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行业的新老选手均交出了一份不错的2020年成绩单。据中国商报记者统计,截至4月18日,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颐海国际、仲景食品、梅花生物、莲花健康、安琪酵母、恒顺醋业、天味食品十家调味品上市企业公布了2020年年报,均收获颇丰。业绩榜上,“老选手”海天味业仍凭借酱油业务上的优势遥遥领先。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占到了十家调味品上市企业全部收入的1/3以上,净利润更是比其余九家上市企业的总和还要多。
酱油赛道的“选手们”仍是调味品行业中的佼佼者。除了海天味业在业绩上一马当先,中炬高新也凭借30.01%的净利润增速成为十家上市企业里业绩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选手。或也正是因为如此,“公募一哥”张坤也选择大手笔增持中炬高新的股票。而千禾味业的酱油收入以26.2%的增速超越海天味业12.17%及中炬高新8.43%的单年度增速。
刚刚进入资本市场的“香菇酱第一股”仲景食品、靠单一品类打市场的安琪酵母、梅花生猪也交出了营收、净利双增长的成绩单。而莲花健康也在2020年告别了多年经营性亏损的局面,扭亏为盈。
业绩就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话语权,但调味品企业近年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像其业绩一样突出,海天味业、千禾味业等头部企业的股票均较今年春节前下跌接近20%。一位投资者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调味品企业的渠道优势令企业的业绩增长具有可持续性,但是调味品行业的集中度太低,海天味业和中炬高新旗下的酱油加起来,市场占有率也不及30%。
行业大却分散
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调味品背后有多大的市场?产业研究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表示,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3345.9亿元,2020年突破4000亿元。但是,调味品行业的上市企业或没在上千亿元的市场中拿到多少“好处”。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调味品行业中的百强企业生产总量为1428.9万吨,销售收入为1051.1亿元。此外,14家调味品行业上市企业2019年总营收也仅为651.08亿元,仅占3345.9亿元的19%。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百强企业仅有约31.4%的市场占有率,而14家上市公司合计的市场占有率也不足20%。
头部企业的目标或是拿下全国市场。多家上市企业在渠道扩张上下了大功夫。根据财报,2020年,主要调味品企业的经销商数量均整体上升。海天味业从年初的5806家增至年中的6433家,千禾味业从1140家增至1233家,天味食品从1221家增至2051家。通过渠道扩张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已成为调味品企业的共识。
为何头部企业没能拿下大市场?一位北京地区代理厨邦酱油的经销商告诉记者,调味品品牌有“地方门槛”,每个地区都有消费者信任的当地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地盘”,很难有哪个品牌能完全拿下全国市场。
拓展新赛道
或是意识到了抢占全国市场的艰难,在2020年,不少调味品企业盯上了其他赛道。“卖酱油”的海天味业不仅盯上了火锅底料,还推出了98元一桶的高端食用油;中炬高新除了酱油,还在蚝油、料酒、米醋、酱类等系列新产品上加大了研发力度;颐海国际也凭借高价格的自热火锅推动了整体业绩增长。
此外,调味品企业也在用经营主业的思路拓展新业务。根据财报,中炬高新酱油、耗油、食用油等合计产能将在未来达到近150万吨,其中酱油产能占到70万吨左右,其余产能扩张要用于新业务。海天味业董秘张欣公开表示,未来几年,海天味业会在调味品行业里选择其他的一些子品类去发展,比如醋、料酒、火锅底料、酱腌菜等。
对于调味品企业的“不务正业”,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并不看好。一位北京地区粮油经销商告诉记者,海天味业推出的食用油在报价上比其他品牌贵40元左右,这个价格确实会对销量产生影响。另外,以“零添加”作为产品标签也有些大众化,在特色上与其他产品难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