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由此可以期待,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随着双创的启动将进入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对于经济建设,他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这两点联系起来,加快物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助力高校后社会化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成为物业行业与高等院校供需双方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担任重庆大学校长期间,说过一句让物业人倍感骄傲和温暖的话:没有一流的后勤,哪来一流的大学!一句话道明了物业管理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换一个次序来讲,要建设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后勤服务提供保障支撑。所以,今天我们来探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物业管理的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物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整体上讲,国内高校物业企业仍然是以传统的基础物业服务为主,为学校提供保安、保洁、维修、绿化、教学与公寓管理等综合服务。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与智能设备产品的突破性发展,物业管理出现根本性变革的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学校物业亦将呈现以下四大趋势:
一是设备智能化:在新一轮学校改扩建中,很多新校区大量使用先进的设施设备,智能化程度已大幅度提高,而未来随着智能设备与机器人、RFID等一系列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智能制造的发展,设备的智能化更新进程加快,应用成本大幅度降低,机器替代人工完成标准化高频率的重复工作逐渐成为现实,物业服务从大量人工作业转为无人化作业不再是空想。
二是管理数字化:伴随着高校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作为设施设备管理运营的物业管理必然要求同步实现信息化,物业管理信息化反过来又会推动学校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物业管理可能从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
三是运营互联化: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手机的普及,90后、00后学生对新技术的使用偏好,使得人人互联已成为现实,而物联网的发展使单机智能转为多设备互动,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使物物互联成为可能,物业服务作为人与物的联接中介,人物互联必然要求物业运营服务互联化。
四是服务综合化:通过建立信息平台,积累资源档案与使用数据,记录学校与学生使用设施资源的行为数据,可以更加精准地感知需求,物业服务可以对接整合第三方资源,打造便捷高效的校园智慧教学与生活环境,真正有机会从基础物业服务提供商转型为综合服务集成商。
二、智慧校园场景下的物业服务模型
学校物业未来的变化与物业行业整体演进的大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对学校物业的发展现状、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未来学校物业的商业模型,建立起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场景下的物业服务模型——慧服务。
这一商业模型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转型升级的步骤和路径,大致分三个阶段完成,升级、延展、转型。这三个阶段是逐步提升,逐步扩充,逐步升级的关系,最关键的是基础物业服务的智能化,最终的目标是转型成为学校智慧校园管理运营综合服务集成商。
延展:公共资源管理服务。学校设施种类与功能分区复杂,资产数量庞大,能源消耗量大是普遍特征,无容讳言,一般都存在资产冗余与利用不足,管理手段落后,能源浪费较大的问题。而这类资产管理、空间规划、能源管理的内容恰恰是传统物业管理的着力不够而空间广阔的领域。在基础物业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编码规则建立学校资产的数据库,通过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学校资产与设施管理利用智能化,实现更实时的管控、更便捷的服务和更高效的利用,则可以延展出更多的资产管理服务项目。
转型:智慧校园运营管理平台。现在说智慧校园的很多,智慧校园建设的主体是学校而不是物业公司,但物业管理的对象是学校的资产,服务对象是老师和学生,是构成学校的两大主体,所以物业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自然是智能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并能助推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三、智慧物业衍生新的服务场景
大数据是一个时髦的新词,创新转型是未来的趋势,通过大数据能够衍生什么样的创新业务?我们用两个应用场景来说明未来思考的逻辑。
四、壮大联盟促进行业发展
高校物业服务企业联盟的成立,推动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对物业服务企业拓展高校物业管理有很大的指引和帮助。自联盟成立以来,在中物协的指导下,联盟成员单位合力完成了《高校物业管理指南》的编撰工作,这对所有中小物业服务企业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在目前行业剧变的大背景下,规模较大的物业企业在智慧物业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更广大的中小企业却是行业的主体,这就需要寻找一个能够共享共荣的模式,促进行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而企业联盟是一个目前大家都能接受的模式,希望通过高校物业企业联盟,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共同研究应对行业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合作共赢的方式方法,集聚众智,共同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