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治玉米价格跌破每斤1元农民粮商都犯愁
平顺县苗庄村张有来家,堆积在院子里的玉米卖不出去
粮价下跌,最受伤的当然是农民。受市场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年长治的玉米价格跌破每斤一元钱,并出现罕见的玉米卖粮难。“卖粮难”会给农民带来哪些影响?农民将如何应对?带着一系列问题,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长治的部分种粮大户、粮食收购商、粮食主管部门,探寻粮价下跌背后的影响。
A玉米价格下滑,农民发愁
玉米价格的下滑,对于种粮收益本就不高的农民来说很难接受。
“我平时农闲时节一直在外地打短工,农忙时节总会回家种地。可是按照今年的情况,明年我都不打算种地了。在外打工一个月的工资就赶上种地一年的收益了。”12月9日上午,壶关县树掌镇村民秦平生对记者抱怨道。
“秋末冬初,玉米价格一路下跌至8毛钱一斤了,就这还没人来收粮。好几年了,玉米的价格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低。”壶关县石坡乡板安窑村农民郭茂松无奈地说。
和秦平生、郭茂松一样,长治很多种粮户也遭遇同样的困境。壶关县秦庄村农民王鹏告诉记者,因为今年玉米收购价格低,村里已经有不少人都把粮食囤起来等价格高了再卖。但他考虑到自家种植面积大,压本高,加之没有地方存放,只得决定尽快把粮食卖掉,“收割机割一亩地要100块钱,我种了15亩地,光收割就得花1500元。为了节约成本,我和妻子把玉米掰回来以后自己慢慢剥皮,手都疼得不能端碗了,种地真不容易啊,但丰产不增收,种地顶啥用呢?”王鹏气馁地说。
采访中,平顺县苗庄村的一位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粮食大丰收,本来挺高兴的,一亩地产1400多斤,但按现在的价格,一亩地也就卖个千元左右。一亩地需要5斤种子70元,耕地60元,肥料150元,浇两次地60元,地膜60元,联合收割机割一亩又得100元。从播种到收割,再加上人工费、油料费等,卖粮食的钱也就所剩无几。”
附近的村民纷纷表示,现在种子、化肥这些钱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人工费贵。“我和老公都在外面打工,为了家里的几亩地还得请假回来,扣的工资比一亩地挣得还多。受了累还不挣钱,大半年白忙活了。明年我准备把地承包出去,省心一些。”村民李凤果告诉记者。
B价格太低,种粮大户更愁
“现在价格太低了,想等一等再卖。”看着堆积如山的玉米,程满堂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程满堂是襄垣县北底乡南娥村有名的种粮大户,去年流转土地800亩,其中500亩种植玉米,300亩种植高粱,家里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用机具一应俱全。“今年赔大了,欠农民的流转土地费用和工人工资还不知道能不能按时给了呢。”说起这,老程眉头紧锁。
C今年生意不好做,粮商很担忧
张有良告诉记者,他收购的玉米主要作为饲料,销往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可是今年生猪价格也时常在低位徘徊,打击了养殖业生产,也给玉米消费带来很大压力。“过去这个时候,早有农民上门来找我们收购粮食了。可是今年价格持续走低,前来问价收购的农民寥寥无几。”对于今年的生意,张有良充满担忧。
张有良认为,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导致库存积压,这是造成粮食下跌的主要原因;同时,许多加工企业效益不好,所以购买力有所下降,也造成粮价下跌。“归根到底,咱都是老百姓,还得坚守土地、靠天吃饭。只是粮什么时候卖,还是要看市场行情。”等待、观望是张有良和大多数农民目前唯一能做的。
D农民热切期盼改善储粮条件
去年的旧玉米还没卖掉,今年的新玉米又收回来了,家里囤积的粮食增加了,储粮过程中损失较大,辛辛苦苦劳作到手的收成打了折扣,实在感觉可惜。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玉米价低滞销,储粮难成为许多农户的一大困扰。
目前,长治近90%的农户家没有专门的储粮仓库,而是采取挤占住房角落堆存、塑料编织袋包装、黄花条编屯等方式储粮,储粮点与农机具、桌椅、床柜等生产生活设施混处一室,储粮空间不独立、不密闭,给鼠吃虫咬带来了“便利”。一些农户为防治鼠害、虫害,大量使用有毒药剂灭害,有时因使用或管理不善,造成有毒药剂丢失或家人误用,或者混入粮食里,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这种简易的储粮办法,还容易受外界湿度、温度影响,导致粮食霉变质变。
平顺县苗庄村的村民张有来说,他家承包了10亩玉米地,每年产粮约1.5万斤左右。粮食除了一家人填肚子外,剩余的就全卖了。今年玉米价格持续低迷,他一万多斤余粮因等价惜售没卖出,但是自己不精通防虫防鼠技术和保管手段,家里的粮食平时就堆放在住房角落里,结果遭鼠吃、霉变损失的粮食近900公斤,粮损率达6%—8%。老张在心疼惋惜之余,看着家中堆积如山的玉米更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有类似苦衷的农民在广大农村比比皆是。改善储粮条件、实现安全储粮,已成为广大农民当前的热切期盼。
E粮食主管部门:会对下游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粮价的下跌对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粮价下跌了,很多农民把粮食储存起来开始观望,他们不愿把粮食低价卖给加工厂。如此一来,导致粮食加工企业原材料收购变难,给正常生产带来不良影响。”长治市粮食局调控科科长连志军不无担忧。
连志军分析,玉米价格持续下降,和当前正处于新玉米集中上市时期,且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产量较大、市场供应量显著增加有关。其次,前几年玉米收购价格较高,刺激收购价格一再攀升,去年每斤玉米最高时卖到1.40元,农民期盼价格上扬,惜售不卖,从而导致玉米囤积。还有就是玉米及其下游制品需求持续低迷,玉米淀粉和酒精价格持续下跌,部分企业亏空停产,进一步造成了玉米市场不景气。而随着新玉米陆续上市,农民等待价格上涨无望,急于腾仓,集中出售,也进一步拉低玉米收购价格。尤其是玉米价格的大幅下跌,不仅伤及粮农,而且对下游产业带来负面影响也是一环扣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