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入门知识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机化学入门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有机化学开篇时,一些学生习惯全套照搬学习无机化学的经验,不能适应有机化学的学习,觉得有机化学内容繁杂,毫无规律,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他们没有把握有机化学学习的下列特点:

①有机化合物通常用结构简式表示;

②有机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密切;

③有机化合物空间构型的认识,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学习上难以适应得状况,如果不能调整过来,后续学习就会产生困难.

2.学习基础、认知水平障碍

学习有机化学,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学生的空间立体观念较差,对于分子的立体结构常常想象不出来.

例如,学习同分异构体概念后,总还有不少学生把二氯甲烷分子的二个形式不同的结构式说成是同分异构体.

3.对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主要性质掌握不牢

例如,阿斯匹林的结构简式为:[JG(][LJH,S(1,3,5)][JJ3,YS;4]COOHOOCCH3[JG)]

则1mol阿斯匹林跟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在解题中,学生知道羧基、酯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忽略了水解产物中有酚,酚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

4.逆向思维能力差,系统性不强

练习呆板,常常是“照葫芦画瓢”,缺乏创造性,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对掌握的知识难以深化巩固.

例如,以乙醇为原料设计合成,如果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有机合成常用的解题方法――逆推法,就难以达到合成的目的,这就是正向思维抑制了逆向思维的发展.

二、解决有机化学学习障碍的对策

1.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能够学好有机化学,必须使教学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我们应精心准备、认真安排教学内容,并穿插一些学生颇感兴趣的生活知识,特别是在知识的重难点教学中,挖掘能激发兴趣的内容,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同分异构体的命名与书写教学中,提出“天干”十字的同时,不妨带出“地支”十二字,学生对“子、丑、寅、卯……”等字是感兴趣的,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这些字是属于卜卦先生的,这样他们就容易接受“天干”十字.还有,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训练时,不妨让学生练习“碳架”结构书写,同时可展示“碳架”结构模型,有条件和学校还可让每一学生配备一套塑料的分子小模型,以增强教学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循序渐进,平稳过渡

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及特点作充分摸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对初学者也不宜提过高要求,一般以会考标准为宜,不足之处可在练习或单元复习中弥补.

[HJ0.95mm]例如,在《乙醇》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而乙醇的化学性质中,与活泼金属反应只限于钠,氧化反应限于催化氧化,脱水反应限于分子内脱水成烯.在习题课中深化要求,如消去反应能否发生、哪些醇能被氧化为醛等.作业的布置应注意难度和梯度.这样,将难点分散到各个阶段环节,循序渐进、各个击破,最后达到完整认识醇的目的,以利于学习过渡.

此外,加强直观教学,采用挂图、模型、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总结归纳,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

(1)结构决定性质,进行归纳学习

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是: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同类物质.因此,从结构出发,抓住官能团的特性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关键.

例如,醛类物质的官能团为醛基(-CHO),由于醛基的特殊结构决定了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为既可以发生还原反应(与H2加成反应)又可以发生氧化反应(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而含有醛基的物质均可以发生上述反应,如: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2)加强针对练习,及时总结规律

①“价键守恒”原理即碳四键、氧二键、氢一键,这是推导、书写结构式的重要依据.

②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烃醇醛羧酸酯,推断有机物的结构,找出衍变关系中的突破口,然后逐层推导得出结论.

③分子组成为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KG-*2]2的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的物质的量相等.

④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恒定,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和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为定值.

4.认真审清题意,加强解题指导

关键词:方法教育逻辑思维方法实验方法

一、根据学科特点,掌握认识问题的一般方法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的数量上讲有机物的种类达千万种,是无机物的近百倍。尤其是有机化学进入生命科学领域,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高考中有机化学与生物的综合也相当多。中学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中最简单、最基础的部分,但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对了解更多的有机知识、研究更广阔的有机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但由于有机化学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使之成为中学化学的难点,会考、高考的热点,其学习的方法又与无机化学的学习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如果不帮助学生总结有机化学的特点及学习的一般方法学生将很难入门。

(1):结构决定性质—学习有机化学的法宝。于是在教完甲烷、乙烯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因此学习有机化学要从结构出发,了解每一类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比较不同类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掌握有机反应中有机物结构上的变化等等。在教学中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化学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同时也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因此教育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法宝。这样在有机化学学习时能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比如在“乙炔”的教学,我就先出示乙炔分子的球棍结构模型,介绍乙炔分子的结构后。我让学生预测乙炔的化学性质,班里大多数同学都能说出其化学性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又特别强调了官能团的作用,再次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官能团)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2):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共存。有机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有同系物,而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是相似的,这就是普遍性。因此,在复习时只要认真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就可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质,从而把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但是,任何特殊性都不能完全包括在普遍性之中,学习中要善于在有机物的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以醇为例:醇类能催化氧化为醛、发生消去生成烯,但(CH3)3C-OH不能氧化成醛,CH3-OH、(CH3)3C-CH2-OH不能消去生成烯,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乙醇能与水互溶,但维生素A难溶于水;乙醇与甲醚虽然组成相同,但由于结构不同,两物质的熔沸点等性质相差甚远。前者是量变引起了质变,后者是质变引起量变。乙醇、苯酚、乙酸、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基团各不相同,基团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使羟基表现出来的性质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乙醇、葡萄糖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弱酸性,乙酸溶液呈明显酸性,这是普遍联系与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二、立足基础,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的第二层次为逻辑思维方法,即进行化学思维,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总结等过程,最后上升为理论的形式。逻辑思维就是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思考方法,逻辑思维须依据正确的概念和判断。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思维的无序主要是贮存在大脑中的各知识点的无序。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抓“双基”的落实,抓知识点的横纵联系,帮助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点的习惯,串点成线,交线成网,使各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网络化的知识便于记忆,便于有序地贮存在大脑中。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首先必须加强基本概念的学习,并对其能够透彻理解。在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掌握其来龙去脉。解题时,将新问题纳入网络中,产生对应的迁移。

教学中,我首先强调有机物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的熟练性和规范性。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各个概念的落实。再是帮助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点的习惯,串点成线。如在学完烃和烃的衍生物后,可以列以下表格让学生完成,以提高比较和记忆。

类别通式官能团代表物主要化学性质烷烃烯烃……

可见根据问题的因果关系和类属关系,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综合,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不断形成科学的思维的方法。

三.以实验方法为载体,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的第三层次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纵观中学化学教学,在这种层次上的科学方法包括实验法、守恒法、极限法、图像法等。而实验法是又是有机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相当高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的一种方法。我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归为以下几个方面:1、按一定的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或实验活动2、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3、启发并指导学生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4、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说明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掌握知识,达到“求异”的目的。

如:在讲授乙醛的性质的时候,我先在课堂上演示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的反应,强调一些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并让他们根据他们所操作的实验结果引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些课堂实验,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又如:在醇、酚、醛的化学性质实验教学中,先以一组设疑作为前导,启迪思维:(1)做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为什么要用无水乙醇?而做醇的氧化实验时用95o/o的乙醇?(2)苯酚为什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这组实验设疑不但可以促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而且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一边巡回指导,用敏锐的眼光扑捉学生心灵的信息,一边根据实验的不同阶段,巧妙、及时设疑:(1)醛与新制Cu(OH)2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蓝—绿—黄—砖红色沉淀?(2)做银镜实验需要注意什么?否者会引起什么现象?通过这组设疑,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训练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在实验小结时,将一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留给学生:(1)以实验结果归纳醇、酚、醛在结构和化学性质上有哪些共性和差异性?(2)用简单的方法区别丙三醇、乙醛、苯酚、苯甲醛。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研讨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讲授了醇羟基,酚羟基和羧羟基的活泼性的比较后,我就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在我的提示下很多同学都能通过测量对应钠盐的PH值,比较三种不同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在很多教学中我都采取了学生实验证明的方法。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友威挑战的勇气和批判思维这一创新人才必备用金素质;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有效的训练;通过设想方案、动手改进、展现成果的探究过程,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和激发了学习热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指示。”方法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在教与学具体协同过程中进行,只有重视方法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徐其彬: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

1.1建立立体结构

(1)原子的成键方式及成键特征。(2)空间结构及原子的空间环境。(3)具体方法——物质结构理论、模型演示、动画、学生自制模型。(4)关于结构的几种表示方法——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以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为例,从物质结构分析碳原子的原子结构分析其成键方式,确定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分析化学键特征,在键长、键能、键角上都相等;再让学生以碳原子为核心自制球棍模型,探究甲烷的空间结构:平面正四边形、正四面体结构;用图片和动画、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展示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并与平面正四边形进行比较:正四面体结构,键角是109°28′,四个氢原子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相同;若是平面正四边形,键角是90°,四个氢原子的绝对位置相同,相对位置不同,C-H键成90°,C-H键成180°,这样的区分为甲烷的取代反应生成物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埋下伏笔,从性质验证反映其结构。后续课程从同分异构体的角度:二氯甲烷不存在同化异构体反证了甲烷的四面体结构,但学生对二氟二氯甲烷的在平面上不同写法还不能区分,认为是同一种物质,说明学生对甲烷的四面体结构还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渐近的过程。

1.2抓结构特点

甲烷的结构的典型特点是有C-H,立体结构。分析结构特点就从三个方面来看:(1)看化学键;(2)看原子间的连接方式;(3)看连接形状及空间形状:链和环;立体和平面。这样从结构相似分析认识有机物的类别。比如烷烃的特点是:C-C,C-H;C-C连接成链状;立体结构:看立体结构,一方面要看原子在空间的位置是平面结构还是立体结构;另一方面要看原子在空间的相对位置,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中心对称图形,哪些原子的空间位置相同,哪些不同。理解C-C单键可以旋转,以C为核心的四个单键所成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成立体结构,所以C原子周围的四个单键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任意互换。如果学生对这样的结构认识比较深刻,学生看到物质的结构简式,就很容易认识烷烃,不会由于在纸面上的位置不同,而误认为是不同的物质。

1.3抓结构的典型特征推测可能的断键形式

把结构与化学反应的实质结合起来,学习有机反应,应抓住结构上的典型特点。比如烷烃的性质,主要的断键形式是C-H断裂,H原子被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发生取代反应。而以后要学的烯烃的性质,结构上的典型特点是C=C键,反应时,C=C键中一个键发生断裂,在双键两侧的碳原子各加上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这就是加成反应。

2抓典型物质的典型性质——典型观

2.1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机物中最简单有机物是甲烷,甲烷是重要的燃烧和化工原料,是重要的能源物质,是我国“西气东输”的重要工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提出问题甲烷为什么能做为能源物质和化工原料呢?

2.2结构预测——可能的断键和成键形式、实验验证

在分析甲烷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学生探究分析C-H比较稳定,但在一定的条件也可以断裂,可能的断键形式,共有4个C-H可能断裂,4个C-H可能一次断裂或逐次断裂。

2.3反应类型

稳定性: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一定条件下反应:燃烧反应——燃烧热值大,燃烧产物无污染——高效清洁:学生写热化学方程式(复习已有的知识),写化学方程式,与无机反应相区别“”,燃烧产物及应用:作为燃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元素的定性分析方法:取代反应:结构预测——可能的断键形式C-H;实验验证: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探究反应的条件,通过实验现象推测反应的产物。结合甲烷的空间结构和现象分析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断键实质、产物,从而归纳总结取代反应是烷烃的特征反应。断键的实质是C-H键发生断裂,H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取代反应的比例关系是n(H)∶n(X2)=1∶1,原子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为卤代烃的同分异构的思维形成作准备。由于甲烷中有四个H原子,取代反应是逐次进行的,所以取代反应的产物从一卤代烃到四卤代烃,产物为混合物,在烷烃的应用上通常不用于卤代烃的制备,烷烃取代反应的意义更在于让学生认识引导学生从结构上分析物质的性质,理解取代反应和断键形式的关系,从而拉开有机学习的序幕。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反应用途。

3抓住核心概念的学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关键词:中学化学理论教学方法

一、要强化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给学生以感性、直观表象知识能帮助学生建立理性分析的基础,从而得出规律。如在讲述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课本选用了FeCl,溶液和KSCN溶液的反应。也要先弄清楚FeCI,、KSCN、Fe(SCN),、KC1等物质在溶液中的颜色和溶液颜色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才可进一步认识改变物质浓度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为了说明降低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转动,常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还原铁粉以降低FeCI,的浓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这种变化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混合溶液的血红色变淡而观察到。但是,Fe“可以氧化Fe而转变为Fe“;Fe“在水溶液中呈淡绿色等,学生尚未学习,因此,只有在补充了上述知识后,才可加以应用。即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通过观察、思维,形成理论认识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利用多种教学媒体,给学生丰富的联想空间,进而理解理论的内涵。

隐喻联想思维,是指个人可以将截然不同的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美国创造学专家戈尔顿对隐喻联想思维提出一个形象的口号“将生疏的事物看得熟悉,将熟悉的事物看得生疏。”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判定对于初学有机化学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难点在于对平面结构式建立起立体空间观念,学习伊始即应打好基础。如一氯甲烷不存在异构体,但结构式可有四种形式,若展示一氯甲烷的球棍模型,与四种结构式写法比较,学生会立即否定一氯甲烷有四种异构体的想法,并为今后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奠定了以三维立体空间为思考出发点的思路。

三、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比喻,化解难点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事物间的相似性,通过以甲喻乙,由此及彼,以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4使学生尽快地从具体事物过渡到抽象思维,理解事物本质,建立理论概念是理论教学常用的方法。这里,关键在于突破难点。譬如,有关可逆过程的动态平衡的性质和特征(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等)常用蓄水池进出水流的速度与池内蓄水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比喻化学平衡系统中正、逆反应速度与组分百分含量变化的关系;用蚊虫逐灯、蜜蜂采蜜、氢原子核外电子照片叠印等比喻模拟电子运动,想象电子云的形象;以“头碰头”、“肩并肩”比喻电子云重叠方式等。应当明确,比喻具有“启发入门”、“搭桥过渡”的作用,利于学生接受理论,而不是理论本身。要注意不可滥用比喻。

四、运用归纳、演绎方法形成理论,发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从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各种固有功能固有的惰性思维人手。这种惰性突出表现为沿袭固有的处事惯例、权威意识和无批判等现象。化学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统一的联系。.基本理论的教学,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实际材料,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建立理论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系统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1.归纳。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重要的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如氯化氢、硫化氢、氨、水、甲烷等;中学教学涉及的某些氢化物如氟化氢、溴化氢、碘化氢、磷化氢、硅化氢、砷化氢、硒化氢、碲化氢等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可从分子构型与主要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教材教学方法环境

升入高中后,由于教材、教学方法、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往往需要一个适应期,而高一正是初中和高中的一个过渡年级,高一衔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个学生整个高中的学习,所以做好高一教学的衔接至关重要。所以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是每一个高一老师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我认为化学这门功课要做好初、高中衔接着重需要注意下面三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1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2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善用启发式教学。例如,学生在刚刚接触“物质的量”这一知识点时,都会感觉难,而且不能理解,这是老师应该从一个微粒向1mol去启发,由少到多,让学生逐步理解,直到最后开窍弄懂。又如,在讲“二氧化硫的性质“时,可以由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氧化物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启发同学们自己写出二氧化硫的一些化学方程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复习前面的内容,还利于学生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

除了启发式教学,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等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讲授“硫酸”时,可利用投影介绍有关环境污染的严重为危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而在讲有机化学知识的时候应注意结合球棍模型,让学生通过直观材料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异同。

3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也是高一老师的责任,也是对高一老师能力的考验。

高一一年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初高中教材衔接学生心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1本地区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本地区的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成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1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编排上的差异。

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实际上开始认识化学、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五个学习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性、趣味性强。

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必修化学,是学习化学科学核心内容的基础教育,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提出的六个学习主题(熟悉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突出了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多数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以化学学科体系为线索,为化学专业学习提供基础,帮助学生了解、把握在社会生产生活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

1.2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差异。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心智水平及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不能不给新时期的教育者以深刻的启迪。所以要正确处理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还要我们正视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差异。

初中生,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而高中生已接近成人,此时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思维也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辨证逻辑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结合这一特点,高中教学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例如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因此才从初中入高一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要适应高中学习和要求,也必然要面临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

2有效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中衔接问题的策略。

根据以上两点分析,以及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及调查研究,认为要顺利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衔接问题,以下几点做法收效比较高:

2.1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从教学内容上做到有效衔接。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深入、透彻的研究高中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完善知识的衔接,这项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质量。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初中化学教学在这方面要求不高,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浅显地描述了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教材中,用得失氧的观点简单地重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后,就引入了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分析,接着再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用电子得失的观点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为便于衔接,有必要明确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高一新生进行这些方面的复习巩固,明确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2全面了解学生基础,从学法引导上做到有效衔接。

2.2.1教会初三毕业生转换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2.2.2教会学生做笔记。

就是在平时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应该要求学生对每一次练习、测验、考试试卷的每一道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该题的考点,并在试卷上标明,该考点是教材的哪部分章节的内容,作好知识的链接,同时在教材上也可以作上标记,突出在某次考试中该知识点以何种形式出现。然后分析当时做题时的想法,错误的原因,现在对该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题目的理解程度和考试后的收获。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教学方法上落实衔接工作。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建议做法如下:

(1)倡导个性化学习和教学,创设积极的、开放性的课堂学习情境。(2)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3)初、高中教学都要留有余地,要把握好“度”,使尖子生有求知欲。(4)注重理解,精讲精练。把好讲课、习题、作业的质量关,不搞“题海战术”

总之,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教学新课题,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裴新宁主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思维模式思维方法培养

化学学科在初中三年级才进入学生视线,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开课最晚的一科。并且,教材的内容也偏于简单,在教学实践中,致使绝大部分学生是把化学当成一个文字学科来学习的。而高中化学无论是从历年高考试卷还是平时的各类教辅资料来看,都迥异于初中化学留给大家的印象,化学学科的特点才逐渐凸现。

化学具有怎样的学科特点呢?笼统地说,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由其学科目标决定的,就是通过研究分子而实现创造分子,构筑了它的学科体系。首先是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离子反应规律、阿佛加德罗定律、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原理等。其次是受规律支配或支撑规律德知识多。最后,概念多,但学科知识体系明显,可以根据学科目标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但具体在教学实践中,第一,知识点纷杂,相互间并无明显联系,记忆性的知识多,比如:无机化学中物质的颜色、物质溶解度、反应方程式等。第二,知识点细碎,小而繁,看似不起眼却常常起关卡作用。第三,知识点分块明朗,试题与知识点之间对应明显,有固定而有效的解题思路。因此,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往往觉得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处处是知识点,却无法将其运用自如,无法入得“化学门”。这些症状,病因都是学生没有建立起化学学习的思维模式,不会运用化学的思维方法。

故而,在日常教学中除知识本身的灌输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是学生得以入门的根本所在。

什么是化学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指思维在形式上常常采用的、比较固定的甚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或有人名之为:“思维模式,即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程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化学思维模式自然就是用化学学科特有的科学的比较固定的甚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中学化学学习中,有哪些常见的思维模式呢?

首先,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是化学的灵魂,周期表是个形象的图形,而这个“形象”,表现的却是抽象的各种化学元素、物质之间复杂多样的关系又有序的周期律。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掌握周期表以及周期表所涵盖的内容呢?位置――结构――性质。而在具体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也是严格遵守了位置――结构――性质――运用的思路。位置――结构――性质――运用,是化学学习的根本和基本方程序,是学生必须建立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法,否则,学生将在学习中举步维艰,根本谈不上入门。

其次,一定要建立知识板块――知识点――题型的思维模式。中学化学的知识结构是十分明显的,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六大板块,板块下又分若干知识点,并且板块与板块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重合交叉程度相对其他学科较小,因此,题型和知识点之间的对应很明晰,只要抓住这一点,就拥有了解题钥匙。知识板块――知识点――题型的思维模式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中得作用尤为突出。在氧化还原理论中,要建立氧化还原题型――元素价态升降(或得失电子守恒)模式;在电解质溶液理论题型中,要建立溶液酸碱性题型――水的电离平衡模式;离子浓度大小题型――盐类水解和电离模式;在热化学理论中,要建立热化学题型――热化学方程式或盖斯定律模式;在化学平衡理论中,要建立化学平衡计算题型――三行式法模式,化学平衡移动题型――勒夏特列原理模式。

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像是学语文学会了查字典,学生也就明白了学习尤其是解题的方向,思路有条不紊,拿到了开启化学这扇大门的钥匙。

思维模式是思考的程序,而它的具体落实,即最后实现对题目的突破,还要依托一定的思维方法。不同的学科、学科中不同知识所需要的思维方法是不同的,掌握一些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一、归纳法。化学学科知识点纷繁而细碎的特点,决定了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例如:常见的氧化(还原)剂、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常温下呈红色的物质……归纳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将看起来四处分布的知识点综合链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极大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综合性、全面性。

二、联想法。联想法是建立在归纳法基础上的解题方法,主要是针对无机、有机推断题。即看到一“点”,就要联想成“线”。例如,题目提示出黑色固体,就要迅速联想到MnO2、FeS、CuS、Fe3O4等物质;提示出无色无味气体,就要联想到CO2、O2、N2、H2等气体。不能联想,那么,遇到推断题学生将一筹莫展。

三、假设法。假设是一种较抽象的思维方法,难理解。但在化学题型中,假设法的运用是较为固定的。在题目中出现“等质量”、“等物质的量”、“等体积”这些本身就带有假设性的字眼时,通常将之设为1g、1mol、1L,便于计算和理解;在混合物题型中求组分含量、产物的取值范围时,一般都要假设成纯净物(全部是某种组分)求其极值;在化学平衡理论中,尤其是等容和等压两种条件的转换时,要运用假设法,否则,将很难理解整个过程。

四、实验法。化学是一门源于实验的学科,很多结论直接来自直观的实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对实验的记忆分析,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找答案,就是最切合中学实际的实验法。

五、比较法。比较法就是在几个既类似又区别的结论中,比较其相同和不同、优点和缺点。近年来,比较重视开放性试题,例如,对几个实验方案评价、选择。这时就要用到比较法。比较什么呢?着重比较不同之处,看这些不同会造成怎样不同的结果,而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哪些是我们不需要的。

以上几种是中学化学中使用频率较高、针对性较强的思维方法。有效的思维模式加上有效的思维方法,便是打开化学世界大门的金钥匙。那么,如何在短短三年的教学中,让学生迅速而牢固地建立起学习化学的思维模式,熟练地运用化学地思维方法呢?

1.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上,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实验、图片、试题等向学生强调初中和高中的不同,为他们即将面临全新学习打下思想基础,明确要求学生转换观念。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神奇多姿的化学世界,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明确地跟随教师的引导,找到学。习的正确方法。

2.用高中的要求梳理、强化初中所学。初中的化学知识在多数学生大脑中较单一、散乱,诸如溶解度、氧化还原等,而这些知识会贯穿始终,教师可以通过考试或简单复习的形式强化学生记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运用以上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将知识归纳、总结,并把有些问题适当深化。如此,便能顺利地完成初、高中的衔接。

4.坚持用思维方法归纳题型。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化学题型及考点变化不大,每一类题型和考点又都有其相应的思维方法。因此,只要在日常讲、练题时坚持把落脚点放在思维方法上,并阶段性地归纳总结出题型、考点及相应的思维方法,不断加以重复、强化,自然而然,学生一看见题,就会有条件反射,迅速得出解决方法。

分层教学现如今已经在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应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至于出现顾头不顾尾的情况,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高效性和人性化。在职业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是教学历程的一个很大的进步,如今的社会存在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更新教学手段以及研究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措施是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在职业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一、职业化学教学分层教学的目的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因材施教。在现代化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化学水平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教育生源组成复杂,如果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必然会造成一种两极分化的现象,造成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同时成绩差的学生更加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职业化学教学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职业化学教学分层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初高中教材衔接学生心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1本地区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

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我们本地区的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成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1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编排上的差异

1.2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差异

2有效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中衔接问题的策略

根据以上两点分析,及近十几年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及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顺利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衔接问题,以下几点做法收效比较高:

2.1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从教学内容上做到有效衔接

2.2全面了解学生基础,从学法引导上做到有效衔接

2.2.1教会初三毕业生转换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2.2.2教会学生做笔记

2.2.3教会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教学方法上落实衔接工作

笔者的做法如下:

[1]裴新宁主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职业教育能力本位;高职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创新

1教学现状

2存在的问题

3改革与创新

3.1强调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职业教育学生特点,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走向出发,强调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以实用、够用为主,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简化知识结构,轻讲(或略讲或不讲)有关的化学结构、化学反应等纯化学方面的知识;重讲各种物质代谢对动物机体的影响,联系生产实际,阐述与动物养殖、疾病防治和饲料、兽药开发利用的关系,突出实际技能的培养。

3.2更新教学模式,推进情景项目式教学

引入项目式教学,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划分成几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又设几个任务,项目下的任务在具体教学时可根据生产实际通过设置一些连续的可操作的生产情境,逐一展开探讨;实验实训穿插在项目任务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每完成一个任务,即进行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3.3强调学生主体,教学方法多元化

3.4实验实训“做、学、教”一体化,突出技能训练

完善校内实验设备,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加强电脑模拟试验,制作动画视频;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的机会。在实验实训中采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以“做”为中心,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做”是“学”的中心,“做”是“教”的中心。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个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递进式分阶段教学模式。将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5突出技能考核,建立合理化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对理论学习普遍感觉枯燥无味,兴致不高,但对动手操作兴趣大。为适应学生的该特点要求,应改革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倡导理论考试与实验实训考核相结合,突出技能考核,同时加入学生的平时表现(如上课情况、作业情况,回答问题情况等)的考核模式,将三者有机结合,使考核体系更趋合理,更加贴近实际。比如在100分内,理论成绩占35分,实验实训成绩占50分,平时表现占15分,另外再附加20分用于对在学习上有独特想法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额外加分。此种考核模式的采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创新,勤动脑动手;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实际操作技能,强调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6重视师资建设,强化生产一线锻炼

4结语

对传统的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实行全方位的革新与调整,突出职业能力,采用项目式教学,“做、学、教”一体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生产、创新人才为目的,紧扣专业生产实际,真正做到淡化学科性,强化职业性;淡化理论性,强化实用性;淡化系统性,强化针对性;实现教有所学,学有所教。

5参考文献

[1]肖红波,卢向阳,孙志良,等.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4):135-136.

[2]张源淑,邹思湘,刘仪.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38(2):254-258.

THE END
1.第一次养狗,有哪些实用的建议?——Sundaypets1. 找到一家可靠的宠物医院,并提前了解医院的营业时间、医生资质等信息。在狗狗到家之前,最好和兽医沟通好,询问一些基本的健康护理知识。同时,要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如驱虫药。狗狗在幼年时期很容易感染体内外寄生虫,定期驱虫是很重要的。例如拜耳的体内驱虫药,可以有效驱除蛔虫、绦虫等常见寄生虫。还可以准备一些碘伏...https://blog.csdn.net/Cat_Dog666/article/details/143590526
2.常见宠物入门教程驯养大百科知识攻略饲养关系信任原版其它常见宠物入门教程驯养大百科知识攻略饲养关系信任原版其它 【预订】台版 快乐狗儿生活训练学跟著专业训练师轻松解决人狗常见衝突增进信任关系饲养攻略知识大百科驯养入门教程宠物书籍 风格: 常见 宠物 入门教程 驯养 大百科 知识 攻略 饲养 关系 信任 图文详情https://www.zhe2.com/note/606444835934
3.黑色沙漠入门篇3.宠物解析 宠物技能总共有生活经验、战斗经验、黑暗能量经验、背包负重、知识获得率等五种。 每个技能都有最大及最小的数值,1等2%~5%以及50~200LT(负重),技能升满LV10则是5~8%以及150~300LT(负重),两只一代的宠物可以交换一只二代宠物,不同世代的差别在于,一代宠拥有一个技能,二代宠则有两个以此类推...https://www.ourplay.net/glci/236295
4.梦幻西游新手攻略新手礼包帮派及刷储备金新手入门教学 对于梦幻西游炼兽笼相信还有许多不是很了解它作用的玩家,作为一种为召唤兽增加经验的游戏道具,其深得不少玩家喜爱,这里本文就炼兽笼的相关知识为大家带来了详细的介绍,还不是很了解的玩家千万不要错过。 梦幻西游炼兽笼玩法介绍 梦幻西游炼兽笼常见疑问 ...https://www.wajuejin.com/baike/237450.html
5.小爱Pets小爱Pets-不仅分享宠物的日常生活趣事和可爱瞬间,还提供有关各类宠物品种、喂养要点和生活环境的建议。关注宠物健康和幸福,帮您保持宠物的良好健康状态。http://www.wukonggzs.com/
6.pythonprint输出皮卡丘用python打印皮卡丘我将用python入门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你制作一个宠物小精灵,其实很简单。 它涉及到的python入门基础语法是:print输出函数、赋值、字符串。 先说说这三个知识点 1、print() 这是python的一个内置函数,主要用于打印输出,是最常见的函数之一。 这个程序中,print()的作用是在运行python程序时,它会将程序的运行结果输...https://blog.51cto.com/u_16099234/7579471
7.宠物百科知识分享平台萌宠课堂分享猫、狗、兔子、乌龟、鱼等各种宠物生活习性、饲养方法、养殖注意事项等知识。https://www.catzlook.com/
8.十款与宠物知识有关的书籍玩物派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十款与宠物知识有关的书籍:其中猫猫狗狗心灵一点通、池田书店 编:猫语教科书以及我的第一本养猫书,综合排序位居前三名,而其他产品也同样优秀,如果您正在寻找性价比或者是人气最高的产品,那么下面的榜单可以作为您的参考。 https://www.wanwupai.com/rank/11071.html
9.知识竞赛知识竞赛-趣味问答题(入门)(精选4篇) 篇1:知识竞赛-趣味问答题(入门) 历史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语‘破釜沉舟’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典故?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7x91v50.html
10.养宠物需要知道的5个基本知识!你知道几个?播报文章养宠物需要知道的5个基本知识!你知道几个?播报文章 作者:桃小满 1·宠物饮食:无论你养什么宠物,你首先必须要了解宠物的饮食习惯,以及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不能随着自己性子,随便给它吃,随意养,这样宠物很可能被你养坏。所以必须先了解好宠物的生活习惯,依据科学的方式,通过多了解,多学习。有很多宠物都是受环境...https://www.vip0797.com/post/37106.html
11.可爱的日语怎么说?日语入门知识_日语入门知识 本篇文章分享《可爱的日语怎么说?_日语入门知识》,希望对准备深入学习日语的小伙伴有所帮助,欢迎持续关注爱思学,以便获得更多的日语学习资料,如果您对文章有问题也欢迎指正。 “可爱”的日语说法是:可愛い(かわいい),罗马音读法为:ka wa ii。https://www.isixue.com/article/397756/
12.宠物美容师证书等级划分标准根据国际宠物美容师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t Stylists,IAPS)制定的标准,宠物美容师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专业级和首席级。 1、初级宠物美容师证书 初级宠物美容师证书是入门级别的宠物美容师证书,主要针对那些具备基本宠物美容知识和技能的人员,通过初级宠物美容师考试的人员,可以从事一些简单...https://wp.xueertui.cn/288384.html
13.心理学入门:简单有趣的99个心理学常识Chapter2认知篇:从零开始...知识链接 别再以爱之名,剥夺孩子的感觉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宠爱孩子,凡事都包办代办,书包帮忙拎、鞋带帮忙系、怕摔不让跑、怕烫不让摸,各种限制令摆在脸上,上面标着大写的“爱”。看似是为孩子好,怕他受到伤害,结果却把孩子与外界隔离开了,剥夺了他们的感觉。也许这一刻是安全的,但不良后果已经在酝酿中,只...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008472904341916685
14.小学生法律知识普及知识测试题6篇(全文)19、为使发生火灾时工人能迅速地逃往安全地带,车间出入门应(B),严禁上锁或扭死。 A.向内开 B.向外开 C.拆去 20、职业病指(B)。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t1cd5s3.html
15.1一年级升二年级之后的学习,最主要的还是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因为接下来的三年级是小学课程转化的重要年级,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再加上学习习惯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 语文方面: ...https://www.ruiwen.com/ziliao/fangfa/2798810.html
16.从未听闻的事实狂犬病初起征兆揭秘大师班入门篇:狂犬病的基本知识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动物,如狗、猫、老虎等野生动物,以及人类。它以其迅速发展和高致死率而著称。在全球范围内,尽管疫苗接种普及,但仍有很多人对这一疾病知之甚少,尤其是关于其早期征兆。 初识篇:认识狂犬病的10个早期征兆 ...https://www.lynecx.cn/chong-wu-zi-xun/25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