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大家到时候一定会吃粽子吧!
粗算一下,粽子有甜的、咸的、肉的、酱的……可不管怎样,你可吃过辣条粽子?
对,就是辣条粽子。
话说这次搞事情的还是辣条界的扛把子,营销界的弄潮儿——卫龙。
虽说这两年各种奇葩馅的粽子并不少见,可辣条馅的绝对是头一回,事情的发生源于一位网友的突发奇想。
一位ID为全是吃货的微博用户,手动@卫龙食品,许愿想吃辣条粽子,在网友的推波助澜之下,卫龙食品官微被催更“不就是辣条粽子么,一周后见!”。
之后,铺天盖地都是卫龙辣条粽子的造势海报和漫画。
卫龙辣条粽子,应运而生。
暂不说这到底是黑暗料理,还是终极美食,今天就随无忌哥一起扒一扒卫龙的故事!
辣条的由来,5年产值500亿
大人们总说辣条最脏,吃了会生病。
可小时候我们一有零花钱,第一个买的就是辣条。
我们现在吃的辣条,都是由面筋做成的。
可辣条最初的模型则是由大豆制成的酱干,主要流行于其中最好吃的要数湖南平江的,该地的酱干历史悠久,享誉全国。
1988年,一场特大的洪灾降临在湖南省,大豆价格飙升,当地人为了降低酱干的成本就开始使用面粉投入制作,辣条由此而生。
相比于大豆做的酱干,面粉做的更有嚼劲,口味偏向了甜辣,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在读高中的刘卫平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但是湖南做辣条的成本太高了,而地处中原地区的河南正是一个不错的好去处。
毕业后,他攒了点钱,就跑到河南漯河开了第一家辣条工厂——平平食品厂。
身为湖南人,刘卫平熟知酱干的制作过程,为了让自家的辣条取胜于市场,刘卫平每天都钻进厂里在面粉中一点点的尝试,最终敲定了“卫龙系列”。
2003年,刘卫平注册了“卫龙”商标,卫龙正式面世。
一开始,卫龙采用了地推的模式,从大超市往小超市、便利店,再到小卖部全方位推广。
只用了短短5年,卫龙辣条占领了全国各个层级校门口的小卖部,年产值超500亿,成为河南知名食品厂。
行业被抵制,卫龙辣条的崛起之路
随后,央视曝光一些不规范辣条小作坊使用禁用添加剂,一时之间整个行业都受到牵连被消费者强力抵制。
辣条从老少咸宜的“神坛”上掉了下来,变成“过街老鼠”,成为垃圾食品里的“垃圾”。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众多小厂纷纷关门,但刘卫平没有。
既然辣条的质量成为大问题,那就从质量着手,消除人们对辣条的坏印象。
为此,他设立了专门质检机构,换了新厂房,购入了最先进的机器实现自动化生产。除此之外,他还邀请到一支专业摄影团队到厂房拍摄辣条的生产环节,让人们看到辣条不都是在那种小作坊造出来的,还有卫龙这种企业。
紧接着,刘卫平借助流行起来的直播平台做起了主播,将卫龙辣条生产的全过程公示给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误会,让卫龙进一步走向大众的视野。
永不停歇的“营销”
放眼全国的营销品牌,也就卫龙能和杜蕾斯有得一拼。
刘卫平能在逆境中让辣条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直接成为行业标杆,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一手主导的营销大事件。
1、巧做借势
卫龙营销事件中最多的就是借势营销,也是我们常说的蹭热点。
2015年4月,奔跑吧兄弟十分火热,卫龙紧跟其后,做了一个“奔跑吧辣条”地活动,这是它的借势营销的第一弹,但没有激起多大水花。
随后经常借助各种热点做活动,绑牢精准用户之外,挖掘潜在的消费者。
2、模仿苹果跻身高大上
趁着iPhone7的发布,卫龙推出了苹果版的设计,完全一副黑科技的样子。包装上居然还出现了英文—Hotstrip,让人不明觉厉,一搜才知道这是卫龙的英文名字。
之后,卫龙还开了一家专柜,就是像苹果旗舰店一样的线下体验店,无忌哥真的再没见过比卫龙辣条还奇葩的体验店。
3、自黑旗舰店
卫龙的天猫旗舰店曾在2016年被“黑客攻击”,页面出现了各种表情包。
之后,有不少消费者怒怼黑客的表情包。
卫龙紧随其后贴出致歉信,当所有人都以为卫龙真的是被攻击的时候,卫龙再次站出来澄清道“这不过是一场营销”。
朗朗乾坤之下,敢公然忽悠消费者的,也只有卫龙了。
卫龙辣条这两年还受到不少外国友人的喜爱,在国外的价格可谓的水涨船高,不涨十来倍,也长七八倍。
去年乐天事件爆发后,刘卫平第一个将卫龙辣条撤出乐天百货,并宣称卫龙辣条是民族的东西,获得网友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