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知道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钙在我们的身体里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我国居民却普遍钙质摄入不足。专家表示,补钙一定要趁年轻,打好骨质基础,并且最好从每天的饮食做起。
今天小编就从缺钙的影响、需要补钙的人群以及钙含量高的食物排行榜这三个方面入手给大家展开讲讲,快拿小本本记下来!
缺钙的影响
1、影响骨骼和牙齿健康
钙质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生长发育阶段,缺钙会导致发育迟缓、发育不良,严重的还可能引起骨骼变形、佝偻病等症状。
而对于中年人来说,40岁以后,随着骨钙流失,则极易导致骨质疏松。
2、影响凝血功能
钙离子会参加肌肉的收缩,并且钙也是一种凝血因子,血液凝固需要钙来激活凝血酶原。
如果人体缺钙,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失血后血液的凝结。
3、影响正常神经功能
钙质是一种天然的镇静剂,缺钙对神经的影响有很多。会使神经肌肉以及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抽筋、抽搐、神经性偏头痛、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儿童可能还会出现多动症。
4、影响软组织韧性
钙质对于维持身体软组织(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的弹性和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缺钙皮肤缺少弹性会松弛衰老,眼睛晶状体缺少弹性则容易近视、老花,血管缺乏弹性则易硬化出现高血压。
这些人需要补钙
1、孕产妇
妇女在怀孕期间,需要维持自身发育以及胎儿的生长,会消耗掉大量体内的钙质,而哺乳期,在喂养母乳的同时,会转移一部分体内的钙给宝宝。
如果这两个时期,钙摄入不足,体内的钙质会优先满足宝宝的需求,孕妇则会出现小腿抽筋和手脚肌肉抽搐,严重的会导致孕妇骨质疏松等问题。
2、儿童
儿童,正处于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日常对钙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以致于儿童在长身体的时候更容易缺钙。儿童缺钙的话,会出现佝偻病、手足抽搐症、骨质疏松症、生长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补充,会不同程度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3、中年人
人大约在35岁以后,骨骼中钙质流失的速度开始不断加快。所以人到中年,也是非常需要补充钙质的,如果常常出现腰酸腿疼、抽筋等情况,那么说明你的身体缺钙了。
4、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身体钙质的流失加上钙质吸收不足,极易诱发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对老年人来说是较为危险的一件事情,容易导致骨折、身体软弱无力等问题。
钙的摄入标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是800mg,50岁以上、准妈妈、哺乳人群的推荐量则是1000mg。
而我国居民钙的摄入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平均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388.8mg,城市居民为438mg、农村居民为369.6mg,远低于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所以在日常的饮食中,多摄入钙含量较高的食物,对于保持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钙含量高的食物排行榜,都很常见而且便宜,赶紧看看吧!
钙含量高的食物排行榜
1、虾皮(991mg/100g)
虾皮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g虾皮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39.3g,远远超过黄鱼、对虾、牛羊肉等。
另外,虾皮素有“钙库”之称,每100g虾皮中就含有991mg的钙,可谓是“补钙冠军”。
但虾皮中的钠含量极高,三高以及高尿酸人群以及减重的人应该少吃。
2、芝麻(620mg/100g)
芝麻被称为“八谷之冠”,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并且构成十分合理的食物,它不仅钙含量十分丰富,并且也是高蛋白质,高纤维的食物,除此之外,芝麻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Ω-3、亚油酸等。
经常食用芝麻,可以养血护肤、润滑肠道、改善便秘,对于三高、痛风、便秘、备孕以及减重增肌的人群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3、河虾(325mg/100g)
河虾是一种优质的淡水虾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食品。
河虾也是一种高钙、高镁、高磷的食物,每100g河虾中的钙含量就有325mg,是一种适合大部分人群食用的食物,对于小儿和孕妇尤有补益功效。
4、荠菜(294mg/100g)
俗语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很多地方,都有春天吃荠菜的传统。
荠菜虽然长相不起眼,但它的营养价值非常的丰富。其中钙的含量为294mg/100g,是牛奶的3倍,是个名副其实的“补钙小能手”。
5、海带(241mg/100g)
海带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吃,也经常会忽略的食物,每100g海带中含有241mg的钙,不仅如此,经常食用海带,还可以帮助化痰、养发、降低血压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