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而前面的PM是ParticulateMatter的缩写,意思就是颗粒物,也称为大气气溶胶颗粒。
PM2.5、PM10、PM0.1的危害
空气中的颗粒物成分比较复杂,不过挑重点说的话,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主要有直径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直径在2.5到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PM10)和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颗粒物(PM0.1)。
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容易被我们的鼻毛拦截,这些较大的颗粒也无法进入肺部和其它器官当中。而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称为可吸入颗粒物,这些物质会经由口鼻进入分布,其中PM2.5甚至会穿透到肺泡当中,增加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疾病的风险。
更有甚者,PM0.1可以穿过肺部影响其它器官,包括大脑。根据医学研究报告指出,长期吸入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会导致哮喘,肺癌,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早产以及婴儿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和过早死亡。
同时,它们的危害也会根据附着的物质有害性质不同而变化。比如吸附重金属、苯类致癌物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
人在室外,如何提防?
1、普通医用口罩、棉口罩(无效)
普通的医用口罩只能阻隔直径较大的颗粒物,而且这种口罩面颊两侧是无法紧贴面部的,空气会从两侧进入,大大降低了阻隔效果,对防霾和阻挡可吸入颗粒物是不够用的。
其次,棉口罩也是无法阻挡可吸入颗粒物的,因为制作棉口罩的纱布之间的空隙太大,对于PM2.5这种细小的颗粒来说相当于畅通无阻的状态,因此也是没啥效果的。
普通医用口罩、棉口罩:无效。
2、N95、KN95级口罩(有效)
N95是由美国疾控中心推荐的空气过滤评级,N95的意思是,由经过认证的材料制成的口罩,能够阻挡95%以上直径为0.3微米或更大的颗粒物。这种口罩会紧贴脸部四周,所以效果比普通口罩好得多,不过也得在佩戴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KN95是我国空气过滤评级标准,其定义可以说和N95是一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评级体系还有N99、KN90、KN100等级别,但过滤率太高会令使用者在运动中出现呼吸困难的问题,对心脏也造成一定的负担,反而是弊大于利了,所以一般推荐使用N95和KN95等级的口罩即可。
特别提醒一下爱运动的读者,如果室外空气质量较差,就不建议戴着口罩到户外运动。
因为N95级别的口罩其实会对人们的呼吸造成一定的阻碍,佩戴口罩运动容易造成缺氧现象,加重对肺部及心脏的负担,所以空气质量糟糕的时候就尽量选择室内的锻炼方式吧。
N95、KN95级口罩:有效。
人在室内,又该如何提防?
1、空净、新风系统(HEPA滤网)(有效)
室内去除PM2.5等颗粒物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搭载了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但空净和新风系统属于不同的空气循环方式。
空净是内循环,过滤室内空气排出洁净空气;新风系统属于外循环,把室内的空气和室外交换达到空气流通的作用。
有人就会问用新风系统不是等于把室外的雾霾引进家里面吗?所以现在家用新风系统也会搭载HEPA滤网,过滤室外的空气后输送到室内,再把室内空气排出,不断循环。
目前使用HEPA滤网的空净和新风系统是室内除PM2.5等颗粒物的最佳途径,去除范围覆盖了PM0.1、PM2.5、PM10。
空净、新风系统(HEPA滤网)除PM2.5:有效。
2、绿植除PM2.5(无效)
所以,大家在选购植物时其实只考虑好不好看就行了,靠它来吸附PM2.5、净化室内空气、吸甲醛、除菌、防辐射,通通都是无用的。
绿植除PM2.5:无效。
3、吃“清肺食物”(无效)
除了物理除霾,网上也流传食用动物血液(鸭血、猪血)、雪梨、银耳、罗汉果等所谓“清肺食物”,能够帮助人体排出吸入的尘土和微细颗粒物。
上文提到,PM2.5会进入肺部,甚至深入肺泡,滞留在我们的肺部。
直径更小的PM0.1会通过肺部进入进入血液,并通过血液流窜到其它器官当中。因此,从这些颗粒物和食物的流向可以看出,它们其实并没有机会接触,帮助排出这些颗粒物的作用也无从谈起。
事实上,传统医学上说的“肺”和现代医学的“肺”,其含义是不一样的。传统医学的清肺主要指减缓跟呼吸道有关的症状,比如咳嗽、痰多等等,至于去除PM2.5,还是老实买台空净,外出戴好口罩吧。
吃“清肺食物”:无效。
总结:在外靠口罩,家中靠空净
事实上,空气污染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然是从源头控制,比如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绿化建设、推行新能源交通工具等。而口罩和空净,只能算是在目前空气治理不给力的当下,民众能采取的妥协措施了。
总而言之,在空气质量较低的情况下,能不外出就别外出了。出门建议佩戴N95级口罩,使用时需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并定期更换。另外,室内空气净化可以购买空气净化器,或者加装新风系统,这些设备的HEPA滤网也是需要定期更换,根据所处的环境,使用寿命在6个月到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