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奶粉生产工艺大体分为干法工艺、湿法工艺和干湿复合工艺三种,而这几种工艺之间有何区别,每种工艺的优劣势如何,我们今天就来具体看看。
干法工艺
干法工艺是把乳清粉等原料加入到搅拌罐中,放入各种固体添加的营养物质,充分搅拌以后,直接分装成最小可销售包装。
干法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主要使用混合机、包装机,流程为:原辅料→备料→进料→配料(预混)→投料→混合→包装。对车间的要求较高,一般采用GMP车间。
优点:热敏性物料(遇热不稳定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益生菌等)的营养成分易于添加。
缺点:产品的均一性等不如湿法,口感风味上与湿法生产的奶粉相比,也会有一些差异。
湿法工艺
湿法工艺是将营养素等各种辅料先加入液体奶中混合,再进行杀菌、均质、喷雾干燥成粉。不存在乳粉回溶等中间环节,而且采用多道过滤工序。
湿法的工艺比较复杂,需要净乳机、均质机、杀菌机,浓缩设备、干燥设备、包装设备,及一些附属设备如锅炉、污水处理等设备。
湿法工艺的流程为:原料乳→净乳→杀菌→冷藏→标准化配料→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流化床二次干燥→包装。
湿法工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1.必须具备有就近的牧场资源,以保证新鲜的液态奶源能及时供给。
2.必须在牛奶处在液态状态下及时加工。
3.必须具备喷雾干燥塔等全套设备的加工厂。
缺点:与干法工艺相比,单一的湿法工艺在喷雾干燥过程中,一些热敏性营养素容易被破坏。
干湿复合工艺
干湿复合工艺,即将两种工艺结合起来,同时采用干混和湿混工艺对鲜牛奶进行加工。先将大部分营养素在液奶中混合,然后干燥喷雾成粉,前一阶段为湿法工艺,而一些热敏性的营养素(维生素、益生菌等)则在成粉后再混合,保证了其活性。
干湿复合工艺流程为:原料乳→净乳→杀菌→冷藏→标准化配料→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流化床二次干燥→标准化配料→包装。
干湿复合工艺优越于单独使用干法工艺或湿法工艺。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说法,需要大家注意:配料表第一项是“生牛(羊)乳”、“鲜牛奶”就是湿法工艺;如果是“全脂奶粉、脱脂奶粉或脱脂乳粉等”就是干法工艺或干湿复合工艺。
实际上并非如此,奶基原料是脱脂乳粉的也可能是湿法,使用生鲜乳的也有可能是干法或者干湿复合法,奶粉采用何种原料与使用哪种工艺并无固定关系。
看似干湿复合工艺效果更好,但这也并不是选择奶粉的唯一标准,考量产品的好坏仍然是需要多维度平衡的,尤其是在当下的奶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