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收割用户,只会换来更大的暴力。
作者:江源
编辑:竺天
审核:Single
时代决定抛弃你时,等到上热搜就晚了。
这些年,被年轻人抛弃的很多,自嗨锅、网红面馆、雪糕刺客......如今还有一个,那就是农家乐。
这个感慨一出,马上就得到了不少人的共鸣,有人甚至发起了关于农家乐的话题讨论,感叹农家乐的人气一年不如一年。
不仅人们遗憾,官媒还曾曝光农家乐宰人、管理差等乱象。“农家乐,为何乐不起来?”
丑闻曝出后,不少农家乐狼狈关店,几年倒闭8万家,有人甚至连家当都不要了。
作为曾经的中年人精神庇护所,农家乐为何不香了?
凶猛席卷全国
十几年前,农家乐刚刚出现的时候,待遇还完全不是如此。
毕竟,它太懂风口了。
新农村崛起,再加上国内旅游兴起,两个火热概念,足以造就农家乐的火爆。
很多乡镇看到这一机会,连夜改造出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农家乐,还想出“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宣传卖点。
要说最喜欢去农家乐的,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年人,厌倦了大都市的钢筋水泥,更喜欢拖家带口跑到郊外自然,逛累了,还能直接睡在当地。
很多农家乐,往往也会给游客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返璞归真”的旅游体验。
体验返不返璞不知道,但服务的确是归真了。农家乐大都由村民就地取材经营,使用自家的房子,自家菜园的食材,挂个牌子就算营业。
形式简陋,但胜在“接地气”。
一开始,这种风格,的确拿捏了不少没见过农村的城里人:
可以住农家小院,吃农民自己做的农家菜,享受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还能自己采摘果实,简直爽翻了。
关键是,性价比也相当接地气,最便宜的菜10元内搞定,一家多口人才一两百,干净又卫生。
用户自然乐于买单,最火爆的时候,农家乐的数量狂飙,从2010年至2020年,全国农家乐企业的注册量实现了从2.6万到14.6万。
疯狂到一个村,就能搞出200余家农家乐,而且家家生意火爆。“XX农庄”“XX乡下饭庄“XX人家”等各种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跟农家乐规模一样变大的,还有架子。
脱贫攻坚让乡村的水、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少欠发达地区,正是靠着“农家乐”相继翻了身,变身成了一个个民俗风情小镇。
比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友爱街道的“农科村”、陕西省礼泉县的袁家村,早期就是个普通乡村,抓住农家乐风口后,村民一个个脱贫致富。
从小穷村逆袭成致富村,足以见得农家乐有多牛叉。
从香饽饽沦落众人嫌,
农家乐踩了两个雷
2020年,有媒体采访多地农家乐经营者后发现,过去一天要接待几百个客人,现在到几天都坐不满一桌。
国人旅游热一直存在,但曾经的香饽饽农家乐,为何如今却混成了牛夫人?
1.原生态变“预制菜”,亲民牌难打
市面上的农家乐,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专做接地气,另一种是专打高端。
食材原生态、纯天然,原本是前者农家乐的最大卖点,但近年来,农家乐的食材、出品等却越来越“敷衍”。
曾有人吐槽,亲眼看见农家乐的老板直接去市场购置食材,一些采买的食材甚至是半成品和预制菜,根本就不是宣传语中写到的“当天采摘”、“无公害蔬菜”。
更让人不满的是,很多主打亲民的农家乐,性价比也不在了。
一位广西的消费者表示,广西柳州某农家乐的走地鸡已经从最初的98元涨到了218元,一份青菜卖60元,一锅老火汤卖80元。还有的店,四个丸子卖60,比大城市商圈卖的还贵。
有一家三口去农家乐消费,点四个家常菜要价上千,提出质疑还有壮汉围过来,店家吃相如此难看,连官媒都看不下去,发文怒问,“农家乐如何乐?”
食材没有以前好,价格反而普遍越贵,有时候吃一顿农家乐,并不比城里的餐厅便宜,自然也被越来越多人吐槽。
2.小作坊弊病显露,高端也难做
其实高价产品还是极端案例,一般人很难遇到,但农家乐更为诟病的问题,是除了产品之外的服务体验——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套路、小作坊的管理。
一些农家乐另辟蹊径,追求逼格,搞出了垂钓式、园林式等高端农家乐。一个农家乐,啥城里元素都能装:轰趴、温泉、露营、烧烤......
表面上是什么都有了,但实际为了节省成本,农家乐的套路从未变过。
曾有媒体曝光,某些高端农家乐,用户体验仍然跟十几年前一样,都是“依样画葫芦”,在装修和菜品上做表面功夫,围个园子,挖个池子,搭几个棚子,架几个炉子,摆几张桌子,放几张凳子…
不仅场景体验千篇一律,还有人吐槽,有农家乐所谓的钓鱼体验,就是个小水池子,上菜前更是连锅都不洗。花了5000多块的体验,连几百块的餐馆都比不上。
同时,小作坊的弊病也在逐渐暴露,农家乐的员工基本都是“自家人”,很少接受过系统的服务培训,服务水平自然跟不上。
再加上都是村里的大妈大爷兼顾服务员和收银,根本顾不过来,顾客点菜找不到服务员,盛饭、擦桌子等没人管,都是常有的事,人们满怀期待冲着高端噱头去,结果得到的却是糟心体验,下次自然也不会再去了。
亲民牌打不好,高端也难做,没了“原生态”的乐,只剩下“小作坊”的农家,农家乐跌下神坛,真不冤。
农家乐想要翻盘,
还得狠抓一个保命牌!
很多人觉得,农家乐不好干了,是现在乡土味不吸引年轻人。
有农家乐老板也诉苦,目前消费主力是70、80后,很少会有年轻人光顾。“年轻人都去玩露营剧本杀了,农家乐一般地处偏远,没有几个人愿意大老远跑过来一趟。”
这种说法对,也不对。
其实,人们并不反感,或厌倦农家乐。
现在很多爆火的网红店,起初就是农家乐的形式。费大厨辣椒炒肉的创始人费良慧,开的第一家餐厅也是主打“原汁原味”的农家乐。
更不用说,这些年,王捌院子、西乡柴门、三菜一汤等“土味餐厅”,都尝尽了农家乐标签红利,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所有网红店的模仿鼻祖——农家乐本乐,却越活越憋屈,甚至转型成乡村民宿、周边游以及露营,恨不得跟农家乐完全不沾边。
其实,在年轻人的反向消费下,有性价比、有体验的农村不仅不过时,反倒现在还是流量密码,在这个背景下,农家乐想翻盘并不是没可能。但农村乐想改命,还要抓牢一个保命牌,那就是用户体验。
价格上,可以往下打,继续接地气,回归农家乐刚刚出现的淳朴状态。
但体验上,必须要往高打,甚至要给用户超预期的体验。
其实,人们追求的本质不是农村,而是一种特色、接地气的生活方式。自然,不等于原始,更不等于贫穷。
比如“农家乐第一村”农科村,就引入了市场化运营机制,打造国际乡村会客厅·主题民宿聚落群,人们来体验,不仅没有农村的刻板印象,反而比大城市还高级。
因农家乐出名致富的袁家村,也是死磕体验,为了最大程度保证美食的原汁原味,袁家村在食材到做法上都下了功夫,所有食物都按照传统工艺制作。
光看都很解压,还成了汇聚各色关中美食的“小吃第一村”。
对于还活着的农家乐来说,要想不被淘汰,一场刮骨疗毒已经在所难免。
结语
如今,旅游热依然是所有普通人的财富密码。
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12.7%。
因为客流量太大,淄博老板玩起了商战,费尽心思要把顾客送到对手那里。
天水这场泼天的富贵也没有消退,反倒越烧越旺,麻辣烫店家感受到了烤串师傅的痛苦。
这些小城市长红的存在,充分打消人们质疑:没有所谓的昙花一现,只有永远的口碑为王。
与淄博天水一样,农家乐也属于典型的“旅游经济”,越是做陌生人生意,就越要狠抓体验。
餐饮的三大核心体验,菜品,服务和空间,农家乐仅仅只有空间还勉强合格,接下来只有提高剩下的两个短板,才能保证活下去,而不是继续靠玩套路,套住一个是一个。
本文图片仅用于图片介绍,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可联系小编删除。
新消费专访
品牌报道
龙猫君想说
复盘篇
《为什么说新消费寒冬是个伪命题》
《谁说新消费不行了,关于新消费最新的22条趋势,你一定要知道!》
《新消费请回答2022:新消费品牌的6种死法》
《2021年中国新消费产业10大事件|新消费智库年终复盘②》
《谁说新消费不行了?研究20个10亿收入品牌后的20条新思考!|2021年终复盘①》
思考篇
《深度访谈500个男性消费者后,我们发现了这6个男性消费赚钱的秘密》
《年入百亿,净利润19亿,2万家店,下沉奶茶之王蜜雪冰城凭什么上市?》
《坐着日本消费时光机,寻找当下中国最大的消费机会》
《预制菜爆火的背后,餐饮为何摆脱不了工业化宿命?》
《在寒冬中服务100家品牌后,我找到了品牌收入破亿的8个核心方法|不读必悔》
《未来二十年,我们还能靠什么改变命运?》
《研究了120个在抖音里做新品牌的公司,我总结出了对抖音电商的8条思考》
《【专栏】内容+消费品,是2021最大的一波造富机会》
新消费观点
《单店估值约1亿,年营收40亿,中式餐企上市荒能否被它打破?》
《一年狂揽113亿元,但“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却没有护城河》
《国内连锁精品咖啡代表陷闭店风波,放不下身段的大众化还有机会吗?》
《为上市花了12年,“燕窝第一股”能否继续靠一碗天价糖水穿越周期?》
《“第一股”也走不出江浙沪,中国黄酒还能跳出“包邮区”吗?》
《零食连锁店跑马圈地,加盟商却赚不到钱了》
《消费并购买买买开始,谁会是中国的消费3g资本?》
《现磨咖啡市场爆发,隅田川们还有多少机会?》
《17年来首次主动降价,最高降幅45%,曾经的高端零食第一股“失速”》
《4年亏50亿元,前三季度接着亏8亿元,“网红流量奶”OATLY为何一直亏?》
新消费研究系列
《低度酒赛道资本疯狂涌入,200亿预调酒的新消费爆品机会在哪里?|新消费研究系列①》
《千亿市场的果酒争夺战,果酒C位到底花落谁家?|新消费研究系列②》
《“秃”如其来!2.5亿脱发人群催生千亿规模的超级生意!|新消费系列研究④》
《一根小小头发撬动2000亿养发大市场,养发界独角兽什么时候诞生?|新消费系列研究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