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们肯定以为我又用老套路,又在这里利用公众号介绍我自己淘宝里的生化珠,又给你们推荐生化珠,又去吹这滤材性价比有多高,效果有多好。不过这次并不打算用我自己淘宝的滤材。
毕竟再去推荐也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懂的自然会找我配,不懂的爱买啥买啥,学费都是这么交出来的。为了给鱼友们带来点新鲜感(男人都贪新厌旧的)。所以各方面考虑之下,我决定去试试其它品牌的滤材。
好了,进入正题
第一层抽屉:2层绿白棉。
用绿白棉初步隔离垃圾,因为耐洗,所以头层过滤首选这个。
第二层抽屉:3层绿白棉
按理我应该放纯白棉,干湿效果更好一些,但以觉得只放一层白棉,这对下面的过滤棉来讲负担有点大。所以最终为了省钱,放3层绿白的。
第三层抽屉:2张双层隔流棉。
正常来讲应该放超滤棉之类的高密度棉,但考虑到8000流量的泵。所以选择隔离过水能力都不错的双层棉。这样就不怕堵。又能起到不错的终端物理过滤。
过滤分三个区,第一格,生化区,水泵区。
第一格:我的习惯就放毛刷。毕竟我喜欢嘛,如果放滤材要60升,这个成本就很高,当然这买毛刷的钱我还是有的,这个就不用嫖。所以第一格45*45cm的空间,放了毛刷81条,应该叫塞才对。由于高度空间不够,刷柄就扭弯来降低占空。这样才能放得下干湿分离盒,而滴流板就直接取消不用了。因为水滴下来就是毛刷,不需要担心噪音问题。
生化区:4组生化盒,每组三个盒子,一个盒子3.3升的空间,考虑到水阻问题,前三组使用了AC的3D益菌屋,最后一组使用了中空球,不单一的情况下,又能让水质从大到小的一个过滤。而其它开缸伴侣和功能活石,就没地方放就只是拆了包装看了一下材料和质量。
水泵区:只放了加热棒和水泵,由于加热棒是二手,没带固定夹,我就靠在水泵上,然后在加热棒底下打氧,提升水流经过加热棒,让他效率高点。而水泵吸口向角落,远离水泵区的进水口。这样从生化区流过来的水,需要走最长的路线才能到水泵区。这过程当中,能沉淀不少的微粒。这是水泵区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