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泉乡--铜井镇位于诸葛亮故里--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城北5公里,东隔沂河和苏村镇相望,西与依汶镇相连,南和界湖街道毗邻,北与沂水县院东头镇、许家湖接壤。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中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面积123.25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人口6.8万人,229省道、336省道、铜鲁路、沂蒙生态大道等穿境而过,10分钟进县城,15分钟上高速,50分钟进高铁,交通条件便利;境内山清水秀,沂河、铜井河流经境内,北大山山系绿意盎然,是农业大镇、旅游名镇、工业强镇。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中国乡村旅游之乡、山东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镇、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等称号。
(黄金古镇片区效果图)
(金波泉/摄影杜昱葆)
铜井镇现境原属沂水县。1939年,南沂蒙联防办事处成立,铜井镇现境隶属沂水县六区铜井乡,1940年10月,隶属沂南县峙阳区。1941年6月,隶属沂南县峙阳、灵阳两区。1942年2月,峙阳区、灵阳区划归沂中县。1949年8月,沂中县改称沂水县。1949年今境大部分属沂水县,称峙阳区。1951年5月,沂水县峙阳区改称沂水县第七区。1953年7月,划归沂南县,改称沂南县第十八区。1955年10月,改称铜井区。1957年,将界湖镇的新王沟、单家庄、山旺庄、柳行和依汶区的杜山庄、凤台、北杜山、大史家窝8个村划入铜井区。1958年2月,撤销铜井区,设立铜井、鲁家庄两个乡。同年10月,铜井乡同鲁家庄乡合并,成立铜井人民公社。同年11月,沂南撤县,铜井公社划归沂水县。1961年8月,恢复沂南县,铜井公社复属沂南县。1963年5月,铜井人民公社改成铜井区。1968年8月,铜井区改称铜井人民公社。1984年6月,铜井公社改称铜井区。1985年9月,撤销铜井区,分设建立铜井镇,鲁家庄乡。2000年12月,鲁家庄乡并入铜井镇。
(沂南金矿)
1940年5月,八路军第一纵队供给部即派军需科副科长周民和一旅一团政治处民运股长侯文升,到沂南县铜井镇接收国民党政府张里元的铜井采金局,并以武装工作队的形式开展工作。鲁中金矿总局于同月成立,周民任局长,侯文升任教导员,下辖铜井、金场、石桥三个分局。铜井金矿的开采,对根据地抗日形势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940年9月,第一次铜井战斗中,八路军山纵第二支队91名战士中敌埋伏壮烈牺牲,合葬八角汪,筑成八角墓。八角革命烈士公墓现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红嫂”范桂君,“全国拥军优属先进个人”李秀莲,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李树睦,“全国模范教师”周中亮都是该镇知名人物。
(两泉坡村)
铜井历史悠久,以泉多见称。有金波、玉液、大河、响鼓、温泉、竹泉等冷热清泉18处。诗人尹继林有诗赞曰:“三潭印月嫌清幽,七十二泉又偏稠。秋波十八铜井水,荡漾一方赛锦绣。”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沂水县志》载:“铜井泉,县西南六十里,其泉四出西岭下,有土为壤地而伏流滚滚,闻声于外者汇为一水,下流五里入于沂……”《沂南县志》载有“铜井泉水冠沂蒙”。域内有历山、灵山、杜山、窦家崮、石崇崮等山系,储有丰富的金、银、铜、铁和石灰石、石英石、页岩、黏土等。地因盛产黄金而得名,据铜井村内旧碑载:居民多采金为业,元代之前名铜坑店,后矿井日多,遂名铜井。在两汉时期是南北通衢之地,北连东莞至齐都,南接临沂达徐淮。《元和郡县志》载:隋代牟州刺史辛公义开沂州矿,有官方记载的采金历史就有一千四百余年。沂南金矿于1957年始建于铜井街,先后隶属于沂南县、临沂专署、冶金部、省冶金厅、省黄金工业局。1997年6月,成为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2008年8月,随山东黄金矿业股份公司整体增发上市,更名为山东黄金矿业(沂南)有限公司。年产黄金逾万两。
(灵山/摄影杜昱葆)
(三山沟西汉凤凰刻石/摄影杜昱葆)
铜井镇文化遗产众多。有西汉元凤凤凰刻石、八角革命烈士公墓等文物保护单位18个;吴家巷子、范家胡同等历史文化街区2个;范家大院、竹泉村古建筑群等传统建筑2个;竹泉村、张家坪等传统村落2个;左氏面塑、兽油古陶制作技艺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有珠宝庄战斗、旋崮顶(仙姑顶)战斗、三夺铜井街战斗等抗日战斗遗址3处。2023年2月下旬至5月下旬发掘的天城村古墓(邵家宅遗址),发现了较多北辛文化遗物及标本,地表采集有鼎足、器耳、钵口沿、瓷碗底等,发现较多陶片、大量石块及残石器,可变器型有磨石、磨盘、磨棒、石锛、石刀、石斧等,基本确定为北辛文化中期遗存。北辛文化是黄河下游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一般认为北辛文化的年代在距今7300—6100年之间。灵山、凤凰山、虎屯顶、穆桂英点将台闻名一方;莲花桥、牡丹洞、观音寺、白衣安、桃峪溶洞、三山峪等自然人文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马泉创意农业休闲园AAAA级景区)
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处,其中4A级3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景区化村庄4个,乡村旅游点20余处,特色民宿22家,5星级民宿5家,4星级民宿3家,3星级民宿7家,首批临沂市“沂蒙乡愁”民宿16家,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其中投资3亿元的竹泉村(国家4A级景区),泉依山出,竹因泉生,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山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红石寨(国家4A级景区),自然山势及悬崖峭壁独具优势,成为全国唯一富有乡村特色的自驾游营地,景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古今油灯博物馆、酒具文化博物馆为山东省备案博物馆。马泉创意农业休闲园(国家4A级景区)利用农业数字化打造现代化农业休闲养生园,被确定为国家农业部工作联系点、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竹泉村AAAA级景区)
农业发展迅速。全镇年均粮食种植面积3.5万亩,年种植生姜1万亩以上,生姜窖藏储存量10万吨。板栗、核桃、桃、甜柿等林果种植面积达2.3万亩。培育出三山峪牌生姜、马泉大樱桃、南泉冰枣、龙泉苹果、大张庄猕猴桃、白雪庄园草莓、两泉葡萄等20多个特色品牌,建成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0余个,培育国家农业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场、农业示范社8个,市级示范社、示范场16个,金桥片区综合机械化示范基地1个;通过国家有机认证2个、绿色认证2个、无公害认证1个,农业总产值达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