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上市食品餐饮公司发年度财报的时候。
有人净利暴涨800%,也有人亏了几十亿。
今天,立夫来给大家盘点一波上市食企的成绩单,看看哪些企业赚了,哪些在亏?
重点食品饮料、餐饮上市公司2023年度财报速览
去年,大多数供应链食品企业的营利在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豆油、白砂糖等原料的采购成本下调;而部分企业的亏损原因主要是主营产品价格在降,而公司盈利结构单一。
另外,休闲食品企业的业绩上涨主要靠丰富产品矩阵,优化渠道结构,进一步扩大产品覆盖客群,渠道覆盖面来实现增长。
重点食品上市公司2023年度财报速览
五芳斋去年营收达26.35亿元,同比增长7.03%;归母净利润为1.69亿元,同比增长23.1%。
五芳斋营利双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品牌优化、提升了粽类产品的结构、价值,进而稳固了头部地位;二是五芳斋“食品+餐饮”战略的推进,加大了月饼、烘焙、速冻及蛋品类的迭代创新、渠道动销,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2023年,盐津铺子营收41.15亿元,同比增长42.22%;归母净利润达5.05亿元,同比增长67.57%。
盐津铺子业绩上涨原因有两个:一是多渠道、多品类快速发展;二是相比22年,23年大豆油、棕榈油、黄豆等部分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整体生产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去年,盐津铺子的战略由“产品+渠道”双轮驱动增长转变升级成了“渠道为王、产品领先、体系保护”模式,持续深耕渠道渗透能力和进一步提升产品力。
2023年,洽洽食品营收68.06亿元,同比下降1.13%;归母净利润达8.05亿元,同比下降17.50%。
洽洽食品营收、利润双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去年第一、第四季度受到春节跨期因素影响,销售不达预期;二是去年葵花籽原料采购成本上升,故而影响其业绩表现。
2023年,三只松鼠预计净利润达2亿元~2.2亿元,同比增长54.97%~70.47%。
三只松鼠营收、净利双增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供应链转变,其核心品类坚果供应链从代工生产转为自主生产;二是渠道转型,线上直播电商、线下社区零食店均带来了业绩增量。
2023年,温氏营收899.18亿元,同比增长7.40%;净利润亏损63.29亿元,同比下降219.66%。
造成温氏净利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生猪销售价格同比下跌较严重,产品价格降幅超过了养殖成本,导致生猪养殖业务利润出现严重亏损;二是毛鸡售价较同期有所下降,导致养鸡业务利润减少。
2023年,千禾味业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09~5.78亿元,同比增长48%~68%;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加强产品质量、主动拓展市场和改善营销策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扩大了销售体量;其二,包装材料成本较往期有所下降、产品运杂费率下降。
2023年,润普食品营收5.17亿元,盈利1076.72万元,同比分别降了20.12%,85.37%。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润普食品称是受经济下行影响,行业下游加速去库存导致短期需求减弱、市场产能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从而导致其主营产品的内外贸市场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下跌,盈利空间缩小。
2023年,欧福蛋业营收9.72亿元,同比增长8.94%;净利润达4316.68万元,同比增长20.56%。
其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面对疫后经济复苏机遇,公司采取优化渠道策略,紧抓餐饮、旅游赛道;并延长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的预制类产品及零售端产品拓展,以适应多元消费场景。
2023年,佳禾食品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53~2.79亿元,同比增长118.97%~142.02%。其增长主要得益于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回落。
佳禾食品作为国内植脂末市场的龙头企业,除茶饮方面稳定大客户拓展小客户外,还拓宽赛道,布局了咖啡、植物基燕麦奶等品类。
2023年,巴比食品实现营业收入约16.3亿元,同比增长6.89%;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15亿元,同比减少3.19%。
其营收增长主要原因是门店数量迅速扩张,同时推动单点模型的升级优化,还开拓团餐业务。
2023年,紫燕食品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23亿元~3.65亿元,同比增长45.60%~64.53%。
公司业绩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归至历史正常区间,且公司通过改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强化技术革新,成功降本增效。
2023年,盖世食品营收4.91亿元,同比增长34.96%;归母净利润为3414.97万元,同比上涨5.84%。
公司业绩上涨的核心因素是,公司坚持以客户为本,不断优化销售渠道及拓展新客户;同时,为应对消费者的新需求,公司不断研发新品,从而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023年,仲景食品营收9.95亿元,同比增长12.86%;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40.99%。
其增长主要来自调味料板块,仲景始终秉持着“以制药精神,做优质美食”,去年围绕以仲景香菇酱、上海葱油为核心的佐餐酱料大力丰富产品线,目前已有120多个SKU。
值得注意的是,仲景还加大线上渠道推广运营,线上销售增长显著。还针对近年火热的团餐、预制菜等餐饮客户,积极发展大规格包装,产品实现B、C端覆盖。
所有的餐饮企业净利润都在涨,绝大多数翻了一番。
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后消费场景恢复,餐饮业回暖强劲,同时不少餐饮企业在食品化道路上寻求第二增长,有效促收。
重点餐饮上市公司2023年度财报速览
2023年,海底捞预计营收414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33.3%,净利润同比增长168.29%,达44亿元。其业绩增长主要因为疫情放开后餐饮业的快速回升,客流增加、翻台率提升,经营效率有所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9年相比,海底捞的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均突破65%,远超疫情前同期水平。
这可能得益于海底捞餐厅网络的扩张及创新策略拉动了增长。海底捞在去年推出了超300款新品,还在9月份推出了子品牌嗨捞火锅,打平价自助火锅,抢占下沉市场。
2023年,全聚德结束了长达3年的亏损,预计归母净利润超5600万元,同比增长超120%,扭亏为盈,且超越2019年净利润水平。
全聚德的增长动力是食品板块,公司在去年大力推进餐饮产品的食品化项目,预制菜产品也在线上渠道收获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另外,全聚德不断布局外卖平台及非堂食业务,拓展渠道,完善餐饮经营结构。去年下半年,全聚德还推出副品牌零研所,切入休闲食品赛道。
2023年,同庆楼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1.45%~242.13%,达2.73亿元~3.20亿元。
2023年,煌上煌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0.93%~143.38%,达6500~7500万元。
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靠国内鸭副食品等主要原材料的价格下行,成本改善带动毛利率提升。
2023年,九毛九预计营收59.86亿元,同比增长49.40%;归母净利润不少于4.50亿元,同比增长812.8%。
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门店规模的扩张,在营餐厅总数由2022年末的556间增加至2023年末的726间。
2023年,百胜中国营收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8.27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全年净新增1697家门店,其中肯德基新增1202家,创历史新高。
其业绩主力是肯德基和必胜客,二者营收占比超95%。
百胜中国有两个增长曲线:一是通过KCOFFEE独立门店来布局咖啡市场,二是推出并收购中式快餐品牌,目前品牌矩阵有东方既白,小肥羊,黄记煌。
乳品企业中,有人欢喜有人愁。
完善经营结构,扩大销售规模是乳品企业对抗短期冲击,实现业绩增长的底层逻辑。
重点乳品上市公司2023年度财报速览
达能在去年营收276.19亿欧元,同比增长7%。
公司的业绩主力是基础乳制品和植物基产品业务,全年营收143.22亿欧元,同比增长6.6%;专业特殊营养业务实现销售收入85.04亿欧元,同比增长6.7%;饮用水和饮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7.93亿欧元,同比增长9.1%。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中,脉动饮品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第四季度中以爱他美为首的婴幼儿营养品和医学营养品也保持了增长趋势。
圣牧发布了盈利预警,预计实现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7500万元~9000万元,同比下滑78%~82%。
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乳制品消费疲软及原料奶价格持续下降影响;二是圣牧为优化优质乳牛群结构,主动退役了部分低效牛,但饲养成本高,入不敷出。
骑士乳业在去年营收12.56亿元,同比增长32.55%;归母净利润为9684.65万元,同比增长35.22%。
骑士乳业实现营收、净利双增主要靠公司在“农、牧、乳、糖”四大板块的合理经营布局,实现了协同循环发展,规避了产业单一的风险;且去年其奶牛养殖产奶量、销量及白砂糖生产量和销量均实现了正增长。
皇氏集团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000~9000万元,同比增长482.19%~648.53%。
集团利润大幅增长主要靠公司积极开拓地区市场,其中广西、贵州等子公司营收还取得了两位数增长的好成绩。
大部分饮料企业都做到了盈利双收,唯一亏了的是奶茶供应商。
饮料企业多数靠核心大单品来创收,也推出了不少新产品来探索第二曲线。
重点饮料上市公司2023年度财报速览
2023年,统一营收达5809.9亿新台币(约合133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74%。
业绩增长主要靠“小金鸡”统一超商,突破了3000亿新台币,统一中控也在涨,食品本业持平。
2023年,欢乐家营收19.23亿元,同比增长20.47%;归母净利润达2.83亿元,同比增长39.35%。
椰子汁和水果罐头卖得好,去年这两个品类的销售规模涨了不少。
可口可乐去年营收457.54亿美元,盈利113.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和4%。
从品类来看,含气饮料、果汁饮料、乳制品和植物基饮料的销量在第四季度和全年均实现了正增长;瓶装水、运动饮料、咖啡和茶在第四季度的销量则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年增长了1%;咖啡全年销量增长3%,主要靠Costa咖世家在中国、英国市场的增长。
东鹏特饮去年营收预计突破110亿元,迈入百亿俱乐部。
品牌增长主要靠推进全国化战略,深耕细化渠道网点,加强渠道运营能力,增强产品曝光率和终端动销。
品牌的明星单品“东鹏特饮”增速稳定,另外还推出了补水啦、VIVI鸡尾酒、多喝多润等新品,打产品的多元化矩阵。
田野股份去年营收约4.6亿元,同比下滑2.29%;归母净利润为3045.93万元,同比下滑43.07%。
田野股份作为奶茶供应商,营收、净利润双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关键客户沪上阿姨的流失导致业绩表现不佳;二是奶茶竞争很内卷,毛利率下降;三是为公司研发支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