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是金典牛奶,近看却发现是全典牛奶。
“山寨”食品指的是外观与正品近似,但价格却便宜很多的产品。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山寨”食品往往由不知名的小作坊、小厂家生产,因此,许多人将“山寨”食品等同于假冒伪劣产品。
然而,从媒体的调查来看,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大部分“山寨”食品是由小作坊、小厂家生产的违规产品,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部分“山寨”食品的生产厂家是具备生产资质的合规企业。
首先,这类“山寨”食品虽然符合生产标准,但其生产厂家与正品厂家的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并不完全相同,品质、口感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换句话说,无论“山寨”食品多么接近正品,它毕竟不是正品,出售这类产品给消费者,仍然涉嫌欺骗消费者。
其次,“合规”山寨产品的生产扰乱了市场秩序。对于“合规”的“山寨”、擦边,厂家维权的难度大了很多。因为这类厂家虽然侵犯了正规厂家的权益,但由于其拥有合法手续,正规厂家想通过法律手段维权,胜诉的可能性并不大。正因为如此,对于此类山寨产品,正规厂家深受其害,却不知从何处维权。这样的情况如果长期存在,也会削弱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创新动力。
遗憾的是,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反,出于短期利益的考量,一些地方对合规“山寨”食品的态度暧昧,在监管上存在漏洞,对食品造假行为的查处不及时、不彻底,甚至有放任或纵容合规“山寨”食品生产的嫌疑。
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尤其是过程监管,综合商标、名称、包装等多方面信息,对企业是否涉嫌“山寨”作出判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叫停,从源头上堵住“合规”山寨产品流向市场的通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