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足酶制剂、微生态主业,益生菌业务构筑发展新空间
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为公司主要产品。据公司公告,2022年酶制剂/微生态/动物保健品三个板块的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7.16%/22.13%/26.36%,其中酶制剂+微生态两大业务收入占比合计达到59.29%;酶制剂/微生态/动物保健品三个板块的毛利润占比分别为46.17%/21.21%/26.04%/6.59%,其中酶制剂+微生态两大业务毛利润占合计达到93.41%。
公司坚定奉行“技术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开发力度,2018-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从0.70亿元增长至1.02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投入0.81亿元;2018-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实现8.6%、8.85%、8.33%、8.77%、8.77%、9.20%,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IUBMB)根据酶催化反应的类型将酶制剂分为了以下六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连接酶。其中,应用于工业生产加工中的酶大多是核糖核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等水解酶类,其中蛋白酶广泛应用于清洁剂和乳制品行业中,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则主要应用于淀粉转化、纺织品和食品等行业;食品工业中经常应用的酶还有脱氢酶类、氧化酶类、过氧化物酶类以及氧合酶类等,如乳酸脱氢酶、葡萄糖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脂肪氧合酶等,仅次于水解酶的应用。
根据下游应用可以分为洗涤用酶、技术酶、食品和饲料行业用酶四大类。酶对从底物到产物的转化具有高度选择性与高效性,且催化反应相对单一,根据下游应用领域,可以将酶制剂分为洗涤用酶、技术酶、食品和饲料行业用酶四大类,其中技术酶可以进一步分为纺织用酶、皮革用酶、造纸用酶等。
全球竞争格局呈现高度寡头垄断格局。从全球市场供应格局来看,全球酶制剂主要集中在几大龙头企业中,其中诺维信占据40%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其次是杰能科,占比约25%,接下来是帝斯曼、德国AB酶制剂和比利时焙乐道(BELDEM)等,占比供给为35%,整体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格局。
2.2.2国内酶制剂起步较晚,饲料酶制剂率先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酶制剂起步相对较晚,1995年无锡酶制剂厂成立,是我国第一家酶制剂厂,最初主要以生产淀粉酶、糖化酶为主。随着酶制剂的需求日益增长,90年代开始,国外酶制剂大公司纷纷到中国建厂和合资,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优良菌种以及新型酶制剂,我国酶制剂工厂从60年代只能生产单一品种,到90年代已经能生产10多个品种,行业整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恰恰也是海外工厂的进入,我国酶制剂工厂自90年代开始长期受制于诺维信、杰能科以及帝斯曼等跨国企业的垄断,自主化程度较低。
2.3蔚蓝:技术+平台领先布局,核心菌种铸造公司核心优势酶制剂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公司一直以来十分重视酶制剂的研发工作,取得了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公司已拥有新基因和微生物资源筛选技术、蛋白质表达系统改造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发酵工艺及后处理技术、饲料营养价值体外评价技术、包衣微丸制备技术等核心技术,在行业内具备较高的研发水平和技术优势。
酶制剂是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芯片”,而表达系统就是制造芯片的“光刻机”,构建表达系统是微生物生产菌株开发的核心,是产品由实验室走向大规模生产的关键。公司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已构建了里氏木霉、毕赤酵母、黑曲霉、芽孢杆菌等四大高效蛋白质表达系统及对应的规模化发酵体系,搭建了行业领先的高通量筛选工作站,并建立了通用型的高通量基因筛选大数据模型与蛋白质工程改造等核心体系,大幅提高了酶制剂的催化效率和工业应用属性,提升了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此外,公司在深化饲料酶优势的同时,还在不断加强在工业、食品、能源、生物催化等领域的拓展,持续开发新产品,在部分领域打破了国际垄断。
3微生态(益生菌):菌粉上游高度垄断,携手国际领先企业布局生产
3.1益生菌是微生态制剂的代表性产品,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益生菌消费市场,政策+消费环境利好发展空间充足。我国益生菌行业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相对落后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地,但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国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加之国内电子商务、社交电商等新型销售模式的兴起,国内益生菌行业规模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据《2021全球益生菌产学研发展动向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国内益生菌产品的市场规模已达532亿元;但从人均消费量来看,2019年我国人均益生菌补充剂消费量仅有0.4美元,对比意大利(人均10.6美元)、美国(人均6.8美元)、澳大利亚(人均6.3美元)等发达国家,我国益生菌市场未来发展空间较为充足。
(2)发酵培养:常见的益生菌发酵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固态发酵法和液体深层发酵法。固态发酵法属于传统发酵工艺,接种位置在固体培养基,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管理粗放等特点,但发酵过程容易受到杂菌的污染,菌体含量不易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液体深层发酵法则属于现代发酵技术,接种位置在液体培养基,设备较为复杂,具有管理精细、无菌操作,易于控制菌体含量,产品质量稳定的优点,是当前工业化的主要生产方法。(3)干燥:益生菌的传统干燥工艺主要为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而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如喷雾冷冻干燥、折射窗干燥、电流体动力学干燥等。
3.4先发优势凸显,携手国际领先企业布局生产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微生态领域的企业,已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公司是国内首家通过欧盟FAMI-QS质量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微生态产品的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公司,公司产品已拓展至水产、植物、营养与健康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部分产品已出口到欧洲、亚洲及周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