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周益帆)《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在中国城镇家庭中,宠物猫的数量是5806万只,犬的数量是5429万只,宠物用品市场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其中宠物食品行业更是迈入千亿门槛,有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37亿元,预计2025年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2417亿元。
飞速发展下,关于宠物食品安全的讨论近期成为热点,一些不规范的品牌随意使用诱食剂、添加剂,原料以次充好,一些宠物食用猫粮、狗粮之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对宠物主人来说,也难以举证维权。因此,有观点认为,我国应建立强制性宠物食品标准,保障宠物食品安全。
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第20号公告,出台了《宠物饲料管理办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要求宠物饲料生产企业应对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如实记录出厂销售产品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等信息,禁止使用《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生产宠物饲料。但许多宠物主人觉得,市面上产品鱼龙混杂、难以辨别。龚心说:“买了猫粮我就发现我们家猫特别喜欢吃,当时我还觉得有点奇怪,因为我们家猫晚上它一般是不会去吃东西的,但是买了那个猫粮之后就经常吃,当时宠物医院的医生告诉我,可能是猫粮里面加了东西。”
一位宠物医生向记者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多时候难以直接将宠物的不良反应和某一种食品直接建立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消费者可能面临难以举证的局面。他说:“具体是吃什么东西引发疾病,确实很难确定。健全法律标准,或者说哪些添加、哪些不添加,做工、流程肯定是最好有一个流程,现在网购粮太参差不齐了。”
2014年,我国发布犬粮及猫粮的推荐性国标,随着行业发展,更多的产品、工艺进入到宠物食品行业,有专家认为,应从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方面形成具有强制力的国家标准和监管规范。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既然宠物食品是一种市场流通的产品,又关系到宠物的健康安全,消费者也花钱去买,我觉得有必要把它纳入正常监管。一方面监管部门去监管的时候,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比如它怎么样是达到标准的,是一种合格的产品,它怎么样是不合格的,所以监管部门很难去评判。从经营者角度来说,他觉得哪些产品怎样做,能够达到标准,就可以放心生产。确实有必要建立行业标准或者是国家标准体系,既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也为企业划定生产经营红线。”
飞速发展下,关于宠物食品安全的讨论近期成为热点,一些不规范的品牌随意使用诱食剂、添加剂,原料以次充好,一些宠物食用猫粮、狗粮之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宠物主人来说,也难以举证维权。因此,有观点认为,我国应建立强制性宠物食品标准,保障宠物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