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颁布,看看哪些医械类别有变更

新《分类目录》将2002版目录的43个子目录整合精简为22个子目录(如下图所示);将260个产品类别细化扩充为206个一级产品类别和1157个二级产品类别;增加了产品预期用途和产品描述;在原1008个产品名称举例的基础上,扩充到6609个典型产品名称举例。

《关于实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有关事项的通告》全文如下:

一、新《分类目录》的总体说明

(二)新《分类目录》不包括体外诊断试剂,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类别应当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5号令)、《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总局令第30号,以下简称30号令)、《6840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2013版)》及后续发布的分类界定文件中有关体外诊断试剂的分类界定意见进行判定,分类编码继续延用6840。

(四)《关于发布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8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实施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食药监办械管〔2014〕174号)和2014年5月30日以后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界定文件中有关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分类界定意见继续有效。自2018年8月1日起,上述文件规定的产品管理类别与新《分类目录》不一致的,以新《分类目录》的产品管理类别为准。

(五)自2018年8月1日起,除第(二)项和第(四)项以及既往发布的分类界定文件中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分类界定意见外,原《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药监械〔2002〕302号,以下简称原《分类目录》)及既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界定文件内容及目录废止。

二、医疗器械注册和备案管理有关政策

(六)2018年8月1日前已受理并准予注册的首次注册申请项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原《分类目录》核发医疗器械注册证。

2018年8月1日前已受理但尚未作出审批决定的首次注册申请项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原《分类目录》继续审评;准予注册的,如按照新《分类目录》不涉及产品管理类别调整,则按照新《分类目录》核发医疗器械注册证,在注册证备注栏中注明原《分类目录》产品分类编码;如按照新《分类目录》涉及产品管理类别调整,则继续按照原《分类目录》核发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注册证备注栏中注明新《分类目录》产品管理类别和分类编码(新《分类目录》的分类编码为子目录编号)。

自2018年8月1日起,注册申请人应当按照新《分类目录》提出注册申请。

(七)2018年8月1日前已受理并准予延续注册的申请项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原《分类目录》核发医疗器械注册证。

2018年8月1日前已受理但尚未作出审批决定的延续注册申请项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原《分类目录》继续审评;准予延续注册的,如按照新《分类目录》不涉及产品管理类别调整,则按照新《分类目录》核发医疗器械注册证,在注册证备注栏中注明原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如按照新《分类目录》涉及产品管理类别调整,则继续按照原《分类目录》核发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注册证备注栏中注明新《分类目录》产品管理类别和分类编码。

自2018年8月1日起,注册人应当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和新《分类目录》提出延续注册申请;准予延续注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新《分类目录》核发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注册证备注栏中注明原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涉及产品管理类别由高类别调整为低类别的,注册人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按照改变后的类别向相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延续注册或者办理备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准予延续注册的,按照新《分类目录》核发医疗器械注册证;对备案资料符合要求的,制作备案凭证;并在注册证备注栏或备案凭证变更情况中注明原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涉及产品管理类别由低类别调整为高类别的,注册人应当按照改变后的类别向相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注册。在原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内提出注册申请的,如在开展产品类别转换工作期间注册证到期,注册人可向原审批部门提出原医疗器械注册证延期申请,予以延期的,原则上原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不得超过2019年8月31日。

(八)对于注册变更申请项目,医疗器械注册变更文件的注册证编号同原医疗器械注册证。如原注册证为按照原《分类目录》核发的,则2018年8月1日后核发的注册变更文件备注栏中同时注明新《分类目录》的产品管理类别和分类编码。

(九)2018年8月1日前已完成备案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原备案凭证继续有效。按照新《分类目录》涉及产品类别由低类别调整为高类别的,备案人应当依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和新《分类目录》的规定,按照改变后的类别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注册,并于2019年8月31日前完成注册。

自2018年8月1日起,应当按照新《分类目录》和《关于发布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8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实施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食药监办械管〔2014〕174号)以及2014年5月30日后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界定文件中有关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意见实施备案。

(十)自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对医疗器械分类界定的申请,分别依据原《分类目录》和新《分类目录》给出产品管理类别和分类编码;自2018年8月1日起,依据新《分类目录》给出产品管理类别和分类编码。

三、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有关政策

(十一)自2018年8月1日起,持按照新《分类目录》核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申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依据医疗器械注册证按照新《分类目录》填写《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生产范围和医疗器械生产产品登记表,其中生产范围应填写到一级产品类别。

自2018年8月1日起,持按照新《分类目录》核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申请变更《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生产范围或增加生产产品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依据医疗器械注册证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生产范围和医疗器械生产产品登记表分成原《分类目录》分类编码区和新《分类目录》分类编码区,并明确标识,分别注明产品生产范围和产品信息。其中,按照新《分类目录》填写的生产范围应填写到一级产品类别。新旧版本分类编码产品生产范围不得混编,待全部产品均为新版产品分类编码的注册证后,不再分区。

(十二)自2018年8月1日起,新发放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和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的经营范围应当分成原《分类目录》分类编码区和新《分类目录》分类编码区,并明确标识。经营范围填写到子目录类别。新旧版本分类编码经营范围不得混编,待全部产品均为新版产品分类编码的注册证后,不再分区。

你家的产品类别归属又是否有变?

以下为赛柏蓝器械梳理出来的降类产品清单:

1、射频消融设备用灌注泵,管理类别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2、发光二极管(LED)手术照明灯,由第二类降为第一类。

3、“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包括“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4、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器、微生物药敏培养监测仪器,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5、洗板机,由第二类降为第一类。

6、2002版分类目录的“6870-2诊断图象处理软件”中的X射线影像处理系统、核医学成像、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统一降为第二类。

7、脱敏剂类产品,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8、银汞合金,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9、原2002版分类目录中有明确分类的洁牙工作尖和仅用于打磨、抛光的车针,由第二类降为第一类。

10、正畸弹簧,由第二类降为第一类。

11、种植体密封材料,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12、牙周塞治剂,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13、洁牙粉,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14、根管扩大液、根管清洗剂,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15、临时冠桥树脂,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16、牙托梗,由第二类降为第一类。

17、一次性使用活检针,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18、足部隔离用品、隔离护罩,由第二类降为第一类。

19、接触胸腔、腹腔、脑室、腰椎、体内创面或体表真皮深层及其以下组织创面的引流导,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20、造口袋(含造口底盘)、造口护理用品、造口底盘、造口栓、防漏膏、造口护肤粉、造口皮肤保护剂等造口护理产品,由第二类降为第一类。

21、髂骨穿刺针,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22、用于非慢性创面、接触真皮深层及其以下组织且所含成分不可被人体吸收的医用敷料,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23、碘液保护帽,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24、胃肠X射线检查用品中的胃肠道造影显像剂,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25、胃肠超声显像粉,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26、放射性核素扫描装置,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27、内窥镜气囊控制器,由第三类降为第二类。

28、带有LED光源的医用光学放大器具,由第二类降为第一类。

29、接触椎间隙的非无菌提供的骨科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由第二类降为第一类。

30、开口用锥(如手锥),由第二类降为第一类。

31、手术操作中可能接触中枢神经系统的非无菌提供的骨科用凿、骨科用锉、骨科用铲、脊柱外科定位/导向/测量器械、脊柱外科开孔扩孔器械、脊柱外科神经根探子、脊柱外科植骨块嵌入器、脊柱外科椎弓根钉尾部切断器、脊柱手术通道器械、脊柱外科椎体复位器、骨科剥离保护器、骨科组织保护器具,由第二类降为第一类。

涉及分类调整和规范管理的产品还包括:

1、髌骨爪,规范为第三类管理。

2、全自动血库系统,规范为第三类管理。

3、眼科用激光光纤,管理类别规范为第三类。

4、光学定位引导系统,统一规范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5、主动呼吸控制系统,调整为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

6、导管消毒连接器,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7、脑压板,由第一类调整为第二类。

8、心血管手术或脑外科手术冲吸器,规范为第二类管理。如脑吸引器由一类升为二类。

9、骨髓抽吸和活检系统电钻,规范为第二类管理。

19、与有源设备(如电动骨钻、电动骨锯、气动骨钻)连接使用的钻头、刀头、锯片、扩髓器、刨刀、磨头等配套工具,规范为第一类管理。

12、口腔科器械:

金属、陶瓷材料制成的固位桩,管理类别规范为第二类。

研磨材料,用于口内按第二类管理,用于口外按第一类管理。

义齿试用材料,如试色糊剂产品,管理类别规范为第一类。

咬合关系记录/检查材料,按第一类管理。

替代体,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管理类别为一类。

13、诊断功能软件,若仅具有辅助诊断功能,不直接给出诊断结论,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若通过其算法(例如,CAD,骨密度除外)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的诊断提示,则其风险级别相对较高,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14、含有酒精、碘酊或碘伏,且仅用于临床上对完整皮肤消毒的涂抹及吸液材料,按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15、液压传送装置,含液压功能的承载器械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不含液压功能按照第一类医疗器械管理。

16、试镜架,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17、注射器用活塞,不按照医疗器械管理。

18、输液瓶贴,不按照医疗器械管理。

19、输注工作站,不按照医疗器械管理。

20、含消毒剂(抗菌剂)阴道填塞产品,不按照医疗器械管理。

21、放射治疗患者床板,不单独按医疗器械管理。

22、医疗信息管理软件,如果仅仅是医院管理工具,管理内容是患者信息等非医疗诊断和/或治疗内容,不按照医疗器械管理。

23、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软件,如果不包含医学图像或者数据,则不按照医疗器械管理。

24、与临床检验有关,但产品自身不具有医疗器械功能的产品,不按照医疗器械管理。如:移液器、移液管,普通反应杯、反应管、反应板,普通采样杯、采样管、样本收集器,在临床实验室用于检测前/后样本传输、加/去盖、条形码识别等功能的样本管理系统等。

THE END
1.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录28类食品分类.pdf食品饮料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录28类食品分类.pdf 4页内容提供方:始终如一 大小:149.07 KB 字数:约1万字 发布时间:2022-04-08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14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录28类食品分类.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06/5323010121004211.shtm
2.28类食品分类目录:不再为那些产品是食品而发愁虽然多数时候那些产品是食品是明确和显而易见的,但有时也有有争议,尤其是一种产品到底是属于初级农产品还是属于食品这个问题,比如小麦属初级农产品,大米属于食品。 现江质检总局发布的需要QS认证的28类食品分类目录献上,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界定什么食品啦。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975076_175959216.html
3.质量复习: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一些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原辅材料库、成品库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在“生产场所”一节中,要求“酱卤肉制品”生产企业及“熏烧烤肉制品”和“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原料冷库、辅料库和成品库。审查员在现场核查时,还要根据每种食品的生产...https://www.6sq.net/article/22249
4.关于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公布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公告的解读及比对核心提示:2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修订后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自2020年3月1日起,《食品生产许可证》中“食品生产许可品种明细表”按照新修订《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填写。新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秉着包容审慎的态度,鼓励新型食品类别的发展,并和现行有效的标准和政策做到了有效融合。为方便大家更好的...https://news.foodmate.net/2020/02/551631.html
5.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真题及答案最佳选择题B.生产化妆品需取得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证和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C.首次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应经国务院化妆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D.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应取得省级化妆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批准文号 查看答案 35.根据《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意见》,关于改革与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配套支持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https://www.233.com/yaoshi/Law/zhenti/201910/04140522780.html
6.桃李面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发行事项公司公告整形、醒发、烘烤等工艺制成的烘焙食品 食品添加剂 指 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 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QS 指 企业食品生产许可的拼音简称,由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颁发,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产品经检验合格并加印此标志方可出厂销 ...http://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5120400000332
7.关于公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68.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09年7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3号公布) 69.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2009年7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4号公布) 70.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2009年9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5号公布) 71.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2010年1月2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337061
1.食品安全许可相关问答18.食品的换证是SC,食品接触材料的还是QS,为什么不统一呢? 答:机构改革前,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分属不同的部门监管,食品由原食药局监管,食品接触材料由原质监局监管;新颁布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中提到的QS到SC的变革仅适用于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不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机构改革后两者统一由市场监管总局监管,后期如...https://www.shiquan.gov.cn/Content-1957586.html
2.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内容摘要: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是一个详细列出所有可以进行食品生产的许可证的目录。这个目录将食品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类都有... 各类资质· 许可证· 备案办理 无资质、有风险、早办理、早安心,企业资质就是一把保护伞。好顺佳十年资质许可办理经验,办理不成功不收费! https://m.haoshunjia.com/zzxk/998840.html
3.2019年4月总局关于生产许可证特殊食品等问题解答汇总回复:以无花果为原料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和相应产品的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http://www.0775fcw.com/17938/2019%E5%B9%B44%E6%9C%88%E6%80%BB%E5%B1%80%E5%85%B3%E4%BA%8E%E7%94%9F%E4%BA%A7%E8%AE%B8%E5%8F%AF%E8%AF%81%E3%80%81%E7%89%B9%E6%AE%8A%E9%A3%9F%E5%93%81%E7%AD%89%E9%97%AE%E9%A2%98%E8%A7%A3%E7%AD%94.html
4.2018年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考试真题(完整文字版)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应报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串请备案,不需要申请注册的事项是( ) A.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上 B.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类保健食品的首次进囗 C.要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 D.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外的原料生产保健食品 11、关于药品质量公告的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m.educity.cn/zyys/1868516.html
5.餐饮供应商管理制度(通用10篇)(2)税务登记证:具体审查登记时光、经营范围、是否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等。 (3)组织机构代码证:具体审查有效期限和年检情景等。 (4)生产许可证:列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产品目录》的产品,应对生产许可证证件、有效期限、产品名称一致性等进行审查。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d/20220720172238_5315764.html
6.@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这37条你必须知道!澎湃号·政务23.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什么法律后果? 《食品安全法》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8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