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石家庄政协门户网站!今天是2020年9月28日
石家庄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0310号提案
提案者:宋晓青
案由:关于推进现代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
食品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民生产业”和“餐桌工程”,也一直是石家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围绕打造千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市政协主席张业任组长的推进现代食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出台了多个扶持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举措和政策,市政协各级领导召开多次专题会议找路径、定举措、谋发展,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比增长率超10%。
下面我分三个部分来汇报关于促进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我市食品工业基本情况
我市是农业资源大市、食品产业大市,食品工业是全市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乳制品、肉类、粮油、饮料、酒类、方便食品、特色果蔬加工产业集群,鹿泉、藁城、栾城等三区入选河北省食品产业强县。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拥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
(一)产业现状
全市食品工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66家,形成较为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门类齐全。
2022年1-9月,7大主要行业中,食品行业增长10.6%,位列医药、装备制造、钢铁之后居第四位,是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二)产业分布
全市食品工业企业中乳制品主要分布在鹿泉、新乐、行唐;粮油加工主要分布在藁城、新乐、赵县;肉制品主要分布在鹿泉、晋州;果蔬坚果加工主要分布在晋州、平山、赞皇;酒饮料主要分布在鹿泉、正定、晋州、赞皇;方便休闲食品主要分布在鹿泉、藁城、栾城、赵县;预制菜及营养餐主要分布在正定、栾城;功能性食品主要分布在正定、藁城、赞皇等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缓慢,创新培优基础较弱。
2.我市食品企业是散点布局,不成规模,产业集聚效应亟待规划和释放。
3.我市大部分食品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信息化建设缓慢阻碍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等。
4.我市本土食品企业品牌,品牌力较弱,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打造品牌、塑造名牌,仍旧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和难点。
三、关于加快现代食品产业的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着力打造、培育、扶持“高增长率、高附加值、高价值”的食品企业,即高增长率的预制菜食品、高附加值的代餐食品企业以及高价值的药食同源企业或大健康范畴的现代食品企业,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高速发展的企业,更要“栽好梧桐树”,创建优质招商引资的平台,引得“名企入驻”石门发展。
高增长率的朝阳产业,例如预制菜食品,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17-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2022年预制菜市场容量约为4200万亿,未来3-5年预制菜将成长为万亿规模的产业赛道,市场前景广阔,有着巨大的餐饮消费需求。并且,预制菜上游连着农业,利用现代化、工业化的中央厨房高效生产,产品供应到下游餐饮服务业,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类型,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原料生产、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环节融合发展,建设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食品产业链条,鼓励食品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农业联合体,推进原料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生产,建立稳定的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健全食品冷链物流建设和运行标准,提高冷链物流效率,优化产业链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规划食品产业集群布局
建议在拉开城市发展格局的大空间下,在本来就有龙头食品企业的区域做加法、扩规模,打造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现代化食品工业园区,引导、建设并壮大食品产业集群。
培育发展一批在畜禽肉制品加工、果蔬加工、休闲食品加工、保健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全产业链管控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做好行业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快速振兴质量高、规模大、品牌强的食品产业体系。
(三)提升食品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我市部分中小型食品企业生产水平参差不齐、自动化水平较低,食品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标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传统食品领域,发酵、酿造、熏制、腌制、烹饪等制造过程无法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大量传统食品制造的工业化程度低,无法应对特殊、多样的加工要求,核心技术硬件匹配不到位。
建议政府组织设立“食品企业自动化升级改造”专项基金,推动优秀食品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引进智能视觉检测系统以及智能机器人堆码设备等,争取三年内打造几个“食品企业示范工厂或基地”,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具有标杆、示范作用,拉升我市食品产业在全国食品业的影响力。
(四)打造省会食品品牌金字招牌
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增强企业品牌意识,讲好品牌故事,依托电子商务开展食品品牌建设,促进我市特色食品加工生产的品牌化、标准化。
倡导全市范围内优质食品企业“提品质、强品牌”,鼓励企业参与制修国际或国内标准,精修内功,提升产品品质。同时,推动“老字号”、“非遗食品”的传承升级。遴选、汇集我市知名食品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政府利用主流媒体、正博会、大型展会等资源和平台,由政府主导打造省会石门的知名食品品牌,创响一批“省字号”、“市字号”、“老字号”等食品品牌,打造美丽省会“舌尖上的品牌”,在全国食品界叫得响,叫的亮。
(五)紧跟新零售、新媒体等发展形势,拓展市场发展空间
鼓励我市中小型食品食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参加国内知名食品展览、展销等活动,到知名食品企业参观学习,将优秀的管理模式吸收进来,同时要把自己的品牌宣传出去,展示品牌实力和产品,积极到外面抢订单。
紧跟新零售、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拓宽食品销售渠道,积极探索直播经济等新营销方式,提升“石门”食品品牌知名度,深挖内潜、广拓外销,推进传统食品企业向着新空间、新平台、新高度的现代化食品产业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