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针对儿童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接种是预防2月龄-5周岁儿童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包括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主要的措施。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spp)是变形菌门,小的、多形性、不活动、无孢子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或球杆菌。它们是需氧的和兼性厌氧的。主要寄居于人和动物的咽喉和口腔黏膜,少数见于生殖道,不过很多时候在粪便中也能检出。该病原菌能引起原发性化脓性感染及严重的继发感染。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是一组细菌的名称。它们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疾病,涉及呼吸、骨骼和关节以及神经系统。嗜血杆菌属的丰度与多种疾病和健康状态有关。例如,嗜血杆菌属在多发性硬化症、结直肠癌等患者中的丰度增加。
嗜血杆菌属的过度生长与一些炎症性肠道疾病、肠道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嗜血杆菌属的存在可以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肠道黏膜的损伤和疾病的发展。
嗜血杆菌属包括许多可引起多种感染的菌种,但它们具有共同的形态,并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血源性因子,因此该属得名。
本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嗜血杆菌属的生物学特性,代谢途径,和其他菌群相互作用,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耐药性和抗生素治疗等,嗜血杆菌属的研究对于理解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疫苗研发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01关于嗜血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是一种人体常见的细菌属,它可以在人体的口腔、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寄生。属于变形菌门,巴斯德氏菌科,该科还包含另外两个属:放线杆菌属和巴斯德氏菌属。
属于该科的细菌是小型(1×0.3μm)、不形成孢子的球杆菌,具有苛刻的生长要求,通常需要补充培养基才能进行体外分离。
大多数嗜血杆菌属需要两种补充剂——因子X(血红素)和V(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有氧生长。
X因子可由包括原卟啉在内的含铁色素提供,对于参与细菌电子传递链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至关重要
V因子可由NAD或NAD磷酸盐提供,或作为烟酰胺核苷提供
X因子和V因子均存在于血液中;然而,由于存在不耐热的V因子抑制剂,因此必须先将血液加热,然后再添加到培养基中(形成巧克力琼脂)才能成功分离嗜血杆菌
但是注意,当细菌在实验室培养基上生长时,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的生存力会迅速下降,通过未知的机制在48至72小时内变得不可培养。因此,如果需要,应在嗜血杆菌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以离散菌落形式出现后立即对其进行永久储存。
毒力因子
-荚膜抗原(在胶囊化菌株中):抗吞噬细胞
-粘附素蛋白(例如HMW1、HMW2)介导与气道中的人上皮细胞的附着。
-菌毛和主要外膜蛋白P2:将含有唾液酸的部分结合到上皮细胞表面。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是定植于人类呼吸道的主要病原体。细菌在哺乳动物组织上的粘附是由菌毛介导的,被认为是定植的重要前体,而上呼吸道感染与菌毛的存在有关。这些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
-IgA1蛋白酶:在铰链区裂解免疫球蛋白A,防止凝集并机械消除病原体
-相变:外表面蛋白质被修饰以适应宿主环境的变化。
-体内生物膜的产生:在急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中尤其重要。
急性中耳炎是最常见的儿科细菌感染,在5岁之前的某个时期影响多达75%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是NTHi)造成了高达80%的细菌急性中耳炎。
从儿童或成人急性感染的鼻窦或婴儿和幼儿受感染的鼓膜后面吸出的化脓性物质通常含有无法分型的流感嗜血杆菌。
外膜蛋白谱研究表明,中耳和鼻咽分离株是相同的,这支持了咽鼓管定植以及随后的阻塞和感染可能是其原因的观点。中耳炎的反复发作是由不同的菌株引起的。每次感染可能与针对独特表面蛋白的抗体的出现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耳炎的发病率逐渐降低,部分原因是解剖结构的变化,部分原因是对流感嗜血杆菌的免疫力。
分类
巴斯德氏菌科的几个16SrRNA序列特征已得到证实,但这些特征都不是目前定义的嗜血杆菌属所特有的。DNA的mol%G+C为:37–44。
模式种: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
其他研究的菌种包括:
Haemophilusaegyptius
Haemophilusgalanarium
Haemophilushaemoglobinophilus
Haemophilushaemolyticus
Haemophilusinfluenzae-murium
Haemophilusparacuniculus
Haemophilusparahaemolyticus
Haemophilusparainfluenzae
Haemophilusparaphrohaemolyticus
Haemophiluspittmaniae
Haemophilusquentini
Haemophilussimiae
Haemophilussp.
Haemophilussp.oraltaxon035
Haemophilussp.oraltaxon036
Haemophilussputorum
HaemophilustaxonC
Haemophilusducreyi
Haemophilusparasuis
其中以下菌种有致病性,但是致病机理和其他菌种的致病性还需要更多研究确定。
Haemophilusparaphrohaemolyticus(副溶血性嗜血杆菌)
Haemophilusparahaemolyticus(副溶血嗜血杆菌)
Haemophilushaemolyticus(溶血嗜血杆菌)
Haemophilusaegyptius(埃及嗜血杆菌)
Haemophilusinfluenzae(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parainfluenzae(副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ducreyi(杜克雷嗜血杆菌)
Haemophilusparasuis(副猪嗜血杆菌)
其中Haemophilusducreyi和Haemophilusaegyptius容易形成生物膜。
注:许多细菌可以形成称为生物膜的聚集结构。生物膜中的生物通常表现出与处于个体状态或浮游状态的同一生物基本不同的特性。聚集到生物膜中的细菌可以传达有关种群大小和代谢状态的信息。这种类型的通信称为群体感应,通过产生称为自动诱导剂或信息素的小分子来进行操作。
群体感应分子【最常见的是肽或酰化高丝氨酸内酯(AHL;特殊的信号化学物质)】的浓度与生物膜中相同或不同物种的细菌数量有关,有助于协调生物膜的行为。
扩展阅读:
细菌如何交流和占地盘——细菌的群体感应和生物膜
“微观系统网”——微生物生物膜与健康和疾病
一文了解|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区别,致病差异,针对用药
代谢
Haemophilus生长最佳温度为35–37°C。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反应因菌株而异。化学有机营养型。所有物种都可以发酵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代谢产生乙酸、乳酸和琥珀酸作为最终产物。作为专性寄生存在于人类和多种动物的粘膜上。
KEGG途径还包括:
2-氧代羧酸代谢
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
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
氨酰-tRNA生物合成
氨基苯甲酸酯降解
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
精氨酸生物合成
抗坏血酸和丙二酸代谢
细菌趋化性
碱基切除修复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素代谢
丁酸代谢
C5-支链二元酸代谢
碳青霉烯生物合成
碳代谢
阳离子抗菌肽(CAMP)耐药性
氯烷和氯烯烃降解
柠檬酸循环(TCA循环)
氰基氨基酸代谢
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
D-丙氨酸代谢
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
DNA复制
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
脂肪酸生物合成
脂肪酸降解
脂肪酸代谢
叶酸生物合成
果糖和甘露糖代谢
半乳糖代谢
谷胱甘肽代谢
甘油脂代谢
甘油磷脂代谢
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
糖酵解/糖异生
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
组氨酸代谢
同源重组
磷酸肌醇代谢
胰岛素抵抗
硫辛酸代谢
脂多糖生物合成
赖氨酸生物合成
赖氨酸降解
甲烷代谢
萘降解
烟酸和烟酰胺代谢
氮代谢
泛酸和CoA生物合成
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
磷酸戊糖途径
肽聚糖生物合成
苯丙氨酸代谢
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
磷酸转移酶系统(PTS)
卟啉和叶绿素代谢
嘌呤代谢
嘧啶代谢
RNA降解
RNA聚合酶
核黄素代谢
硒化合物代谢
淀粉和蔗糖代谢
链霉素生物合成
硫代谢
萜类骨架生物合成
色氨酸代谢
酪氨酸代谢
泛醌和其他萜醌生物合成
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
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
万古霉素耐药性
维生素B6代谢
β-内酰胺抗性
与其他细菌的互作
与肺炎链球菌的相互关系
嗜血杆菌与肺炎链球菌都能在人类的上呼吸系统中发现。一项有关它们之间的竞争研究指出,在培养基内,肺炎链球菌能以过氧化氢攻击流感嗜血杆菌,及能排除在表面流感嗜血杆菌生存所需的分子。
当两种细菌一同在鼻腔内时,两星期之内,只有流感嗜血杆菌能够生存。当两种细菌分别地放在鼻腔内时,两者皆能生存。使实验鼠的上呼吸组织暴露于两种细菌时,发现有格外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当实验鼠只是暴露于其中一种细菌时,则不会出现这些细胞。
实验显示,接触过嗜血杆菌死菌的中性粒细胞对肺炎链球菌会强烈攻击,而未接触过流感嗜血杆菌死菌的中性粒细胞的这种攻击则较不会这么强烈。
接触流感嗜血杆菌死菌,却不会对流感嗜血杆菌活菌有所影响。
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性:
(1)当嗜血杆菌被肺炎链球菌攻击时,引发了免疫系统攻击肺炎链球菌。
(2)两种细菌的结合引发了只有其中一种细菌存在所不会引发的免疫系统警报。
至于为何流感嗜血杆菌会不受免疫系统的影响则不得而知。
与其他菌的互作
在一些疾病中Haemophilus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在一些疾病中呈现出相互竞争的趋势,这种互作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和健康产生影响。
02常见菌种
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influenzae
注:荚膜是细菌比较常见的结构,是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种粘液型物质,也是重要的致病因子。荚膜可以帮助细菌抵抗人体免疫系统的吞噬和补体介导的溶菌作用,就如细菌的“防弹衣”或“盔甲”,人体的免疫系统原本可以很轻松的击毙细菌,而一旦细菌有了“防弹装备“”,它们就更容易存活下来。
荚膜多糖进化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与缺乏荚膜的多糖相比,它们赋予细胞了一定的抗干燥性。这可能在宿主到宿主的传播过程中提供健康益处,这是细菌生命周期的关键部分。
流感嗜血杆菌可正常寄居于我们的上呼吸道,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较差时,才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婴幼儿、学龄期儿童、孕妇、老人等就成为了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攻击目标。作为儿童临床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仅次于肺炎链球菌的致病菌。
人体内的常居部位及携带率
Haemophilusinfluenzae通常可以寄居在我们的呼吸道、眼结膜和阴道黏膜上。湿润的鼻咽黏膜就是它比较喜欢的栖息场所。
人群鼻咽部的Haemophilusinfluenzae的携带率受到了年龄、生理因素、人群密集程度、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疫苗接种率等因素的影响。在未开展Haemophilusinfluenzae疫苗接种之前,发达国家约有3%~5%的健康学龄儿童是无症状Haemophilusinfluenzae的携带者。
它也是主要在上呼吸道发现的专性人类共生菌。最近临床从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及阴道分泌物等各类临床标本中均有分离到Haemophilusinfluenzae,而且我们在粪便高通量测序检测实践中也检出Haemophilusinfluenzae,表明感染明显增多。
该菌作为一种苛养菌,其生长需要V和X因子,在培养中稍不留神容易漏检。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流感嗜血杆菌形态多种多样,从球杆菌到长丝状杆菌。这种不一致的形态和经常变化的染色(尤其是革兰氏染色中的沙弗宁)可能会导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诊断混乱。
临床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可以导致多种类型的临床感染。
该菌可在局部蔓延引起非侵袭性疾病,如无菌血症的肺炎、中耳炎、鼻窦炎和结膜炎;
还可导致更为严重的侵袭性疾病,如脑膜炎、败血症、有菌血症的肺炎、会厌炎、脓性关节炎、心包炎、骨髓炎、软组织化脓及蜂窝组织炎等。
感染率
来自我国的研究发现,1990-1992年中国合肥地区Hib脑膜炎占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51.7%。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上海市2000-2005年266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的患儿进行致病菌抗原检测,Haemophilusinfluenzae阳性率为15.4%。5岁以下Haemophilusinfluenzae脑膜炎患儿的病死率为9.7%,存活患儿中21.4%的有精神和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包括硬膜下积液、听力和/或智力障碍、轻度瘫痪等。
感染宿主
流感嗜血杆菌非常适合人类宿主,并且没有其他已知的自然感染宿主。
据推测,大约一万年前,人类从“狩猎采集者”的生活过渡到以农业为基础的社区生活之后,就一直接触到一系列新型细菌。那时,人类开始与牲畜近距离生活,然后可能获得了嗜血杆菌的共同祖先,它也是其他几种嗜血杆菌的祖先。宿主特异性细菌,如放线杆菌和巴斯德氏菌,现在发现于牛和猪等家畜中。
流感嗜血杆菌Rd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对该细菌生物学的了解。嗜血杆菌似乎在代谢上适应了富氮、微厌氧的环境。编码三羧酸(TCA)循环中的三种酶(乌头酸酶、柠檬酸合成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基因缺失。这解释了在特定的实验室培养基中生长期间需要通过α-酮戊二酸进入TCA循环的谷氨酸。与大肠杆菌相比,嗜血杆菌中的双组分系统较少(总共六个)(>40);双组分系统将特定的环境信号(例如pH值、渗透压和阳离子浓度的变化)转换为细菌细胞内程序化的协调反应。显然,嗜血杆菌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与肠杆菌科等细菌的机制不同。
判别:流感嗜血杆菌
涂片镜检:采集肺炎患者的痰,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或者患者感染部位的分泌物等,经革兰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如查见上述形态图中的红色细小杆菌将有助于诊断。
细菌培养:是诊断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金标准,但对于呼吸道标本,需要医生结合临床症状、标本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为感染。
还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流感嗜血杆菌抗原或抗体,咽拭子、脑脊液,粪便等标本中流感嗜血杆菌基因测序来进行快速诊断。
传染源
虽然只有少部分携带者会发展为临床病例,但携带者是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也可感染。新生儿可因吸入羊水或出生时接触产道分泌物而感染。
易感人群
没有特定症状可以将流感嗜血杆菌肺炎与其他细菌区分开来。
可以怀疑3个月至3岁的儿童患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而且疫苗接种状态不存在或不完整,最近使用抗生素或使抗生素后48-72小时内发烧未消退。
它不仅是肺炎的常见原因,而且会引起急性中耳炎,我们还应该怀疑上述相同经历的患者,特别是那些患有中耳炎并可能影响多个家庭成员的结膜炎的患者。
治疗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使用哪种抗生素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感染部位以及药敏结果。
如果儿童出现严重感染,应将他们收入医院并予以隔离,以防止其他人接触到他们排放至空气中的飞沫(称作呼吸道隔离),隔离应持续至开始抗生素治疗后24小时。
脑膜炎必须尽早治疗。可静脉输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治疗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服用皮质激素有助于预防脑部损害。
会厌炎也必须尽早治疗。患者可能需要辅助呼吸。可能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如呼吸管插管,罕见情况下可能需要开放气道(称为气管切开术)。应给予一种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头孢呋辛。
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其它感染可使用各种口服抗生素治疗。它们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埃及嗜血杆菌
埃及嗜血杆菌(Haemophilusaegyptius)值得特别提及,因为它可以引起类似脑膜炎球菌的疾病。在南美洲,这种微生物是导致巴西紫癜的原因。这种灾难性疾病在10岁以下儿童中尤为突出,通常以超急性结膜炎开始,随后在3至5天内出现发烧。48小时内会出现播散性紫癜、低血压休克和死亡。
致病性埃及嗜血杆菌的基因组大于非致病性菌株的基因组。细菌物种之间频繁的基因交换已被证明是这种遗传添加的基础。埃及嗜血杆菌个别菌株还可引起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有高度传染性。
杜克雷嗜血杆菌
副流感嗜血杆菌
副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粘膜寄生菌,特别存在于口咽、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中。这是人类最常见的嗜血杆菌属,因为它占咽部菌群的10%,有时在唾液中大量存在。这种病原体可引起呼吸道和耳鼻喉感染,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副流感嗜血杆菌还可引起突发性心内膜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以合成的环化瓜氨酸多肽(CCP)为抗原的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RA早期诊断的一个高度特异指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唾液、牙菌斑和粪便样本中嗜血杆菌种类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部分正常化。
肠道和口腔环境极其复杂,这些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维持体内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报道,随着肠道微生物群与免疫系统的接触减少,过敏性以及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增加。
Haemophilus与炎症反应的调节
Haemophilus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联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失调
Haemophilus的丰度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较高,与肠道菌群的失调有关。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异常,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炎症反应
Haemophilus可能通过引起炎症反应来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炎症反应可以导致细胞损伤和DNA损伤,进而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免疫调节
Haemophilus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参与结直肠癌的发展。它可能影响肠道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从而干扰对癌细胞的清除和抑制。
其他细菌的相互作用
Haemophilus可能与其他细菌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结直肠癌的发展。例如,与口腔菌群中的Fusobacterium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和癌症的发展。
多发性硬化
在多发性硬化症中,肠道内的甲烷短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支原菌属、嗜血杆菌属、Blautia属和Dorea属增加。关于肠道微生物群对炎症性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影响的更多数据已从多发性硬化症动物模型研究中获得。这些数据支持这样的观点,即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正在积极促进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和进展。
糖尿病
心脏疾病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一种持续性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
前面讲过链球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的互作,它们都能在人类的上呼吸系统中发现。但是这两种菌呈现竞争趋势,而在肠道中这两种菌同时富集,可能是与上呼吸道不一样的生态模式,他们致病的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免疫系统
Haemophilus参与免疫系统的互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和关联线索:
SLPI调节
Haemophilus与哮喘
锌补充与Haemophilus
锌是胎儿免疫系统发育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锌补充在孕期对贫困孟加拉婴儿对结核病卡介苗和流感嗜血杆菌b型疫苗的免疫反应有影响。
Haemophilus与免疫系统防御
Haemophilus居住在上呼吸道和口腔的黏膜上。多种Haemophilus菌株,如流感嗜血杆菌和溶血性流感嗜血杆菌,可以对抗宿主免疫系统并引起人类疾病。研究发现,IgAN患者对Haemophilusparainfluenzae的IgA抗体明显增多。IgA是黏膜免疫稳态的重要介质。
精神分裂症
肺癌
一项研究基于VFDB数据库分析了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肺癌患者中细菌的丰度和分布,嗜血杆菌的绝对丰度可以将肺癌与健康对照区分开来(P≤0.05),该研究为食管鳞癌和肺癌的鉴别提供了可能的方法,并为后续研究物种水平上潜在的人类病原体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其他
癫痫
少量研究显示特发性局灶性癫痫患者肠道菌群中的弯曲菌属、代尔夫特菌属、嗜血杆菌属、奈瑟菌属丰度显著增加,并且在10.6%的癫痫患者肠道中检测出梭杆菌门,而在对照组中未检出。
强直性脊柱炎
一项来自调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包括5名同时患有IBD的AS-IBD)、59名IBD患者和105名健康对照者中获取粪便和肠道活检样本。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AI评分)增加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粪便钙卫蛋白>100μg/mg的IBD患者中观察到潜在致病性嗜血杆菌属的富集。
原发性胆管炎
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会影响肠道和肝脏,它们通过所谓的“肠-肝轴”严格连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也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该病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通过引起细菌性胆管炎,进而刺激促炎症机制,促进胆管细胞的纤维化和炎症。
一些研究报告显示,原发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和粪便微生物组的改变以乳酸杆菌、梭杆菌和肠球菌的高丰度和低多样性为特征。原发性胆管炎患者还表现肠道内肠球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链球菌属,嗜血杆菌属的过度生长。
桥本甲状腺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89名参与的一项研究显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调节的Romboutsia和Haemophilus可能促进桥本甲状腺炎的发展,而游离甲状腺素(FT4)调节的Faecalibacterium和Lachnospiraceae可能保护宿主。
检出案例
以下是疾病人群粪便样本中检出的嗜血杆菌,尤其流感嗜血杆菌,该菌是病原菌,过多可导致菌群紊乱,可引发呼吸道感染,肠道检出也常见于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
04耐药趋势与临床治疗
(参考自:梅斯医学)
氨苄西林曾经是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经典药物之一,但是据2017年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近45%或以上。其原因与不合理使用了3、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广谱抗菌药物存在较大的关联。
贵州省一项研究,共收集住院患者临床分离株196株。所有研究的分离株均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
氨苄西林、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1.4%(140/196)、36.7%(72/196)、34.2%(67/196)。40.3%(79/196)的菌株为β-内酰胺酶阳性、氨苄西林耐药(BLPAR)。β-内酰胺酶产生和PBP3突变的普遍存在可能导致局部氨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
临床上经验性选择氨苄西林用于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监测结果还显示,流感嗜血杆菌对除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外的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近70%或以上。因此,在未获得准确的药敏试验结果前,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本地区的流调数据进行选药。比如可以考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和第1、2代菌素类抗生素为经验性治疗药物。
我们查阅其他研究资料显示,对于感染住院患者,联合使用氨苄西林和氯霉素或单一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可能是有效治疗嗜血杆菌的方法。
注意:以上仅供交流,不做医学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ChatziparasidisG,KantarA,GrimwoodK.PathogenesisofnontypeableHaemophilusinfluenzaeinfectionsinchronicsuppurativelungdisease.PediatrPulmonol.2023Jul;58(7):1849-1860.doi:10.1002/ppul.26446.Epub2023May3.PMID:37133207.
ShaikhN,HobermanA,ParadiseJL,RocketteHE,Kurs-LaskyM,MartinJM.AssociationBetweenNasopharyngealColonizationandClinicalOutcomeinChildrenWithAcuteOtitisMedia.PediatrInfectDisJ.2023Aug1;42(8):e274-e277.doi:10.1097/INF.0000000000003956.Epub2023Apr26.PMID:37171965.
ZhouY,WangY,ChengJ,ZhaoX,LiangY,WuJ.MolecularepidemiologyandantimicrobialresistanceofHaemophilusinfluenzaeinGuiyang,Guizhou,China.FrontPublicHealth.2022Dec1;10:947051.doi:10.3389/fpubh.2022.947051.PMID:36530676;PMCID:PMC9751421.
ZhuC,ZhengM,AliU,XiaQ,WangZ,Chenlong,YaoL,ChenY,YanJ,WangK,ChenJ,ZhangX.AssociationBetweenAbundanceofHaemophilusintheGutMicrobiotaandNegativeSymptomsofSchizophrenia.FrontPsychiatry.2021Jul30;12:685910.doi:10.3389/fpsyt.2021.685910.PMID:34393849;PMCID:PMC8362742.
DuX,LiuJ,XueY,KongX,LvC,LiZ,HuangY,WangB.Alterationofgutmicrobialprofileinpatientswithdiabeticnephropathy.Endocrine.2021Jul;73(1):71-84.doi:10.1007/s12020-021-02721-1.Epub2021Apr27.PMID:33905112.
KasaiC,SugimotoK,MoritaniI,TanakaJ,OyaY,InoueH,TamedaM,ShirakiK,ItoM,TakeiY,TakaseK.Comparisonofhumangutmicrobiotaincontrolsubjectsandpatientswithcolorectalcarcinomainadenoma:Terminal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ndnext-generationsequencinganalyses.OncolRep.2016Jan;35(1):325-33.doi:10.3892/or.2015.4398.Epub2015Nov4.PMID:26549775.
NoceraA,NasrallahHA.TheAssociationoftheGutMicrobiotawithClinicalFeaturesinSchizophrenia.BehavSci(Basel).2022Mar25;12(4):89.doi:10.3390/bs12040089.PMID:35447661;PMCID:PMC902547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