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总蛋白分为球蛋白和白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能够维持渗透压平衡,运输体内代谢物,有免疫及营养的作用。通过检测血清总蛋白的水平,能够判断机体的营养状态,还可以诊断和鉴别某些疾病。当身体发生某些病变时,总蛋白水平会上升。那么总蛋白和白蛋白偏高是什么病造成的呢?
1.自身免疫性疾病。总蛋白和白蛋白偏高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的,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等。这些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系统性损害,症状比较明显,确诊难度不大。
2.血液浓缩。总蛋白和白蛋白偏高主要是血液浓缩造成的,而血液浓缩与严重呕吐、腹泻、高热等有关,是脱水的表现。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患者需尽快接受补液治疗。
3.肝炎。血清总蛋白增高也可能是肝炎造成的,包括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在急性期,白蛋白增高比较明显,患者会出现肝区不适,严重时出现黄疸。
4.感染性疾病。除了肝炎,其它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总蛋白和白蛋白偏高,比如胃肠炎、病毒性肺炎、慢性肾炎等。如果患者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需进行更详细的检查,以确定原发病是什么。
以上是总蛋白和白蛋白偏高的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炎、感染性疾病、血液浓缩等。通过检测血清总蛋白,可以初步判断这些疾病,患者还需要进一步做肝肾功能检查、细菌培养等。除了这些疾病,剧烈运动过后也会出现总蛋白偏高的情况,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不必过分担心。如果是肝脏病变造成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并改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喝酒。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