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直播带货模式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涉及虚假宣传、价格误导、诱导场外交易等消费维权案件也与日俱增。3月14日,由中新经纬研究院、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消费者网、北京工商大学新商业经济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问题仍是直播带货平台的主要舆情问题。
《报告》围绕带货平台和带货主播两个维度,选取抖音、快手等9个电商平台以及疯狂小杨哥、李佳琦等17位带货主播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选取的平台和主播关键词,采集2023年1-12月国内直播带货消费的新闻资讯舆情数据共计31229条,并按照情感类型划分为“正面”“中性”和“负面”三类。其中,“正面舆情”占比8.89%;“中性舆情”占比75.44%,“负面舆情”占比15.67%。
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
虚假宣传、质量问题最突出
《报告》指出,2023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反映出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价格误导、不文明带货、发货问题、退换货、销售违禁商品以及诱导场外交易等八方面问题。涉及虚假宣传问题的舆情数据最多占比达到了38.97%,排名首位;其次是产品质量问题,占比为34.59%。对比2022年舆情数据发现,有关虚假宣传问题的维权舆情有所提升,由2022年的第二位上升为第一位。
《报告》通过对2023年直播带货平台以及主播带货的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汇总分析后发现,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问题也最为突出,且三年内占比未低于30%,问题持续存在。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对比近三年报告,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一直位于前三位且占比三年内未低于30%,可见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问题仍是直播带货平台的主要舆情问题。
《报告》在对2023年带货主播维权舆情数据汇总分析后发现,头部主播舆情主要涉及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价格误导、发货问题、退换货、销售违禁商品和不文明带货等。
平台方面,《报告》分析发现,2023年抖音、淘宝和快手三个平台的维权舆情相对较多,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问题都比较突出。其中,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虚假宣传问题占比明显高于传统电商平台,而像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直播的产品质量问题占比则明显较高,显示短视频电商平台和传统电商平台直播带货问题的维权舆情重点的不同。
直播带货如何规范发展?
不过,对于直播带货的发展,《报告》认为,关键还是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让直播带货行业在规范中健康发展、在发展中逐步规范,而不是一禁了之,因噎废食。
(原题为《17位知名带货主播,因哪些问题被维权?|3·15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