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是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缓解氧化应激、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提高免疫力等。本文总结了氧化锌的营养与生理作用,阐述了动物饲粮中添加氧化锌的注意事项,为氧化锌在动物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竹叶黄酮是竹叶中的天然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本文归纳总结了竹叶黄酮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试验旨在从动物肠道中筛选产酸能力较好的乳酸菌,采用MRS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通过溶钙圈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得到一株产酸能力稳定较优的菌株,并探究其抑菌性能。结果显示:本试验筛选得到产酸能力较强的L-2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三种食源性病原菌均有显著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5、18.3、17.8mm;对尖孢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拟轮枝镰孢菌等真菌也具有明显抑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6、15.2、14.3mm。
为研究夏季泌乳奶牛饮用磁化水对其生理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选取30头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按照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奶牛饮用普通自来水,试验组奶牛饮用同水源磁化水。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状态下饮用磁化水,可显著降低奶牛直肠温度(P<0.05),其中试验后期及试验全期,试验组奶牛直肠温度较对照组降低1.08%和0.86%;在试验后期的14:00及试验后期,试验组奶牛呼吸频率较对照组降低11.83%(P<0.05)和8.60%(P<0.05);血清甘油三酯浓度较对照组降低25.00%(P<0.01),谷丙转氨酶浓度和谷草转氨酶浓度降低5.92%(P<0.01)和4.50%(P<0.05)。说明夏季奶牛饮用磁化水,可缓解奶牛对热应激的生理反应;有效控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浓度,保护肝脏功能;对奶牛脂质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利于机体健康。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海兰灰蛋种鸡生产性能和孵化性能的影响,并确定适宜添加剂量。试验选择45w海兰灰蛋种鸡800只,种公鸡200只,分为5个处理,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20、40mg/kgβ-胡萝卜素(含量为10%)。试验期35d。结果提示:(1)10、20mg/kg组的产蛋率较对照组提高2.64%和2.34%(P>0.05)。(2)10mg/kg组的精子密度和有效精子数分别较对照组高20.31%和38.24%(P<0.05)。40mg/kg组射精量较对照组降低5.88%(P<0.01)。(3)5、10mg/kg组受精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5.72%和6.62%(P<0.05),较试验开始时分别提高了1.35%、1.70%。(4)试验期间各组间出雏率无显著差异,10、20mg/kg组入孵蛋健母雏率分别较对照组高7.70%和5.75%(P<0.05),试验中期时,20mg/kg组受精蛋健母雏率较对照组提高6.17%(P<0.05)。研究表明,在蛋种鸡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能够提高其产蛋率、受精率和健母雏率,同时在精液品质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日粮维生素A15000IU/kg时以添加10mg/kg效果最佳。
为探讨复方中草药对黄金鲫幼鱼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0g左右的黄金鲫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6%、1.2%、1.8%、2.4%浓度的复方中草药,连续饲喂42d。结果表明:基础饲粮中添加1.2%的复方中草药,黄金鲫幼鱼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34.21%;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降低了20.99%。试验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的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均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SOD的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5.97%、19.17%、12.14%、17.73%;CAT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8.83%、22.26%、22.09%、22.60%;MDA的活性分别降低了3.19%、4.35%、5.80%、6.38%。本试验研究表明,添加1.2%浓度的复方中草药效果较好。
为探究苜蓿越冬期根系生理代谢响应机制,筛选适宜黑龙江地区种植的耐寒苜蓿种质材料,本研究以国内外5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苜蓿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如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相对电导率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评价筛选出耐寒苜蓿品种。结果表明:冷胁迫下,龙牧801和公农2号根系内Pro、SS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冻胁迫下,龙牧801根系内Pro含量最高,为628.21nmol/g,且龙牧801、公农2号和草原3号的SS、SP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而皇后和赛迪苜蓿的MDA和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运用隶属函数对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最终得出品种的抗寒强弱顺序为:龙牧801>公农2号>草原3号>皇后>赛迪。
为探究日粮添加不同比例饲用小黑麦青贮对平凉红牛肥育效果的影响,试验选择品种一致,月龄、体重相近的平凉红牛2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以30%、50%、70%和100%甘农2号小黑麦青贮替代基础日粮中全株玉米青贮。试验预试期为10d,正试期为90d。结果表明:在育肥前30d,试验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23.48%、13.64%、21.21%和27.27%(P<0.05),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4.10%、6.30%、5.87%和10.28%(P<0.05),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育肥30~90d,试验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6.11%、16.79%、29.01%和16.03%(P<0.05)。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4.63%、15.09%、4.86%和21.14%(P<0.05),和前30d相比,A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1.78%和6.44%,料重比降低了3.19%。整个育肥期,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料重比最低且纯收入最高。综合考虑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日粮粗饲料中30%甘农2号小黑麦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时,虽然日增重有所降低,但试验牛的日采食量、料重比和养殖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高。
为研究纤维素酶、复合乳酸菌等添加剂对板蓝根茎叶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设置为8个处理组,分别为纤维素酶组(BX)、复合乳酸菌组(BR)、青干贮专用复合酶组(ZB)、青贮宝组(BQ)、青贮宝+纤维素酶组(BQX组)、纤维素酶+复合乳酸菌组(BRX组)、青干贮专用复合酶+复合乳酸菌组(BRZ组)、对照组(CK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60d,对比分析各组发酵饲料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结果显示:各试验处理的板蓝根茎叶均无腐败臭味呈淡酸味,褐黄色,质地松散不粘手,评价为良好,与对照组相比,BX、ZB、BQX组气味得分分别提高了23.33%、16.67%、30.00%(P<0.05)。BX、ZB、BQX、BRX组乳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0.43%、12.70%、14.13%、13.05%(P<0.01);BRX、BQX组丙酸含量分别降低了59.09%、68.18%(P<0.01);BQX组有机酸总和提高了16.44%(P<0.01);BRX组乳酸占比提高了4.37%(P<0.01);与对照组相比,BX、BQX、BRX组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24.78%、31.62%、30.15%(P<0.01)。添加纤维素酶、复合乳酸菌、纤维素酶+复合乳酸菌酶菌共用等,可有效改善板蓝根茎叶发酵品质,但对于其营养价值未有显著改善,同时未检出(R,S)-告依春等活性成分。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给会计信息化带来更多的功能价值,从而推动饲料企业会计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面对数字化背景下饲料企业会计转型的必要性,饲料企业要正视会计转型的困境,力求通过加强转型路径研究的方式,针对性解决问题,以促进饲料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在饲料粮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饲料生产加工不再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饲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倍增。为此,饲料企业需要立足国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既要在国内完善产业链体系,同时又要深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以便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饲料企业而言,人才是支撑饲料企业参与双循环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在对外贸易中,只有实施好人才战略,不断加大外贸人才的培养力度,切实提升饲料企业外贸人才的核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打开国外市场,提升饲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知名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心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而饲料作为畜牧养殖业和食品工业的源头,只有保障饲料安全,才能切实守护消费者的“舌尖安全”。从产业链整合和食品溯源体系角度来看,实现对饲料生产线的远程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饲料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生产、创新工艺;另一方面可以构建全天候的、常态化的安全监督,提高饲料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此,本文从物联网技术的角度,对饲料生产线远程监测系统进行分析。
为探究独活茎叶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西门塔尔杂交公牛20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添加150、300、450g/d的独活茎叶粉。预试期15d,正试期90d。结果表明:(1)试验Ⅰ、Ⅱ、Ⅲ组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料重比低于对照组。(2)试验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Ⅱ组(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Ⅱ组(P<0.01);血清β-内啡肽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血清亮氨酸-脑啡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Ⅱ组(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独活茎叶对西门塔尔杂交牛机体蛋白质合成代谢及生长性能有一定促进作用,且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和抗氧化性能,建议每头牛添加量为450g/d。
作为连接畜牧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中轴产业,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而在绿色、循环、低碳经济背景下,饲料企业逐渐开始走上转型升级之路。而饲料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优化原有经营模式,加快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研发外,还需要充分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饲料贸易的统筹安排。但饲料贸易过程仍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为解决饲料企业的后顾之忧,就有必要针对这些潜在风险加以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避措施,从而增强饲料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随着社会市场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对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饲料企业的岗位需求剧增,饲料行业严重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剖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饲料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现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以期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