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别、性质、特点和范围等情况制定的事故发生时的组织、技术措施和其他应急措施。

(一)事故预防:通过危险辩识、事故后果分析,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且使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防止事故蔓延。

(二)应急处理:万一发生事故(或故障)有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能快速反应处理故障或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抢险救援:采用预定现场抢险和抢救的方式,控制或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应急预案编制的法律法规要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17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第50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第六十五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消防安全职责。

三、未编制《预案》发生事故的后果

2004年6月16日,珠海市裕新织染厂棉花仓库特大火灾,厂房倒塌。这次火灾和倒塌事故,死亡93人(工人90人、香港员工2人、消防队员1人),受伤住院156人(其中重伤48人),毁坏厂房18135平方米及原材料、设备等,直接经济损失9515万元。

如果消防安装工人不违章作业造成电线短路,也许就不会发生这场灾难;

即使电线短路了,如果安装有自动断路器,也不会发生灾难;

(二)同一地方,两个同类事故再一次发生其结果大不一样(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2003年事故现场图片

1、造成死亡243人!

2、造成2142人中毒!

3、造成大量牲畜死亡!

4、半径10公里范围内6.5万群众紧急疏散!

5、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400多万元!

6、责任者受到惩办!

重庆开县两次井喷事件对比

2003年12月井喷:

中毒死亡:243人;

疏散人数:6.5万人;

牲畜:大量死亡;

责任者受惩处。

2006年3月井喷:

中毒死亡:无;

疏散人数:0.7万人;

牲畜:较少;

责任者受表扬。

2.2003年通往村庄的路都是土路、小路,不通汽车。2006年修路、通车,交通方便了。

3.2003年没有预案,政府与企业不沟通,政府反应迟缓,应对无序。2006年有应急预案,企业与政府事先沟通,政府反应迅速,应对得力。

4.2003年没有预设避险场所。2006年事故发生后,开县政府组织80辆大型客车疏散转移群众,把群众集中安置在5个安置点,每个安置点都设立了食宿、医疗、安保小组,确保群众在吃、住、医、安全等方面得到保障。

5.2006年各部门密切协作。卫生局组织医务人员参与处置工作;市环保局、气象局组织人员,对环境、水质、空气进行监测;有关部门同时对开县其他安全工作进行了全方位部署。

四、应急预案的编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06年9月出台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一)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1、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内容应针对可能造成企业人员死亡或者严重伤害、设备和企业周边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事故,如火灾、爆炸和化学危险品泄漏等事故;

2、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进行编制;

3、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在以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要体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原则;

4、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以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对企业设备和周边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事故的损失程度;

5、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包括对企业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并按紧急情况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和严重后果等分等级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响应程序,如火灾型、爆炸型、泄漏型等;

6、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职责清楚,措施明确,可操作性强。

(二)企业应急预案及程序文件的基本要点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

(2)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

(3)列出本区域以外能够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

(4)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2、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1)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

(2)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

(3)按事故严重度,划分所需应急反应的级别。

五、事故应急管理

一、应急管理内容分类

——预防:包括预防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或延缓事故进程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准备:包括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组织机构的建立,人员的培训、演练,物资器材的准备等;

——响应:包括事故报警与报告、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事故事态控制与抢险、现场受害人员的急救与医疗、周围人员的紧急疏散、贵重物资器材的抢救、环境监测等;

1、按工作阶段划分

——恢复: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短期恢复是指将现场恢复到相对安全的状态,并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内容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分析、废墟清理等;长期恢复包括厂区恢复性重建或受影响区域的恢复性重建工作等。

事故应急管理

1)一般性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

2、危险源管理

——辨识、评价、控制、登记建档及上报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种类

内容

设备缺陷

强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密封不良等;

防护缺陷

无防护、防护不当或距离不够等

电危害

带电部位裸露、静电、雷电、电火花

噪声危害

机械、电磁、流体动力噪声等

振动危害

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运动物危害

固体抛射、液体飞溅、坠落物等;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明火

能造成灼伤高温质

高温气、固、液体等

能造成冻伤低温物质

低温气、固、液体等

粉尘

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

作业环境不良

地面滑、场地狭窄、高低不平、物品杂乱、通道狭窄、采光不良、烟尘弥漫、通风不良等;

信号缺陷

无信号设施、信号不当、信号位置不当等

安全标志缺陷

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物质

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等

自燃性物质

磷、

有毒物质

有毒气体、液体、固体、粉尘等

腐蚀性物质

腐蚀气体、液体、固体等

其他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

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⑴物体打击;⑵车辆伤害;

⑶机械伤害;⑷起重伤害;

⑸触电;⑹淹溺;

⑺灼烫;⑻火灾;

⑼高处坠落;⑽坍塌;

⑾放炮(爆破);⑿火药爆炸;

⒀化学性爆炸;⒁物理性爆炸;

⒂中毒和窒息;⒃其他伤害。

(3)按GB/6442-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进行辨识

事故直

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

设备、工具等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条件不良

安全管理不到位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员工教育培训不够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健全或不落实

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生产组织不合理

现场生产缺乏检查和指导

事故间

(4)根据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

验进行辨识

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与管理

(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及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定义: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储存、使用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称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物质:①爆炸性物质;②易燃性物质;③化学活性物质;④剧毒物质。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详见下表(共142种危险物质)。

表4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序号

物质名称

临界量(t)

生产场所

存储区

1

异氰酸甲酯

0.3

0.75

2

八氟异丁烯

3

砷化氢

0.4

4

二氟化氧

5

硫化氢

6

氰化氢

8

20

7

10

25

四氯化碳

50

★对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登记、建档;

★成立重大危险源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责任人;

★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和设备操作、维护规程,保证安全资金投入,完善安全警示标志;

★对有关人员进行针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技术培训;

★采取必要监控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监控,随时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

★编制事故应急预案,保障应急救援的能力;

★按规定向政府及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

(2)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3、应急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2)有关人员的应急培训及演练

(1)应急培训及演练的范围

——普及性应急培训及演练:针对所有有关人员;

——专业性应急培训及演练:针对应急指挥、应急抢险、应急救援及现场操作人员。

(2)应急培训及演练的管理内容

——制定应急培训及演练的计划;

——确定应急培训及演练的内容及方式;

——应急培训及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1)完善各类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指挥中心、中心办公室及中心成员(重点是总指挥)的职责;

——专业应急抢险队及职责;

——专业应急救援队及职责;

——应急专家组及职责。

4、应急预案管理

——应急预案编制前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准备阶段的管理;

——应急预案编制人员的组织、编制程序及过程的管理;

——应急预案编制后的内部审核管理;

——应急预案编制后的专家评审管理;

——应急预案的发布与培训、演练管理;

——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

——应急预案的定期、演练及实施后的评审与修订管理。

5、应急设备、器材等物资管理

——常用应急设备、器材等的计划、采购及保管;

——签订备用物资、器材的供应协议。

6、外协管理

——与政府有关部门(如安监、消防等)保持畅通联系;

——与可能参与本单位事故救援的兄弟单位签订服务协议,并保持畅通的联系;

7、应急救援过程管理

——应急救援方案的确定与实施管理;

——应急救援人员、物资调配管理;

——现场人员急救及周围人员疏散;

——现场治安、交通管理;

——后勤生活保障等;

8、善后工作管理

——事故现场恢复、重建;

——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及理赔;

——环境污染评价及赔偿;

——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及应急管理工作

总结、改进;

第四部分保障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措施

1、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2、事故应急演练

3、保障应急救援的条件

4、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与修订

5、完善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6、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协作单位的联系

一、应急教育培训

1、普及性应急培训——所有有关人员

——本地或企业可能发生事故及危害;

——发生事故时员工及公众的应对措施;

——防护用具的使用与自制防护用具;

——自救与互救知识;

——报警信号与指挥信号的识别;

——疏散方向与路线;

——本单位的应急预案等。

1)各级指挥人员的培训

⑴指挥决策能力培训:

——本单位有关的应急预案;

——与本单位危险源有关的安全技术知识及危险性分析;

——事故现场信息分析;

——企业与社会应急能力分析;

——指挥方案的分析与决策等。

⑵指挥调度能力培训:

——设备、器材等物资调度;

——现场应急人员调度;

——社会应急力量协调;

——道路交通指挥与调度

——人员疏散调度等。

2、专业应急培训

2)应急抢险队员的培训

——消防与危险化学品知识培训;

——事故控制与抢险技术培训(如堵漏);

——伤员抢救技术培训;

——应急装备、器材使用及维修技术培训;

——自身保护与现场保护技术培训;

——事故抢险过程记录与资料整理培训。

3)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伤员就地检查与紧急处理技术培训;

——伤员转运技术培训;

——伤害类型的确定与急救技术培训;

——生化消毒与现场处理技术培训等。

4)对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

——鉴别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培训;

——所在岗位潜在危险的识别与处理方法培训;

——应急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培训;

——自救与互救技术培训;

——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异常情况或事故隐患及时处理并上报;

——紧急情况发生时的报警培训。

二、事故应急演练

1、事故应急演练的目的

——强化应急知识、技能培训;

——检验、提高应急(指挥、协调、处置)能力;

——检验应急预案合理性、实用性和存在问题;

——强化应急意识。

2、事故应急演练形式应急演习

——应急指挥演练(桌面演练);

——单项应急技术演练(如灭火、火灾逃生);

——综合性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定期、经常进行;

——由熟悉现场和预案、有权威的人员担任应急演练指挥,并请有关专家指导;

——演练情况设置应紧密结合现场实际,并考虑突发或意外情况的发生;

——演练过程要有详细记录、有考核、考试、成绩要记入个人档案;

——演练后要进行认真地总结与评审,为预案修订打好基础。

3、应急演练的要求

三、保障应急救援的条件

1)应急人员条件——应急指挥人员、专业应急抢险与救援人员、现场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及数量应满足应急救援的要求;

2)物质条件——保障通讯器材,防护用品,消防器材,抢险与抢修设备、物资,急救器材及药品等满足应急要求;

3)各种技术条件(资料、专家)保障;

4)保障外部协助及通讯联络畅通;

5)保障基本生活、交通运输、治安保卫及急救医疗条件等。

四、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与修订

1、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内容

⑴危险目标;

⑵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

⑶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⑷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工艺技术处理措施;

⑸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方案;

⑹现场救护和医院救治;

⑺应急保障条件;

(8)应急培训演练。

2、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程序

⑴建立应急预案编制机构;

⑵制定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⑶收集、整理有关的资料;

⑷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与评价;

⑸对现有预防措施及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⑹应急预案的编写;

⑺应急预案的评审与修订。

2)应急预案评审的内容

——审核预案对重大危险源及潜在危险性的认识是否正确、全面;

——审核应急组织机构,专业应急人员配备是否符合现场抢险的要求;

——审核抢险救援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审核配备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救援物资及药品等是否满足要求等。

1)应急预案评审的类型

——初始评审:预案编制后的审核验收;

——演练后或实施后的评审;

——定期评审;

3、应急预案的评审

——每次评审后要对预案的不符合项进行修订;

——当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订预案,保证预案中的一切资料都是最新的、最实用的;

——及时总结事故后预案的实施情况,吸收国内外同类事故救援经验教训,适时修订预案;

——预案修订后要进行广泛宣传,使有关人员熟悉新预案的内容;

THE END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用5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部门所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应对工作。 4、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行业特点和部门实际情况,本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河北项目部综合应急预案、专项(车间)应...https://www.oh100.com/a/202210/5344045.html
2.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精选6篇)火灾事故处理:火灾发生时,可用干粉、CO2、水幕或抗醇泡沫灭火,并用大量水冷却槽车,直至火灾扑灭;切勿对安全阀直接喷水,防止冷冻;如有可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槽车移离火场。 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3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危险化学药品的安全管理,严防事故发生,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https://www.yjbys.com/yingjiyuan/3226037.html
3.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文(精选5篇)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 1目的 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稳定,预防和遏制化学品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遇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各项工作,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依据 本预案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https://www.ruiwen.com/yingjiyuan/5876464.html
4.危险物品管理中的应急预案和灾害处置.pptx危险物品管理中的应急预案和灾害处置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YOUR LOGO汇报人:XXX目录03.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04.灾害处置的方法与程序05.危险物品管理中的预防措施06.应急预案与灾害处置的案例分析01.单击添加标题02.危险物品管理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298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