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1]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白细胞在人体中担负许多重任,它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的作用,机体伤病的损伤治愈能力,抗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对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人身体有不适时,经常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显著变化而表现出来。因此到医院看病很多情况下需要化验血常规,现在医院血常规化验多采
发热伴白细胞高常见原因:1.感染:(1)细菌;鼠疫、炭疽等G-、G+细菌;(2)病毒:疱疹病毒(如CMV、EBV)、出血热病毒、甲、乙脑炎病毒、狂犬病毒等2.结缔组织病:成人still’s病等3.血液病:白血病、晚期肿瘤等4.药物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前后血液质量的变化,及其对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的程度。方法:将200ml/袋全血或1u/袋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前后血液标本进行血液质量检测,并观察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的程度。结果:检测过滤后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含量均为0.0
(1)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
(1)完整的白细胞:新鲜尿中完整白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不染色时核较模糊,浆内颗粒清晰可见;加入1%乙酸处理后,可清晰地看到细胞核。(2)闪光细胞:急性肾盂肾炎时,在低渗条件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在高渗尿及酸性尿中,白细胞常萎缩,直径多为8~10μm。(3)脓细胞:
生理性增多:初生儿、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应激、妊娠、分娩;病理增高见于: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以及一些细胞感染。组织损伤: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恶性肿瘤及白白病: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其它:骨
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经常发现有些患者在输注中或输注后体温上升、输注后感染病毒、或者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现象。这些都是因为供者的白细胞在作怪。尽管成分输血明显提高了输血疗效,但并未改变异体输血的本质属性。针对供者白细胞所产生的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又开发出了白细胞去除技术。白细胞去除是在保证血液制剂
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这种代表个体特异性的组织抗原称组织相容性抗原,一套这样的抗原系统称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ajorhistocompatibilitysystem,MHS)。编码MHS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即指某一染色体上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人的MHC就称HLA(humanleucocyte
1、显微镜分类法能准确地根据细胞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并可发现细胞形态及染色有无异常,是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但耗时、精确性和重复性较差。2、血液分析仪分类法有三分群和五分类两法,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能提示异常结果、结果以数据、图形、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首选方法,但
所有的白细胞类型分别都有一个百分数表示的相对值和一个以每升血液之中的细胞数量来表示的绝对值。带有细胞分类的全血细胞计数结果之中还包括:中性粒细胞-可指示细菌性感染。急性病毒性感染时亦可升高。由于细胞核多呈分叶状,嗜中性粒细胞有时又被简称为“分叶”或“分叶核”。较不成熟的嗜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并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Th2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
正常的前列腺液一般呈现稀薄、淡乳白色,其PH值呈现微酸性,如果前列腺炎症较重时,其分泌物浓厚,色泽变黄,浑浊或者含有絮状物。前列腺液检查时可以通过对前列腺液内的卵磷脂小体、红细胞、白细胞计数、淀粉颗粒等成分的分析,来确定是否前列腺炎等疾病。一般情况下正常的前列腺液内白细胞的数目每个高倍视
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是一种细胞免疫体外试验法。将一定浓度的链球菌或葡萄球菌培养液与动物血液一起培养,观察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在小试管中加入5%枸橼酸钠0.05ml,再加入0.1Ml动物血,摇匀,立即吸取含一定细菌数的细菌培养液0.05Ml,加到血样试管中,摇匀,置于37C温箱中培养30分钟。
具有分叶形核和粒状细胞质的白细胞。包括嗜中性,嗜碱性和嗜酸性白细胞,此种命名是根据细胞质颗粒对特定染料的亲和力。细胞直径约从0微米到14微米。多形核白细胞这个概念主要是针对胸腹水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胸腹水里面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此外还有少量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
1979年,为了避免命名的混乱,第二届国际淋巴因子专题会议将免疫应答过程中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在名称后加阿拉伯数字编号以示区别,例如IL-1、IL-2……,新确定的因子依次命名。只有取行克隆化的基因、明确产物的性质和活性才能得到国际会议
多形核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包括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又称粒细胞。一类有分节状细胞核、细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颗粒的白细胞。形状较小(直径10~15μm);运动力强(40μm/min),在骨髓中形成,寿命短(半衰期为6~7h),存在于血流和骨髓中。在其溶酶体中含有杀菌物质和酶类,诸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此时,白细胞计数应进行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白细胞数/L=校正前白细胞数×100/(100+Y)(Y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时,100个白细胞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例题:在
Bm,Ba,,Ma,Eogp45~50参与IgE生成的调节,调节B细胞分化,IgE介导的ADCC,结合CD21?CD24BA-1B,Ggp41/38?CD25TAC,7G7/B6;(IL-2Rα)Ta,Ba,Magp55组成高亲力受体,T细胞生长CD265.9,TalTa,B
尿白细胞检查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感染或炎症疾病诊断。(1)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所致,尿细菌培养为阳性。有些肾盂肾炎首发症状为血尿或镜下血尿;在急性期尿白细胞明显增多,还可见小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多数有白细胞管型。(2)膀胱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可见小圆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闪光
白细胞计数(WBC)注意事项:(1)抽血前的注意事项:①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②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以免影响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检测。③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8月8日上班后,我和同事跟往常一样做好准备工作,做质控,上标本,不久便发现一例散点图异常的患者标本(如图一),仪器报警WNR和WDF之间存在通道差(仪器为希森美康XN1000),经查看WNR通道白细胞为7.212,WDF通道白细胞为14.993,此标本为采集的一个三岁小朋友的末梢血。散点图异常及仪
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LIF)LIF的产生细胞和产生条件与MIF相同,能抑制多形核粒细胞的移动,对单核-巨噬细胞却无作用。人的LIF是分子量为68000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与MIF不同,而LIF的生物学意义和产生试验的临床意义,均与MIF相同。
1、年龄:新生儿期白细胞计数较高,可达15000~30000/μL,通常在3~4天后降至10000/μL,初生儿外周血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第6~9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整个婴儿期淋巴细胞均较高,可达0~70%。2、日间变化:一般安静松驰时白细胞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
中性粒细胞分离的方法1、标准方法:Ficoll-泛影钠(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及红细胞裂解法1)取一50ml聚乙烯管,无菌采集人外周静脉血,加4.4ml3.8%或5%的柠檬酸盐液定容至40ml。上述全血300gX20min,离心,室温。2)吸出富含血小板的上清,2500gX15
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后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
成人(4.0~10.0)×109/L;儿童(5.0~12.0)×109/L;新生儿(15.0~20.0)×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