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面粉质量安全的因素,冠宇仪器与您共同维护面粉安全

小麦本身存在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化学物质残留、霉变、致病型微生物等安全问题是危害面粉质量安全的一个直接因素。由于受到产地环境污染尤其是在某些矿区和污灌区以及在小麦生产、储存过程中所使用的农药残留等污染的影响,小麦也存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安全问题。此外,某些真菌产生的毒素污染也会给小麦带来较大的安全问题,赤霉病菌就是污染小麦的主要真菌之一。

小麦本身的这些安全问题若污染到胚乳则对面粉质量安全直接造成威胁,是一重大安全隐患,而若污染到小麦皮层时,表面上似对面粉质量影响不大,因为小麦加工过程中皮层被作为副产品麸皮提取出来,但是在生产全麦面粉或全麦食品时,这些因素的影响就充分显现了出来。此外,由于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会在食物链中积累,因此,对用作饲料的小麦或麸皮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也会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

冠宇仪器真菌毒素检测仪、重金属检测仪、农药残留检测仪这三款仪器可以有效地对小麦原料的食品安全进行质检和监控。杜绝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超标的小麦原料用作面粉加工。

2.小麦加工控制技术对面粉安全重视不够

小麦加工过程对面粉的安全控制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技术装备手段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措施,也对面粉的质量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小麦在清理过程中,水分调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即先用着水机向小麦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到润麦仓中进行16-30个小时的润麦,因而着水机和润麦仓内长期是一湿润的工作环境,极容易造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再如,洗麦机作为湿法清理过程中常用到的清理设备,一直被认为对小麦表面的清理效果好于打麦类的干法清理设备,但具研究,洗麦后菌落总数比洗麦前增加了将近2倍,霉菌的数量也增加了5倍左右,这种状况说明洗麦水源的污染、车间的卫生状况不佳、洗麦机的清理不到位等原因将会导致小麦中的微生物含量增加;

冠宇仪器菌落总数ATP荧光检测仪适用于食品、饮用水中微生物快速检测,餐具洁净度快速检测,食品加工器具、工作台面、餐饮器具等消毒结果快速检测,医疗环境工作平台即时评估。该设备采用生物化学反应方法检测ATP菌落总数含量。可以快速检测清洗设备内壁的菌落总数,及时进行清洗和去除微生物。避免二次加工中的食品污染渠道。

3.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

目前最常用的增白剂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为白色结晶、无臭、略有苯甲醛味,具有一定的毒性,是一种高反应性氧化物,加入面粉后,通过氧化作用,使面粉中的色素氧化分解达到增白的目的,本身还原为苯甲酸残留在面粉中,但其除了增白作用外,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或改善小麦粉质量,反而使面粉中大量的维生素E遭到破坏,使面粉的营养水平降低。

1986年,我国开始引进并允许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增白剂用于面粉中,最大使用限量为60mg/kg,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面粉厂,尤其是无配粉手段的面粉厂是利用安装在面粉绞龙上的微量给料器向面粉中添加增白剂的,添加量的多少是由通过调节微量给料器调速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的,而增白剂在面粉中的混合均匀度是通过面粉绞龙边输送边混合的,由于该方法简单易行,因此增白剂在全国面粉加工企业中普遍使用。但是,在60mg/kg的添加限量下,该加工工艺很难将其添加均匀,容易造成含量超标,带来质量安全隐患。

面粉增白剂作为人工合成的非营养性化学物质,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长期食用易发生口角炎、角膜炎、神经炎等疾病,过量食用“过氧化苯甲酰”含量超标的小麦面粉会损害肝功能,导致慢性苯中毒,不过,卫生部已拟今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这一安全隐患将会得到极大改善。另外,其他非食用物质若作为增白剂添加到面粉中,则对面粉质量安全造成更大威胁。

冠宇仪器过氧化苯甲酰含量检测仪GY-SGYHB10能够快速检测面粉、小麦粉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总量。杜绝过氧化值超标的成品面粉危害人们的食品安全。

运用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可以有效地规避以上面制品的安全隐患,让我们大口放心的吃“馒头”。

挑选面粉小常识

影响面粉白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添加增白剂仅是影响因素之一,所以粉色白的面粉不一定就质量不安全,粉色暗的面粉不一定就质量安全。消费者购买面粉时可以选择品牌企业生产的面粉或到大型超市去购买品牌面粉,尽量不要购买散装面粉。

购买面粉时,应该尽量购买包装上印有“QS”(质量安全)标志的产品,如果想购买不含增白剂的面粉,应购买包装袋印有“本品不含增白剂”的产品。

同时还可通过看和闻来判断面粉安全质量状况,如包装封口线有拆开重复使用的迹象则有为假冒产品的可能,面粉的自然颜色为乳白色或略带微黄色,若颜色惨白或灰白,则为过量使用增白剂所致,正常的面粉具有麦香味,若一解开面粉口袋就有一股异味或霉味,表明面粉超过保质期或遭到外部环境污染,已酸败或变质。

真菌毒素检测仪、重金属检测仪、农药残留检测仪过氧化苯甲酰含量检测仪

THE END
1.影响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饲料加工过程产生的毒物及交叉污染:饲料是多组分复配成的复杂混合物,若工艺条件控制不当,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及贮藏等过程发生降解、化合、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这除了会降低饲料中有效成分的效价外,还产生新的有害物质。此外,饲料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也是影响饲料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http://nyncj.quanzhou.gov.cn/wsbs/cjwt/201207/t20120711_2052680.htm
2.食品伙伴网手机版―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中国食品行业专业...影响饲料原料营养的两大因素 当今畜禽生产中,生产者和营养师对日粮能量水平、氨基酸质量浓度和比例及最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选择价格合适、品质优良且容易储存的饲料原料,采用适当的原料加工方式来配制饲料,对畜禽养殖场获益非常重要,但饲料原料的储存及加工工艺目前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http://m.foodmate.net/index.php?itemid=195774&moduleid=24
3.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行业动态(1)饲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首先具有污染性的工业企业会造成饲养场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饲养场自身排放的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饲养场的污染。饲料的污染包括药物性饲料添加剂的滥用、过量微量元素(有毒金属元素)的污染、饲料霉变和饲料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等,其也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一个因素。动物传染病及寄生虫病,...http://m.xumurc.com/weixin/newsshow/31977?ivk_sa=1024320u
1.以下哪些是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简答题】试述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G系列植保无人机飞行前的检查,下面哪一项不是对飞行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致命项()。 A. 电池插头是否完全插入 B. 摇杆模式是否正确 C. 遥控器电量是否充足 D. 水泵工作是否正常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在近代中国直接译介西方思想...https://www.shuashuati.com/ti/6337822a65384429a4f48f1aeb4e4ce8.html?fm=bd9878b7fa54838bca6d8569f00305dc7f
2.影响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10)篇...饲料在加工、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的污染。如植物饲料在生长过程中,可富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并残留一定量的农药;动物性饲料原料在加工过程可能会受到二恶英等化学物质的... 1 . 影响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 饲料的安全的问题一方面会影响畜产品品质,即人类食品的安全性,进一步危害人类...https://www.nygq.net/sites/post/Pqb2yvyp8x
3.影响猪肉安全的饲料因素分析5张永平;时少磊;肉鸡腿病的饲料因素与纠正对策[J];江西饲料;2012年05期 6李怀旺;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饲料因素及对策(上)[J];乡村科技;2010年06期 7翟洪民;饲料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J];北方牧业;2006年11期 8吴会仙;影响猪肉安全性的饲料因素及措施[J];饲料研究;2008年10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XM200408013.htm
4.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12篇(全文)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分析 第7篇 “无公害饲料”执行相应系列的农产品行业标准, “无公害饲料”生产允许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和化学肥料生产的农产品作原料。“绿色饲料”执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的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包装标签标准、贮藏、运输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 分A级和AA级。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es089k2.html
5.监测方案(精选15篇)(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食品污染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监测样品数量不得少于州监测方案规定的任务量,优先采集本地产样品,科学设计采样方案,避免集中采样。 (二)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加强本地区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通报我县食...https://www.unjs.com/fanwenku/247700.html
6.饲料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如何控制饲料质量安全影响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l饲料中添加激素l滥用抗生素l生产操作错误l不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l配方设计失误l使用不合格原料l产品化验不准确l饲料本身环境因素l抗营养因子l过敏性蛋白质(生物碱、棉酚毒素等)l黄曲霉毒素l赭曲霉毒素l玉米赤霉烯酮l呕吐毒素l致病菌l重金属ll有毒物质l化学污染物(...https://m.renrendoc.com/paper/17536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