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是指以电磁波或高速粒子的形式在空间传递能量的物理现象。通常根据射线传递能量的大小、能否导致物质电离,辐照又分为电离辐照和非电离辐照。
电离辐照是指波长短(一般波长小于100nm)、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就是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物质的原子、分子电离的辐照,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电离辐照按照电荷性质可以分为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高速带电粒子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非电离辐照不足以使电子从原子中逸出,不能引起物质电离,常见的有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微波、无线电等。
通常我们所说的辐照指的是电离辐照。
二、什么是辐照处理?
辐照处理,又称辐照加工,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Cs-137或Co-60)产生的γ射线、X射线、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对物质进行照射,并通过控制辐照条件,使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变化,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目标的一种加工方式。比如辐照抑制或刺激生物生长、导致昆虫死亡或不育、杀灭病原菌等,达到灭菌、保鲜、延长货架期、育种、检疫等的目的;或对工业产品进行辐照,使被辐照物质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组成发生变化,达到改良产品性能的目的。
辐照技术在食品、包装材料、医疗器械、医药卫生用品、宠物食品、动物饲料、商品改性、诱变育种等领域的有成熟的商业化应用。
三、表达辐照剂量的单位是什么?
吸收剂量是辐照技术应用最重要的基本术语,也是重要的辐照质量控制参数。吸收剂量是指单位质量被辐照物质(食品)所接收电离辐照的平均能量,剂量单位国际上统一采用格瑞(Gy)表示,即1Gy=1J/kg(焦耳/千克)。
四、食品与辐照
对食品进行辐照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利用电离辐照辐照食品,不仅能杀灭有害的病原体,还能使食品看上去更美观。这种处理的本质是用射线损伤病原体细胞染色体中的DNA;当这种损伤无法被修复时,细胞就会死亡。
对食品进行辐照可以采用高能光子(γ射线或X射线)或者高能电子、放射性同位素,如钴60和铯137,能够产生合适能量的射线。但是,食品辐照用的电子和X射线需要由加速器产生。
食品受射线的影响与其吸收的电离能量多少有关。低于1kGy剂量的辐照,可以抑制马铃薯发芽,延迟水果成熟,杀死谷物和水果中的害虫,以及肉类食品中的寄生虫,尤其是那些能引起旋毛虫病的寄生虫。
稍高剂量(1kGy—5kGy)的辐照能有效地杀死那些危害公共健康的病菌,例如引起食源性疾病最常见的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有害菌株大肠杆菌等,这些病菌对辐照十分敏感。
高于25kGy剂量的辐照则可杀灭食品中全部的微生物,执行太空任务的宇航员的食品就是通过辐照灭菌处理的。在地球上,这种食品能够像罐头食品一样在室温下储藏。
辐照技术的一个优势就是它几乎不产生热量,可保持食品新鲜等原有特性。而且由于射线可以穿透包装材料,因此可以先把食品封装起来再接受辐照,这样的工序避免了包装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通过辐照杀菌的食品不需再添加抑制细菌生长的化学防腐剂。同样,对进口水果和蔬菜进行辐照处理也可取代有毒熏蒸剂。
五、宠物食品的辐照
《现代农业科技》刊文指出,宠物食品的产品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
1.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如口蹄疫、沙门氏菌、大肠菌群等;
2.植物有害生物,如虫、杂草等;
3.生物毒素,如贝类毒素等;
4.化学物质,如农残、药残、重金属等;
5.转基因等。
而辐照技术能够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而不改变产品原有色、香、味、形,具有营养损失小、无药物残留等优点,还能够提高宠物食品的质量。事实上,辐照食品比用巴斯德杀菌法消毒、热杀菌,或者罐装食物能更长期保持原味,更能保持其原有口感。
另外,头豹研究院发布了一份《2020年中国辐照加工行业概览》报告,其中指出,中国辐照加工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中国辐照加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7.5亿元,未来随着辐照加工范围扩张,辐照产品需求提高,市场增速将加快,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可达46.2亿元。其中,宠物食品对辐照加工灭菌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且随着宠物食品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其对辐照加工灭菌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宠物食品以钴源辐照加工为主,主要加工区域为浙江、上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