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1800万只竹鼠被判死缓:10万养殖户的生计和20亿元生意
等待宣判的竹鼠
本报记者/顾欣
发表于2020年4月6日《中国新闻周刊》第942期
第二天,林业局的人找上门,通知他竹鼠不能卖、不能吃,除工人外任何人不得进出农场。
这意味着整个特种养殖业将发生巨大转变,包括人工养殖的竹鼠可能不再被允许登上餐桌。谢富杰的朋友圈里全是新闻。他与农场技术负责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高级牧民刘克军商讨下一步对策。
广西是竹鼠养殖业大省。据刘科军估算,全自治区从事竹鼠养殖业的从业人员有10万人,人口1800万,产值20亿元,占全国的70%。
“早在1月20日,钟南山教授就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源自竹鼠和獾。”回顾这次产业危机的转折点,桂林秋波竹鼠公司负责人梁秋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然而,特种养殖的成败,远非专家一句话那么简单。其背后是野生动物经济价值与公共安全之间的利益博弈。特种养殖业一直处于地方政府推动却又游走灰色地带的尴尬现实。
如今在广西,谢富杰、梁秋波和众多小农户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白名单”上。农业农村部正在起草新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列入畜禽遗传资源名录的陆生野生动物,适用《畜牧法》的规定,不受“禁止野生动物保护”的限制。令”的限制。
竹鼠能被禁止吗?如果禁止,后续补偿方案是什么,现有竹鼠如何处理?广西1800万只竹鼠及其主人仍在等待通知。
“死亡”行业
每天早上九点,谢富杰开车去养殖基地。去年,他拿出所有积蓄,又向银行和个人借了100万。他集资四百万,全部投入到这个占地2876平方米的竹鼠养殖基地。基地有三栋大型厂房,每个房间又分为一排排60厘米见方的小房间。每间房饲养竹鼠一到十只。三名工人穿梭其间,给小房子里的数万只竹鼠喂食,每天要喂七八个小时。
前年,谢富杰发明了一套粪便输送设备,利用机械化传送带,自动将老鼠粪便从小房间送到外面。这让他获得了自治区农民工创业大赛的冠军。谢富杰表示,他非常自豪。
谢富杰的养殖基地原本有7名工人,其中村里有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疫情期间,为了省钱,他只叫了三个人上班。即便如此,每天的饲料成本也有1000多元,算上人工,也就2000多元。
上午,工人们分两批煮了数百公斤大米,与麸皮、玉米混合,制成细粮给竹鼠吃。晚上,竹鼠们还吃一顿粗粮,这些食物要么是从附近村庄回收的竹子,要么是从自家果园里的陈年沙田柚木锯下来的木头。粗粒与细粒的比例约为8:1。为了节省成本,谢富杰要求工人们多喂竹木,少喂玉米,增加麸皮的比例。
当工人们忙着喂食、打扫卫生时,谢富杰在基地里巡逻,检查竹鼠是否打架、受伤,一动不动的竹鼠是否生病、消化不良。每半个月需要对竹鼠进行一次检查,检查母鼠的身体状况,是否怀孕,是否适合下一轮交配。除夕林业局来访当天,谢富杰正在对竹鼠进行例行检查。
谢富杰,37岁,初中文化。在养竹鼠之前,他种的是沙田柚。2005年之前,谢富杰的收入主要来自100多亩沙田柚。收成好的时候,他每年能挣20万到30万元。然而,柚子感染了病害,产量大大减少。谢富杰不得不寻求转型。
谢富杰精心饲养竹鼠。他会把怀孕的母鼠放在单独的房间里,方便随时检查。别人的竹鼠一年可以怀孕3次,而他的竹鼠一年可以怀孕4次。
谢富杰给《中国新闻周刊》算了一笔账,“雌性老鼠的妊娠期为47至50天,产后一个月断奶,如果休息好,可以很快进入下一轮交配。”几天。”此后,谢富杰一只竹鼠每年可产下10至12只竹鼠。近年来,竹鼠市场火爆,价格节节攀升。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高级牧民刘克军回忆,2002年竹鼠卖不出去,价格波动剧烈。2013年以来,收购价格稳定在每斤六七十元,市场供大于求。谢富杰赶上了这股潮流。前年和前年他都卖掉了一万多只竹鼠。直到疫情之前,有多少个中间商就有多少家购买竹鼠。如果没有疫情,谢富杰预计今年他的年产值将达到400万元。
疫情发生以来,林业局的人多次上门监测是否有销售。谢富杰的养殖场里,已经有2000只成年竹鼠,但他们却无法赶走它们。
他仍然像往常一样,每天九点钟到基地。银行账户也会自动以5%的利率扣除贷款还款。“在农村,除了种地、种地,没有其他出路。”他向《中国新闻周刊》感叹。
扶贫
正在等待宣判的竹鼠养殖业,曾是当地的宣传致富案。曾在中央电视台七辑《每日农经》《致富经》等栏目中专题报道。在广西,竹鼠是脱贫攻坚的重点支撑产业。2018年,广西扶贫办印发《关于实施以奖代补促进特色产业扶贫的通知》,明确将竹鼠列为县级“5+2”和村级“3+1”“发展特色产业。通知称,广西贫困户饲养一只竹鼠可获得56元至120元不等的补贴,而饲养一只鸡只能获得7至15元的补贴。
刘克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广西竹鼠从业人员中有18%来自贫困户。通过各级财政补贴、农户贷款、龙头企业、带头人参与致富,约2万人通过竹鼠养殖脱贫致富。
梁秋波从2005年开始饲养竹鼠。他回忆,2007年前后,当地政府开始提供扶持政策,帮助他修农场道路、盖农舍、购买苗木。“政府总是说我们要负起责任,照顾更多贫困户。”谢富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谢富杰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带领村里132户贫困户加入了饲养竹鼠的大军。合作社向村里提供苗木,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竹鼠长大后再回收商品鼠。回收价格比农民自己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高出每斤两块钱。合作社产品进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二批农民合作社畜禽水产品名录。此举也被当地政府部门和媒体宣传为典型。
刘克军介绍,竹鼠是一个短期、快速发展的项目。如果您在年初筹集资金,您将在年中看到收益。一只三斤重的竹鼠可以卖到150到200元。扣除50元的成本后,可以赚100多元。某贫困户投资5000元饲养10对竹鼠。一年后,数量可以增长到50双,第二年利润就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相比之下,养一头奶牛需要8000到10000的投资,利润率只有20%到25%。
饲养竹鼠的门槛也较低。场地要求低,既可用于工厂化养殖,也可用于家庭农业。竹鼠以竹子、芒草和玉米为主食。食物便宜,可以自己种植。每只竹鼠每天的成本仅为0.2元,对农民的资金投入很少。由于竹鼠不喝水,因此不易患病,在生长期间很少需要接种疫苗或抗生素,劳动强度低。它们可以由孤独的老人、残疾人、退伍军人和返乡的年轻人抚养。
古登村位于广西东北角山区,距县城70多公里。大多数当地农民选择种植树木和水果。沙田柚是当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初种后需要三四年才能结果,每年只能结果一次。但养殖的竹鼠一年四季都可以出售。
近年来,商品鼠供不应求。基于以上原因,竹鼠养殖在广西十分普遍。
隔离缺勤
谢富杰竹鼠养殖区入口处设有消毒池。每次进入之前都要经过消毒池。疫情发生后,他每周对养殖基地进行一次消毒。谢富杰指的是养猪场的标准,“但村里很多小农户没有消毒,也没有发现异常。”
梁秋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养竹鼠比养鸡鸭猪羊好,因为它们不用打疫苗就能长大。“家禽有禽流感,但竹鼠不会受影响。”他将此归因于竹鼠的抵抗力比较强。但这也暴露出竹鼠养殖户普遍缺乏防疫意识。无论是家禽还是牲畜,农业农村部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养殖标准。养殖户需要按照规定选择品种、建设养殖场所、定期接种疫苗和消毒。“竹鼠区已经被拖垮了。”谢富杰认为,这是目前竹鼠养殖户面临的最大困境。
虽然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前几年批准制定了《大型银星竹鼠养殖场建设规范》《银星竹鼠养殖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但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农民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来的。
1月28日,谢富杰正在养殖场消毒。图片/受访者提供
我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将野生动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和具有重要科学研究、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动物三类。最后一种是“三兽”,竹鼠就属于“三兽”。今年2月24日《决定》颁布前,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仅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并未禁止食用“竹鼠”等人工饲养的“三食动物”。
竹鼠作为“三活动物”之一,受林业部门监管。梁秋波、谢富杰的养殖场均取得了林业部门颁发的工商执照和驯养繁殖许可证以及野生动物管理利用许可证。然而,饲养竹鼠作为食物,必然涉及进入市场。一旦涉及到销售、运输、屠宰、经营等环节,不仅是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适用,也是防疫法的适用。
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四条,在我国,动物检疫的范围、对象和程序由农业部制定、调整并公布。目前,农业农村部仅颁布了猪、禽、反刍动物、马、狗、猫、兔、蜜蜂等10种陆生动物和3种水生鱼类的原产地检疫规定,贝类、A.》。竹鼠等陆生野生动物传统上由林业部门管理,无食用动物检疫经验。最终,正如谢富杰所说,“林业局不在乎,农业局也不在乎”。情况。“合法”的野生动物一旦流入市场,就是没有检疫证明的“非法”产品。
为什么隔离很重要
为了节省饲料成本,谢富杰的养殖基地使用沙田柚木来喂养竹鼠。图片/受访者提供
2016年,广西交通运输部门要求蛇、竹鼠、豪猪等驯养陆生野生动物必须凭《动物检疫证明》运输。养殖户向畜牧局反映这一情况后,畜牧局和林业部门向广西交通运输部门发函,要求交通运输部门避免出示《动物检疫证明》的要求。养殖基地的数百只竹鼠被集中放入笼中,运往湖南、广东等地。它们到达当地中间商手中,经过集中饲养,然后被送往各个批发市场和餐馆。餐馆经常将它们活活宰杀。整个养殖、交易、消费过程缺乏检疫。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马勇也认为,安全、成熟的养殖技术是进入“白名单”的关键。一个标准的检疫流程,需要检疫标准、检疫人员、检疫技术装备,最后还需要检疫证书。人类驯养鸡、鸭、牛、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疫体系,但仍时不时地受到猪瘟、禽流感的困扰。
马勇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禽畜经历了漫长的驯化过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疫检疫体系。竹鼠的人工驯化只有30年的历史。目前科学研究对野生动物疾病的临床观察和疾病研究还太少。从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角度来看,检疫标准短期内很难出台。
这意味着竹鼠进入“白名单”的前景并不乐观。曾经走在政策前沿的竹鼠养殖,或将面临整个行业的转型。但转型需要成本。谢富杰算了一笔账,如果他的竹鼠养殖基地改造成养猪场,装修费用至少要80万元。另外,他还有一笔贷款,需要16年才能收回来。前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