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些国内消费者热衷代购、海淘,因为国外的消费品给人优质、安全、可靠的印象。然而,想方设法代购回来的日用品、食品,包装上有时却标着“中国制造”。这让海淘达人不禁发出疑问:既然国内具备生产一流产品的能力,为何市面上同类产品的质量却比国外的差一些呢?如何才能在国内享受到“出口品质”?
推行“同线同标同质”,引导消费回流
前不久,石家庄的姚女士从美国直邮网站上为10个月大的女儿购买了一款米饼,吃起来感觉比国内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更加酥脆细腻。一看包装,姚女士发现这款米饼是国内一家儿童食品企业出口到美国的。她不禁感叹,为啥在国内买不到相同品质的米饼?难道“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真的是出口行业的惯例?
业内人士表示,全国2万余家食品出口企业,2017年出口产品合格率达99.9%以上,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足以证明我国出口食品监管模式的有效性。然而,内销食品合格率与出口食品相比总是低几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国内两个标准、两条生产线的尴尬。
从2016年开始,按照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要求,原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我省出口食品企业推行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即出口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有效推动了国内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并轨。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君乐宝、栗源、绿诺食品、惠康食品等104家企业在国家认监委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注册登记,百余种“三同”产品内销到千家万户。
强化质量监管,让“三同”产品赢得消费者信任
近日,河北纽康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01箱含肉馅粮食制品顺利出口加拿大。这是我国首批走出国门的含肉馅粮食制品。这些“肉包子”不光出口,同时也会进入国内餐桌,是名副其实的“三同”产品。
说是“三同”产品,如何让消费者信服?
原石家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名检疫工作人员介绍,产品生产之前,检验检疫部门会积极帮助出口企业研究国内标准、出口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差异,推动国内国外标准一致性程序。在同标过程中,产品标准保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主要以发达进口国标准为主,当我国的标准高于或严于进口国标准时,则以国内标准为主。
纽康恩的“肉包子”出口前,除了产品标准符合加拿大有关规定外,加拿大食品检验署还到纽康恩公司,对其生产车间、生产工艺、食品安全与防疫措施等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后纽康恩才能获得出口加拿大的准入资格。出口前,我省检验检疫人员会对纽康恩的产品进行全过程监督,并进行抽样检验检疫,检疫合格出具证书后产品才能出口至加拿大。
“实行‘同线同标同质’,将检疫合格的产品同时投放国内市场,等于在内销领域复制了出口监管模式,有助于赢得消费者信任。”该检疫工作人员说。
重帮扶强保护,消除“三同”企业内销顾虑
地处赵县的河北绿诺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将浓缩果蔬汁产品远销到欧洲、东南亚、南非、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企业。纯天然无添加的品质,使产品在进口国家和地区很受欢迎。
前不久,绿诺成为我省首家出口食品“三同”示范企业。该公司总经理牛丽英坦言,多年来绿诺以出口业务为主,想打开内销市场确实不太容易。
她举例,果蔬汁要出口欧盟、美国等地,不能有一丁点农药残留,仅此一个标准就使公司的生产成本高于一般果蔬汁生产企业。另外,出口企业不太了解国内商超的运作模式,直接对接商超不具备策划、营销能力。价格没有优势,缺少销售渠道,缺乏市场认可度,阻碍了“三同”产品的内销之路。
为帮助符合“三同”条件的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对接国内市场,在国家认监委组织建设的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企业可以免费发布“三同”产品的信息、销售渠道等内容,以便商家和消费者查询。
近两年来,原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省食安办、省食药监局、省商务厅等部门,大力推广“三同”工程,以进商超、进社区、进校园为平台,先后组织宣传推介83场,集中展示全省50余家知名“三同”企业170余种名优产品。
通过多种帮扶措施,河北出口食品企业在内外销统筹发展、品牌增值增效、产业增效升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河北出口食品企业新增国内市场销售收入2亿元。
河北日报客户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