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宣城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宣城经开区
春光唤醒大地,实干铺就前程。面对市委“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重大战略部署,宣城经开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要求及市委主要领导在宣城经开区专题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坚定发展信心,直面问题挑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全力奔跑拼发展、奋起直追提指标,朝着“工业总产值翻两番、打造千亿级园区”的目标奋勇前进,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绩,为宣城“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作出更多宣城经开区贡献。
一、对标先进,我们有正视差距的清醒,更有追赶标兵的雄心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宣城经开区作为市本级的国家级开发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两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但面对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望,对标周边先进园区、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还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如在招商项目上,尚缺百亿级落地项目,重特大项目储备不够;在高质量发展上,工业经济体量不大,企业质量、产品科技含量、亩均产出与先发地区还有较大差距;在功能配套上,产城融合度还不高等。
二、蓝图已定,我们有闯关夺隘的决心,更有苦干实干的举措
过去与奋斗相连,荣光与努力相印。追赶江浙、争先江淮,宣城经开区将紧紧围绕“锚定‘2+3’产业,立足翻两番,冲刺千亿级”的发展目标,不断增强“标准要高、要求要严、节奏要快、本领要强”的工作干劲,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敢拼敢抢敢作为,努力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产业转型的主引擎。
一是在项目攻坚突破上出实招。园区上下将瞄准“2+3”主导产业体系,充分发挥5个产业链招商专班作用,深入分析重点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布局,分链制定精准招商指南,按照“一个产业、一套政策、一支基金、一批配套”的工作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坚持靶向招商,同时结合全员招商机制,充分挖掘项目信息,合力提升项目转化率,力争2023年引进1至2个50亿元以上大项目,在招引百亿级项目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年度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新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35个”的任务要求,加大项目签约后跟踪对接力度,全面推行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全力以赴加快项目落地、资金到账。健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要素资源精准配置,坚持存量、增量“两手发力”,积极争取重大项目点供指标,全力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处置攻坚,全面提升“标准地”供应率、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二是在企业培优做强上下真功。坚持内培与外引并举,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工业产值10亿元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重点培育,把科技、人才、专项基金等扶持政策向重点企业倾斜,全力保障企业要素需求。实施“百企升规”培育专项行动,摸排年销售收入500-1000万元左右的100家“白名单”企业,开展专项帮扶,支持一批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的企业拓空间、上规模;同时,要助力企业找市场,为产品找销路,不断壮大规上工业企业和后备梯队规模。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坚持以科技促转型,引导企业实施“智改数转”,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做优做强核心技术和产品。支持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用好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引进私募股权基金等金融工具,从根子上解决企业血脉不畅问题。加大产业基金对重要产业和优质企业的支持,争取在2至3年内,建立10支合计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基金,有效促进产业和资本融合。
三是在优化投资生态上花气力。结合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加大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侵害企业利益行为,加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提高企业家安全感。改进行政执法检查,对违法者严惩不贷,对守法者无事不扰,杜绝随意执法、人情执法。提档升级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园区路网、污水处理中心、表面处理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生产、交通、物流的便捷度和通达性。加快教育、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和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多元化人才社区建设,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切实以宜居宜业的环境吸引投资商、留住创业者。
三、改进作风,我们有只争朝夕的拼劲,更有敢于“亮剑”的勇气
追赶江浙、争先江淮,关键看作风。宣城经开区将一以贯之深化“一改两为”,以拼的勇气、争的意识、硬的作风,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拉高标杆提效能。我们将增强借势借力推动发展的紧迫感,自觉把上级要求与园区实际结合起来,把自身工作与园区大局联系起来,主动出击、主动融入、主动拼抢,进一步积蓄发展力量、释放发展潜能,把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率贯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三是上下协同提效能。我们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加强部门协同作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共同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把“翻两番”攻坚行动作为锤炼干部的“大熔炉”、检验干部的“大考场”和选拔干部的“赛马场”,不断淬炼唯实惟先的干部队伍,做到不躺平,也不空谈。
四是正风肃纪提效能。我们将持续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监督和执纪问责,对在服务企业和项目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果断“亮剑”,将“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延伸监督触角。同时,加强正面引导,通过公开作出廉洁承诺的方式,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坚守廉洁底线。
重任在肩,众望所冀。宣城经开区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在“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比拼浪潮中勇挑大梁、争当先锋,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进,真正擦亮“国家级经开区”这一金字招牌,为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增光添彩。
重点企业:福元药业有限公司
福元药业有限公司致力于外用药和青蒿素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往美国、非洲、东南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外用药工程研究中心,外用药研发及申报数量位居国内前列,在研发和生产方面都积累了多项专利和核心技术。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022年销售额达8亿元,实现税收贡献近6000万元。公司荣获2022年度宣城市民营企业“税收贡献十强”、宣城经开区“特别贡献奖”、“科创之星”。
2023年,福元药业将紧紧围绕“十四五”战略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升供产销研综合运行效率,推动企业持续稳健发展,努力实现销售额达10亿元。
一是不断开拓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实现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20%;延伸产品线,重点扶持新品种上市销售;强化连锁战略合作,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二是研发特色制剂。推进研发、生产、质量体系融合,优化内部项目管理流程,确保研发与转产的顺利推进;加强技术管理水平及研发人员综合能力提升,建设特色制剂研发体系。
三是推进产能释放。迅速推进口服液体制剂车间扩建项目,预计新增产能2500万瓶;推进药品生产智慧支持中心项目,争取尽早动工建设,抢抓市场机遇,为公司产能释放提供有力支持。
重点企业: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超高效硅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应用为主要业务,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造高效太阳能清洁能源的科技公司。目前已建成2.7GW高效异质结产能,在建产能超过20GW,是宣城市政府重点扶持一号工程并入选安徽省三年光伏行动计划。2022年,华晟荣获“全市民营企业综合实力20强”称号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023年,华晟将在宣城持续扩大异质结产能,除已经建成的2.7GW异质结工厂外,宣城3、4、5期8.4GW电池工厂和3期8GW组件工厂将在今年加速建设步伐,以更快、更大的产能建设来吸引异质结上下游产业加速在宣城集聚,做大做强宣城异质结产业链集群,加快打造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
新的一年,华晟将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奋力推动宣城市“双都”目标实现。预计到2023年底,华晟将成为异质结行业首家投产有效产能超过15GW的企业,量产效率超25%,全年预期累计出货超4GW,不含税销售额预计超60亿元,产值接近100亿元。
重点项目: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
安徽天宏基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25日签订投资协议,项目一期名称为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主营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一期选址在铜山路以西,承接路以北,占地150亩,建筑总面积84507平方米。
项目于2022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当前1号厂房主体已完工,预计一季度产量达产2500万吨。一期全面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15亿元,年税收不低于7000万元。
重点项目:年产25万吨高端宠物食品项目
宣城福新宠物食品有限公司是上海福贝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宣城经开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福贝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28日,注册资本36180万元。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宠物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成为国内综合优势领先的宠物食品制造商。
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拉高标杆、奋力拼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早日投产,为宣城市“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具体举措如下:
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集团总部准备了充裕的项目专项资金,编制建设项目费用预算。按项目进度和资金预算,及时划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选优配强项目专班。公司选派了多名项目建设管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到该项目,成立了项目建设和设备采购安装工作专班,高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细化实施方案,确保项目按期保质竣工和设备及时精准采购安装工作同时推进,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