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需要一点浪漫,还需要撒点狗粮。说到这个,官微可太在行了!
见过甜甜校园爱情吧,今天,带大家看看不一样的“校园爱情”故事。你们老师,也超甜的好吧。
徐玉华和谢承蓉:数学含量最高的家庭
2015年,徐玉华和谢承蓉夫妇一同加盟南审,分别任教于我校金融学院和数学学院。在他们眼中,“南审口碑好,社会评价高,一直在快速发展”,夫妻俩期待着与南审一同成长、发展。
左为谢承蓉老师,右为徐玉华老师
徐玉华老师主要从事金融风险控制、金融数据分析、复杂系统演化分析的研究,谢承蓉老师则致力于金融数学、动力系统分析的研究。尽管二人的研究领域不尽相同,却又有所融合交叉。他们共同撰写了《混沌系统的分析、同步及在经济中的应用》一书,在编写这部专著的过程中,夫妻俩难免会产生学术观点上的分歧,但通过不断的交流探讨,也凭借多年来的默契,最终总能达成一致。他们合作发表的十几篇论文也是这样诞生的。
在南审的7年里,徐玉华老师在国内外SCI/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今年,我校工程学学科排名首次进入全球前1%,这里就有徐老师和他团队多年研究成果的贡献。
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都秉承着要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谢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也作为一位母亲,教学与教育融合是她的习惯。在讲授课程知识点的同时,她经常提醒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身体健康,更要自律自觉,努力学习,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结婚这么多年,两位老师几乎一日三餐都在一起吃,晚饭后还会一同散步,这样的放松方式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干了这碗狗粮)
徐老师与学生
为什么说他们家数学含量最高?因为今年,徐老师和谢老师的儿子高考考取了东南大学数学专业。两位老师本科均毕业于数学专业,如今的研究领域也与数学紧密联系,他们对数学的研究,以及对待科研认真严谨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孩子。
两位老师说,在南审的教学生活是幸福愉快的,得到了许多的帮助和支持,感受到了满满的包容和温暖。二人携手见证了南审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也相伴走过人生的潮起潮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希望两位老师继续在人生的跑道上,相濡以沫,幸福相伴。
2018年,张荣杰和张晓玲夫妻俩一起来到南审。谈及缘由,他们说是因为喜欢南审的学术氛围,也是为了跳出“高水平均衡陷阱”,走出原有的“舒适圈”。在南审,虽然分别任教于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但相近的研究方向和相互多年的默契让两人的南审故事既温暖又充满收获。
刚来南审时,张晓玲也常常参加学院和研究院的学术交流。她说:“南审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大帮助,在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入职南审后,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获优秀等级,并成功申报了第二个国家社科基金。
张荣杰所在的课程组则承担了全校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中国红色审计史》《中共党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一周13+的课时数、动辄150人+的合班连堂的大课,“有时回家看他嗓子都哑得说不出话来”。更让人头疼的是“出勤率”和“抬头率”的困扰。“南审有不少学生我都教过,但大家不一定记得我。”张荣杰的话听起来有点心酸,但他又乐观地说:“但不影响我把课上好哈哈。老师的状态也很重要。”
同为科班出身,但张荣杰大学毕业后做了三年的高中历史老师,加之来自师范类院校,怎么上课、怎么上好课,他比一般老师有经验得多。“比如板书要分清主次,黑板左边是主板书,记录一节课堂的框架供学生参考,一般不擦;右边则是副板书,随时写一些拓展的知识点。还比如上课板书时不能一直背对学生,要有交流感。”这些看似基础的上课技巧,全都来自于丈夫的倾囊相授。几年下来,张晓玲早已不会再吭哧吭哧背着学生写上一黑板了,课也上得游刃有余,但要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时,张荣杰依然是妻子的第一指导。
南审五年,他们携手并进在教学与科研的道路上。工作之外,他们是幸福的一家三口。“平时他管做饭,我管孩子作业。”张晓玲说。生活忙碌有序,静好如常。
四位老师,两段故事。不一样的经历,但一样的动人。他们在教学、科研中彼此支持、互相成就,为南审发展贡献力量,为教育事业发展孜孜前行。这些平常生活中的浪漫,大概就是爱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