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城网

自距今3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打制石器狩猎采集,开启游牧生活;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大规模种植谷类作物和畜养牲畜,良渚文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等由此发端。

“狩猎发展成畜牧、采集发展成农耕”,这是新石器时代人类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的显著标志,而植物的驯化在这一转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种植和驯化植物,使粮食的生产和储存成为可能。这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为之后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在1万年前的农业革命中,人类逐步驯化了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将这些原本与杂草“同流合污”、难以入口下咽的植物挖掘出来,培育成符合人类需求的农作物。

今天,我们就从谷类、豆类、薯类、果蔬类等食物中选取一些“佼佼者”,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驯化历程及其营养价值。

一、挺起“腰杆”的水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野生稻作为水稻的祖先,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呈现出匍匐茎、易落粒、长芒、褐色谷粒的特点。

匍匐茎。野生稻的匍匐茎非常矮小,并且分蘖(niè)数量众多。最重要的是,野生稻的分蘖角度很大,容易导致光合利用效率低下,从而降低产量。

长芒。野生稻的种子在成熟时会自动脱落。通过这种方式,野生稻能够让更多的种子发芽并繁衍后代,而不容易被鸟类等动物食用——这是水稻的“生存策略”。然而,对于人类来说,易落粒是一个巨大的困扰,因为这会降低产量。

试想一下,结合现代水稻的特点,如果想要驯化出适应栽培环境的栽培稻,与野生稻相比要有什么不同的性状?

直立茎。直立行走是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挺起“腰杆”的水稻也是如此——直立茎的形态能够更好地获取阳光,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增大产量。

不易落粒。落粒虽然有利于野生稻繁衍后代,但同时却会降低产量,因此征服落粒基因也是人类驯化水稻的关键。与野生稻相比,栽培稻不落粒或是只有轻微落粒。

短芒或无芒。长芒不仅会影响稻谷的收获和储存,还会降低每穗粒数,降低产量。在人类驯化水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选择保留产量高且没有芒的基因。

在水稻的驯化历程中,挺起“腰杆”的不止是水稻。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每年水稻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占全国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水稻的丰产稳产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谷类营养小贴士

但需要注意的是其氨基酸组成的不平衡: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较低,尤其是小米和面粉中赖氨酸最少,玉米中既缺乏赖氨酸又缺乏色氨酸。所以在食用时应注意将多种粮食混合食用,或将谷类与动物性食物混合食用,以提高谷类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另外,细粮经过加工去除了外层的麸皮,而维持机体健康所需的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则蕴含在麸皮里,粗粮由于保留了部分麸皮,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的含量较精制的高,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预防疾病,所以日常实用谷物时需注意粗粮与细粮、精制米面与全谷食品搭配食用。

二、“追光”而生的大豆

栽培大豆由我国黄淮海平原(北纬32度-40度)的野生大豆驯化而来,因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极为敏感,称得上是“追光”而生的作物。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现如今的栽培大豆能够种植在北纬50度到南纬35度的广泛区域内,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日照对它的“束缚”。

除此以外,野生大豆在驯化的过程中,还经历了分枝的减少、顶端优势的丧失、种子或果实的增大、种子落粒与休眠性减少等性状的改变。

豆类营养小贴士

豆类普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豆类是植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食物,高达为35-40%,故又被称为“植物肉”。不仅如此,豆类中蛋白质富含多种氨基酸,其组成接近于人体所需,而且黄豆中的赖氨酸含量较高,与摄取谷物相结合,可以互补蛋白质的作用。

除此之外,豆类在高蛋白的同时脂肪含量低,尤其含有易于消化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豆类可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有助于预防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

同时,豆类还富含豆类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是一种少见的高钙、高钾、低钠的食物。

三、“蔬菜中的糖果”——西瓜

摄取更多的水分:含水量高是地球上水分含量最高的食品之一。

增加饱腹感:产生热量较少,富含高水分。

降低血压:富含钾等必需的电解质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和减轻钠对血压的影响。

驯化过程:

每年夏天,西瓜作为“解暑神器”倍受国人推崇。西瓜,葫芦科植物,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就西瓜的产量和消耗量而言,我国是绝对的世界第一,然而,西瓜原产地并非我国,最早的西瓜既不好吃,产量也有限。那么,西瓜是如何被驯化的呢

“西瓜”这一名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五代时胡峤的《陷虏记》,其中记录了“契丹破回鹘而得此(西瓜)种”的历史过程。据推断,大约在9世纪中期,西瓜由回鹘人从中亚传到我国新疆地区,随后向南传播至山西、河南,向北传播至松花江附近的女真部族。早年间,西瓜属于贵族消费的奢侈品,借由各国使节、商人的交流,以贡品或奢侈品的身份,成为贸易往来的稀缺资源。当时,在中亚的长距离运输过程中,西瓜均由铅质盒包装,还需要加入冰块保鲜,价格也十分昂贵。

普通百姓直到南宋吃上西瓜。当时南宋官员洪皓出使金国,获得西瓜种子,西瓜由此逐渐扩散至整个江南地区,但味道并不太甜。不过,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了对西瓜的进一步培育。通过选种实验,西瓜的种植技术逐渐升级,味道更佳,产量更丰。至元代,西瓜栽培技术已经很成熟,已有重约30斤的巨型西瓜出产。明清时期,种植面积扩大到全国,许多省份都有了自己的西瓜品种。

1938年,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黄昌贤,利用植物激素首次成功培育出无籽西瓜,轰动生物学界,后被人称为“无籽西瓜之父”。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西瓜、甜瓜总面积不足百万亩,生产水平低下。但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从事西瓜研究的科研人员数量有了大幅增长,先后培育出了优良新品种60余个。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如分子标记、组织培养技术等,也促进了我国西瓜、甜瓜种植品种的逐渐国产化、良种化。丰产、抗病虫害、皮薄肉厚、耐贮运是主要的培育标准。

近年来,我国还开展了一些特色西瓜新品种的选育,比如高维生素C、高瓜氨酸、高番茄红素等。

四、“营养之王”——马铃薯

高含量的淀粉:优质淀粉含量约为16.5%,还含有大量木质素等。

富含多种维生素:粮食作物中维生素种类最全,有“地下苹果”的美称

降三高:含有大量钾和维生素B,有利于控压、降压,保持血管弹性。

马铃薯雅号颇多,在我国有洋芋、阳芋、香芋、地蛋、山药蛋等称呼,在国外还有地梨、巴达诺、达尔多等称呼。马铃薯原是一种茄科野生植物,既是饱腹感很强的主食,可做成美味菜肴,也可以制成薯片等零食消遣。马铃薯的驯化是8000年前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先民完成的。它是印第安人对世界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对南美洲居民而言,安第斯山脉高寒贫瘠,马铃薯的重要性超过了玉米。15世纪末,即西班牙征服南美洲之前,分布在安第斯山脉上的印加文明人口达到了1000万,其人口密度超过同一时期的欧洲。可以说,马铃薯养活了南美洲大量的人口,是印加文明繁荣的根基所在。

西班牙人到达南美洲大陆后,在南美发现了马铃薯这种植物,将马铃薯育种和果实带回了旧大陆,由此马铃薯开启了全球传播之旅。马铃薯虽然在16世纪初就引入欧洲,但是主要生长在达官贵人的花园里,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青睐,只有特别贫困的家庭才以马铃薯为食。直到18世纪中期,马铃薯种植规模才开始加快推进,在爱尔兰是自发性的传播,在不列颠和欧洲大陆主要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推动。历史研究表明,1750至1850年间欧洲人口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从1.4亿增长到了2.66亿,人口几乎翻了一倍,当时,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作用还没有那么大,许多历史学者认为马铃薯的大面积种植是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马铃薯传入我国比较晚,大约在17世纪的明朝末年,是华侨从南洋群岛引进的。1848年吴其浚著《植物名实图考》对土豆的植物学性状已有详细的描述,稍后的《播种洋芋方法》则细说了栽培和收获技术。本世纪以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全国到处可见到马铃薯的足迹。起初传入中国时,土豆只属于贵州食物。明清之际,马铃薯的栽种技术不断提升,产量亦不断提高,是以开始突破贵族食物的藩篱,转而向平常百姓的餐桌靠拢。清朝建立后,政府取缔了明代皇室的蔬菜供应系统,皇室菜户沦为普通农民,马铃薯也借机走出大内,向北京周围乃至全国各地大规模地传播开来。清代中叶后,中国人口骤增,人民对粮食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巨大的人口压力与粮食危机,为马铃薯迎来了第一个种植高峰。道光年间,马铃薯进一步传播到山西中部、北部,其后山西更发展为中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

历经三百年的传播,跨越明清两个朝代,外来的马铃薯终于在中国落地生根。时至今日,马铃薯已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上海科普作协张梦瑶-华东师范大学刘烨-华东师范大学

审核:国家植物园北园科普馆馆长、教授级高工王康

留言须知

1.留言发送后需经管理员审核通过才能在页面呈现。

2.留言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3.严禁转发存在安全隐患的链接或文件。

4.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个人行为而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法律责任。

6.留言应符合汉字用语规范,字数不超过200字。

7.相同留言请勿重复多次发送。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THE END
1.多数动物的食物不是单一的,因此食物链之间又可以交错相连,构成复杂的...3.看图分析:(1)观察图片,写出两条食物链。① 。② 。(2)根据动物的食性可以将动物分为: 动物、肉食性动物和 动物三类。图中,兔属于 动物, 属于肉食性动物。(3)图中如果蛇的数量突然增多, 的数量就会减少, 的数量就会增多,就会打破生态平衡。 发布:2024/11/19 14:0:1组卷:8引用:1难度:0.7 解析...https://www.jyeoo.com/shiti/810d1542-157b-4315-5924-6c2562b1f625
2.视频详情视频简介: 介绍海洋食物网中最基础的环节一-浮游生物食物链的运转过程与其“不健康”的现状。食物链指各种生物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健康海洋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各环节的生物数量稳定,任何生物数量的激增或锐减都会影响前后环节生物的生存。然而,随着过度捕捞及气候环境变化,海洋的食物关系失衡,海洋生态...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videoDetail?id=7256018717700935680
3.食品名词解释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经管之...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635679-1-1.html
4.食物链和食物网(名词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土壤环境污染物(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土壤原生矿物(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中药材产地加工(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28f66f76709b48ce807e93bed35f1504.html
5.预防医学名词解释:食物链预防医学名词解释:食物链 食物链:是指环境中较低级别的生物体以食物形式被另一种生物体吞食,而后者又被较高级别的生物体吞食,在生物体之间构成不同营养级别的生物体逐级被吞食的生存链关系。 污染物的转化:化学性的污染物可在环境中通过环境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https://www.zikao365.com/web/bjcj/wa2014061616372353876981.shtml
6.食物链(名词解释)更多“食物链(名词解释)”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食物链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食物链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食物链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尚未登录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搜题记录 联系客服 购买搜题卡 考试指南 全部> 二级建造师增项需要考几科 24年一建成绩及格分数:满分的60% ...https://www.shangxueba.cn/4465080.html
7.中科院841生态学历年完整真题(19972021年)一、成对名词解释(20×2′) 1、生态因子 2、生态型 3、r-对策 4、k-对策 5、食物链 6、食物网 7、种群 8、群落 9、竞争 10、协同进化 11、耐性限度 12、生态幅度 13、原生演替 14、次生演替 15、初级生产 16、次级生产 17、可再生资源 18、不可再生资源 ...http://m.kaoyanniao.com/h-nd-1223.html
8.预防医学名词解释(5).doc食物链 食物网 生物富集 生态平衡 生系。 食物网: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关系往往错综复杂,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彼此联结成网状的结构。 生物富集:许多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通过食物链在各种生物体之间传递,导致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高并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https://www.taodocs.com/p-741469490.html
9.自考大专02519食品营养与卫生复习考点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9种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2.氨基酸模式:所谓氨基酸模式,就是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http://www.mdgs-edu.com/fxzl/1748.html
1.食物链名词解释推荐:江苏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国开形势与政策大作业江苏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食物链–名词解释 2023-10-08 江苏开放大学 128 问题反馈 反馈回复 推广有佣金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查看价格2 元 VIP 7折升级VIP立即购买 申请退款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0 江苏开放大学课程作业代写,有需要点击...https://www.ddwk123.cn/?p=594114
2.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___,猫头鹰属___,兔处于第___营养级。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2a3cd7f241e474ea1cd1ed701a0050f.html?fm=bdec8ccdbdc637bfca3ee66933f787aaf5
3.第四节昆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刺吸式口器。这类口器为取食动植物体内液体食物的昆虫所具有,如蚜虫、蝉、蚊、臭虫等(图1-8)。它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来的。其构造特点是:上唇退化为三角形小片;上颚及下颚的一部分特化成细长的口针;下唇延长成收藏或保护口针的喙;食窦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 https://special.chaoxing.com/special/screen/tocard/88527530?courseId=88527521
4.专业知识:预防医学重要名词解释集锦一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迁移转化,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组成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和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对人类健康...https://www.yixue99.com/2013/other_1129/1471.html
5.2022年4月自考作物生态与耕作学真题试卷17.按照能量沿着食物链转化逐级递减原理,食物链愈长能量利用率愈低,由此可见,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加环是不可取的。 18.水稻根系分泌O2是对水层和沼泽环境的一种生理适应。 19.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https://www.eol.cn/ceici/235805
6.(优秀)有关高中生物教案7篇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食物链(网)中,绿色植物(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称为第一营养级。能量总是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呈单向流动。 一、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将有机部分、人畜粪便等转化为优质生态复合肥。 https://www.jy135.com/jiaoan/1956123.html
7.湖南自考02665农业生态基础1.识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与意义;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与生态环境结构;种群结构的概念;食物链的概念;食物网的概念;时间结构的概念;空间结构的概念。 02665农业生态基础第4页(共20页) 2.领会: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结构因素之间的供求关系、连锁关系、限制关系;种群的自动调节;时空结构的类型;食物链加环;营养结构...https://www.zikaosw.com/jcdg/ksdg/6479.html
8.食品卫生学名词解释《食品卫生学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8.保温试验:成品在37±2℃下保温7d,发生产气膨胀的“胖听”应剔除。 49.胖听:感官检查见到罐头底盖一端或两端向外鼓起。 50.食物中毒:系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https://www.oh100.com/ahsrst/a/201704/26744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