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南昌市东湖区央央春天投资大厦9楼
地址:九江市濂溪区九江学院对面派拉蒙文化商城中公教育2楼
地址:赣州章贡区八一四大道金钻商务大厦东座4楼
地址:吉安市吉州区广场北路1号新世界广场B座16层
地址:抚州市赣东大道赣东宾馆临街7楼
地址:景德镇珠山区广场南路金和汇景M楼-01号
地址:上饶市信州区中山西路71号汉庭酒店7楼
地址:宜春市袁州区钓台路809号台商大厦22楼
地址:萍乡市安源区凤凰街李子园社区八一东路56号
地址:新余市城北仙来中大道58号复兴大厦4楼
极低频电磁尝射频电磁尝激光、红外辐射和紫外辐射的概
念、对健康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13.电离辐射常用单位和生物效应。
14.放射病的临床类型和放射防护及事故处理。
(六)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1.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2.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和确认。
3.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4.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5.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七)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1.炭疽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
2.布鲁氏菌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
3.森林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
(八)其他职业病
1.最新版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2.职业性皮炎、职业性黑变病、职业性痤疮、职业性皮肤溃疡和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接触机会、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治疗。
3.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接触机会、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
治疗。
(九)职业性伤害
1.职业安全和职业伤害的概念。
2.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主要原因。
3.职业伤害的调查与评估。
4.职业伤害的预防对策及措施。
(十)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职业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
2.职业环境监测的样本采集与保存。
3.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的概念。
4.生物监测样品的选择。
5.职业卫生调查的类型与步骤。
6.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现状评价的概念、程序及评价方法。
7.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
(十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1.职业病防治法及配套法规。
2.职业安全法规与监督。
3.职业卫生标准及应用。
4.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5.职业卫生工程技术。
6.个人防护用品。
7.医学监护。
8.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
9.职业从事者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10.早期职业性损害的发现与干预。
11.工作场所健康促进。
四、环境卫生学
(一)绪论
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环境的定义,环境介质,内分泌干扰物,
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概念。
2.环境卫生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和今后的任务。
(二)环境与健康
1.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
2.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
3.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规律。
4.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
5.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方法。
(三)大气卫生
1.大气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和间接危害。
3.大气中几种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SO2、NOX、光化学烟雾、CO、铅、
多环芳烃、二噁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四)水体卫生
2.水体主要污染物和危害(汞和甲基汞、酚、多氯联苯等)。
3.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与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五)饮用水卫生
1.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原因和流行特点。饮水消毒副产物、藻类及其代谢产物
与健康危害。
2.生活饮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标准。
3.水质净化与消毒的目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各种消毒方法的优缺点。
4.掌握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源选择原则,分散给水的卫生要求,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5.饮用水卫生的调查、监测和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六)土壤卫生
2.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
物性污染)。
3.制订土壤环境标准的原则和研究方法。
4.土壤卫生防护措施及污染土壤的修复。
(七)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影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的因素。
2.碘缺乏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防治措施。
3.地方性氟中毒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防治措施。
4.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5.与环境中硒水平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八)环境污染性疾病
1.慢性甲基汞中毒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概况、防治原则。
2.慢性镉中毒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概况、防治原则。
3.宣威室内燃煤空气污染与肺癌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
4.慢性甲基汞、慢性镉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5.军团菌病流行病学特征、防治措施。
(九)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1.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2.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朝向、间距、日照、居室采光和照明等),室内小
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和评价指标。
4.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常用的指标,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5.办公场所的概念、分类、卫生学要求、污染物的分类和危害。
6.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十)公共场所卫生
1.公共场所的概念和分类和卫生学特点。
2.公共场所基本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卫生监督的
主要内容。
3.主要公共场所卫生研究的内容,各类公共场所环境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
公共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十一)城乡规划卫生
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和卫生要求。
2.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十二)环境质量评价
1.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种类,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2.污染源的调查评价,常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应用。
3.环境质量指数和定义、分类及用途,几种常见的环境质量。
4.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价。
(十三)家用化学品卫生
1.掌握家用化学品的概念,化妆品的概念、健康危害问题,分类与表现。
2.化妆品的卫生监督与管理。
3.熟悉家用化学品对健康的影响,家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与卫生标准。
(十四)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
1.掌握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定义、基本特征、分类、分级。
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准备、应急处理原则。
3.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十五)自然灾害环境卫生
1.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自然灾害发生后常见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的卫生应
急措施。
2.疫病流行的成因以及促成疫病流行的条件。
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定义、联系与区别。
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营养学基础
1.营养素定义及分类、营养素需要量、合理膳食。
2.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模式与限制氨基酸、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氮平衡、
3.脂类的分类、脂类的生理功能、膳食脂肪营养学评价、参考摄入量及食物
6.矿物质的分类及特点、钙、磷、镁、铁、锌、硒、碘的生理功能、参考摄
7.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A、D、E、维生素C、B族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参
(三)植物化学物
1.植物化学物的定义、分类及生物活性。
2.常见植物化学物的分类与生物学作用。
(四)各类食物营养价值
1.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常用指标及意义。
2.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3.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加工、烹调、保藏。
4.食物成分数据库。
(五)特殊人群营养
1.孕妇营养与膳食。
2.乳母营养与膳食。
3.婴幼儿营养与膳食。
4.老年人营养与膳食等。
(六)公共营养
1.公共营养的特点与工作内容。
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3.膳食结构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4.营养调查方法及结果分析、营养教育。
(七)临床营养
1.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概念、病人的膳食营养评价。
2.病人的膳食管理。
3.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
4.肠内与肠外营养。
1.营养与肥胖的关系、肥胖的营养防治。
2.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3.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营养防治。
4.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5.营养与痛风的关系、痛风的营养防治。
6.营养与癌症的关系、癌症的营养防治。
(九)分子营养学与营养流行病学
1.分子营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营养素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及与疾病的关系。
3.膳食暴露的测量,膳食模式的分析方法。
4.营养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十)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1.食品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2.影响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条件,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
3.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原因和条件、主要鉴定指标。
4.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的特点。
5.食品中常见的农药和兽药残留及其危害。
6.有毒金属毒作用特点及预防措施。
措施。
8.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十一)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使用原则。
2.常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原理。
(十二)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1.粮豆、蔬菜、水果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卫生管理。
2.畜、禽及鱼类食品的卫生问题及卫生管理。
3.乳及乳制品的卫生问题及卫生管理。
4.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问题。
5.罐头食品的卫生要求。
6.饮用酒的卫生问题和卫生要求。
7.保健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8.转基因食品的卫生学问题。
(十三)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1.食源性疾病概念及监测。
2.食物过敏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3.食物中毒的概念、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特点。
4.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特点和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5.常见的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特征与防治。
6.常见的有毒动植物中毒特征与防治。
7.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特征与防治。
(十四)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和控制
1.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2.营养毒理学的概念、营养素的不良健康效应、营养素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及其制定。
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定义、方法和内容。
4.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概念、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之间的关系。
原标题:赣南医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主要参考书及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