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开食的目的:刺激雏鸡多采食,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转换营养摄入方式,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饲料选择:选择强化幼雏颗粒料,其优点在于营养全面、容易消化吸收、安全放心且适口性好,可促进雏鸡的采食欲望和提高采食量,并促使雏鸡尽快适应环境。
开食效果评判:可以通过雏鸡开食率判断雏鸡开食好坏,一般雏鸡开食后6小时嗉囊充盈度达到90%,24小时嗉囊充盈度达到100%,说明开食效果较好。对于开食较晚鸡只需进行人工训练,可采取敲料盘等人工调教方法。
1.2喂料方法
1.2.11~4日龄使用开食盘喂料
饲喂潮拌料:1~2日龄可以直接使用强化颗粒料,如果饲喂粉料,尽量潮拌后饲喂,潮拌方法为每100斤粉料中加入25斤水,搅拌均匀,达到手握成团,松手时自然松开的效果;如果对颗粒料潮拌,可以在每100斤颗粒料中加入9斤水,搅拌均匀。
喂料频率:雏鸡“开食”遵循“少喂勤添”的饲喂原则,在训练雏鸡采食时,一般每间隔2~3小时饲喂一次,每只鸡每次按照0.5~1克料量进行饲喂。“少喂勤添”不仅可以刺激雏鸡采食,还可以防止饲料变质和浪费。
1.2.24日龄后使用料槽喂料
开食料盘一般使用3~4天,4天后改用料槽喂料,需及时调整调料板或者料门高度,避免雏鸡采食困难。喂料频率控制在每天喂料2~4次,喂料厚度不超过料槽高度的1/3,每天匀料3~4次,避免喂料不均匀造成个别鸡只发育不好。0~6周龄雏鸡日耗料标准见表1:
1.2.3饲料更换过渡方法
过渡方法:按照比例逐渐过渡,第1~2天原饲料占总饲喂量2/3,新饲料占1/3;3~4天原饲料与新饲料各占总喂料量1/2;第5~7天原饲料占总喂料量1/3,新饲料占2/3。
表1“峪口京红1号”、“峪口京粉1号”、“峪口京粉2号”0~6周龄日耗料标准
0~6周龄雏鸡的饮水管理
2.1初饮方法
2.2饮水保障
质量好的雏鸡可以直接使用饮水乳头,弱雏需要在前1~3日龄使用真空饮水杯或者浅水盘饮水。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每隔3天提高饮水管高度一次,前两周保持乳头高度与雏鸡眼部平行,两周后与雏鸡头顶平行。饲养员坚持每天检查饮水管内是否有水,防止因断水或乳头堵塞造成雏鸡缺水。0~6周龄鸡群饮水密度见表2。
表20~6周龄鸡群饮水密度表
2.3饮水卫生
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因为饮水系统卫生差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例如大肠杆菌病等,影响鸡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养殖场应该对饮水系统的卫生消毒工作制定标准并上墙,每次处理完后填写记录,这样可以更好的将该项工作落实下去,并养成好的习惯。
一般清洁消毒的标准如下:
饮水罐:每天清洗一次。
饮水管:进鸡前对饮水管消毒并冲洗,以后每月冲洗消毒一次。
过滤器:过滤器每周反冲或清洗一次,在添加过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后立即清洗。
加药器与减压阀:每批鸡淘汰后均应拆开加药器与减压阀清洗一次。
30~6周龄雏鸡的个体管理
3.10~3周龄做好个体挑选
上笼前挑选:挑出身体较软、体重偏轻、卵黄吸收不良、精神差的鸡只,减小密度并放到温度高的位置饲养。
4~6日龄挑选:挑出瘦小、体软、挣扎无力和精神差的雏鸡,可以降低前期死淘率。如果第3天鸡群整体状况较差时,或者挑选经验不足时,全部过秤分群(参照表3)。
表34~6日龄雏鸡挑选标准
分层时挑选:及时将雏鸡群分为二层和三层,以减小饲养密度,促进雏鸡生长发育,分层同时可以将弱雏挑选出来。
免疫时挑选:免疫的同时将体重偏轻、精神状态较差的弱雏挑出。
3.24~6周龄做好分群管理
分群后,饲喂方法有二:
第一,低于标准体重的鸡群。如果整体体重不达标,则推迟更换育成料,但最晚不得超过9周龄;降低饲养密度,增加采食空间;增加饲喂量和饲料营养,促进弱雏骨骼发育和体重增长,例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多维或者植物油。添加多维时可以按照0.1%的比例加入料中全天饲喂;
加植物油时可以按照当天采食量的0.5%~1%计算出需要的植物油的量,然后加入饲料中并搅拌均匀后人工撒在料槽内饲喂,添加植物油过程中应少喂勤添,防止因饲料发霉引起细菌病,并防止加入植物油过多而引起鸡群拉稀。如果部分鸡群体重不达标,主要通过挑选、减小密度、增加营养和通过特殊照顾,帮助其快速追上大群鸡,最终目标是育雏末期个体体重全部达标,没有弱雏。
第二,超过标准体重的鸡群。采取限制饲喂的方法,防止过于肥胖,影响生产水平。正常体重鸡群:采取正常饲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