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数量就达到5175万只,同比增长1.1%;近年来,因为不文明养犬导致的“狗伤人”悲剧,时有发生。每年被猫狗咬伤的人数约有4000万。现实生活中,不文明养狗行为屡见不鲜。养犬要办证,遛狗要牵绳,但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屡屡被忽视。
某社区召开会议,准备根据当地法规制定社区文明养狗公约,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2022年以来,宜春市上高县泗溪镇中宅村的治理模式创新升级,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挥“智能化”效应,以网络科技化注入乡村治理的方面,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夯实“沃土中宅”建设根基。
中宅村有20户脱贫户,面对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为重要。中宅村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中,积极拓展数字化网络平台的有效作用,开辟数字化带动经济发展“智”路。
这几年,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经济、环保等特点,成为居民的主要出行工具之一,然而,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不断增多,部分小区现有充电桩供不应求,经常发生充电争抢纠纷:由于缺乏管理,充电车位时常被燃油车占用,导致真正有需要的车充电困难。2023年7月,S市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向广大市民征集意见,某小区大部分业主向居委会提出在小区增设集中充电桩的建议。居委会通过召开居民会议,组织业主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集体讨论充电桩的增设和管理等问题,最终居委会答复,要增设集中充电桩,需要考虑增设充电桩的数量、增设的位置,充电车位管理等问题。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项项称号背后,是陈家村对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不懈坚持。
作为全国首个启动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江苏省南京市某街道融合推进文明实践与社会治理,通过构建“群众自治圈”切实增强社区百姓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活力,促进乡村社会治理。
2023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当其时。M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有力的举措汇聚强大的力量,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M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市委工作会议精神:
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广袤乡村大地上,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镇上服务大厅现场办理,现在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就可以代办帮办,1700余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村级可办”。卫生“优”能积分、乱扔乱倒垃圾要扣分,村里建起积分超市,村民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2021年10月13日到14日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用“全过程民主”阐述了中国民主的显著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荐1】202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施行。该法把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体现了坚持党中央对反间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依法开展反间谍工作等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对深化新时代新征程反间谍斗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治理国家和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立规矩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
讲规矩
材料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背景及内容亮点如下:
【出台背景】
安装手电筒程序,要提供地理位置信息;下载文字编辑APP,需获取通讯录权限;走进售楼处,在毫不知情时,人脸信息可能被记录……大数据时代,人们享受着数据带来的便利,也被一些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所困扰。
大数据“杀熟”是指互联网平台依靠数据优势和信息不对称,对用户实施价格歧视。它主要由算法定价引起,典型表现为新老用户在价格上被差别对待。
【内容亮点】
禁止“大数据杀熟”,规范自动化决策。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守规矩
材料三《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加强科技和信息化保障,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设“智慧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
【推荐1】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为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某校高二年级部分同学以“法治社会建设,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行为反思】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各方共同合力。
“18888型”“38888型”“50888型”……又到一年吃蟹季,记者在多家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售卖大闸蟹蟹券的商家使用的噱头较多,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近年来,电商平台因销售蟹券引发的消费纠纷和违法违规行为广受诟病,网购大闸蟹缺斤短两、以次充好、虚假发货、蟹绳注水、虚标大闸蟹产地等问题频出。各类乱象,让消费者在购物中难以安心、放心,扰乱市场秩序。
针对蟹券市场存在的乱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开展了针对以次充好、商品过度包装、“天价”蟹卡蟹券等问题的集中整治行动。
【美好画卷】
法治社会建设关系你我他。
学生A:小学生不能经常玩游戏,不满18周岁不能进入网吧。
学生B:去外国旅游回中国时,不能把外国水果带回中国。
学生C:过马路的时候要走人行横道,看到红灯要停下来,看到绿灯才能过马路。
学生D:我知道未满16周岁的孩子不能骑共享单车。
这是全民守法的生动特写。当法律得到人民内心的认同、信任和尊崇,全民守法、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良好愿景就此变为现实。
为了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自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和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本法规定国务院应当定期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和修复工作等情况。长江保护法颁布以来,长江流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积极落实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责任;设立长江经济带执法大队,从严治污、十年禁渔,长江“绿带”愈加明显;推进流域上下游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了当地群众致富与生态环境改善“多赢”。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之大者”。为充分发挥法治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山东省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2023年8月1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正式施行;2023年11月28日,山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对《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草案)》的初审,并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公安机关继续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深入实施“生态警务”守护绿水青山行动,着力整治环境和资源领域突出问题,成功侦破了一批生态环境破坏重特大案件。
沿黄河9市人民法院设立33处黄河巡回法庭,设立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建立司法“直通车”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商机制。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搭建法律服务便民平台,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建立16处黄河流域法治广场,打造黄河法治文化品牌,深化法治创建工作。
在多个部门联合行动下,山东省黄河流域的冬季呈现出“雪落黄河边、候鸟舞翻跹”的壮美画卷。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