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成分是(1)
①水②碳水化合物③脂肪④灰分
2.尿素在动物生产中应用属于下列那一类物质(4)
①碳水化合物②蛋白质③维生素④非蛋白氮
3.那种营养物质产生的热增耗最大(3)
①碳水化合物②脂肪③蛋白质④维生素
4.我国评定禽饲料营养价值的能量体系是(3)
①总能②消化能③代谢能④净能
5.蛋氨酸属于下列哪一类物质(3)
①矿物元素②维生素③必需氨基酸④纤维素物质
6.蛋白质饲料的特点是(2)
①粗纤维大于20%,粗蛋白小于20%
②粗纤维小于18%,粗蛋白大于20%
③粗纤维小于18%,粗蛋白小于20%
④粗纤维大于18%,粗蛋白小于20%
7.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3)
①蛋氨酸②精氨酸③赖氨酸④组氨酸
8.常量矿物元素在体内的含量(2)
①高于0.1%②高于0.01%③高于1%④低于0.01%
9.产蛋鸡在生长期其饲料中适宜的钙磷比例为(2)
①5~6:1②1~2:1③3~4:1④1:7
10.反刍动物体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其原因是饲草中不饱和脂肪酸在反刍动物瘤胃中被(4)的结果
①氧化②皂化③水解④氢化
11.下列不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是(3)
①а—亚麻油酸②花生四烯酸③草酸④亚油酸
12.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营养生理作用是(1)
①供能②合成体蛋白③合成维生素④抗过敏
13.按国际饲料分类法将饲料分为几大类(2)。
①3②8③12④20
14.棉籽粕中的主要抗营养物质是(2)
①蛋白酶抑制剂②游离棉酚③葡萄糖硫甙④粗灰分
15.下列属于营养性添加剂的是(4)
①抗氧化剂②防霉剂③诱食剂④维生素
16.总能与粪能之差为(3)
①净能②代谢能③消化能④热增耗
二.多项选择题
1.按常规饲料分析,构成饲料的化合物为(1345),粗纤维和水分等六大养分。
①粗蛋白质②葡萄糖③无氮浸出物④乙醚浸出物⑤粗灰分
2.属于抗营养物质的有(1234)
①棉酚②蛋白酶抑制剂③硫葡萄糖苷④植酸⑤叶酸
3.哪些属于脂溶性维生素(34)
①VC②VB1③VA④VD⑤VB
4.下列饲料原料中,属于能量饲料的有(234)
①尿素②小麦籽实③大豆油④淀粉⑤花生粕
三、名词解释
1、消化能:从饲料总能中减去粪能后的能值。
2、代谢能:饲料的可利用营养物质中所含的能量称为代谢能,它表示饲料中真正参与动物体内代谢的能量,故又称为生理有效能。
3、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虽能合成,但合成数量少,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从饲料中供应的氨基酸。
4、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其中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5、动物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6、热增耗: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体热。
7、全价饲料:完全能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
四判断题
1.粗脂肪中除真脂肪外,还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其他溶于乙醚的有机物质。(错)
2.预混料加能量饲料就可构成全价饲料。(错)
3.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能自身合成且可以满足自身需要的氨基酸(错)
4.温度和水分是影响饲料储藏的两大关键因素(对)
五、简答题
1.试比较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区别
答:(1)脂溶性维生素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水溶性维生素多含有氮,有的还含有硫或钴。(2)脂溶性维生素可从饲料脂溶物中提取,随脂肪一同被吸收;水溶性维生素可从饲料的水溶物中提取。(3)利于脂肪吸收的条件均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B族维生素多数通过被动的扩散方式吸收,但饲粮供应不足时可以主动的方式吸收。(4)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经胆囊从粪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主要经尿排出。(5)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引起中毒,代谢和生长产生障碍;除B12外几乎不再体内储存。
2.简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答:蛋白质具有如下重要营养生理功能:(1)是构建集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2)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3)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4)蛋白质可功能和转化为糖、和脂肪。
3.简述维持需要的意义。
答:在动物营养需要的研究中,维持需要研究是一项基本研究,对于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营养需要规律,比较不同种类动物或同一种类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营养需要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研究维持需要也是剖析影响动物代谢有关因素,阐明维持状态下营养素的利用特点,寻求生理条件下营养素的代谢规律和进一步探索提高营养素利用效率等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六、论述题
1.论述影响热增耗的因素
答:影响热增耗(HI)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动物种类,如反刍动物采食后热增耗比非反刍动物的更大和更持久。(2)饲料组成,1不同营养素热增耗不同,蛋白质热增耗最大,脂肪的热增耗最小;2饲料中纤维素水平及饲料形状会影响消化过程产热及VFA中乙酸的比例,因此也影响HI的产生;3饲料缺乏某些矿物质或维生素时HI也会增加。(3)饲养水平,当动物饲养水平高时,动物用于笑话吸收的能量增加。同时,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也增强,热增耗也会增加。总之,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和分配比例因动物和饲料类型、饲养水平等而异。
2、动物性蛋白饲料的营养特点
答:①粗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含必需氨基酸齐全,生物学价值也很高。
②含碳水化合物很少,几乎不含粗纤维,消化率高。
③矿物质中钙磷含量较多,比例恰当,能充分利用,另外微量元素含量也很丰富。
④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维生素B6含量高,还含有一定量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A等。
⑤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还含有一定的未知生长因素(因为它含于蛋白质内故以前称它为动物性蛋白质因素),它能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