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确定原则:危险化学品的品种依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国家标准,从下列危险和危害特性类别中确定:
1、物理危险
爆炸物:不稳定爆炸物、1.1、1.2、1.3、1.4。
易燃气体:类别1、类别2、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A、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B。
气溶胶(又称气雾剂):类别1。
氧化性气体:类别1。
加压气体: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冷冻液化气体、溶解气体。
易燃液体:类别1、类别2、类别3。
易燃固体:类别1、类别2。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A型、B型、C型、D型、E型。
自燃液体:类别1。
自燃固体:类别1。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类别2。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类别2、类别3。
氧化性液体:类别1、类别2、类别3。
氧化性固体:类别1、类别2、类别3。
有机过氧化物:A型、B型、C型、D型、E型、F型。
金属腐蚀物:类别1。
2、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类别1、类别2、类别3。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类别1B、类别1C、类别2。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类别2A、类别2B。
呼吸道或皮肤致敏:呼吸道致敏物1A、呼吸道致敏物1B、皮肤致敏物1A、皮肤致敏物1B。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A、类别1B、类别2。
致癌性:类别1A、类别1B、类别2。
生殖毒性:类别1A、类别1B、类别2、附加类别。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类别2、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类别2。
吸入危害:类别1。
3、环境危害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类别2、类别3。
危害臭氧层:类别1。
二、剧毒化学品的定义和判定界限
定义:具有剧烈急性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还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学品。
剧烈急性毒性判定界限:急性毒性类别1,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大鼠实验,经口LD50≤5mg/kg,经皮LD50≤50mg/kg,吸入(4h)LC50≤100ml/m3(气体)或0.5mg/L(蒸气)或0.05mg/L(尘、雾)。经皮LD50的实验数据,也可使用兔实验数据。
三、《危险化学品目录》各栏目的含义
(一)“序号”是指《危险化学品目录》中化学品的顺序号。
(二)“品名”是指根据《化学命名原则》(1980)确定的名称。
(三)“别名”是指除“品名”以外的其他名称,包括通用名、俗名等。
(四)“CAS号”是指美国化学文摘社对化学品的唯一登记号。
(五)“备注”是对剧毒化学品的特别注明。
四、其他事项
(一)《危险化学品目录》按“品名”汉字的汉语拼音排序。
(二)《危险化学品目录》中除列明的条目外,无机盐类同时包括无水和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
(三)《危险化学品目录》中除混合物之外无含量说明的条目,是指该条目的工业产品或者纯度高于工业产品的化学品,用作农药用途时,是指其原药。
(四)《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的农药条目结合其物理危险性、健康危害、环境危害及农药管理情况综合确定。
原序号
品名
别名
CAS号
备注
9
4-氨基苯酚
对氨基苯酚
123-30-8
35
氨溶液[含氨>10%]
氨水
1336-21-6
59
1,3-苯二磺酸溶液
98-48-6
60
苯酚
酚;石炭酸
108-95-2
苯酚溶液
98
吡啶
氮杂苯
110-86-1
110
1-丙醇
正丙醇
71-23-8
111
2-丙醇
异丙醇
67-63-0
126
丙酸
79-09-4
137
丙酮
二甲基酮
67-64-1
154
丙烯酰胺
79-06-1
166
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7681-52-9
172
氮[压缩的或液化的]
7727-37-9
177
地高辛
地戈辛;毛地黄叶毒苷
20830-75-5
217
叠氮化钠
三氮化钠
26628-22-8
剧毒
254
对氨基苯磺酸
4-氨基苯磺酸
121-57-3
309
4,4'-二氨基联苯
联苯胺;二氨基联苯
92-87-5
311
二苯胺
122-39-4
355
1,2-二甲苯
邻二甲苯
95-47-6
356
1,3-二甲苯
间二甲苯
108-38-3
357
1,4-二甲苯
对二甲苯
106-42-3
382
3-[2-(3,5-二甲基-2-氧代环己基)-2-羟基乙基]戊二酰胺
放线菌酮
66-81-9
386
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
百草枯
4685-14-7
417
N,N-二甲基苯胺
121-69-7
565
3,4-二羟基-α-((甲氨基)甲基)苄醇
肾上腺素;付肾碱;付肾素
51-43-4
572
2,6-二噻-1,3,5,7-四氮三环-[3,3,1,1,3,7]癸烷-2,2,6,6-四氧化物
毒鼠强
80-12-6
586
1,2-二硝基苯
邻二硝基苯
528-29-0
587
1,3-二硝基苯
间二硝基苯
99-65-0
588
1,4-二硝基苯
对二硝基苯
100-25-4
642
二氧化碳[压缩的或液化的]
碳酸酐
124-38-9
723
发烟硫酸
硫酸和三氧化硫的混合物;焦硫酸
8014-95-7
724
发烟硝酸
52583-42-3
727
放线菌素
1402-38-6
728
放线菌素D
50-76-0
797
高碘酸钠
过碘酸钠
7790-28-5
798
高氯酸[浓度>72%]
过氯酸
7601-90-3
高氯酸[浓度≤50%]
高氯酸[浓度50%~72%]
813
高锰酸钾
过锰酸钾;灰锰氧
7722-64-7
819
铬酸钾
7789-00-6
820
铬酸钠
7775-11-3
851
过二硫酸铵
高硫酸铵;过硫酸铵
7727-54-0
858
过硫酸钠
过二硫酸钠;高硫酸钠
7775-27-1
888
过氧化钙
二氧化钙
1305-79-9
898
过氧化钠
双氧化钠;二氧化钠
1313-60-6
1014
甲苯
甲基苯;苯基甲烷
108-88-3
1022
甲醇
木醇;木精
67-56-1
1033
2-甲基-1-丙醇
异丁醇
78-83-1
1036
3-甲基-1-丁醇
异戊醇
123-51-3
1173
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溶液
50-00-0
1175
甲酸
蚁酸
64-18-6
1288
硫化钠
臭碱
1313-82-2
1291
硫脲
硫代尿素
62-56-6
1302
硫酸
7664-93-9
1313
硫酸镉
10124-36-4
1315
硫酸钴
10124-43-3
1457
氯化钡
10361-37-2
1463
氯化镉
10108-64-2
1464
氯化汞
氯化高汞;二氯化汞;升汞
7487-94-7
1465
氯化钴
7646-79-9
1477
氯化铜
7447-39-4
1480
氯化锌
7646-85-7
1565
马来酸酐
马来酐;失水苹果酸酐;顺丁烯二酸酐
108-31-6
1586
1-萘胺
α-萘胺;1-氨基萘
134-32-7
1608
硼氢化钠
氢硼化钠
16940-66-2
1609
硼酸
10043-35-3
1618
偏硅酸钠
三氧硅酸二钠
6834-92-0
1621
漂白粉
1630
汽油
86290-81-5
1648
氢
氢气
1333-74-0
1664
氢氰酸[含量≤20%]
74-90-8
氢氰酸蒸熏剂
1666
氢氧化钡
17194-00-2
1667
氢氧化钾
苛性钾
1310-58-3
氢氧化钾溶液[含量≥30%]
1669
氢氧化钠
苛性钠;烧碱
1310-73-2
氢氧化钠溶液[含量≥30%]
1686
氰化钾
山奈钾
151-50-8
1789
三氟乙酸
三氟醋酸
76-05-1
1850
三氯化铁
氯化铁
7705-08-0
三氯化铁溶液
氯化铁溶液
1852
三氯甲烷
氯仿
67-66-3
1862
三氯乙酸
三氯醋酸
76-03-9
1872
2,4,6-三硝基苯酚
苦味酸
88-89-1
1874
2,4,6-三硝基苯酚钠
苦味酸钠
3324-58-1
1912
三氧化二砷
白砒;砒霜;亚砷酸酐
1327-53-3
1965
石油醚
石油精
8032-32-4
2056
四氯化碳
四氯甲烷
56-23-5
2162
五氧化二磷
磷酸酐
1314-56-3
2169
戊二醛
1,5-戊二醛
111-30-8
2283
硝基盐酸
王水
8007-56-5
2285
硝酸
7697-37-2
2286
硝酸铵[含可燃物>0.2%,包括以碳计算的任何有机物,但不包括任何其它添加剂]
6484-52-2
硝酸铵[含可燃物≤0.2%]
2287
硝酸铵肥料[比硝酸铵(含可燃物>0.2%,包括以碳计算的任何有机物,但不包括任何其它添加剂)更易爆炸]
硝酸铵肥料[含可燃物≤0.4%]
2294
硝酸钙
10124-37-5
2303
硝酸钾
7757-79-1
2311
硝酸钠
7631-99-4
2319
硝酸铅
10099-74-8
2340
硝酸银
7761-88-8
2455
亚硫酸氢钠
酸式亚硫酸钠
7631-90-5
2492
亚硝酸钠
7632-00-0
2507
盐酸
氢氯酸
7647-01-0
2522
盐酸苯肼
苯肼盐酸
27140-08-5
2568
乙醇[无水]
无水酒精
64-17-5
2570
乙醇钠
乙氧基钠
141-52-6
2572
1,2-乙二胺
1,2-二氨基乙烷;乙撑二胺
107-15-3
2622
乙腈
甲基氰
75-05-8
2625
乙醚
二乙基醚
60-29-7
2630
乙酸[含量>80%]
醋酸
64-19-7
乙酸溶液[10%<含量≤80%]
醋酸溶液
2634
乙酸酐
醋酸酐
108-24-7
2641
乙酸铅
醋酸铅
301-04-2
2651
乙酸乙酯
醋酸乙酯
141-78-6
2662
乙烯
74-85-1
2754
赭曲毒素A
棕曲霉毒素A
303-47-9
2761
正丁醇
71-36-3
2789
正己烷
己烷
110-54-3
2790
正磷酸
磷酸
7664-38-2
2817
重铬酸钾
红矾钾
7778-50-9
注:
(1)A型稀释剂是指与有机过氧化物相容、沸点不低于150℃的有机液体。A型稀释剂可用来对所有有机过氧化物进行退敏。
(2)B型稀释剂是指与有机过氧化物相容、沸点低于150℃但不低于60℃、闪点不低于5℃的有机液体。B型稀释剂可用来对所有有机过氧化物进行退敏,但沸点必须至少比50千克包件的自加速分解温度高60℃。
以上目录所列化学品是根据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目前所使用或存放的,并对照国家发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所确定的约110种危险化学品,其中包括易制毒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