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微生物试验报告与运用微生物知识

试验饲粮加工采用OT和ET2种加工工艺,每种加工工艺在试验基础饲粮中设置4种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不同添加量,共8个组,试验分组见表2。复合微生态制剂含枯草芽孢杆菌10.41lg(CFU/g)、地衣芽孢杆菌10.26lg(CFU/g)以及包被乳酸菌9.77lg(CFU/g)。

1.3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养殖试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南口养殖基地进行,选用864只1日龄白羽爱拔益加(AA)肉仔鸡,初始体重为(48.00±0.05)g,按照性别比例一致原则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进行为期42d的饲养试验,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前期饲喂破碎料,后期饲喂颗粒料。

饲养管理参照AA肉仔鸡的饲养管理手册进行,试验期间做好光照、温度的控制,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消毒、清粪和打扫鸡舍,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疫苗的免疫,观察鸡只的状况,做好死淘记录,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做好饲料采食记录。

1.4指标测定

1.4.1菌落总数与菌种存活率

枯草芽孢杆菌检测采用GB/T26428—2010《饲用微生物制剂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检测》;地衣芽孢杆菌检测采用NY/T1461—2007《饲料微生物添加剂地衣芽孢杆菌》;包被乳酸菌检测采用破囊液溶解后,以生理盐水为稀释剂做10倍递增稀释,取适宜梯度稀释液涂于灭菌后的琼脂平板中,待37℃、48h温育,计数。

菌种存活率(%)=100×调质后活菌数或制粒后活菌数/调质前活菌数或制粒前活菌数。

1.4.2颗粒硬度

样品颗粒硬度的测定参照《饲料检验化验员》中颗粒饲料硬度的测定方法检测。

1.4.3颗粒耐久性(PDI)

PDI检测采用美国农业工程协会标准方法。

1.4.4淀粉糊化度

淀粉糊化度检测采用美国饲料工业界普遍采用的测定淀粉糊化度的简易酶法测定。

1.4.5生长性能

分别于试验第21天与第42天结束前1天晚上开始控料,自由饮水,使试验鸡空腹24h,于第21天与第42天次日早上逐只称重,以重复为单位计算各组试验鸡的平均体重。准确记录每天耗料量,出现死鸡时截料称重,计算各阶段总耗料量。

平均日采食量(ADFI)=总耗料量/(只数×天数);

平均日增重(ADG)=总增重/(只数×天数);

料重比(F/G)=总耗料量/总增重。

1.4.6免疫器官指数

于42日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肉鸡,颈静脉放血处死,摘取脾脏和法氏囊,剔除脂肪后称鲜重,计算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

免疫器官指数(mg/g)=免疫器官重(mg)/活体重(g)。

1.4.7盲肠微生物数量

于42日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肉鸡,颈静脉放血处死,无菌分离盲肠,取其内容物,采用平板培养计数法分别计数肠道乳酸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数。菌群数量以每克肠道内容物所含细菌群落总数的对数[1g(CFU/g)]表示。

1.4.8血浆生化指标

于42日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肉鸡,颈静脉放血处死,分别取血样于促凝管中,离心,取血浆,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浆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等生化指标,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5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所有数据用软件SAS9.2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和复因子试验统计分析,用Duncan氏法多重比较检验差异的显著性,显著水平为P<0.05,极显著水平为P<0.01。

2结果与分析2.1饲料加工工艺对微生态制剂活性的影响

饲料加工工艺对微生态制剂活性的影响见表3。由表可知,肉鸡生长前期饲料调质后枯草芽孢杆菌与包被乳酸菌的菌落总数和存活率ET工艺显著高于OT工艺(P<0.05),地衣芽孢杆菌的菌落总数和存活率2种工艺间差异不显著(P>0.05);肉鸡生长前期饲料制粒后枯草芽孢杆菌与地衣芽孢杆菌的菌落总数和存活率ET工艺显著高于OT工艺(P<0.05),包被乳酸菌的菌落总数和存活率2种工艺间差异不显著(P>0.05)。肉鸡生长后期饲料调质后包被乳酸菌的菌落总数和存活率ET工艺显著高于OT工艺(P<0.05),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菌落总数和存活率2种工艺间差异不显著(P>0.05);肉鸡生长后期饲料制粒后包被乳酸菌的菌落总数和存活率ET工艺显著高于OT工艺(P<0.05),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菌落总数和存活率2种工艺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

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见表4。由表可知,肉鸡生长前期、后期饲粮ET工艺颗粒硬度、淀粉糊化度和颗粒耐久性显著高于OT工艺(P<0.05)。

2.3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4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饲料加工工艺与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见表6。由表可知,在OT工艺条件下,金霉素与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ET工艺条件下,金霉素与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差异也不显著(P>0.05)。金霉素与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为0和0mg/kg时,2种加工工艺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考虑金霉素与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2种加工工艺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盲肠微生物数量平均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ET组效果好于OT组。由多因素方差分析可得,加工工艺、添加量以及加工工艺与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盲肠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

2.5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7。由表可知,在OT工艺条件下,金霉素与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ET工艺条件下,金霉素与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也不显著(P>0.05)。金霉素与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为0/0mg/kg时,2种加工工艺对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考虑金霉素与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2种加工工艺对血浆生化指标平均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由多因素方差分析可得,加工工艺、添加量以及加工工艺与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肉鸡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3.1饲料加工工艺对复合微生态制剂活性的影响

复合微生态制剂已被作为家禽、猪和反刍动物饲料中的替代生长促进剂,提高生长速度、免疫力与饲料转化率。然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还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其在饲料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失活。郝生宏等研究枯草芽孢杆菌60℃处理12min死亡率为1.4%,70℃处理10min死亡率为21.8%,80℃处理5min处理死亡率为21.1%;刘超齐等研究当温度在70~80℃时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降低10%~29%,地衣芽孢杆菌80℃损失率低于50%,乳酸菌损失较大,益生菌的耐高温顺序依次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链球菌。本试验研究表明饲料经调质、制粒后ET组与OT组相比可以提高活菌的存活率,这是由于OT调质温度为80℃,微生态试剂经过高温处理后部分失活,而ET是将不包含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大料混合先经温度为85℃以上调质处理,冷却后再与微生态制剂混合后低温制粒成型,低温制粒调质温度为60℃,这就有效地保留了微生态制剂的活性。

3.2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

随着饲料配方的逐渐完善,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孙杰研究大料膨胀低温制粒组的颗粒耐久性、淀粉糊化度与硬度显著高于普通制粒组。本试验研究表明肉鸡生长前期、后期饲料制粒后ET组硬度、淀粉糊化度和颗粒耐久性显著高于OT组,这是由于ET组大料经过85℃以上的调质温度,使大料充分糊化,增加其糊化度,促使物料淀粉由紧密的β-淀粉转化为糊化的α-淀粉,蛋白变性从而增加物料黏合性,并且经过低温制粒后物料粘合更加紧密,因此硬度与颗粒耐久性较OT组更高。

3.3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4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是禽类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参与全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是B细胞分化发育的主要场所。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免疫功能的强弱决定禽类全身的免疫水平,免疫器官指数大小反映免疫系统成熟的快慢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程相朝等研究发现中药免疫增强剂组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指数高于空白对照组;王媚等研究肉鸡35日龄时,饲粮添加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组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0.12%和19.30%。由此可见微生态制剂可提升机体的免疫功能。徐海燕等发现肉鸡33日龄时,饲喂倍利素的试验组脾脏指数比对照组提高55.1%,差异显著;26日龄时,试验组法氏囊指数比对照组提高65.7%,差异显著。本试验研究发现,肉鸡脾脏指数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在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为0和200mg/kg时肉鸡脾脏指数最高,这也说明了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可一定程度提升肉鸡免疫能力;2种加工工艺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影响差异不显著,其中ET组效果略好于OT组,原因可能是由于ET工艺可以提高菌种保留率,从而提高免疫能力。

元娜等研究表明,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g/kg复合微生态制剂,每克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降低37.51%,乳酸菌数量较对照组提高1.92%。胡顺珍等研究表明,添加2.0%复合微生态制剂A和0.5%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B时,肉鸡盲肠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本试验中,在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为300和200mg/kg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最低,乳酸菌数量最高,这可能是由于抗生素自身也具有抑制肠道内有害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在合理添加量内与微生态试剂合用,免疫效果更好;2种加工工艺对肠道维生素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其中ET组效果略好于OT组,这可能是由于ET组与OT组相比菌种活性略高,复合微生态制剂中芽孢杆菌可为乳酸菌生长创造厌氧环境,降低肠道内氧化还原电势,抑制大肠杆菌与布氏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起到抗菌防病的作用。

3.5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4小结①ET工艺与OT工艺相比显著提高了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包被乳酸菌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了颗粒饲料的淀粉糊化度。

②ET工艺与OT工艺相比,肉鸡生长性能有所降低,饲料淀粉糊化度升高不能使生长性能有所提升。

③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微生物数量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THE END
1.膨化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doc膨化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doc 20页内容提供方:li455504605 大小:971.55 KB 字数:约1.14万字 发布时间:2019-04-05发布于江西 浏览人气:69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膨化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04/5144342210002023.shtm
2.饲料膨化工艺的优缺点和应用营养标准膨化饲料是一种新型的饲料生产加工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饲料和膨化工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国内的饲料和膨化工艺仍然是一个起步相对比较迟的时期,基础性的研究也非常薄弱,基本上还是处在模仿和完善的阶段。本文就近年来对饲料的膨化工艺的优缺点和应用做一个简要的综述。 http://www.pigscience.com/index.php?a=show&catid=32&id=11846
3.虾饲料及添加剂生产加工配方工艺专利技术文集虾饲料及添加剂生产加工配方工艺专利技术文集 1、斑节对虾饲料鱼粉替代研究及商品饲料环境安全性评价 1.斑节对虾幼虾对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选用鱼粉、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6个蛋白质水平梯度36%,38%,40%,42%,)的饲料,对斑节对虾幼虾(1.03±0.02g)进行56d养殖试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http://www.hebeikj.com/opq/1706.html
4.膨化工艺对水产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商务指南食品商务中心膨化工艺对水产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饲料是鱼类养殖生产上开支的一项。一般饲料支出约占养殖成本的60%~75%。可见,采用恰当的加工技术,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饲料加工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充分挖掘和发挥饲料营养价值的潜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饲养效果。http://biz.foodmate.net/mobile/57-0-13781-1.html
5.首页饲料生产中不同的料型、不同的饲喂对象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根据需要在工艺中组合使用已成为发展的趋势。现有饲料厂内影响粉碎机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有:①原料的物理性质;②喂料系统、转子转向与喂入方向;③粉碎机筛板孔径的选择;④锤片的选择;⑤粉碎机的负压吸风等。 3 配料 3.1 配料系统 配料是饲料加工工艺的...http://www.gzcno.com/instance-detail.php?CaseId=31
6.膨化玉米生产工艺技术及加工方法简介:本技术涉及玉米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膨化玉米风味发酵饮品的配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后的玉米,送入螺旋挤压膨化机筒中由螺杆的转动进行挤压膨化,膨化后的玉米转入搅拌釜中,加入6倍于膨化玉米质量的水,搅拌均匀,转入糖化罐中,控制温度,加入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糖化,再转入发酵罐,...http://www.zxmw.com/roushi/3999.html
1.加工工艺对饲料中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导读:本文就维生素对于动物正常生长的重要作用以及影响饲用维生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做出了分析,并着重论述了加工工艺对饲料中维生素的影响 ,结合国内外的案例提出了改进方案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维生素添加剂饲料是动物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物质组成部分。很多维生素在自然饲喂条件下...https://www.comiy.com/h-nd-79.html
2.膨化和制粒加工对饲料氨基酸稳定性的影响科学配比搜猪...水产配合颗粒饲料的生产、一般采用环模制粒和挤压膨化(蒸煮)两种工艺。饲料的制粒工艺过程是经过蒸汽热能、机械摩擦能和压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可杀灭饲料中的各种有害菌并提高饲料消化率等很多功能,但制粒过程中的热加工会造成热敏性营养成分的失效,如维生素、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降低饲料效果。目前,晶体赖氨酸和蛋氨...https://www.soozhu.com/article/187041/
3.缓沉性水产膨化饲料加工参数研究及高粱作为淀粉源对水产膨化饲料...因此,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和中心组合实验对缓沉性水产膨化饲料的加工参数进行优化,并研究高粱和预糊化高粱作为淀粉源对水产膨化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采... 关键词: 水产膨化饲料加工工艺参数优化高粱淀粉源缓沉性产品质量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Y3552315
4.膨化工艺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目前,膨化饲料市场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其中,仅2012年两广地区膨化饲料产能就高达22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68.75%(叶元土,2012)。虽然膨化饲料在养殖效果上与普通颗粒饲料相比表现出较大优势,但其生产工艺也与传统的颗粒饲料生产工艺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其高温、高压加工环境会使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因此,...https://www.xumurc.com/main/ShowNews_32636.html
5.秸秆汽爆膨化技术加工优质粗饲料③高温高压蒸汽处理后秸秆处于无菌状态,再通过添加秸秆饲料专用益生菌菌种和分解酶,定向酶解发酵,进一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采用禾吉宝公司自主研发的秸秆汽爆膨化加工自动化成套装备和工艺流程,加工效率高,成本低,成品能够长期贮存,高密压缩包便于远距离运输,可以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加工而成的秸秆汽爆膨化饲料可直接饲...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699436819&efid=_bJqJ-dGg-rLRQz_lcfTiA
6.不同加工工艺对鱼饲料维生素保留率的影响不同加工工艺对鱼饲料维生素保留率的影响,挤压膨化工艺,环模颗粒工艺,维生素,保留率。随着饲料加工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革新,维生素等热敏性物质在饲料加工及贮存中的保留率变化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国外已...https://wap.cnki.net/lunwen-1013368630.html
7.大米加工工艺流程图(通用9篇)篇3:饲料加工工艺流程 1 制粒工艺 饲料加工工艺中制粒工艺主要包括调制与制粒2个过程。调制过程指的是对家禽饲料使用水热处理的加工工艺, 从而使饲料的淀粉形成糊状, 并促使其中的蛋白质变性与软化, 为压制成颗粒做铺垫。制粒的过程就是将调制的粉状饲料进行再加工, 一般使用颗粒机进行碾压。制粒饲料的效果评定主要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l3r2ger.html
8.挤压技术的分类11篇(全文)摘要:挤压膨化水产饲料是一种低污染、浪费少、高效率、高转化率的优质环保型饲料。采用挤压膨化饲料是生产高质量安全型动物产品,确保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饲料工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水产饲料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就水产膨化饲料加工工艺中的影响因素及膨化水产饲料的特点做一简要概述...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ssafik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