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性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门栏。
背景技术:
门栏常被使用在有小孩活动的场所,它可以防止小孩进入厨房、浴室或阳台等危险区域,也可以安装于儿童床周围,以有效保护幼儿的安全。门栏也可以将小狗等宠物阻隔于某一空间内,以防止其乱跑。
门栏通常呈方形,包括相对的两横杆以及相对的两竖杆。门栏的两根竖杆通常与待安装区(厨房、浴室、阳台或儿童床)的两根柱体连接,从而使得门栏具有类似门的功能,从而实现安全防护作用。为了便于运输,门栏的横杆与竖杆通常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在收到门栏后,需要对门栏进行组装,使用完毕后,也存在需要拆卸门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门栏。
一种门栏,用于安装于两根柱体之间,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杆以及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二杆,所述第一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杆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还包括接管及第一弹片;
所述接管垂直设于所述第一杆的一端,所述接管上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第二杆包括管状端部,所述管状端部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管状端部容置于所述接管内,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以及
所述第一弹片具有与所述管状端部的内壁抵接的两第一功能侧,至少一所述第一功能侧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弹片容置于所述管状端部内,且两所述第一功能侧分别与所述管状端部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上。
在上述门栏中,当组装第一杆与第二杆时,使得第一凸起与第二连接孔对准,将第一弹片推入管状端部内,即可使得第一凸起穿设于第二连接孔上,再将第一凸起与第一连接孔对准,将带有第一弹片的管状端部推入接管内,即可使得第一凸起穿设于第一连接孔上,从而使得第一杆与第二杆连接;当拆卸第一杆与第二杆时,将第一凸起压入接管内的同时,拉动第二杆,即可使得第一杆与第二杆分离。第一杆与第二杆通过第一弹片连接,在拆装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即可实现拆装,非常方便拆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夹于所述管状端部与所述接管之间的内塞管,所述内塞管分别与所述管状端部及所述接管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塞管与所述第一功能侧对应的一侧为避让侧,所述避让侧靠近所述第一杆的一端内陷形成避让槽,所述第一凸起穿设于所述避让槽上,且所述避让槽的槽底内陷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外形匹配的容置槽,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塞管包括相对的两所述避让侧、相对的两连接侧以及与两所述避让侧及两所述连接侧连接的环体,两所述避让侧及两所述连接侧位于所述环体的同一侧;
所述连接侧的外壁上设有卡柱,所述接管上设有卡孔,所述卡柱穿设于所述卡孔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栏还包括位于两所述第一杆之间的第三杆,所述第三杆与所述第一杆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杆一端插于所第二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杆为可抽拉式结构,包括套接的外管和内管,以及用于固定外管和内管的第二弹片,所述外管上设有多个呈直线排布的外通孔,所述内管上设有内通孔;
所述第二弹片具有与所述内管的内壁抵接的两第二功能侧,至少一所述第二功能侧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弹片容置于所述内管内,且两所述第二功能侧分别与所述内管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凸起穿设于所述外通孔与所述内通孔上;
所述第二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管状端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管状端部由所述内管提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端部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管状端部及第二管状端部,索虎第一管状端部单独设于所述第二杆的一端,所述第二管状端部位于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且由所述内管提供;
所述第三杆的数目为两根,一根所述第三杆插设于所述外管上,另一根所述第三杆插设于所述内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端部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管状端部及第二管状端部,所述第一管状端部单独设于所述第二杆的一端,所述第二管状端部位于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且由所述内管提供;
所述接管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接管及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一管状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第二管状端部连接。其中,当门栏设于两根柱体之间时,第一接管用于与一根柱体转动连接,第二接管用于与另一根柱体开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方形布套,所述布套的四个角落处形成有缺口,所述方形布套设有供所述第一杆穿设的第一套孔、供所述第二杆穿设的第二套孔以及供所述第三杆穿设的第三套孔;
所述方形布套套设于所述框架本体上,且所述第一杆穿设于所述第一套孔上,所述第二杆穿设于所述第二套孔上,所述第三杆穿设于所述第三套孔上,且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及所述第三杆的端部均自所述缺口处露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为方形板结构,所述接管及所述管状端部均为圆管结构;
所述门栏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包括筒体及两块夹板,所述筒体的一侧自其一端朝向其另一端内陷形成卡槽,两块所述夹板分别设有所述卡槽的两侧上;
所述接管远离所述管状端部的一端插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第一杆夹于两块所述夹板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门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2左下角处的放大图;
图4为第一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塞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带方形布套的门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固定件与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右下角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图2右上角处的放大图;
图13为锁紧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动滑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门栏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及图9所示,一实施方式的门栏10,包括框架本体100、连接件200、方形布套300、固定件400、调节件500、锁紧机构600、近地脚柱700、第一搭接机构800以及第二搭接机构900。该门栏10用于安装于两根柱体(图未示)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栏10应用于房门口,两根柱体即为房门口处的两根门柱。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门栏10应用于婴儿床等场所时,两根柱体可以为安装于婴儿床上的两根床杆。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框架本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杆110以及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二杆120。第一杆110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杆120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杆110为竖杆,第二杆120为横杆。
连接件200包括接管210及第一弹片220。
接管210垂直设于第一杆110的一端。接管210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12。
第二杆120包括管状端部122。管状端部12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222。管状端部122容置于接管210内,且第二连接孔1222与第一连接孔212正对。
第一弹片220具有与管状端部122的内壁抵接的两第一功能侧222。至少一第一功能侧222上设有第一凸起2222,第一弹片220容置于管状端部122内,且两第一功能侧222分别与管状端部122的内壁抵接,第一凸起2222穿设于第二连接孔1222与第一连接孔21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片220呈V字型,类似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片还可以呈U字型或W字型。
在上述门栏10中,当组装第一杆110与第二杆120时,使得第一凸起2222与第二连接孔1222对准,将第一弹片220推入管状端部122内,即可使得第一凸起2222穿设于第二连接孔1222上,再将第一凸起2222与第一连接孔212对准,将带有第一弹片220的管状端部122推入接管210内,即可使得第一凸起2222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12上,从而使得第一杆110与第二杆120连接;当拆卸第一杆110与第二杆120时,将第一凸起2222压入接管210内的同时,拉动第二杆120,即可使得第一杆110与第二杆120分离。第一杆110与第二杆120通过第一弹片220连接,在拆装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即可实现拆装,非常方便拆装。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第一杆110与第二杆120的连接牢固度,连接件200还包括夹于管状端部122与接管210之间的内塞管230。内塞管230分别与管状端部122及接管122过盈配合。
进一步,如图3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塞管230与第一功能侧222对应的一侧为避让侧232,避让侧232靠近第一杆110的一端内陷形成避让槽2322。第一凸起2222穿设于避让槽2322上,且避让槽2322的槽底内陷形成与第一凸起2222外形匹配的容置槽2324。第一凸起2222的一侧容置于容置槽2324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塞管230包括相对的两避让侧232、相对的两连接侧234以及与两避让侧232及两连接侧234连接的环体236,两避让侧232及两连接侧234位于环体236的同一侧。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杆110与第二杆120的连接牢固度,连接侧234的外壁上设有卡柱2342,接管210上设有卡孔214,卡柱2342穿设于卡孔214上。
进一步,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栏10还包括位于两第一杆110之间的第三杆130。第三杆130与第一杆110平行设置,且第三杆130一端插于第二杆120上。第三杆130可以增加整个框架本体100的强度。
进一步,如图2、图6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杆120为可抽拉式结构,包括套接的外管126和内管128,以及用于固定外管126和内管128的第二弹片129。外管126上设有多个呈直线排布的外通孔1262,内管128上设有内通孔1282。第二弹片129具有与内管128的内壁抵接的两第二功能侧1292,至少一第二功能侧1292上设有第二凸起1294。第二弹片129容置于内管128内,且两第二功能侧1292分别与内管128的内壁抵接,第二凸起1294穿设于外通孔1262与内通孔1282上。第二杆120的两端分别设有管状端部122,其中,至少一个管状端部122由内管128提供。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状端部122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管状端部122a及第二管状端部122b。第一管状端部122a单独设于第二杆120的一端,第二管状端部122b位于第二杆120的另一端,且由内管128提供,也即第二管状端部122b为内管128的一部分。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杆130的数目为两根,一根第三杆130插设于外管126上,另一根第三杆130插设于内管128上。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杆110为方形板结构,接管210及管状端部122均为圆管结构。
进一步,如图3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00还包括套筒240。套筒240包括筒体242及两块夹板244。筒体242的一侧自其一端朝向其另一端内陷形成卡槽2422,两块夹板244分别设有卡槽2422的两侧上。接管210远离管状端部122的一端插于筒体242内,且第一杆110夹于两块夹板244之间。
如图1及图9所示,方形布套300的四个角落处均设有缺口310。方形布套300设有供第一杆110穿设的第一套孔(图未标)、供第二杆120穿设的第二套孔(图未标)以及供第三杆130穿设的第三套孔(图未标)。方形布套300套设于框架本体100上,且第一杆110穿设于第一套孔上,第二杆120穿设于第二套孔上,第三杆130穿设于第三套孔上,且第一杆110、第二杆120及第三杆130的端部均自缺口310处露出。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方形布套300的中部为网格结构320。网格结构320的四边分别连接有双层结构(图未标),双层结构用于构成第二套孔及第三套孔。第一套孔由表面设有第一粘结条330与第二粘结条340的平面结构绕过第一杆110后,第一粘结条330与第二粘结条340粘结在一起形成,该平面结构的一侧与构成第三套孔的双层结构连接。第三杆130能有利于方形布套300张紧。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管210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接管210a及第二接管210b。第一接管210a与第一管状端部122a连接,第二接管210b与第二管状端部122b连接。其中,当门栏10设于两根柱体之间时,第一接管210a用于与一根柱体转动连接,第二接管210b用于与另一根柱体开合。
如图1及图3所示,固定件40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410及第二表面420。第一表面410用于与柱体贴合,第二表面42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转轴430。
调节件500包括套设于转轴430上的环状部510、与环状部510连接的螺杆部520以及设于螺杆部520上的调节螺母530。螺杆部520远离环状部510的一端位于第一接管210a内,且调节螺母530位于环状部510与筒体242之间,用于调节环状部510与筒体242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4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转轴部440及第二转轴部450。转轴430包括分布于第一转轴部440上的第一部分432以及分布于第二转轴部450上的第二部分434。第一部分432与第二部分434对接形成转轴430。由于第一转轴部440及第二转轴部450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方便环状部510安装于转轴430上。
具体的,如图3及图10所示,固定件400还包括第一固定柱460及第二固定柱470。第一转轴部440用于构成第一表面410的表面上形成有卡槽442。第二转轴部450上凸设有与卡槽442匹配的卡条452。卡条452卡于卡槽442中。第一固定柱460用于穿过卡条452,且一端位于卡条452与卡槽442的槽底之间,另一端以固定于柱体上。第一转轴部440及第二转轴部450上分别穿设有第二固定柱470,以固定于柱体上。且第二固定柱470分布于转轴430的两端。优选的,第一固定柱460及第二固定柱470均为螺钉。
在安装固定件400时,先采用第一固定柱460将第二转轴部450固定于柱体上,再通过卡槽442与卡条452配合,将第一转轴部440定位于第二转轴部450上。最后通过第二固定柱470使得第一转轴部440及第二转轴部450牢固的固定于柱体上。
如图1、图2及图11所示,锁紧机构600及近地脚柱700分别与两根第二接管210b连接,近地脚柱700比锁紧机构600更靠近地面。锁紧机构600用于与固定于柱体上的第一搭接机构800抵接,近地脚柱700用于与固定于柱体上的第二搭接机构900搭接。第二搭接机构900上设有用于容置及供近地脚柱700沿第一方向移出来的搭接槽910。而且在沿转轴430的延伸方向上,转轴430的长度大于环状部510的厚度,且环状部510的内径满足,环状部510能沿转轴430的轴向移动。
当组装好上述门栏10后,框架本体100一侧通过固定件400及调节件500与安装于柱体上,框架本体100的另一侧通过锁紧机构600、近地脚柱700、第一搭接机构800及第二搭接机构900安装于另一柱体上。当需要通过门栏10时,打开锁紧机构600,并向上提拉框架本体100,使得环状部510沿转轴430的轴向向上移动,同时使得近地脚柱700沿第一方向从搭接槽910内移出来,再转动框架本体100,使得环状部510绕转轴430转动,即可打开门栏10。
具体的,如图12、图13及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锁紧机构600包括定滑件610及动滑件620。定滑件610为圆筒状结构。定滑件610套设并固定于第二接管210b。定滑件610位于第二杆120的轴向的端面上设有凸块612。动滑件620套设于定滑件610上。动滑件620的内壁上远离定滑件610的一侧设有沿动滑件620周向延伸的倾斜凸起部622。其中,旋转动滑件620,凸块612沿倾斜凸起部622运动,以将动滑件620推离第二杆120,使动滑件620远离第二杆120的一端与第一搭接机构800抵接,从而使得门栏10与柱体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锁紧机构600,以对第二杆120与第一搭接机构800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以使得动滑件620远离定滑件610的端部能够与第一搭接机构800抵接。
具体的,锁紧机构600还包括止挡件630。定滑件610上开设有凹槽614,止挡件630设于凹槽614内。止挡件630抵接于动滑件620的内壁上。当旋转动滑件620,凸块612运动至倾斜凸起部622的最高点位置时,止挡件630穿设于动滑件620上的圆孔624内,以将动滑件620与定滑件610进行固定。当按压止挡件630,反向旋转动滑件620,止挡件630与动滑件620的内壁抵接,凸块612沿倾斜凸起部622的倾斜面运动,动滑件620与柱体分离,从而可以打开门栏10。
需要指出的是,动滑件620的内壁上可以设置多个倾斜凸起部622,而对应的,定滑件610上也可设置多个凸块612,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更好。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倾斜凸起部622与凸块612对应的分别设置两个,且倾斜凸起部622沿动滑件620周向延伸90度。
具体的,锁紧机构600还包括复位组件640。复位组件640包括复位弹簧642及复位件644。复位弹簧642设置于定滑件610内部。复位件644为“T”字形结构。复位件644沿第二杆120的轴向穿设于动滑件620及定滑件610内,且与复位弹簧642相连接。具体的,复位弹簧642为压簧。
当凸块612沿倾斜凸起部622运动,将动滑件620推离第二杆120时,动滑件620驱动复位件644向远离第二杆120的一侧运动,进而使复位弹簧642与定滑件610的内端面相抵顶,复位弹簧642对复位件644施加拉力。当按压止挡件630时,复位件644在复位弹簧642的拉力作用下可驱动动滑件620反向旋转,以实现自动快速复位,此时复位件644与柱体分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