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友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猪肉的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来自非疫区的无公害生猪,屠宰后经兽医检疫合格的猪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07猪肉卫生标准

GB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478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测定

GB4789.17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与肉制品检验

GB/T5009.11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5009.15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

GB/T5009.17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

GB/T5009.19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5009.44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12694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

GB/T14962食品中铬的测定方法

GB/T17236生猪屠宰操作规程

GB/T17996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

NY467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

NY/T468动物组织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NY/T5033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3技术要求

3.1原料

活猪必须来自按NY/T5033规定组织生产的养猪厂,并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验合格。

3.2屠宰加工

生猪屠宰按GB/T17236和NY467规定进行,屠宰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按GB12694执行。

3.3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应符合GB2707的规定。

3.4理化指标

表1无公害猪肉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解冻失水率,%

8

挥发性盐基氮,mg/100g

15

汞(以Hg计),mg/kg

按GB2707

铅(以Pb计),mg/kg

0.50

砷(以As计),mg/kg

镉(以Cd计),mg/kg

0.10

铬(以Cr计),mg/kg

1.0

六六六,mg/kg

滴滴涕,mg/kg

金霉素,mg/kg

土霉素,mg/kg

氯霉素

不得检出

磺胺类(以磺胺类总量计),mg/kg

伊维菌素(脂肪中),mg/kg

0.02

盐酸克伦特罗

3.5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无公害猪肉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cfu/g

1×106

大肠菌群,MPN/100g

1×104

沙门氏菌

4检验方法

4.1感官检验

按GB/T5009.44规定方法检验。

4.2理化检验

按附录A规定方法测定。

4.2.1解冻失水率

4.2.2挥发性盐基氮

按GB/T5009.44规定方法测定。

4.2.3汞

按GB/T5009.17规定方法测定。

4.2.4铅

按GB/T5009.12规定方法测定。

4.2.5砷

按GB/T5009.11规定方法测定。

4.2.6镉

按GB/T5009.15规定方法测定。

4.2.7铬

按GB/T14962规定方法测定。

4.2.8六六六、滴滴涕

按GB/T5009.19规定方法测定。

4.2.9金霉素

按附录B规定方示测定。

4.2.10土霉素

按附录C规定方法测定。

4.2.11氯霉素

按附录D规定方法测定。

4.2.12磺胺类

按附录E规定方法测定。

4.2.13伊维菌素

按附录F规定方法测定。

4.2.14盐酸克伦特罗

按NY/T468规定方法测定。

4.3微生物检验

4.3.1菌落总数

按GB4789.2检验。

4.3.2大肠菌群

按GB4789.3检验。

4.3.3沙门氏菌

按GB4789.4检验。

5标志、包装、贮存、运输

5.1标志:内包装(销售包装)标志应符合GB7718的规定执行,外包装的标志应按GB191和GB/T6388的规定执行。

5.2包装:包装材料符合相应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5.3贮存:产品应贮存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

5.4运输:应使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专用冷藏车(船),不得与有对产品发生不良影响的物品混装。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解冻失水率的测定

A.1仪器和工具

电子秤:感量1g;

温度计:-10℃-50℃,分度值1.5℃。

A.2抽样

从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3-7件。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保温设备,以免解冻流失水份。

A.3测定步骤

将铁丝网置于搪瓷盘内,并使铁丝网与搪瓷盘底部的距离大于2cm。从抽取的样品中切取的1000g-1200g,用电子秤称量后置于铁丝网上。在样品上覆盖塑料膜,使样品在15℃-25℃自然解冻。待样品中心温度达到2℃-3℃时,用电子秤称量。再将样品置于铁丝网上放置30min,称量,重复放置30min再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0g。

A.4测定结果的表述

样品解冻失水率按式(A.1)计算:

X(%)=m-m1/m×100……………………(A.1)

式中:

X-样品解冻失水率,单位为百分率(%);

m-样品解冻前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样品解冻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保留至整数。A.5允许差

同一样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5%。

附录B

金霉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B.1适用范围

本方法用于测定鸡和猪的肌肉、肝脏、肾脏和脂肪组织中金霉素的残留量。

B.2原理

组织中金霉素经MCI-Vaine-Na2EDTA缓冲液(PH4.0)提取,过滤后,通过C18微柱水洗,用草酸甲醇将药物洗脱,洗脱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B.3可靠的检测限

本方法在肌肉、肝脏、脂肪和肾脏组织中的检测限为0.05μg/g。

B.4仪器

B.4.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紫外检测器。

B.4.2匀浆机。

B.4.3离心机。

B.4.4旋涡混合器。

B.4.5自动电位滴定计。

B.4.6磁力加热搅拌器。

B.4.7C18微柱。

B.4.8布氏漏斗。

B.4.9球形漏斗。

B.4.10滤膜:0.45μm。

B.4.11抽滤瓶。

B.5药品和试剂

B.5.1盐酸金霉素标准品:纯度≥84%。

B.5.2乙腈:色谱纯。

B.5.3甲醇:分析纯。

B.5.4乙酸铵:分析纯。

B.5.5柠檬酸:分析纯。

B.5.6依地酸二钠:分析纯。

B.5.7磷酸氢二钠:分析纯。

B.5.8草酸:分析纯。

B.5.9三氟乙酸:分析纯。

B.5.10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纯。B.5.11草酸铵:分析纯。

B.5.12磷酸氢二铵:分析纯。

B.6溶液

B.6.1金霉素标准液:准确称取适量盐酸金霉素,用甲醇溶解,使成浓度为100μg/mL的标准储备液,置冰箱保存。临用前,取此储备液,用甲醇依次衡释成浓度为5.0、2.0、1.0、0.5、0.25、0.1、0.05μg/mL的标准工作液。

B.6.2MCI-Vaine缓冲液:准确称取Na2HPO428.41g,用水溶解,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简称溶液A。准确称取柠檬酸21.00g,用水溶解,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简称溶称液B。取625mL溶液A和1000mL溶解B混匀,调节pH至4.0±0.05。

B.6.3MCI-Vaine-Na2EDTA液:准确称取Na2EDTA60.49g溶解于1625mL的MCI-Vaine液中,使成0.01mol/LNa2EDTA的MCI-Vaine液。

B.6.40.01mol/L草酸甲醇溶液:准确称取草酸1.26g,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

B.6.50.01mol/L草酸溶液:准确称取草酸1.26g,用水溶解并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

B.7分析

B.7.1提取和纯化

B.7.1.1称取5.00g组织匀浆放入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添加TCS药物,使成相应的浓度。

B.7.1.2加入20mLMCI-Vaine-Na2EDTA液,盖上帽,漩涡半分钟,手摇5min。

B.7.1.345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上清液倒入另一离心管,再加入20mLMCI-Vaine-Na2EDTA液于沉淀中,漩涡分半分钟,手摇5min。

B.7.1.445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上清液倒入上个试管中,再加入10mLMCI-Vaine-Na2EDTA液于沉淀中,漩涡半分钟,手摇5min。

B.7.1.545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混合全部上清液(共50mL),45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

B.7.1.6用MCI-Vaine-Na2EDTA液湿润抽滤瓶、布氏漏斗及滤纸,用较小真空(水泵)过滤上清液,2×2mLMCI-Vaine-Na2EDTA液洗抽滤瓶在放入注射器中。

B.7.1.7C18微柱先依次用20mL甲醇,20mL水冲洗,之后将过滤的液体倒入50mL注射器中,用2×2mLMCI-Vaine-Na2EDTA液洗抽滤瓶并放入注射器中。

B.7.1.8过C18微柱,使TCS药物吸附在C18微柱上。

B.7.1.9用20mL水冲洗抽滤瓶倒入注射器中,并过滤,水洗C18微柱。

B.7.1.10用水冲洗完全后,顶空5min。

B.7.1.11用6.0mL0.01mol/L草酸甲醇液把TCS药物从C18微柱中洗脱于1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B.7.1.12上述液用滤膜过滤后,上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B.7.2测定条件

B.7.2.1色谱柱:C18柱。

B.7.2.2流动相:甲醇-乙腈-0.01mol/L草酸(1.5+1.5+2.0,pH=2.0)。

B.7.2.3流速:1.5mL/min。

B.7.2.4检测波长:350nm.

B.7.2.5进样量:10μL。

B.7.3样品测定

分析样品按上述仪器操作条件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

B.7.4计算

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按式(B.1)计算试样中金霉素残留量:

W=HCS/HSC………………………………(B.1)

W-试样中金霉素残留量,单位为微克每克(μg/g);

H-试样液中金霉素的峰高,单位为毫米(mm);

Hs-标准工作液中金霉素的峰高,单位为毫米(mm);

CS-标准工作液中金霉素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C-最终试样液所代表的试样的浓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注:计算结果需扣除空白值。

附录C

土霉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C.1适用范围

本方法用于测定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土霉素的残留素。

C.2原理

组织经MCI-Vaine-Na2EDTA缓冲液(pH4.0)提取,过滤后,通过C18微柱水洗后,用草酸甲醇将药物洗脱,洗脱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C.3可靠的检测限

本方法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检测限为0.05μg/g。

C.4仪器。

C.4.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紫外检测器。

C.4.2匀浆机。

C.4.3离心机。

C.4.4漩涡混合器。

C.4.5自动电位滴定计。

C.4.6磁力加热搅拌器。

C.4.7C18微柱。

C.4.8布氏漏斗。

C.4.9球形漏斗。

C.4.10滤膜:0.45μm。

C.4.11抽滤瓶。

C.5药品和试剂

C.5.1盐酸土霉素标准品:纯度≥90%。

C.5.2乙腈:色谱纯。

C.5.3甲醇:分析纯。

C.5.4乙酸铵:分析纯。

C.5.5柠檬酸:分析纯。

C.5.6依地酸二钠:分析纯。

C.5.7磷酸氢二钠:分析纯。

C.5.8草酸:分析纯。

C.5.9三氟乙酸:分析纯。

C.5.10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纯。

C.5.11草酸铵:分析纯。

C.5.12磷酸氢二铵:分析纯。

C.6溶液

C.6.1土霉素标准液:准确称取适量盐酸土霉素标准品,用甲醇配成浓度为100μg/mL的标准储备液,置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此储备液,用甲醇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0、0.2、1.0、0.5、0、25、0.1、0.05μg/mL的标准工作液。

C.6.2MCI-Vaine缓冲液:准确称取Na2HPO428.41g,用水溶解,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简称溶液A。准确称取柠檬酸21.00g,用水溶解,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简称溶液B。取625mL溶液A和1000mL溶液B混匀,调节pH至4.0±0.05。

C.6.3MCI-Vaine-Na2EDTA液:准确称取Na2EDTA60.49g溶解于1625mL的MCI-Vaine液中,使成含0.01mol/LVa2EDTA的MCI-Vaine液。

C.6.40.01mol/L草酸甲醇:准确称取草酸1.26g,甲醇溶解并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

C.6.50.01mol/L草酸溶液:准确称取草酸1.26g,水溶解并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

C.7分析

C.7.1提取和纯化

C.7.1.1称取5.00g组织匀浆(精确到0.1g)放入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添加TCS药物,使成相应的浓度。

C.7.1.2加20mLMCI-Vaine-Na2EDTA液,盖上帽,漩涡半分钟,手摇5min。

C.7.1.3以45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上清液倒入另一离心管,再加20mLMCI-Vaine-Na2EDTA液于沉淀中,漩涡半分钟,手摇5min。

C.7.1.4以45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上清液倒入另一离心管,再加10mLMCI-Vaine-Na2EDTA液于沉淀中,漩涡半分钟,手摇5min。

C.7.1.5以45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混合全部上清液(共50mL),以45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

C.7.1.6用MCI-Vaine-Na2EDTA液湿润抽滤瓶、布氏漏斗及滤纸,用较小真空(水泵)过滤上清液,2×2mlMCI-Vaine-Na2EDTA液洗抽滤瓶并过滤。

C.7.1.7C18微柱先依次用20mL甲醇,20mL水冲洗,之后将过滤的液体倒入50mL注射器中,用2×2mlMCI-Vaine-Va2EDTA液洗抽滤瓶并放入注射器中。

C.7.1.8C18微柱,使TCS药物吸附在C18微柱上。

C.7.1.9用20mL水冲洗抽滤瓶倒入注射器中,并过滤,水洗C18微柱。

C.7.1.10用水冲洗完全后,顶空5min。

C.7.1.11用6.0mL0.01mol/L草酸甲醇液把TCS药物从C18微柱中洗脱于1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C.7.1.12上述液用滤膜过滤后,供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C.7.2测定条件

C.7.2.1色谱柱:C18柱。

C.7.2.2流动相:甲醇-乙腈-0.01mol/L草酸(1.5+1.5+2.5)。

C.7.2.3流速:1.5mL/min。

C.7.2.4检测波长:350nm。

C.7.2.5进样量:10μL。

C.7.3样品测定

分析样品按上述仪器作条件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

C.7.4计算

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按式(C.1)计算试样中土霉素残留量:

W=HCS/HSC………………………………(C.1)

W-试样中土霉素残留量,单位为微克每克(μg/g);

H-试样液中土霉素的峰高,单位为毫米(mm);

Hs-标准工作液中土霉素的峰高,单位为毫米(mm);

CS-标准工作液中土霉素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C-最终试样液所代表的试样的浓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附录D

氯霉素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D.1适用范围

本方法用于测定肉牛的肌肉组织中氯霉素的残留量。

D.2原理

组织经β-葡萄糖醛酸酶消化,经乙酸乙酯提取,然后将乙酸乙酯浓缩。加4%氯化钠溶液,剩余的乙酸乙酯用氮气吹干。将盐溶液过C18萃取小柱,用20%甲醇洗涤,用甲醇洗脱。将洗脱液蒸发至干并固化,用配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氯霉素。异氯霉素做内标物定量。

D.3可靠的检测限

本方法在牛肌肉组织的检测限为1.0ng/g。

D.4仪器

D.4.1气相色谱仪,配电子捕获检测器(63Ni)。

D.4.2电子天平:感量0.00001g。

D.4.3匀浆机。

D.4.4离心机。

D.4.5旋转蒸发仪。

D.4.6振荡器。

D.4.7电热恒温水浴锅。

D.4.8固相萃取柱:C18柱。

D.5药品与试剂

D.5.1氯霉素标准品:纯度≥99%。

D.5.2异氯霉素标准品:内标物。

D.5.3β-葡萄糖醛酸酶-IX:生化试剂。

D.5.4甲醇:分析纯。

D.5.5乙酸乙酯:分析纯。

D.5.6正已烷:分析纯。

D.5.7三氯甲烷:分析纯。

D.5.8乙腈:色谱纯。

D.5.9环已烷:分析纯。

D.5.10氯化钠:分析纯。

D.6溶液

D.6.1氯霉素标准液:准确称取氯霉素50mg,用甲醇溶解,使成浓度为500μg/mL的标准储备液,置4℃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此储备液,用甲醇稀释成浓度为100μg/mL的标准工作液。

D.6.2异氯霉素标准液:准确称取异氯霉素50mg,用甲醇溶解,使成浓度为500μg/mL的标准储备液,置4℃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此储备液,用甲醇稀释成浓度为100μg/mL的内标液。

D.6.30.1mol/LKH2PO4和Na2HPO4的缓冲液(pH6.8±0.1):用相应的干试剂调节pH为6.8。

D.6.4β-葡萄糖醛酸酶-IX:用缓冲液稀释至4000单位/mL。

D.6.5SylonHTP溶液:六甲基二硅烷(HMDS)3份,氯化三甲基硅烷1份,吡啶9份。

D.7分析

D.7.1提取和纯化

D.7.1.1将组织解冻,称取肌肉组织10g(精确到0.1g),置于50mL玻璃离心管中。向每个样品中加100μL异氯霉素内标液(100μg/mL)。

D.7.1.2每个分析样品配制1个空白、3个添加样品。向空白组织中加内标。回收率样品中加工作液,制成0.5mL/L(50μL工作液),1.0mL/L(100μL工作液),2.0mL/L(200μL工作液)的样品。由添加样品得到的数据用于计算。

D.7.1.3向所有空白、添加对照和样品管中加15mL磷酸盐缓冲液(pH6.8±0.1)和200μL-β-葡萄糖醛酸酶(800单位),在室温条件下混合30s-60s。

D.7.1.4将所有管置于37℃保温90min。保温后,样品可以放在冰箱中过夜。

D.7.1.5样品放回室温平衡。向各管加乙酸乙酯15mL,旋涡混合30s提取氯霉素。

D.7.1.62000r/min的速度离心2min。

D.7.1.7用一次性滴管吸取乙酸乙酯液(上层)留用并转移到另一干净的50mL离心管中。

D.7.1.8重复(步骤D.7.1.5-D.7.1.7)提取样品,并合并提取液。

D.7.1.9在氮气流下,用温度约60℃的沙浴去除乙酸乙酯使体积约为1mL。

D.7.1.10向各管加4%氯化钠溶液4mL,混合5s-10s。

D.7.1.11继续蒸发去除乙酸乙酯至乙酸乙酯层干,剩下小量的油性残留物。

D.7.1.12向4%氯化钠溶液层加正已烷4mL,混合10s。2000r/min的速度离心1min,弃掉上层。

D.7.1.13重复步骤D.7.1.12。

注意:以下步骤D.7.1.14至步骤D.7.1.17必须立即连续做完。切莫让吸附剂变干。

D.7.1.14给每个样品、空白和添加对照准备一根C18柱,顺序用5mL甲醇、5mL三氯甲烷、5mL甲醇和10mL水洗涤C18柱。弃掉洗涤液。

D.7.1.15用一次性巴氏吸管吸取全部水相溶液装入C18柱过柱,弃掉流出液。

D.7.1.16用1mL水混合淋洗样品管2遍,并将淋洗液加入C18柱过柱,弃掉流出液。

D.7.1.17用1mL水,然后2mL甲醇-水(2+8)洗涤C18柱。让最后一次洗涤液完全流出C18柱。弃掉洗液。

D.7.1.18用乙腈将C18柱中的氯霉素洗脱,洗脱2次,每次1.5mL,合并洗脱液到一干净的10mL培养管中。

D.7.1.19在氮气流下,用温度约60℃的沙浴蒸发去除乙腈至约为0.5mL。

D.7.1.20转移至1mL锥形瓶中。用0.5mL乙腈洗涤10mL培养管,旋涡混合5s,并将洗涤液加到1mL锥形瓶中。在60℃用氮气流吹干。

注意:从这儿开始要防潮。

D.7.1.21向干的残留物中加200μLSylonHTP。

D.7.1.22盖塞并旋涡混合5s。在60℃-70℃沙浴中反应15min。

D.7.1.23在60℃用氮气流吹干去除多余的试剂蒸发至10μL。

D.7.1.25注入适量微升体积的衍生物到气相色谱仪作定量测定。

D.7.2测定条件

D.7.2.1色谱柱:DB-1,30m×0.254mmi.d.。

D.7.2.2载气:氦气,线性速度29cm/s。

D.7.2.3初始柱温:80℃,维持1min。

D.7.2.4温度程序:设定30℃/min升至260℃,维持10min或直到对位异构体和氯霉素已经流出。然后设定30℃/min升至300℃,维持5min以确保所有的样品已经流出。

D.7.2.5进样室温度:280℃。

D.7.2.6检测器温度350℃。

D.7.2.8预期响应值:对0.2ng氯霉素可以达到50%全刻度。

D.7.2.9进样量:适量。

D.7.3样品测定

分别注入适量标准工作溶液及适当浓度的样品溶液于气相色谱仪中,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色谱分析。响应值均应在仪器检测的线性范围之内。

D.7.4计算

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按式(D.1)计算试样中氯霉素残留量:

W=HCS/HSC………………………………(D.1)

W-试样中氯霉素残留量,单位为微克每克(μg/g);

H-试样液中氯霉素的峰高,单位为毫米(mm);

Hs-标准工作液中氯霉素的峰高,单位为毫米(mm);

CS-标准工作液中氯霉素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附录E

磺胺类药物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E.1适用范围

本方法用于测定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甲恶唑(SMZ)、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磺胺喹恶琳(SQ)单个或混合物的残留量。

E.2原理

组织经乙腈提取后,其上清液再加入正已烷,向离心后的下层溶液加入正丙醇,减压干燥后的残留物用乙腈溶解,过Sep-Pak氧化铝B柱,洗脱液再用正丙醇处理,减压干燥后的残留物经流动相溶解后,所制样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E.3可靠的检测限

E.4仪器

E.4.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紫外检测器。

E.4.2匀浆机。

E.4.3旋转蒸发仪。

E.4.4磁力搅拌器。

E.4.5电子天平:感量0.00001g。

E.4.6离心机。

E.4.7振荡器。

E.4.8抽滤器。

E.4.9离心管。

E.5药品和试剂

E.5.1SMM,SM2,SMZ,SDM,SQ标准:纯度≥99%。

E.5.2乙腈:色谱纯。

E.5.3甲醇:分析纯,经重蒸馏。

E.5.4乙酸:分析纯。

E.5.5正已烷:分析纯,经重蒸馏。

E.5.6正丙醇:分析纯,经重蒸馏。

E.5.7无水硫酸钠:分析纯。

E.6溶液

磺胺类药物标准液:准确称取适量各个磺胺药,用甲醇溶解,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标准储备液。临用前,取此储备液,用流动相稀释成浓度为0.1μg/mL-20μg/mL的标准工作液。

E.7分析

E.7.1Sep-Pak氧化铝B柱的制备

称取高温下加热3h的氧化铝粉,加水搅拌均匀,振荡3h后填充入玻璃柱中,用95%乙腈5mL前处理后备用。

E.7.2提取和纯化

称取组织样品5g(精确到0.1g),加入乙腈25mL,无水硫酸钠少许(血清除外),匀浆后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分离后的残渣再用25mL乙腈处理,振荡10min后,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合并两次的上清液,加入正已烷30mL,振荡10min后,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取下层液体,加入正丙醇10mL,50℃下减压干燥,残留物用95%乙腈3mL溶解,过Sep-Pak氧化铝B柱。用95%乙腈5mL过柱,不收集,再用70%乙腈10mL洗脱后,洗脱液中加入5mL正丙醇,50℃下减压干燥后,残留物用2.0mL流动相溶解,所制样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E.7.3检测条件

E.7.3.1色谱柱:C18柱,250mm×4.6mmi.d.。

E.7.3.2流动相:乙腈-甲醇-水-乙酸(2+2+9+0.2)。

E.7.3.3流动相流速:1.0ml/min。

E.7.3.4检测波长:270nm。

E.7.3.5进样量:20μL。

E.7.4样品测定

分别将等体积标准液和试样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标准工作液及试样中磺胺类药物的响应值均应在仪器检测的线性范围之内。试样液测定过程中要参插注入标准工作液,以便准确定量。

E.7.5计算

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按式(E.1)计算试样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

W=HCS/HSC………………………………(E.1)

W-试样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单位为微克每克(μg/g);

H-试样液中磺胺类药物峰高,单位为毫米(mm);

Hs-标准工作液中磺胺类药物峰高,单位为毫米(mm);

CS-标准工作液中磺胺类药物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附录F

伊维菌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F.1适用范围

本方法用于测定牛、羊、猪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伊维菌素的残留量。

F.2原理

组织中伊维菌素经已腈提取后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在三氟乙酸酐和N-甲基咪唑存在下,脱水生成荧光化合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F.3可靠的检测限

本方法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检测限为2ng/g。

F.4仪器

F.4.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荧光检测器。

F.4.2匀浆机。

F.4.3离心机。

F.4.4旋转蒸发仪或氮气吹蒸装置。

F.4.5旋涡混合器。

F.4.6SPE柱(C18柱,6mL)。

F.5药品和试剂

F.5.1伊维菌素标准品:纯度≥90%。

F.5.2乙腈:色谱纯。

F.5.3甲醇:色谱纯。

F.5.4N-甲基咪唑:纯度≥99%。

F.5.5三氟乙酸酐:纯度≥99%。

F.6溶液

F.6.1伊维菌素标准液:准确称取适量伊维菌素标准品,用甲醇溶解,使成浓度为100μg/mL的标准储备液,置-20℃冰箱中保存,可保存一年。临用前,取此储备液,用甲醇稀释成适当浓度的标准工作液。

F.6.2水-乙腈溶液(9+1)。

F.6.3三氟乙酸酐-乙腈溶液(1+2)。

F.6.4N-甲基咪唑-乙腈溶液(1+1)。

F.7分析

F.7.1提取和纯化

称取4.0g组织(精确到0.1g),加入40mL乙腈,高速匀浆2min,将样品转至离心管中,以20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沉淀物用乙腈(20mL×2)重复提取2次,离心后会并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60℃)将提取液浓缩蒸去乙腈,向残留物中添加10mL水,摇匀。

C18预柱依次用4mL乙腈和4mL水-乙腈溶液平衡,使样品液通过C18柱(1mL/min),吹去柱内残留的液体,用5mL乙腈洗脱柱内吸附的伊维菌素,用旋转蒸发仪蒸去溶剂。向残留物中依次加入150μL三氟乙酸酐-乙腈溶液和100μLN-甲基咪唑-乙腈溶液,经经摇匀后密闭、避光存放,30s后即可供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F.7.2测定条件

F.7.2.1色谱柱:C18柱,150mm×4.6mmi.d.,粒度5μm。

F.7.2.2流动相:甲醇-水(95+5)。

F.7.2.3流动相流速:1.5mL/min。

F.7.2.4荧光检测:激发波长364nm,发射波长470nm。

F.7.2.5进样量:10μL。

F.7.3样品测定

将分析样品按上述操作条件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

F.7.4计算

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按式(F.1)计算试样中伊维菌素物残留量:

W=HCS/HSC………………………………(F.1)

W-试样中伊维菌素残留量,单位为微克每克(μg/g);

H-试样液中伊维菌素峰高,单位为毫米(mm);

Hs-标准工作液中伊维菌素峰高,单位为毫米(mm);

CS-标准工作液中伊维菌素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THE END
1.食品微生物检测指标有哪些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是食品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3项。 1、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其pH值、...http://www.chinafst.cn/mp/details.php?id=1161
2.我国对食品质量进行卫生评定时,主要检验的微生物指标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三项,分别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①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它可以反应食品的新鲜度、被细菌污染的程度、生产过程中食品是否变质和食品生产的一般卫生状况等。它是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②大肠菌群...https://www.huatu.com/stk/2618605.html
3.食品卫生微生物原理上海而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第三节食品卫生的微生物指标(2学时) 一、主要检测指标 目前,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一般分为**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 (一)**总数 **总数是指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平皿菌落计数法测定食品中的活菌数,一般以1g或lml食品所含的**数来表示。 http://www.erlish.com/htmlstyle/articleinfo_305916.html
4.2021年佛山市禅城区食品安全抽检分析报告食品质量信息7.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直接反映食品的卫生安全状况,是关系到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指标之一。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指标,菌落总数严重超标,说明其产品的卫生状况达不到基本的卫生要求,将...https://www.chancheng.gov.cn/zwgk/zdly/spypaqxxgk/zlxx/spzlxx/content/post_5123458.html
5.浙江曝光22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污染兽药残留金属污染物...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有1批次样品检出霉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为:桐乡市梧桐黄家平副食品店销售的标称杭...https://news.foodmate.net/2019/12/543568.html
6.市场监管总局抽检3类食品这6批次样品不合格中新网5月13日电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发现水产制品、食用农产品、饼干3类食品6批次样品不合格,涉及微生物、重金属污染指标等问题。 具体情况如下: 微生物指标问题 淘宝猪八戒寿司食品店(经营者为江苏省赣榆区柘汪镇凯港水产行)在淘宝网(网站)销售的、标称山东省日照...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qyBzxfQ6F39rVaA2apIr190513
1.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有关一般即食食品的需氧菌落计数和卫生指示微生物的含量准则,以及一般即食食品的指定食源性致病菌的含量准则,为何分别载于两个不同章节? 在第1章订明需氧菌落计数和卫生指示微生物的含量准则,在第2章订明指定食源性致病菌的含量准则,这样可把两者清楚区分︰第1章的指标反映有关食品的质素而非安全程度,而第2章的指标...https://www.cfs.gov.hk/sc_chi/faq/faq_11.html
2.食品微生物的主要检测指标有哪些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食品微生物的主要检测指标的知识,欢迎阅读。 食品微生物的主要检测指标有哪些 1、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它可以反应食品的新鲜度、被细菌污染...https://m.yjbys.com/edu/jianyanjishi_shi/250859.html
3.食品微生物检测指标及其意义(食品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在我国的国家标准中绝大多数食品都制定了微生物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并对其数量做了详细的规定,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作为食品中安全指标,也是影响产品质量问题的常见指标,常常受到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今天,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微生物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https://www.nongyao17.com/xw/840.html
4.第九章食品安全的微生物指标与质量管理控制第 九 章食品安全的微生物指标与质量管理控制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食品微生物质量 和安全性指 标第二节:食品质量管理 与控制体系 第 一 节食 品微生物质量和安全性指标 本节主要内容:一、食品质量安全概述二、食品的微生物质量三、食品微生物质量指标四、食品微生物学指标五、食品微生物安全性指标六、用微生物...https://doc.mbalib.com/view/b5bfb65c94a0754825d359483f1d9334.html
5.食品微生物学测试试题及答案食品微生物学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是原核微生物的是(细菌 )。 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是(列文虎克 ) 3、微生物学发展的第二时期,是(巴斯德、科赫 )奠定了基础。 4、荚膜的主要成分是(糖类 )。 5、测量细菌的大小用( 微米)。 https://www.ruiwen.com/shiti/1039309.html
6.食品微生物及检测技术(精选9篇)一般规定,1ml自来水总的总菌数不得超过100个;每1000ml自来水中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同样,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也是大多数食品微生物指标中的两项指标,只是数量要求随不同的食品而异。 细菌总数是指被检样品经过处理(如剪碎、研匀),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由于一个活细胞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rt11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