观环境、降费退税、土地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青岛市财力有一定波动,不过财政质量和自给能力保持良好。2020-2022

年,青岛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253.85亿元、1368.30亿元和1273.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9.1%和-6.9%;2022年税收占比和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别为69.21%和

75.07%。2022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

24.85%至

896.31亿元,主要系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较大。受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影响,2022年青岛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有一定幅度提升,不过总体规模仍较小,财政自给能力偏弱;由于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三大主城区基金收入统一纳入市本级核算,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相对较高,2022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

119.76

亿元和306.65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8.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1%,其中全市税收收入779.80亿元,同比增长

21.9%,增长幅度高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恢复增长叠加上年同期退税较多、基数较低。经济实力强劲的西海岸新区2022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29亿元,继续领跑各区市;崂山区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税源企业质量较好,2022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3.67

亿元,稳居全市第二位;城阳区和胶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近,亦超过百亿元;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垫底,其中平度市和莱西市因农业经济占比较高,产业创税能力相对较弱,李沧区受骨干税源企业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财力趋降。从增速看,受经济下行、留抵退税及财政体制调整等因素影响,2022

年大部分区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有所下滑,仅崂山区小幅增长1.75%。2023年上半年度,西海岸新区和崂山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

132.35

亿元和

123.54

亿元,保持优势地位;当期市南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城阳区和即墨区低速正增长,其他区市增速均超过10%。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基金收入纳入市本级核算,2022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集中于市本级、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城阳区、胶州市和即墨区,分别为

306.65

亿元、211.01

亿元、76.81

亿元、68.62

亿元、66.16

58.26

亿元。受土地出让缩减影响,当年各区市基金收入均有较大幅度下跌,增速区间为-17.54%至-55.91%。债务状况:2020-2022年末青岛市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2058.28亿元、2559.072区域研究报告亿元和3079.63亿元,呈持续增长趋势,但规模在可控范围内,地方财力对政府债务保障程度较好,2022

年底青岛市政府债务率为

103.90%,处于绿色安全等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下辖区市中,2022年末西海岸新区、城阳区、胶州市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532.80亿元、340.69亿元、307.24亿元,居前三位,即墨区、李沧区和平度市政府债务余额亦超过百亿元,崂山区和市南区规模垫底,分别为45.14亿元和

44.11

亿元。当年(末)各区市限额和余额均有所增长,其中西海岸新区和城阳区增幅较高,2022

年末余额分别增加了

145.30

84.20

亿元。根据《青岛市2022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中披露的数据,2022年底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市本级、西海岸新区和市北区债务率分别为

154.80%、149.90%、138.90%、116.80%、112.50%和

105.70%,高于全市水平(103.90%),平度市、即墨区、市南区、莱西市和崂山区分别为

91.10%、75.10%、70.90%、68.40%和19.00%,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23

9

月末青岛市城投企业存量债券余额及

2022

年末带息债务主要集中于市本级平台,占比分别为

34.05%和

41.58%,分别是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考虑区市上解收入后)的

2.48

倍和

8.11

倍。下辖区市中,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即墨区和李沧区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大;其中李沧区举债规模与财力匹配度弱,负面舆情频发,区域城投企业债务压力较大。一、青岛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一)青岛市经济实力分析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中心城市及港口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港口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良好,地方经济保持较快发展,近年来全市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同时以滨海旅游、港口物流、金融等为主的服务业主导地位持续巩固。未来在建设蓝色海洋经济区、西海岸新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及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青岛市经济发展前景向好。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北接环渤海经济圈,东临日韩,西倚经济实力雄厚的山东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全市陆域面积

1.13

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22

万平方千米,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

905.2

千米,下辖市南区、市北区、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和即墨区

7个市辖区,代管胶州市、平度市和莱西市

3个县级市。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1034.2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

0.83%,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799.6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32%,比上年末提高0.15个百分点。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之一,青岛市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3区域研究报告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2011

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市是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青岛市被定位成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准备将其打造成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及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青岛作为三大片区之一,承接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2019年10月,商务部官网发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上合示范区实施范围在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此外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年底青岛市公路通车里程达

1.55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条通车里程869.2千米,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

2236千米,形成了“三纵四横五连”的高速路网格局。铁路方面,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青岛站、青岛北站、红岛站为主,青岛西站为辅的“

三主一辅”四站格局,构筑起集约高效的铁路运输网络体系;截至

2022年末,青岛市铁路线路达

12条,通车总里程达到

666

公里,实现“济青

1

小时通达、省内

2

小时交通圈,2

小时到达连云港,4小时直达长三角”的高速铁路交通网络,国家沿海重要的铁路枢纽地位不断巩固。轨道交通方面,近年来随着地铁

号线、8

号线、4

号线陆续开通运营,截至2022年末,青岛市地铁运营线路

7条,运营总里程

315公里。航空方面,2021年

8

12

日青岛流亭机场关闭,山东省内首个最高等级

4F

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通航投运,以转场为契机,青岛加速补齐航空货运短板,陆续开通至纽约、多伦多等

10

条国际全货机航线,覆盖亚洲、欧洲、美洲、上合组织成员国4区域研究报告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截至

年末,青岛拥有国内航线

220

条,国际航线

22

条,港澳台地区航线

条,与国内外

100

余个城市实现直航,当年航空旅客吞吐量97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39.4%;航空货邮吞吐量

22万吨,下降

7.4%。港口方面,青岛港口是世界第六大港,西太平洋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我国北方最大的外贸口岸,与世界上

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截至

年末,青岛港港口吞吐量

6.6

亿吨,比上年增长

4.3%;外贸吞吐量

4.7亿吨,增长

3.2%;集装箱吞吐量

2567万标准箱,增长

8.3%。近年来山东省实施建设海洋强省行动,强调将青岛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港口,发挥青岛港口在湾区带动、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区域合作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青岛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发展水平稳居山东省龙头地位,副省级城市中游(2022年居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第3位,全国

15个副省级城市第8位)。2020-2022年,青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12400.56亿元、14136.46亿元和14920.7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7%、8.3%和3.9%。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22年青岛市第一产业增加值

478.05

亿元,增长

2.2%;第二产业增加值

5197.34

2.8%;第三产业增加值

9245.36亿元,增长

4.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3.2:34.8:62.0。以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为主的服务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22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3.8%。以GDP/全市常住人口计算,2022年青岛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43万元,与山东省和全国的比率均为1.68倍。图表

1.

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5区域研究报告图表

2.

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以上的涉海两院院士。青岛市海洋经济形成了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设备制造业和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四个支柱产业。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青岛要建设成为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现代海洋产业发展高地、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示范区。近年来,全市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业结构持续优化,2020-2022

年工业增加值分别为

3268.38

亿元、3884.07

亿元和3966.45

亿元,增速分别为

2.8%、8.8%和

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8.8%和3.8%;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5%,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近年来青岛市大力布局新产业,一批大项目落地投产,面向未来制造的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其中芯恩、富士康高端封测、惠科半导体、京东方物联网显示端口器件等项目,拉动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美锦、金能科技、杜科新材料等项目的加快推进,进一步完备了氢能产业链;一汽-大众、北京汽车制造厂、华人运通高合汽车等项目,相继填补了青岛汽车产业在高端豪车、一线6区域研究报告品牌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等方面的空白。分大类行业看,2022年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

个行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增长面为

62.9%,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分别增长

8.0%、24.7%、6.1%、18.9%和13.6%。投资和消费是拉动青岛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20-2022

年,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2%、4.1%和4.5%,近三年增速较为稳定。分行业看,2022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1.0%;第二产业投资在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产业拉动下,完成投资增长15.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5.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0.8%,其中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行动的带动下,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23.2%。整体来说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当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8.3%和36.2%。房地产开发方面,自

2017年3月起青岛市陆续出台了“限购、限售、限贷、限价”等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楼市有所降温。2020-2022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2045.10亿元、1981.80亿元和1789.1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3.4%、-3.1%和-9.7%。2022年随着楼市“断供风波”涌现、房企债务危机频现,青岛市商品房销售规模继续下滑,住宅投资

1316.20

亿元,下降

11.1%。商品房销售面积1563.7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4.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1264.1

万平方米,下降11.0%。近年来受客观因素影响,消费市场承压运营,2020-2022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5203.50亿元、5975.40亿元和5891.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4.8%和-1.4%。不过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2022

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可穿戴智能设备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480.8%,金银珠宝类增长

23.3%,化妆品类增长

18.7%,新能源汽车增长

123.6%,能效等级为

级和

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0.3%。港口区位、开放优势决定了青岛市外向型经济特点,全市外贸进出口以机电产品、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服装为主,出口国家及地区集中在欧盟、日本、韩国、美国、东盟等。2020-2022年,青岛市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为

6407.0亿元、8498.4

9117.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8.2%、32.4%和

7.4%。从贸易对象看,2022

年对前三大贸易市场东盟、美国和欧盟进出口分别为

1743.3

亿元、1010.8亿元和944.7亿元,增速分别为

28.8%、1.3%和-4.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

3194.4

21.0%;对

RCEP

其他成员国进出口

3557.5亿元,增长

11.4%;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

600.1

20.1%。从出口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

2434.6亿元,增长

3.6%,占全市出口总额的

45.4%,7区域研究报告其中汽车零配件、汽车、船舶出口分别增长16.6%、102.8%和83.9%。图表

3.

2012

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360.84

亿元,同比增长

3.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3911.51

5.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7496.76

6.5%。当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

27.9%、27.9%;实体经济和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当期24

条重点产业链投资同比增长

25.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52.1%。消费市场增势良好,同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4.2亿元,同比增长

7.2%;外贸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实现

6630.70亿元,同比增长7.3%。(二)青岛市财政实力分析近年来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波动趋势,2022

年受宏观环境、降费退税、土地市场成交量萎缩等因素影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同比下滑,不过财政质量和自给能力仍保持良好。随着财政体制调整,2022年青岛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有一定提升,不过规模仍较小,由于三主城区基金收入纳入市本级核算,市本级基金收入相对较大。2023

年前三季度,全市财税收入恢复增长。青岛市综合财力主要来自税收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020-2022年,青岛市实现财政收入合计1分别为2736.46亿元、2819.29亿元和2535.19亿元,

2021年主要系税收收入增加拉动,2022年受宏观环境、留抵退税以及土地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有所下降。1

财政收入合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8区域研究报告图表

4.

年分别为

1253.85亿元、1368.30亿元和1273.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0%、9.1%和-6.9%,其

中税收收入分别为898.78亿元、1016.88亿元和881.3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1.68%、74.32%和69.21%,相对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财政质量较好;同期,非税收入分别完成

355.07

亿元、351.42

392.01

亿元,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为主,2022年上述三项合计实现收入301.64亿元,占当年非税收入的

76.95%。2020-2022年

,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完成1584.65亿元、1706.76亿元和1696.17亿元,其中刚性支出占比分别为57.47%、57.71%和59.53%。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自给能力较强,近三年自给率分别为79.12%、80.17%和75.07%。受土地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控因素影响,青岛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有一定波动

,2020-2022年分别为1169.91亿元、1192.73

亿元和896.31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分别为1000.91亿元、981.62亿元和737.88亿元。同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分别为1520.22亿元、1480.50亿元和1331.76亿元,主要集中于城乡社区支出,2022

年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比例约

65%。近三年青岛市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分别为76.96%、80.56%和67.30%。转移性收入方面,2020-2022

年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分别为

260.542

此处上级补助收入包括中央补助收入及省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口径与此一致。9区域研究报告亿元、250.66亿元和358.84亿元,其中

2022年体制结算收入较多,补助收入较其他年份增加较多;同期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分别为

52.16

亿元、7.60

亿元和6.73亿元,其中2020年新增抗疫特别国债46亿元,补助收入相对较大。青岛市现行财政体制框架是

年建立的,根据青政字[2012]56

号文件,为完善区市财政管理体制,青岛市自

2012年起实行市本级财政收入下放区(县)级,实行除车船税、中央分配的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和市本级管理的非税收入外,原纳入市本级的增值税、营业税等下移至区(县)级财政收入。受财权下放区(县)级财政影响,青岛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偏小,且市级财力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市级财政统筹调控和保障能力逐渐弱化,同时区(市)间财力水平差距依然较大,部分区(市)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故

年青岛市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适当调整,根据青岛市

月发布的《关于调整完善区市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自

10%财力增量全额返还,以此达到提高市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缩小区(市)间财力差距的作用。调整后

年市本级财力有一定幅度提升。2020-2022

年青岛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60.73亿元、88.23亿元和119.76亿元,税收收入分别为

12.10亿元、14.47

62.25

亿元。同年青岛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完成642.79亿元、693.54亿元和703.97亿元,主要集中于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覆盖程度较低,收支缺口主要由上级(中央、省)补助收入、区市上解收入、地方政府债券收入等补足,2022

年上述三项收入分别为358.84亿元、478.48亿元和159.47亿元。由于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三大主城区基金收入统一纳入市本级核算,青岛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相对较大。2020-2022

年,青岛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

303.07

亿元、295.08

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占比超过

80%。同期青岛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分别完成

364.37

亿元、354.65

340.57

亿元,主要由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构成。近三年青岛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分别为83.18%、83.20%和90.04%。2023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18.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1%,其中全市税收收入

779.80

21.9%,增长幅度高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恢复增长叠加去年同期退税较多、基数较低。当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344.7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4.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

75.76%。10区域研究报告二、下辖各区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2017

月,随着即墨区撤市设区后,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为七区三市,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黄岛区)

、城阳区和即墨3区

7

个市辖区,及代管胶州市、平度市和莱西市

3

个县级市。其中(1)西海岸新区是我国第九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在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龙头;西海新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2)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作为青岛市传统老城区,亦是城市更新的主战场,早期是青岛发展的标杆,但随着产业外移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搬离之后,也面临着转型阵痛,近年来经济发展较慢,目前重点项目主要为现代服务业、科技研发类项目,包括市南区的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技中心项目、市北区的钢研究院项目、李沧区的国际院士港系列项目。(3)崂山区是青岛市旅游资源精华的聚集区和旅游业发展的主阵地,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崂山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拥有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崂山风景名胜区、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和金家岭金融区

4个国家级的政策性区域,还有正在打造的青岛中央创新区、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崂山区先后培育了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海尔、中国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中国高端电缆第一品牌—汉缆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拥有卡奥斯、特来电等独角兽企业

家,拥有上市公司

14

家;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4)城阳区重点发展高速列车制造、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等产业,第二产业占比较高。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位于城阳区北岸城区,是中国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轨道交通关键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基础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集聚了全市

90%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拥有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等

家龙头企业和

200

余家核心配套企业。(5)即墨区和胶州市定位于副中心城市,其中即墨区工业基础雄厚,在优化纺织服装、家电电子、机械制造三大优势传统产业基础上,培育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推进东部青岛蓝谷、中部青岛汽车产业新城、西部即墨国际商贸城等重点功能区建设。随着胶东国际机场通航、地铁8号线开通,上合示范区设立等一系列利好逐渐在胶州市落地,胶州市积极推进物流、贸易、航空等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胶州市规划发展成为山东半岛的物流枢纽、空港及航空产业综合配套区、先进制造业基地。(6)位于青岛市西北面的平度市3

2014

6

月,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是我国第九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2096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11区域研究报告和莱西市属内陆地带,与潍坊市、烟台市毗邻,是全市农产品主产区。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青岛市将积极打造环湾都市现代化主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和城阳区,强化总部商务、金融贸易、创新创意、时尚消费、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提升人口集聚和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优化城市中心体系,打造新时代引领青岛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主城区。坚持聚湾强心、主辅联动,打造与主城区协调发展的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三大主城片区。精致发展黄岛主城片区,统筹自贸试验片区、灵山湾片区、风河片区和古镇口融合区等建设;推进即墨、胶州两个主城片区加快融入环湾都市区,依托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省级开发区、高新区等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临空经济,加快集聚人口,促进产城融合,打造联系青潍、青烟协同发展的环湾都市区核心组团。此外坚持网络化、专业化发展,重点建设蓝谷、董家口、姜山、南村四大功能性战略节点。培育平度莱西青岛都市圈两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肩负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放大提升城市辐射力的重任。图表

5.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2区域研究报告(一)下辖各区市经济实力分析4西海岸新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高地,立足海洋特色优势,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市首位,2022年

GDP为

4691.85

亿元,占全市

GDP的

30%以上,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规模在全市均处于绝对优势。胶州市、即墨区、市南区、城阳区、市北区和崂山区

年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其中崂山区和胶州市

GDP

增速以5.7%和

5.0%排名前两位。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经济规模依次排名后三位,地区生产总值处于

850

元至

600

亿元之间,其中李沧区以

亿元继续垫底。2023年上半年度,西海岸新区以

2379.41亿元的

相近,均突破

700

亿元,李沧区

规模仍落后。受区位、政策及交通等要素影响,青岛市下辖区市经济发展特色各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经济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89.6%、79.2%、71.0%和67.1%,居全市前四位。此外西海岸新区受益于先天的港口优势及政策助推,海洋经济较发达,肩负着经略海洋、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等国家战略使命,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2022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1.97:35.89:62.14。城阳区、胶州市和即墨区工业经济较发达,2022

年城阳区、即墨区和胶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比重分别为

49.7%、50.3%和

48.0%。平度市和莱西市农业基础较好,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0%和11.4%,居全市前两位。从经济规模看,西海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市首位,2022年为4691.85亿元,位列全国

19

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

31.45%。胶州市、即墨区、市南区、城阳区、市北区和崂山区

年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分别为

1541.09

亿元、1513.33

亿元、1496.36

亿元、1348.33

亿元、1124.45

亿元和1081.17

亿元,其中胶州市和即墨区

首次超过

1500

亿元。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经济规模依次排名后三位,地区生产总值处于

亿元至

亿元之间,其中李沧区以612.61亿元继续垫底。从

增速看,2022

年各区市经济增速均有所放缓,经济增速处于

1.1%-5.7%区间。当年崂山区和胶州市GDP增速超过5%,分别为

5.7%和5.0%;西海岸新区、市南区、市北区和莱西市均位于4.8%-4.6%之间;即墨区、李沧区、平度市和城阳区增速分别为2.6%、2.5%、2.3%和1.1%,处于相对偏低水平。4西海岸新区经济数据口径包括前湾保税港区数据,城阳区经济数据口径包括高新区。13区域研究报告图表

6.

199.35万人、136.96万人、118.45

万人、116.92万人、110.55

万人和103.36万人,合计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75.96%。其他区市常住人口在

48-80

万人之间,崂山区和市南区常住人口分别为51.72万人和48.97万人,居末两位。与

2021年末人口数据相比,有

8个区市人口增加,增加较多的区域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和胶州市,增量分别为

2.93万人、2.14

万人和

1.17

万人;而莱西市和平度市人口数量有所下降,面临人口外流困境。从人均经济指标5看,2022

年市南区、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和胶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30.56

万元、23.54

万元、21.03

万元和

14.99

万元,超过全市水平(14.43

万元),城阳区、即墨区和市北区人均

分别为

11.53

万元、11.05

10.17

万元,莱西市、李沧区和平度市人均

均低于

万元。图表

7.

GDP/年末常住人口计算。14区域研究报告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以服务业经济为主导,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度较高;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和胶州市工业经济较发达,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具备较强拉动作用;平度市和莱西市也具备一定工业基础,区域经济增长亦主要依靠投资带动。从固定资产投资看,各区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波动较大,2022年,崂山区、莱西市、市北区和平度市增速超过

10%,李沧区和城阳区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负增长,增速分别为-8.6%和-7.7%。当年城阳区、平度市和即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城阳区回落幅度最大,下降了14.5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方面,2022

年青岛市各区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之间差异较大,当年仅市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增速为正值,其中市南区增速排名第一,达

63.30%,其余区市均呈现负增长。从销售6情况看,2022

年西海岸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65.30

万平方米,远超其他区市,城阳区、胶州市、即墨区和市北区依序次之,销售面积处于251-100万平方米之间,其余各区市均不超过

100万平方米。当年市北区、市南区和崂山区销售面积增速较高,分别为

13.70%、8.23%和

8.20%;西海岸新区、平度市、城阳区、即墨区和莱西市销售面积呈现下滑。图表

8.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

720.80

687.50

亿元,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较高;胶州市和即墨区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6

2022年李沧区商品房销售面积根据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其他区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得出。2022年李沧区和市南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根据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202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得出。15区域研究报告644.20

536.20

亿元;莱西市以

308.30

亿元居末位。受客观因素影响,当年较多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均较上年大幅下降,仅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和即墨区低速正增长,分别为

0.2%、0.1%和0.02%;其余各区市增速区间为-0.40%至-5.39%。图表

9.

3260.50

亿元;城阳区以

1522.40

亿元位居第二位;此外崂山区、胶州市和市南区规模处于968-800亿元之间。其他区市进出口总额规模不足

600亿元。从增速8看,当年即墨区、莱西市和平度市进出口额有所下滑,其他区市均呈正增长。图表

1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算得出。年市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根据82022

年李沧区进出口总额增速根据2022年进出口总额和2021年进出口总额计算得出。16区域研究报告2023

年上半年度,西海岸新区继续领跑,当期

2379.41

亿元,市南区、胶州市和即墨区三地

均在

亿元级别,分别为

771.32

亿元、770.47亿元和

763.11

亿元;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

GDP分别为410.32亿元、318.75亿元和

311.68

亿元,仍处于后三位;增速上,各区市增速处于

4.50%-7.50%之间,其中胶州市、崂山区、李沧区和即墨区增速分别为7.50%、7.40%、6.50%和6.40%,超过全市水平(6.20%)。同期各区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保持正增长,崂山区、市北区、莱西市和李沧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10.0%,其余各区市投资增速位于3.50%-8.20%区间。当期市场消费持续回暖,各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于5.30%-9.50%区间。(二)下辖各区市财政实力分析91.下辖各区市一般公共预算分析2022

年西海岸新区和崂山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

亿元;城阳区和胶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近,亦超过百亿元;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垫底,其中平度市和莱西市因农业经济占比较高,产业创税能力相对较弱,李沧区受骨干税源企业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财力趋降。青岛市半数区市可以实现财政自平衡,2022

年市南区、崂山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城阳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超过

100%。2023

年上半年度,西海岸新区和崂山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优势地位;当期市南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城阳区和即墨区低速正增长,其他区市增速均超过

10%。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看,经济实力强劲的西海岸新区

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29亿元,继续领跑各区市;崂山区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税收主要贡献行业为制造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产业结构较优,2022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亦突破

亿元,为

亿元,稳居全市第二位;城阳区和胶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百亿元,分别为

114.62

112.98

亿元;即墨区和市南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近,分别为

99.55

92.35

亿元;市北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4.26亿元,排名第七位;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61.29亿元、57.70亿元和

51.11

亿元,处于后三位,其中平度市和莱西市因农业经济占比较高,产业创税能力相对较弱;李沧区受骨干税源企业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财力趋降。从增速看,受经济下行、留抵退税及财政体制调整等因素影响,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唯一实现增长的是崂山区,增速为

1.75%,其余区市都有不同程度9

西海岸新区财政数据不含保税港区数据。2022

年保税港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1.25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4.11亿元。城阳区财政数据不含高新区数据,2022年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1.48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0.65亿元。17区域研究报告下滑,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市北区、李沧区的下降幅度都在

10%以上。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看,各区市税收占比总体较高,2022

年市南区和莱西市税收占比均超80%,分别为

84.76%和

80.12%;崂山区、市北区和李沧区税收占比在80%-70%区间,其余区市处于69%-53%区间。图表

11.

年青岛市半数区市可以实现财政自平衡,当年市南区、崂山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城阳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超过

100%,其他区市自给率在

54%-89%区间;整体保障程度较高。当年仅李沧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小幅提升,其余区市均有所下降。图表

12.

年上半年度,西海岸新区和崂山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

132.35亿元和123.54亿元,保持优势地位;工业基础较好的城阳区、胶州市和即墨区以68.24亿元、64.29亿元和60.30亿元分列全市第三至第五位;李沧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

30

亿元,仍处于末尾。从增速看,当期市南区财政收入表现不佳,一般公共预算收同比下降1.71%,是全市仅有的负增长地区;此外城阳区和即墨区也表现低迷,同比增速分别为0.55%和1.98%;其余区市增速均超过

10%,其中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增速亮眼,同比增速分别为

74.66%、56.23%和

23.56%。18区域研究报告2.下辖各区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基金收入纳入市本级核算,2022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集中于市本级、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城阳区、胶州市和即墨区,莱西市和平度市基金收入规模较小。受土地出让缩减影响,当年各区市基金收入均有较大幅度下跌。青岛市内三区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不核算基金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基金收入以补助形式体现,2022

年上述三区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入分别为0.36亿元、4.02亿元和12.14亿元。同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集中于市本级、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城阳区、胶州市和即墨区,基金收入规模分别为306.65亿元、211.01

亿元、76.81亿元、68.62亿元、66.16亿元和58.26亿元;莱西市和平度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小,2022年分别为

26.17亿元和

16.93亿元。从增速看,受土地出让量减少影响,2022年各区市基金收入均有较大幅度下跌,增速区间为-17.54%至-55.91%。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来看,2022

年崂山区基金自给率保持较强水平,为99.69%;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和即墨区依序次之,分别为

65.60%、59.49%和54.98%;平度市、城阳区和莱西市不超过

45%。当年除胶州市外,其余区市基金预算自给率均较

2021

年有所下滑,其中即墨区、崂山区、城阳区、莱西市和平度市基金预算自给率分别下滑了44.48个百分点、42.20个百分点、42.10个百分点、35.13个百分点和25.69个百分点。图表

13.

100.88亿元、60.17亿元和54.66亿元,其他区市不超过

21亿元。当期崂山区和莱西市基金收入同比有所增加。19区域研究报告三、青岛市及下辖区市债务状况分析(一)青岛市债务状况分析近年来青岛市政府债务持续增长,但规模在可控范围内,地方财力对政府债务保障程度较好,2022

103.9%,处于绿色安全等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在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及管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近年青岛市政府债务虽持续扩张,但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内,地方财力对政府债务保障程度较好。2020-2022年青岛市政府债务限额分别为2346.25亿元、2866.25亿元和3390.25亿元。近三年末青岛市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2058.28亿元、2559.07亿元和3079.63亿元,政府债务余额占限额的比例分别为87.73%、89.28%和90.84%,呈上升趋势。其中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

847.03

亿元、988.72

1085.25

亿元,占全市的比例分别为41.15%、38.64%和35.24%,呈下降趋势,区市级政府债务已成为主力;从债务属性看,专项债务规模占比较大且逐年上升,分别为

57.44%、62.79%和66.88%。2022年底青岛市政府债务率为103.9%10,较上年上升了

23.50个百分点,仍处于绿色安全等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图表

14.

近年来青岛市政府债务情况(单位:亿元)2020

年末全市

市本级847.032021

市本级988.722022

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全市市本级合计2058.28876.062559.07952.153079.631020.102059.531085.25750.20335.05其中:一般债务专项债务606.71240.32682.20306.521182.231606.92注:根据青岛市财政局披露的公开数据整理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2022

年末青岛市政府债务余额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42倍,较上年同期上升了

0.55倍,该比率在全国36个省市中仅高于江苏、厦门、北京、陕西、宁波、上海和深圳。10

数据来自于《关于青岛市

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20区域研究报告图表

15.

年,青岛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分别为

568

亿元、721

702.30

亿元,以新增债券为主,2022

年包括新增债券

556

亿元、再融资债券

146.30

亿元。从类型看,以专项债券为主,包括一般债券159.47亿元和专项债券542.83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755.22

亿元,包括新增债券

亿元和再融资债券

199.22

亿元。近三年及一期发行利率处于

2.42%-3.97%区间;发行期限最高是

年,发行期限趋于长期化,2022

年及

2023

年前三季度

年期及以上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77.35%和73.21%。截至

月末,青岛市地方政府债券存量余额为

3610.55

亿元,是青岛市政府债务的主要构成部分。从到期期限看,2023年10-12月、2024年、2025年

、2026年和2027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分别为0.56亿元、211.09

亿元、213.19亿元、516.45亿元和280.13亿元。图表

16.

福建*、广东*、辽宁*、山东*、浙江*为不含下属计划单列市数据,新疆*为不含兵团数据,下同。21区域研究报告(二)下辖区市债务状况分析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和胶州市政府债务规模较高,2022

年末余额分别为532.80亿元、340.69亿元、307.24

亿元,居前三位,即墨区、李沧区和平度市政府债务余额亦超过百亿元,崂山区和市南区规模垫底,分别为

45.14

44.11亿元。受市级财权下放影响,市本级政府债务偿付对区市上解收入依赖较大,根据披露的债务率,2022年底李沧区、城阳区和胶州市政府债务压力相对较大。从政府债务限额看,2022

年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和胶州市政府债务限额分别为561.64亿元、350.85亿元和339.25亿元,居各区市前三位;其次为即墨区、平度市、李沧区和莱西市,处于

103-171亿元之间;市北区、市南区与崂山区处于47-87亿元之间。各区市政府债务余额排名与限额基本一致,2022年末西海岸新区、城阳区、胶州市、即墨区、李沧区和平度市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

532.80亿元

、340.69亿元、307.24亿元、163.45亿元、134.09亿元和131.93亿元,其余区市不超过百亿元,其中崂山区和市南区余额分别为

亿元,规模相对较小。当年(末)各区市限额和余额均有所增长,其中西海岸新区和城阳区增幅较高,2022

亿元。从再融资空间看,李沧区、市北区、城阳区、即墨区、西海岸新区、崂山区、莱西市和胶州市

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限额的比例超过

90%,再融资空间有限;其余区市该比例处于83%-85%之间。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因财权下放,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偏小,2022

THE END
1.归类通中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海关编码搜索编码 | 搜索品名 | 专家归类 海关进出口税则税则信息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并依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公告实时更新。我们对各层级描述进行了一定整理和完善并将持续改进,便于广大用户更简便地进行查询。(以下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原版和官方信息为准。) ...https://hs.e-to-china.com.cn/showtree-15f6e536bddad9d82571c42f30a2fa61.html
2.统计学原理(高职高专)浙江工贸学院:统计学原理ppt(三 )确定统计分类和分组 (四 )研究设计统计表 (五 )确定统计分析研究的内容 三、统计设计的内容 (六 )制定统计调查方案 (七 )制定统计整理方案 (八 )规定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九 )考虑各部门和各阶段的配合与协调 (十 )统计力量的组织与安排 ...http://read.cucdc.com/cw/67915/199612.html
3.香飘飘(603711)公司公告香飘飘:香飘飘2022年半年度报告基本情况变更简介公司注册地址 浙江省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大道888号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无变更公司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新天地商务中心4幢西楼13楼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 310042 公司网址 http://www.chinaxpp.com 电子信箱 ir@chinaxpp.com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无变更 四、 信息披露及...https://q.stock.sohu.com/cn,gg,603711,8908004295.shtml
1.场地活动费的税收分类编码,近义词推进谅解:48K版75.77摘要:关于场地活动费的税收分类编码,涉及相关费用的税收归类及编码问题。通过推进谅解的方式,使用近义词来进一步解释和明确这一概念。具体版本为48K版,数值为75.77。此摘要简洁明了,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本文目录导读: 场地活动费的税收分类编码概述 https://github.uucxtrip.com/post/851.html
2.m.kuaijitoutiao.com/article/236195来会计头条,看会计人的新鲜事!新政策、新资讯、新知识、新话题、新故事,你关心的,这里都有,这里是会计头条,会计人的新媒体、新社区!http://m.kuaijitoutiao.com/article/236195
3.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行政许可税务行政许可信息归集表(11.12)税务行政许可信息归集表 决定作出部门(盖章): 国家税务总局宿州市税务局 报送时间:2024.11.12 行政许可决定书及文号 设定 依据 项目 名称 行政相对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审批 部门 许可决定作出时间 审核 结果 (宿二税) 许变准字 〔2024〕 第(17) 号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附件...https://anhui.chinatax.gov.cn/art/2024/11/12/art_23596_1216656.html
4.新澳精准资料免费提供,2019最新个税税率表,eShop48.15.55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税务问题一直是企业和个人关注的焦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税务政策,我们特此推出“新澳精准资料免费提供”服务,旨在为大家提供最准确、最全面的税务信息。本文将重点介绍2019年的最新个税税率表,并为大家揭示eShop48.15.55的独特优势。 https://www.ferton.cn/post/16491.html
5.新城控股:新城控股2022年年度报告售面积5.64亿平方米,同比增加10.5%,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2.69亿平方米,同比增加18.4%。四季度待售面积继续攀升,12月待售面积创2022年次新高。 历年商品房待售情况表 (三)土地购置大幅下滑,开发投资首现两位数降幅 2022年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2.0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9.4%,相较2021年降幅进一步扩大。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https://www.9fzt.com/detail/sh_601155_2_4733598581089.html
6.浙江省造价员考试程序201(通用6篇)(1)网络报名时间统一定于3月19日-3月29日,届时考生可登录“浙江造价信息网”(网址:)进行网上报名,按照要求如实填写报名表、扫描并上传本人相关资料(身份证、学历证明、一寸大头照、造价员资格证、造价工程师资格证或造价工程师考试相关科目合格成绩单,上传的扫描件大小控制在100KB以内),提交报考申请。考生请正确选择...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e4g89o8.html
7.在一份有关膀胱癌与吸烟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资源回收企业收购废玻璃“反向开票”时,应当按照《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表》正确选择“报废产品”类编码。 B. 纳税人销售废塑料自行开具发票时,应当按照《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表》正确选择“报废产品”类编码。 C. )资源回收企业收购废钢材“反向开票”时,应当按照《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表》正确选择“钢材...https://www.shuashuati.com/ti/b269a989659847d2a7447a221d3cb9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