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房升级改造环评公示单位环境行为信息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动物房升级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法人代表

顾恒

联系人

高保平

通讯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12号

13770588968

传真

——

邮政编码

210002

建设地点

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12号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院内

立项审批部门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2012-320000-04-01-885021

建设性质

改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占地面积

(平方米)

349.4

绿化面积(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1400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27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93%

评价经费

预期投产日期

2021年6月

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等)

原辅材料:详见表1-1;

主要设备:详见表1-2。

水及能源消耗量

名称

消耗量

水(吨/年)

300

天然气(立方米/年)

电(度/年)

10万

蒸汽(吨/年)

燃煤(吨/年)

营运期职工生活废水(60t/a)经化粪池预处理;养鱼废水(8t/a)、笼具清洗废水(20t/a)经高温灭菌消毒预处理;纯水制备浓水(17t/a)、动物房清洁废水(18t/a)和淋浴废水(84t/a)经化粪池收集;所有预处理和收集后的废水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城北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尾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一级A标准后排入金川河。

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

无。

1、原辅材料

该项目已于2014年停用,改建前原辅料用量已无法统计,改建后新增原辅材料见表1-1。

表1-1建设项目原辅材料一览表

主要原辅材料理化性质见表1-2:

表1-2主要原辅材料理化性质表

2、主要设备

该项目已于2014年停用,改建前设备已全部淘汰不再使用,改建后新增设备详见表1-3。

表1-3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背景及由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于1954年在北京成立,当时的名称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1970年下放到江苏省泰州市,1984年由江苏省泰州市迁至南京市现址(南京市蒋王庙街12号),是集临床、科研、防治和教学为一体的国家级三甲专科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在医院于2000年5月在院内建设实验动物房项目(未进行过环评和验收),2014年因科研经费不足,该实验房已停用。该实验房在运行的近14年间为皮肤性病学专业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已面临新一次的换证申请,而现在国家对实验动物管理已实行规范化、科学化和合法化,对实验动物的硬件设施有一套严格的要求,采取许可证申领制度。鉴于原有的动物房已年久失修,硬件设施已难以通过新一轮使用许可证的申请验收。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申请政府资金,对动物房进行装修改造并重新启用动物楼。

为科学、客观地评价项目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规定,该项目属于“四十五、研究和试验发展:98专业实验室、研发(试验)基地中其他”该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环保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委托我单位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受委托后,立即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周围进行实地踏勘,并对该区域周围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编写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动物房升级改造项目;

项目性质:改建;

建设地点: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12号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院内;

建设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投资总额:项目投资1400万元,环保投资27万元,占总投资的1.93%;

占地面积:349.4m2;建筑面积:722m2;

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目前已停用,无工作人员,改建后劳动定员5人,单班工作制,每班工作8小时,年工作300天。

3、工程内容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从事对研发药物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筛选。设置动物实验室主要负责对医院的研发药品进行初步的细胞和动物实验测试研发药品的毒性、安全性评价。本项目为P2级实验室,项目实验对象、自用试剂及原辅料不含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不涉及中试、生产及P3、P4级实验、转基因实验,原辅料不涉及重金属的材料或药物。

本项目实验动物为清洁级动物和SPF级别动物,无国家规定一类传染性疾病,本项目涉及的淋球菌、疱疹病毒的危害程度为第三类微生物,属于非高致病型病原微生物。本项目研发得到药物效果结论供公司内部进行参考。

4、周边环境与平面布置

本项目位于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12号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院内,北侧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花园路校区)的树林,西侧为南京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苏帮服务点和花园路7号小区,南侧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办公楼,东侧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住宅区10幢楼。项目距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住宅区10幢楼15米,距花园路7号小区100米。

本项目占地面积349.4m2;建筑面积722m2,动物房分1、2层。1层主要北侧设小型猪饲养间、废弃物间、鸡饲养间、洗消间、洁物间、负压实验室、兔饲养间、小鼠饲养间、淋浴室,南侧设实验室、检疫观察室、更衣区、饲料间、鼠检疫室、兔检疫室、豚鼠饲养间、公共实验间、配电间、中控间;2层北侧设豚鼠饲养间、实验间、鼠检疫间、饲料间、废弃物间、洗消间、洁物间、大鼠饲养间、小鼠饲养间,南侧设兔饲养间、兔检疫室、饲料间、检疫室、实验室、小鼠饲养间、休息间。

5、公用及辅助工程

(1)给排水

图1-1纯水机制备纯水工艺流程图

排水:建设项目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营运期职工生活废水60t/a经化粪池预处理;养鱼废水8t/a、笼具清洗废水20t/a经高温灭菌消毒预处理;纯水制备浓水17t/a、动物房清洁废水18t/a和淋浴废水84t/a经化粪池收集;所有预处理和收集后的废水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城北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尾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一级A标准后排入金川河。

(2)供电

本项目年用电量10万度,由城市区域供电系统提供。

公辅工程详见表1-4。

表1-4项目公用及辅助工程

6、产业政策符合性

项目已经取得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项目代码:2012-320000-04-01-885021。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

7、与规划政策符合性

(1)项目用地性质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12号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院内,建设用地不属于国土资源部《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范围内。

根据建设单位工程规划许可证,明确指出该动物房为科研、实验楼,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土地使用要求。

(2)“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①生态红线

根据《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1-5。

表1-5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表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的生态空间保护区域为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本项目东侧,距离约为500m,本项目不在其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内,符合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要求。

根据《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1-6。

表1-6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目标表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的国家级生态红线为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鼓楼区),位于本项目西南侧,距离约为10.8km,本项目不在其生态红线范围内,符合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要求。

本项目与江苏省生态红线位置关系图详见附图4。

②环境质量底线

根据《南京市2019年环境质量公报》,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属于不达标区,为使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南京市政府修订《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方案,出台史上最严“治气攻坚40条措施”,完成151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努力通过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系列举措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经整治后,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区域地表水、声环境质量较好。本项目废水、废气、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噪声对周边影响较小,不会突破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底线。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环境质量底线标准。

③资源利用上线

本项目用水取自当地自来水,用电取自市政电网,且用水量、用电量较小,不会达到资源利用上线;项目占地符合当地规划要求,亦不会达到资源利用上线。

④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本次环评对照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南京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暂行规定》(宁政发[2015]251号)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进行说明,具体见表1-7。

表1-7项目与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清单相符性分析

由表1-7可知,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符合《南京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暂行规定》(宁政发[2015]251号)、《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的要求。

⑤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20〕49号),本项目为一般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加强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本项目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三线一单”要求。

(1)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我国对实验动物等级实行四级标准,即普通动物(CV)、清洁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和无菌动物(GF),本项目实验对象小鼠、豚鼠、兔子、大鼠、荷兰猪、鸡、斑马鱼、兔子为清洁动物(CL)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两类。根据国家《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10)的要求,实验动物的环境共分为三类,即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其中普通环境适用于饲育普通级实验动物,屏障环境适用于饲育清洁级实验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隔离环境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悉生及无菌实验动物。普通环境无空气洁净度要求,屏障环境空气洁净度等级为1万级,隔离环境空气洁净度等级为5或7级。本项目改造SPF级动物实验室屏障系统(大、小鼠实验区)、普通级动物实验室开放系统(豚鼠、兔、小型猪实验区)。屏障系统和开放系统各自配套的如配备饲养间,解剖手术实验间,细胞实验间,普通实验间等。SPF级动物实验室屏障系统能够满足屏障环境空气洁净度等级7级的要求。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生物安全实验室所处理的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分微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BSL-1、BSL-2、BSL-3、BSL-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ABSL-1、ABSL-2、ABSL-3、ABSL-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本项目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ABSL-2,本项目不涉及三四级实验室。

表1-8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本项目无国家规定一类传染性疾病,淋球菌、疱疹病毒均不是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对试验研究人员无潜在的危害。本项目涉及的淋球菌、疱疹病毒的危害程度为第三类微生物,属于非高致病型病原微生物,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对应的实验室安全等级为二级。因此本项目的生物风险较低。

(2)与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匹配的条例、技术规范分析

9、与“两减六治三提升”环保专项行动方案相符性分析

10、与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防治要求的相符性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在医院于2000年5月在院内建设实验动物房项目(因当时环保意识淡薄且监管不严,未进行过环评和验收),因科研经费不足,该实验房于2014年已停用。

2000年至2014年期间,项目未发生过环境污染事件,未发生过居民投诉情况。

2014年至今,动物房一直闲置,设备已经搬出,原有项目污染已基本消除,无环境问题。现状照片如下: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玄武区位于南京市主城中部,面积80.97平方公里,东至仙鹤门、大朱庄、马群,与栖霞区、江宁区交界;南至中山东路、出中山门、至沧波门(苜蓿园、后庄除外),与秦淮区为邻;西至中山路、中央路全线,与鼓楼区隔街相望;北至东井亭、仙鹤门一线,与栖霞区连接。玄武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是国家重要的科研、电子、信息、文化、商务中心,华东地区现代服务业基地,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及众多省、市直机关所在地,也是东部战区、东部战区空军等部队首脑机关所在地。玄武区下辖七个街道,分别为新街口、玄武湖、玄武门、锁金村、红山、梅园和孝陵卫街道。玄武区内有著名的钟山风景区和玄武湖风景区,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绿化覆盖率达58%以上。六朝宫阙御苑、明朝南京故宫、明孝陵、太平天国天王府、总统府以及中山陵等名胜均在区域范围内。玄武区有重点古迹、文物保护点72处,是南京旅游景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2、地质、地形、地貌

南京市是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集中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长江横贯东西。境内高于海拔400米的山有钟山、老山和横山。本地区主要处于第四纪土层,在坳沟低耕土层下面,有一层厚度为4-13米的Q4亚粘土,其下为厚度3-9米的Q3亚粘土,Q3土层下为强风化沙岩。

项目所在地为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从地质上来说,该区域位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形隆起带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东延的复和部位,属元古代形成的华南地台。地标为新生代第四纪的松散沉积层堆积。该处地震烈度为6级。

3、气象

本项目所在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降雨量四季分配不均。冬半年(10~3月)受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盛行偏北风,降雨较少;夏半年(4~9月)受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性气团影响,盛行偏南风,降水丰富。尤其在春夏之交的5月底至6月,由于“极峰”移至长江流域一线而多“梅雨”。夏末秋初,受沿西北向移动的台风影响而多台风雨,全年无霜期222~224天,年日照时数1987~2170小时。

4、水文

南京市主城区西、北临长江,东倚钟山,面积243平方公里,地面标高大部分在6~10米,(吴淞高程),城内自西向东的草场门至鼓楼、北极阁、富贵山一线为城区南北两个主要汇水区的分水线,城北有金川河,西北护城河,南、北十里长沟等水系,城南有秦淮河,南玉带河等水系,全市河道长度90.6km。城内湖泊有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乌龙潭等。

城市河流、湖泊的主要功能是泄洪排涝,调蓄雨水,调节城市气候,美化环境。金川河分内外两河,内河长9.92公里,汇水面积11.56平方公里,外河全长2.9公里,经西北护城河与玄武湖相通,在下关宝塔桥附近入江,汇水面积60.24平方公里。金川河纵贯南京城区北部,与秦淮河同为城区两大水系,汇集城区北部地表径流和各类污水,是城北一条主要水道。

玄武湖本名桑泊,晋时名北湖,多有历代遗迹典故,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城市景观湖泊。全湖湖面被五个洲岛(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和长堤分隔,分为北湖、东南湖和西南湖,三湖之间以一桥之孔相通。玄武湖流域汇水面积27.5km2,湖面面积3.7km2,平均水深为1.14m。玄武湖是南京市区的主要蓄水库,尤其是暴雨季节,流域内大量雨水径流汇入,玄武湖纳洪蓄水,错锋外泻,在市区河道水量调节与防涝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玄武湖在南京的城市景观与城市生态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环洲总面积12.77公顷。环洲是一条形如玉环的陆洲,从南北两面伸入湖中,从南北两边伸向湖中拥抱着樱洲。又因其形曲如环而得名。碧波拍岸,细柳依依,微风拂来,宛如烟云舒卷,故有“环洲烟雨柳”之称。

5、生态

南京市地处北亚热带,现代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境内现有管束植物175科,630属,共1400余种。常见麻栎、栓皮栎、枫香、化香树、糯米椴等落叶阔叶林以及青冈、苦槠、冬青等常绿阔叶树种近50种;菰、何首乌等野生药用植物790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栖息、繁衍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鲟、扬子鳄、河鹿、江豚、鸳鸯、长耳鹗、短耳鹗等。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

建设项目位于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12号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院内,根据《2019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如下: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1空气质量达标区判定

根据2020年6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2019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全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55天,同比减少14天,达标率为69.9%,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其中,达到一级标准天数为55天,同比减少9天;未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为110天(其中,轻度污染97天,中度污染12天,重度污染1天),主要污染物为O3和PM2.5。各项污染物指标监测结果:PM2.5年均值为40μg/m3,超标0.14倍,下降4.8%;PM10年均值为69μg/m3,达标,同比下降2.8%;NO2年均值为42μg/m3,超标0.05倍,同比上升5.0%;SO2年均值为10μg/m3,达标,同比持平;CO日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为1.3毫克/立方米,达标,同比持平;O3日最大8小时值超标天数为69天,超标率为18.9%,同比增加6.3个百分点。

表3-12019年度南京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3-1,项目所在区NO2、PM2.5、O3超标,因此判定为不达标区。

表3-2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整治方案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2019年南京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纳入《江苏省“十三五”水环境质量考核目标》的22个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质优良(Ⅲ类及以上)断面比例100%,较上年提升18.2个百分点,无丧失使用功能(劣Ⅴ类)断面。

2019年,长江南京段干流水质总体状况为优,7个监测断面水质均符合Ⅱ类标准。玄武湖水质为Ⅳ类,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与上年相比,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2019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全市区域噪声监测点位539个。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3.6分贝,同比下降0.6分贝;郊区区域环境噪声53.5分贝,同比下降0.3分贝。

全市交通噪声监测点位246个。城区交通噪声均值为67.4分贝,同比下降0.3分贝,郊区交通噪声67.3分贝,同比上升0.4分贝。

全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28个。昼间噪声达标率为99.1%,同比持平,夜间噪声达标率为88.4%,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项目所在地区域噪声功能区划为2类。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该区域噪声现状达标。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3-3、3-4。

表3-3环境保护目标表(大气)

表3-4环境保护敏感目标表(地表水、噪声、生态)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南京市属于“两控区”的酸雨控制区。

根据《南京市大气功能区划分》,项目建设地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地区。SO2、NO2、PM10、CO、O3、PM2.5和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NH3、H2S、TVOC质量浓度参照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臭气浓度参照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标准。具体数值见下表:

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除pH外为mg/L)

3、声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南京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宁政发[2014]34号),建设项目所在地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表4-3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单位:dB(A)

1、废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废水依托医院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因此接管标准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氨氮、总磷、总氮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城北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中A标准。具体值见下表:

表4-4污水接管标准单位:mg/L(pH除外)

表4-5污水排放标准单位:mg/L(pH除外)

注*:氨氮指标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2、废气排放标准

本项目运营期间挥发性实验试剂主要为70%酒精、苯酚等,废气以VOCs计,参照执行天津市《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20)表1其他行业标准,动物房饲养恶臭气体氨气、硫化氢及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中排放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6。

表4-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

厂内VOCs无组织排放浓度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表4-7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

3、噪声排放标准

项目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具体标准见表4-8。

表4-8运营期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

4、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

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

1、总量控制因子

根据《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办[2011]71号),结合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因子,确定项目实施总量控制的因子。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应立足于实施清洁生产、污染物治理达标排放及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基本控制原则。根据总量控制要求及本项目工程分析确定,本项目排放的污染因子中纳入总量控制的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VOCs)。

2、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值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见下表:

表4-9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单位:t/a

废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有组织VOCs0.0038t/a、有组织氨气0.0010331t/a,有组织硫化氢0.0002583t/a;无组织VOCs0.0013t/a、无组织氨气0.0475kg/a,无组织氨气0.0003562t/a、无组织硫化氢0.0000891t/a。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接管量为207m3/a,其中COD0.01242t/a、NH3-N0.0009t/a;经城北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废水排放量为207m3/a,其中COD0.01035t/a、NH3-N0.0009t/a,在城北污水处理厂内平衡。

固废:外排量为零。

一、施工期工程分析

本项目位于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12号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院内,施工期主要是对设备进行搬运、安装,会产生少量固废、粉尘及噪声污染。其中固废统一收集处理;设备搬运安装都是在白天进行,且在室内;电钻切割开槽等工序产生的粉尘,通过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项目施工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属于局部、短期、可恢复性的,故本次环评不对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做详细分析。

二、运营期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图5-1项目研发药品体外筛选工艺流程节图

在研发药品体外筛选工序,主要是测定研发药品对细胞影响。实验操作全部在超净台中进行,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为细胞株、培养基等,将研发药物加入培养液定期观察分析,确定药品对细胞作用的。

在体外筛选过程主要的污染物为有机试剂挥发产生有机废气;细胞培养液全部转化为细胞培养废液及试剂瓶,废培养液经高压灭活后,作为危废收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2)研发药品药效研究

图5-2项目研发药品药效工艺流程节图

对研发药品进行药效实验,主要是测定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特性和初步疗效情况。通过外购SPF级别和清洁级实验动物皮下接种感染性细胞建模后进行饲养观察,然后对接种动物皮肤外给药或注射给药(部分为脉冲激光治疗),实验操作全部在超净台中进行,并观察实验记录结果。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小鼠均处以安乐死,动物尸体暂存于冰柜内,定期交第三方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置。

药效研究工序的主要污染物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尸体、废弃垫料、废弃的注射器针头等一次性实验固废以及洗涤器具所产生的清洗废水。

产污情况分析:

本项目依托医院食堂、运营期污染源主要产生于实验工作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等。根据项目的特点及生产情况,本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有:

废水:生活废水、淋浴废水、实验区废水(纯水制备废水、实验器具清洗废水、实验废液、实验室清洁废水、笼具清洗废水、养鱼废水等)。

废气:有机试剂挥发产生的有机废气、动物饲养产生的臭气。

固废:一般固废为:生活垃圾、废包装材料和废过滤材料;危险废物为:废垫料、动物粪便、食物残渣、实验废弃物、过期药品及试剂、实验废液、动物尸体、、废灯管等。

噪声: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来自实验仪器、空调外机噪声及通风设备噪声。

为了做好环境保护及废物的处理工作,把污染物排放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本项目应投入足够的环保治理经费,对“三废”污染源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

主要污染工序:

1、废气

本项目依托医院现有食堂,本次新增五名员工,油烟废气影响可忽略不计。本项目废气产排情况见表5-2、5-3。

本项目废水包括职工生活废水、养鱼废水、笼具清洗废水、纯水制备浓水、动物房清洁废水、淋浴废水、实验器具清洗废水和实验废水。

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2版)典型生活污水水质,本项目生活污水和食堂废水中各污染因子浓度如下:COD400mg/L,SS300mg/L,氨氮30mg/L,TP4mg/L,总氮70mg/L。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并接管。

表5-2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状况表

表5-3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状况表

表5-4建设项目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3、噪声

表5-5本项目主要高噪声设备一览表

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固废为:生活垃圾、废包装材料和废过滤材料;危险废物为:废垫料、动物粪便、食物残渣、实验废弃物、过期药品及试剂、实验废液、动物尸体、废灯管等。

(1)生活垃圾

本项目定员5人,按人均每天0.5kg计,产生生活垃圾约0.75t/a,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理。

(2)废包装材料

本项目废包装主要为原辅料包装使用的纸箱、塑料袋等,产生量约0.2t/a,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理。

(3)废过滤材料

纯水制备主要采取PP棉、滤芯、活性炭和RO膜过滤,其废过滤材料产生量约为0.01t/a,收集后混入生活垃圾处置。

(4)废垫料、动物粪便、食物残渣

包括动物笼具中产生废垫料以及动物排泄物、食物残渣,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垫料使用量为0.2t,最终全部进入固废。

动物产粪量约0.28t/a(含水约80%,小鼠0.001kg/d·只计,大鼠、豚鼠、荷兰猪0.002kg/d·只计,鸡、兔子0.004kg/d·只计),食物残渣产生量约为0.02t/a。饲养室产生的废垫料、动物粪便、食物残渣总量约为0.5t/a。

鉴于本项目涉及淋球菌培养和疱疹病毒动物试验,经查《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科教发[2006]15号),淋球菌、疱疹病毒的危害程度为第三类微生物,因此饲养室产生的废垫料、动物粪便、食物残渣属于危险废物,经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5)实验废弃物

主要为在试验过程过中产生的一次性废物,如废注射器、针头、手套、废口罩、试剂瓶等,产生量约为0.03t/a。属于危险废物,经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6)过期药品及试剂

在试剂药品存放过程中可能会失效,类比同类型项目,过期的药品试剂产生量约为0.01t/a。属于危险废物,经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7)实验废液

项目实验过程涉及产生的实验废试剂为1t/a,清洗废水产生量约为5t/a,细胞培养废液产生量约为0.01t/a,因此,实验废试剂、清洗废水、细胞培养废液为6.1t/a。属于危险废物,对实验后产生的细胞培养废液可能涉及微生物风险,环评要求采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活处理后再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8)动物尸体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使用小鼠规格为0.020~0.025kg/只,大鼠、豚鼠、荷兰猪规格0.2~0.3kg/只,鸡、兔子规格为0.5~1kg/只,按最大使用量计算,动物尸体产生量为0.25t/a,属于危险废物,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9)废灯管

光氧催化设备需定期更换灯管,该设备由供应厂商负责维护,废灯管由供应厂商更换并带走处置,本单位不处置,更换频次约为2年/次,每次更换量约为0.02t。

副产物属性及固体废物属性判定情况表5-6和5-7。

表5-6副产品产生情况及副产物属性判定汇总表

表5-7固体废物分析结果汇总表

危险废物分析汇总如下:

表5-8项目营运期危险废物分析结果汇总表

内容

类型

排放源(编号)

污染物名称

产生浓度

mg/m3

产生量

t/a

排放浓度

排放量

排放去向

大气污染物

动物房

VOCs

1.069

0.0385

0.107

0.0038

DA001排气筒高空排放

NH3

0.0786

0.0103310

0.0079

0.0010331

H2S

0.0197

0.0025827

0.0020

0.0002583

未被收集动物房废气

0.0013

周围大气

0.0003562

0.0000891

水污染物

mg/L

接管浓度

接管量

综合废水207t/a

COD

239.4

0.04956

60.00

0.01242

经市政污水管网接入城北污水处理厂

SS

122.0

0.02526

20.00

0.00414

NH3-N

8.7

0.0018

4.35

0.0009

TP

1.2

0.00024

0.58

0.00012

TN

20.3

0.0042

10.14

0.0021

LAS

3.7

0.00076

0.92

0.00019

固体废物

员工生活

生活垃圾

0.75

环卫定期清理

合理处置不外排

原材料外包装

废包装材料

0.2

纯水制备

废过滤材料

0.01

动物饲养

废垫料、动物粪便、食物残渣

0.5

危废间内暂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试验过程

实验废弃物

0.03

试剂药品存放

过期药品及试剂

试验、清洗

实验废液

6.1

动物处死

动物尸体

0.25

废气处理

废灯管

0.02t/次

维护单位自行带走

噪声

建设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风机、离心机、空调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经减振、墙体隔声等减噪措施和距离衰减,各厂界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为确保噪声达标在营运期加强监理。

达标排放

其他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使用院内现有动物房建设,施工期无须重新装修,主要为设备的调试和安装,污染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电锤和电钻等设备安装和调试产生噪声以及生活垃圾等。

(1)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噪声污染源主要为电锤、电钻等设备产生,声源强度在65~95dB(A),会造成局部时段边界噪声超标,因此,项目应该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管理制度,将噪声降低到最低水平;并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3)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故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废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1环境影响预测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5.3节工作等级的确定方法,结合项目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附录A推荐模型中的AERSCREEN模式计算项目污染源的最大环境影响,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1)Pmax及D10%的确定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定义如下:

(2)评价等级判别表

评价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

表7-1评价等级判别表

(2)污染源参数

主要废气污染源排放参数见下表:

表7-2主要废气污染源参数一览表(点源)

表7-3主要废气污染源参数一览表(矩形面源)

(3)项目参数

估算模式所用参数见表。

表7-4估算模型参数表

(4)评级工作等级确定、废气预测

本项目所有污染源的正常排放的污染物的Pmax和D10%预测结果如下:

表7-5Pmax和D10%预测和计算结果一览表

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Pmax小于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分级判据,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

1.2恶臭影响分析

(1)恶臭的产生

根据有关文献,引起恶臭的物质经鉴定有160种以上化合物。包括多种挥发性有机酸类(Acid)、醇类(Alcohls)、酚类(Phenols)、酮类(Kelones)、酯类(Esters)、胺类(Amines)、硫醇类(Mercaptans)以及含氮杂环类物质。其中主要有三大类化合物:挥发性脂肪酸、酚类化合物,吲哚。本动物房中的恶臭是由许多单一的臭气物质复合作用生成的。其中对环境危害最大的恶臭物质是NH3和H2S。

氨为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臭气,比空气轻,易溶于水。氨能刺激黏膜,引起黏膜充血,喉头水肿,氨吸入呼吸系统后,可引起上部呼吸道黏膜充血、支气管炎,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肺出血等。低浓度的氨可刺激三叉神经末稍,引起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兴奋。吸入肺部的氨,可通过肺泡上皮组织进入血液,引起血管中枢神经的反应,并与血红蛋白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的运氧功能。如果短期吸入少量的氨,可被体液吸收,变成尿素排出体外。而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刺激肌体组织,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症。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恶臭气体,比空气重,易溶于水。硫化氢的危害主要是刺激人的黏膜,当硫化氢接触到动物黏膜上的水分时,很快溶解并与黏液中的钠离子结合生成硫化钠,对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引起结膜炎,表现流泪、角膜混浊、畏光等症状,同时引起鼻炎、气管炎、咽喉灼伤,以至肺水肿。人若经常吸入低浓度的硫化氢,可出现植物性神经紊乱,偶然发生多发性神经炎。硫化氢在肺泡内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内,氧化成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等;游离在血液中的硫化氢,能和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使酶失去活性,以致影响细胞的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

(2)恶臭影响分析

本项目排放的硫化氢、氨均为恶臭污染物,本评价采用6级强度法对项目臭气影响进行分析。

表7-6臭气强度表示方法

表7-7恶臭污染物浓度与臭气强度响应关系

表7-8项目臭气强度分析

在6级强度中,2.5~3.5为环境标准值。由表7-8可知,在不考虑恶臭物质叠加影响的前提下,本项目正常排放的污染物臭气强度均不超过环境标准值,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同时,为进一步降低恶臭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加强周边绿化

绿化工程对改善环境质量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靠近住宅区一侧,应以完全消灭裸露地面为原则,广种花草树木,以降低恶臭污染的影响程度。

②加强恶臭污染源管理

笼具产生恶臭,整个动物房应做到密闭,并喷洒除臭剂,定期清洗笼具,对环境影响较小。

③科学喂养

本项目养殖饲料应采用理想蛋白质体系配方,以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醇制剂和植物提取液等活动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1.3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估算模型AERSCREEN初步预测,本项目各污染物占标率均小于10%,本项目各无组织废气排放无大气超标点,无须设置大气防护距离。

1.4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表7-9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核算表

表7-1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核算表

表7-11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核算表

1.5废气处理装置可行性分析

(1)废气处理装置工艺原理

①喷淋板式塔:是一种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的废气净化设备。处理氯化氢(HCl)气体、铬酸(H2CrO4)、硫酸雾(H2SO4)、氮氧化物(NOX)、氨气(NH3)、氟化物、碱性气体等水溶性气体。可广泛用于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镀、医药等行业废气的净化处理。

②植物除臭喷淋塔:植物型除臭剂是指以天然植物萃取液或者天然植物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除臭剂,它可以用于公共厕所与卫生间的除臭、垃圾处理过程(包括垃圾填埋场、垃圾堆肥场、垃圾转运站)除臭、污水处理除臭,也可以用于人体或宠物的除臭。

⑤双介质阻挡放电除臭:由正弦波型的交流高压电源驱动,随着供给电压的升高,系统中反应气体的状态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即会由绝缘状态逐渐至放电最后发生击穿。当供给的电压比较低时,虽然有些气体会有一些电离和游离扩散,但因含量太少电流太小,不足以使反应区内的气体出现等离子体反应,此时的电流为零。随着供给电压的逐渐提高,反应区域中的电子也随之增加,但未达到反应气体的击穿电压时,两电极间的电场比较低无法提供电子足够的能量使气体分子进行非弹性碰撞,缺乏非弹性碰撞的结果导致电子数不能大量增加,因此,反应气体仍然为绝缘状态,无法产生放电,此时的电流随着电极施加的电压提高而略有增加,但几乎为零。若继续提高供给电压,当两电极间的电场大到足够使气体分子进行非弹性碰撞时,气体将因为离子化的非弹性碰撞而大量增加,当空间中的电子密度高于一临界值时及帕邢击穿电压时,便产生许多微放电丝导通在两极之间,同时系统中可明显观察到发光的现象此时,电流会随着施加的电压提高而迅速增加。

本项目废气处理设备主要有以下特点:

1、高去除率:能高效去除挥发性有机物(VOCs)、硫化氢、氨气、硫醇类等主要污染物,以及各种恶臭味,除臭效率可达90%以上。具有强力杀灭空气中细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能力。

2、低耗节能:运行费用低廉,约为1‐5Wh/m3,即处理1千立方米的能耗为1-5度电。并且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专人管理和日常维护,只需作定期检查。

3、适应性强:可适应大气量、多种废气种类的净化处理,可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内正常运转。

4、设备使用寿命长:本设备由不锈钢材,铜材、石英玻璃、环氧树脂等材料组成,抗氧化性强,对酸、碱气体、潮湿环境等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

本项目废气产生量较小,浓度较低,根据本项目产生废气的特点,采用上述措施是现行有效且常用的方法,是合理的。

(2)经济可行性

本项目废气处理系统由专门设计单位设计,考虑到能耗、人工等其他运转成本装置处理年运行费用约1万元。占企业年税后利润甚微,处于可接受范围。可见,项目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成本与企业产值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具有经济可行性。

综上所述,本项目采取的废气治理措施在技术、经济方面均可行。

1.6风机及排气筒设置可行性分析

按照正常生产强度计算出废气量为15000万m3/h,本项目共设置有1台离心风机,项目废气通过风机收集后具有风量大、浓度低的特点,可满足项目废气处理。

a.高度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在动物房楼顶设置1个15m高工业废气排气筒。根据大气预测分析,污染因子在相应的预测模式下,厂界能达标,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要求,企业排气筒高度不应低于15m。当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5m以上。本项目生产车间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的建筑物均为低层建筑,生产车间的排气筒高度为15m,符合上述要求,并设置了采样平台及采样孔。因此,项目生产车间排气筒高度设置是合理可行的。

b.数量可行性分析

建设项目废气收集处理按照分类收集、统一排放的原则进行,项目排气筒数量的设置严格按照车间和工段分布来布置,尽可能减少排气筒数量。建设项目生产车间设置一根15m高的排气筒。排气筒布置时综合考虑了废气合并处理的适宜性、风量大小、排气筒检修对生产装置带来影响大小等因素,因此项目排气筒的数量设置是合理的。

c.出口风速合理性分析

经计算,本项目DA001排气筒烟气流速为14.74m/s,满足《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第5.3.5节“排气筒的出口直径应根据出口流速确定,流速宜取15m/s左右”的通用技术要求。

因此,本项目排气筒的设置是合理的。排气筒设置情况见表7-12。

表7-12项目排气筒设置情况一览表

建设项目废气正常排放时,周边区域TVOC、氨气、硫化氢等因子最大小时、日均、年均浓度增量均低于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综上所述,建设项目设置的排气筒是可行的。

1.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正常工况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贡献值较小,经估算模型AERSCREEN初步预测,本项目Pmax=0.009583%<1%,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因此,项目正常情况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影响可接受,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方案可行。

(2)项目厂界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厂界浓度限值,且厂界外大气污染物短期贡献浓度不超过环境质量浓度限值,所以本项目不需要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如下:

表7-13建设项目大气评价自查表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成后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

2.1厂区排水方案

本项目厂区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雨水排入雨水管网;职工生活废水60t/a经化粪池预处理;养鱼废水8t/a、笼具清洗废水20t/a经高温灭菌消毒预处理;纯水制备浓水17t/a、动物房清洁废水18t/a和淋浴废水84t/a经化粪池收集;所有预处理和收集后的废水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城北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尾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一级A标准后排入金川河。

2.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2.1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本项目为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见下表。

表7-14水污染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地表水等级判定

对照水污染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标准可知,本项目为评价等级为三级B,根据三级B评价范围要求,本项目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主要评价内容包括:

a)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

b)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可行性评价。

2.2.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

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应满足以下要求:

b)水动力影响、生态流量、水温影响减缓措施应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

c)涉及面源污染的,应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面源污染控制治理要求;

d)受纳水体环境质量达标区的建设项目选择废水处理措施或多方案比选时,应满足行业污染物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要求,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e)受纳水体环境质量不达标区的建设项目选择废水处理措施或多方案比选时,应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和替代源的削减方案要求、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及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中最佳可行技术要求,确保废水污染物达到最低排放强度和排放浓度,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本项目为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废水包括职工生活废水、养鱼废水、笼具清洗废水、纯水制备浓水、动物房清洁废水、淋浴废水、实验器具清洗废水和实验废水,可分为活毒废水、无毒废水和危险废物。

实验器具清洗废水和实验废水按危险废物管理;无毒废水包括职工生活废水、纯水制备浓水、动物房清洁废水、淋浴废水,经化粪池收集;活毒废水包括养鱼废水和笼具清洗废水,经高温灭菌罐杀毒灭菌处理,本项目活毒废水处理分为两个处理单元,一用一备,既能保证系统切换运行,又能保证一套系统出现故障时,另一套系统可以单独处理,高温杀菌时温度保持在115℃-137℃之间,能够有效的杀灭活微生物,高温灭菌后,进入换热器进行冷却,使最终出水温度低于45℃,最后进入排放收集井。

本项目所有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并消毒后接管,不直排;不涉及面源污染,因此本项目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

(2)依托水处理设施环境可行性分析

①依托医院现有污水处理站可行性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污水处理站位于院内,于2015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设计规模为260t/d,目前实际处理水量200t/d,主要工艺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除臭、接触消毒的方式,设计出水水质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18466-2005)排放标准。处理工艺流程图见7-1。

图7-1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流程图

本项目建成后污水排放量为207t/a(0.57t/d),占医院污水站余量的比率较小,本项目活毒废水已进行灭活杀菌,其他废水也经过化粪池收集预处理,水质可满足医院污水站设计进水要求,且医院内污水管网已建成,本项目直接将处理后的废水接入即可正常使用,因此本项目依托医院污水站可行。

②依托城北污水处理厂可行性分析

南京市城北污水处理厂位于鼓楼区金川河近入江口处西侧,设计处理规模30万m3/d,处理工艺采用一体化活性污泥法(Unitank工艺)工艺,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处理工艺流程图见7-2。

图7-2城北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图

②本项目利用现有污水管网,项目所在地污水管网已铺设到位,具备接管条件。南京城北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30万m3/d,留有余量近2万m3/d;本项目营运期全厂污水量为0.57m3/d,在南京城北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容量范围之内,对污水厂冲击负荷很小;项目废水水质简单,能够满足城北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可纳入城北污水处理厂处理。因

综上所述,本项目生活污水排入城北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是可行的,尾水的排放不会对纳污水体金川河水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2.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位于水环境质量达标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本项目为水污染影响三级B等级,接管城北污水处理厂,对城北污水处理厂接管可行性进行分析可知,本项目水量、水质等均符合城北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因此,本项目污水不直接对外排放,不会对当地地表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地表水影响可接受。

(2)污染源排放量与生态流量

①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表7-15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②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本项目所依托的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见表7-16。

表7-16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表7-17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表

③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

表7-18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

(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

表7-19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主要噪声为空调机组、离心机、风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其噪声源强70~80dB(A)。具体噪声源及源强见表7-20。

①室内点声源

噪声预测采用HJ2.4-2009附录A.1工业噪声预测模式。本项目设备均安装于车间内,属于室内点声源。

室内声源采用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法进行计算。先计算出某个室内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

然后计算出所有室内声源在围护结构处产生的i倍频带叠加声压级:

在室内近似为扩散声场时,按下式计算出靠近室外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将室外声源的声压级和透过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中心位置位于透声面积处的等效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

然后按室外声源预测方法计算预测点处的A声级。

②室外声源

在不能取得声源倍频带声功率级或倍频带声压级,只能获得A声功率级或某点的A声级时,可按下式作近似计算:

室外线源可分为若干线的分区,而每个线的分区可用处于中心位置的点声源表示。

③噪声贡献值计算

上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见HJ2.4-2009。

(2)预测结果

根据HJ2.4-2009“工业噪声预测模式”对本次噪声影响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见下表。预测点位于各厂界外1米。预测结果见表7-20。

根据预测数据,本项目周界厂界噪声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表1中2类标准。

综上,本项目通过厂区合理布局以及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可以维持周围声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中2类标准,不降低其功能级别。

表7-20厂界噪声预测

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固废为:生活垃圾、废包装材料和废过滤材料;危险废物为:废垫料、动物粪便、食物残渣、实验废弃物、过期药品及试剂、实验废液、动物尸体、废灯管等。其中,生活垃圾、废包装材料和废过滤材料由环卫定期清运处置,废垫料、动物粪便、食物残渣、实验废弃物、过期药品及试剂、实验废液、动物尸体等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废灯管由维护单位自行带走。各类固体废物均分类收集储存,各类废弃物不得混放。

4.1固体废物贮存场所(设施)环境影响分析

A、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废过滤材料和包装材料,可全部分类储存于垃圾桶。因此,项目一般工业固废的收集、贮存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B、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环境影响分析:废垫料、动物粪便、食物残渣、实验废弃物、过期药品及试剂、实验废液、动物尸体

本项目产生的废垫料、动物粪便、食物残渣、实验废弃物、过期药品及试剂、实验废液经高压灭活处后处置倒入分类收集桶,动物尸体装入专用尸体袋中存放于尸体冰柜,经分类收集暂存后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

本项目危废暂存区在动物房一层和二层西北侧,建筑面积为10m2,液体危废最大储存量为4t/a,其他固体危废最大储存量为2t/a。危废周期为半年至一年,预计每半年进行1次危废的处置,均小于存放点最大存储量。综上,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点存储能力可也满足要求。

危废暂存区选址所在区域地质结构稳定,地震强度4度,满足地震烈度不超过7级的要求;危废暂存区底部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项目危废暂存区不位于溶洞区或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响的地区;项目危废暂存区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危废暂存区做好防腐、防渗和防漏处理。本项目危废暂存区设置在远离雨、污排口的位置,危废暂存区四周与生产设备、生产工位保持一定距离,因此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点选址具有可行性。

①危险废物产生后用容器密封储存,并在容器显著位置张贴危险废物的标识。需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B/T2025-201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等文件要求在固废贮存场所设置环保标志。

②从源头分类:危险废物包装容器上标识明确;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且不同类废物间有明显的间隔。

③危险废物暂存场所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建设,设置防渗、防漏、防雨等措施。

④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及时运送至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运输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及江苏省对危险废物的运输要求。

⑥贮存场所地面须作硬化处理,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制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场所有雨棚、围堰或围墙;设置导排管道或渠道,贮存液态或半固态废物的,还需设置泄露液体收集装置;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装在危险废物的容器完好无损。

⑦加强危险储存场所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包装桶破损、倾倒等情况发生,防止出现危险废物渗漏、挥发出有机废气等二次污染情况。

⑧危废暂存场所应配备通讯设备、照明设施和消防设施;在出入口、设施内部等关键位置设置视频监控,并与中控室联网。

表7-21建设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表

4.2运输过程的环境影响分析

①运输单位资质要求:本项目危险废物运输由持有危险废物运输许可证的单位按照许可范围组织实施,承担危险废物运输的单位获得交通运输部门颁发的危险货物运输资质,采用公路运输方式。

②危险废物包装要求:运输车辆有明显标识专车专用,禁止混装其他物品,单独收集,密闭运输,驾驶人员需进行专业培训;随车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应急用具,悬挂危险品运输标志;确保废弃物包装完好,若有破损或密封不严,及时更换,更换包装作危废处置;禁止混合运输性质不相容或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废,运输车辆禁止人货混载。

③电子化手段实现全程监控。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均安装GPS,运输路径全程记录,危险废物出厂前开具电子联单,运输至处置单位后,经处置单位确认接收,全程可查,避免中途出现抛洒及非法处置的可能。

4.3委托利用或处置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危废均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危废处置单位均具有合法的安全、环保手续。项目产生危险废物由具有相应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类别和足够的利用处置能力的有资质单位处理。项目危险废物处理严格落实危险固废转移台账管理,危废暂存区采取严格的、科学的防渗措施,并落实与处置单位签订危废处置协议,能实现合理处置零排放,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4.4固废环境管理与监测

B、建设单位应通过“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江苏省环保厅网站)进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将危险废物的实际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等情况纳入生产记录,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和企业内部产生和收集、贮存、转移等部门危险废物交接制度。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在转移危险废物前,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危险废物转移计划;经批准后,产生单位应当向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联单;

D、规范建设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并按照要求设置警告标志,危废包装、容器和贮存场所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有关要求张贴标识。

表7-2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4.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表1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导则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研发项目为“社会事业与服务业164、研发基地-其他”类,属于Ⅳ类项目。

结合项目区域地下水环境不敏感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未对Ⅳ类进行评价等级划分和未提出评价要求,本次评价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附录A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本项目为“其他行业”,属于为IV类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无需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7、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本环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J/T169-2018)要求对涉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7.1判定依据

根据TJ/T169-2018附录C.1.1,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对于长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计算。

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式(C.1)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

(1)1≤Q<10;(2)10≤Q<100;(3)Q≥100。

表7-23项目涉及危险物质q/Q值计算

由上表计算可知,项目Q值(0.00543)属于Q<1范围,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简单分析即可。

表7-24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注: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

7.2环境风险识别

本项目营运期中可能出现环境风险主要包括:

①各类药品危险化学品存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②危险废物收集、暂存、运输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③生物安全风险;

④人员操作失误可能引发的各种人为事故,包括设备错误运行可能产生的噪声、人为造成的设备损坏引发失火、爆炸等事故。

7.3风险防范措施

(1)危险化学品的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做到以下:

②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储存、保管、使用等需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之规定管理。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其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并定期检查库存,确保项目内的危险化学品和各类药品做到妥善管理。

③应针对本项目所使用的所有化学品建立管理档案,内容应包括理化性质、危险性质、急救措施和消防措施,根据化学品性质进行分类储存及管理。

(2)危险废物收集、暂存、运输过程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防发生环境风险事故:

①针对项目中所使用的原料进行筛选,列出危险废物名单,并针对每一项危废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容器破损、泄漏或发生火灾时,能迅速反应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将可能造成的损失减至最小。

②应建立危险废物台账,如实记载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利用、贮存、处置、流向等信息,跟踪记录危险废物在生产单位内部运转的整个流程。提高危险废物管理水平以及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数据的准确性。

③项目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确保危废得到妥善处置。项目危废暂存间应远离易爆、易燃品库,且暂存间内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毫米以上的空间。

(3)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①实验室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b、定期检查动物房饲养新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定期对废气处理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实验工作,待事故解决后,再进行实验;

c、动物尸体及组织应作为医疗废物,装入专用尸体袋中存放于尸体冰柜内,使用专用冰柜定期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运走。实验废液等经蒸汽高压锅灭菌后委托处置。

②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只进行P1、P2级别的生物实验,不进行P3、P4实验,实验室应严格按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10)、《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对一级生物实验室进行设计和日常管理。

环评要求,动物饲养区内一旦发生动物疫情,应立即上报,并对动物饲养区进行隔离和彻底消毒,对可能受感染的实验动物进行扑杀,产生的动物尸体、动物粪便和垫料按照危险废物处置。

(4)其他风险防范措施

不得随意增大危险化学品储存量或使用量,项目不得构成重大危险源;建立完善整个试验区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于项目各类危险废物,项目方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部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做好危险废物暂存间密闭和防渗漏工作,严格防止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落实每天消毒、灭菌,防止病源扩散。

项目建成后,企业须按照《关于做好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部门联动工作的意见》苏环办[2020]101号文要求,定期对废气治理装置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确保废气治理设施安全、稳定、有效运行,并于每月上旬将上月审查建设项目清单及时通知应急管理部门。

经过上述措施有效实施,现有项目环境风险较小,可接受。

7.4应急预案

建设单位应针对其特点,依据《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DB32T3795—2020)制定相对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演练,并从中发现问题,以不断完善预案,并定期组织学习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根据演习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应急队伍要进行专业培训,并要有培训记录和档案。同时,加强各应急专业队伍的建设,配有相应器材并确保设备性能完好,保证企业与区域应急预案衔接与联动有效。

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对风险事故警惕性不高,管理和防范意识欠缺所造成的。因此,本项目运行后,须加强事故防范措施的宣传教育,严格遵守事故防范措施及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项目的生产建设,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调查登记,将本项目风险事故发生概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针对应急救援,企业应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如防化服、灭火器、紧急喷淋装置等,当有事故发生时,能协助参与应急救援。

当有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程序应按以下所提:

①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应急措施,切断泄漏源、火源,控制事故扩大,同时通知中央控制室,根据事故类型、大小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③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通知当地生态环境局、医院、自来水公司等部门,协同事故救援与监控。

7.5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项目运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环境风险,但只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防范管理、应急措施,并在管理及运行中认真落实工程安全措施、消防措施及评价所提出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制订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则其运营期的环境风险可接受,并且其环境风险事故隐患可降至最低。

在加强监控、建立前述风险防范措施,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的情况下,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本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如下:

表7-2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本项目环境风险自查表如下:

表7-26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环境管理计划

本项目应设环境管理机构,运营期要确保环保设施的运行,并定期检查其效果,了解本项目的污染因子的变化情况,建立健全环保档案,为保护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作好组织和监督工作,环境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在项目筹备、设计和施工建设不同阶段,均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处理设施能够与生产工艺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②建立环境报告制度

③健全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检修、维护保养的作业规程和管理制度,将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一同纳入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范畴,落实责任人,建立管理台帐。避免擅自拆除或闲置现有的污染处理设施现象的发生,严禁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处理设施。

④建立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奖惩条例

建立并实施各级人员的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环境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设置环境保护奖惩条例,对爱护环保设施、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绩效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对环保观念淡薄,不按环保要求管理和操作,造成环保设施非正常损坏、发生污染事故以及浪费资源者予以相应的处罚。在公司内部形成注重环境管理,持续改进环境绩效的氛围。

⑤建立环境管理制度

⑥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本项目建成后,须及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办理申领排污许可证手续,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按证排污。

(2)自行监测计划

本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按要求定期开展项目内部的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若建设单位自己不具备监测条件,可委托当地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的结果,必须定期以报表的形式上报当地环保主管部门。

依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环境监测计划如下表7-27、7-28。

表7-27废气监测计划表

表7-28噪声监测计划表

本项目发生风险事故后可能需要监测的因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事故类型等因素确定最终的监测因子,具体的风险应急监测方案如下:

①大气环境监测

监测因子:SO2、NOx、PM10、VOCs。

监测布点:按事故发生时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考虑区域功能设置1个测点,厂界设监控点。

②水环境监测

监测因子:pH、COD、SS、NH3-N、TP、TN。

监测布点:在事故发生地及其下游布设若干采样点位,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

9、总量控制

根据《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办[2011]71)号)要求,该项目建设必须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取得排污指标后方可建设。根据对建设项目污染物的核算,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①废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有组织VOCs0.0038t/a、有组织氨气0.0010331t/a,有组织硫化氢0.0002583t/a;无组织VOCs0.0013t/a、无组织氨气0.0475kg/a,无组织氨气0.0003562t/a、无组织硫化氢0.0000891t/a。

②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接管量为207m3/a,其中COD0.01242t/a、NH3-N0.0009t/a;经城北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废水排放量为207m3/a,其中COD0.01035t/a、NH3-N0.0009t/a,在城北污水处理厂内平衡。

③固废:外排量为零。

10、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建设项目废水、废气、主要噪声源、固体废弃物堆放场所设置参照《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划化整治管理办法》(苏环控[97]122号)的规定,进行设置。

(1)废气排放口:本项目共设置1根排气筒,排气筒设永久性采样孔,安装用于监测采样用的采样平台,在醒目处设置标志牌。

(2)废水排放口:本项目实行雨污分流,设置1个雨水排放口,1个污水排放口,均依托已有。

(3)厂界噪声:参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规定,每年监测1天(昼夜各一次),设置环境噪声监测点,并在该处附近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4)固废:设置垃圾贮存箱、其他固废存储设施等暂存设施。

排放源

(编号)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污

染物

动物房废气

天津市《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20)表1其他行业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未被收集的动物房废气

辅助消毒装置、换风装置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附录A特别排放限值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无组织排放限值要求

综合废水

pH

活毒废水经高温灭菌罐预处理,无毒废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再全部进入医院污水站处理后接管

满足接管要求

均得到有效的处理及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项目设备噪声源在70dB(A)~80(A)之间,项目设备噪声经基础减振、建筑隔声降噪后,项目四厂界昼、夜间噪声排放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可达标排放。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本项目环保“三同时”措施见下表:

一、结论

1、工程概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在医院于2000年5月在院内建设实验动物房项目,2014年因科研经费不足,该实验房已停用。

项目位于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12号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院内,总投资1400

万元,建成后主要从事对研发药物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筛选。

2、产业政策分析结论

本项目行业属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M7340]。

3、规划相符及选址合理结论

项目符合三线一单要求;符合“两减六治三提升”环保专项行动方案、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防治要求。

4、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噪声:项目采用低噪声设备,通过合理布局,并经建筑隔音、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预测值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固废: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固废为:生活垃圾、废包装材料和废过滤材料;危险废物为:废垫料、动物粪便、食物残渣、实验废弃物、过期药品及试剂、实验废液、动物尸体、废灯管等。其中,生活垃圾、废包装材料和废过滤材料由环卫定期清运处置,废垫料、动物粪便、食物残渣、实验废弃物、过期药品及试剂、实验废液、动物尸体等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废灯管由维护单位自行带走。各类固体废物均分类收集储存,各类废弃物不得混放。

5、总量控制

6、总结论

上述评价结果是根据业主提供的生产规模、生产设备布局、工艺流程、原辅材料用量及与此对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排污情况基础上得出的,如果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品种、规模、工艺流程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排污情况有所变化,建设单位应按照环保部门要求另行申报。

二、建议和要求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管理,按照环保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确保各种污染都得到妥善处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并执行以下要求:

1、加强厂区环保设施的日常管理,强化环保设施的维修、保养,确保各项环保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行。

2、对污染物排放点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保证环保设备、设施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3、项目主要污染为废气污染、噪声污染,应加强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处置有效。

4、对厂内产生的固废应做到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严禁随意露天堆放。

5、项目仅可进行P1、P2级别的生物实验,不得进行P3、P4实验,并落实每天消毒、灭菌工作,防止病源扩散。

6、项目建设内容有所变动或平面布局有重大调整,应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申请环评。

预审意见:

公章

经办:签发:年月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审批意见:

注释

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2项目备案

附件3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附件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

附件5公示截图

附件6医院污水站工程验收证明书

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建设项目周边关系图

附图3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4建设项目与江苏省生态红线位置关系图

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THE END
1.动物房P2实验室改造项目环评(2021年新版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53页...表7 实验用动物一览表种类年用量单位储存方式试验后去向狗 90 只小动物临时饲养依托原有实验室二层SPF动物房注射药物后,在P2实验室内进行观察、记录。动物尸体经高压灭菌后暂存于冷柜冷藏,定期交由甘肃省危废中心处置。兔 160 只鸡 1800 只大鼠 1800 只小鼠 1800 只 6、劳动定员和工作天数本项目设员工10人,每天...https://m.book118.com/html/2021/1103/8031003054004031.shtm
2.2025年度动物房SOP操作规程.doc笼器具洗刷消毒间传递柜灭菌器清洁物品储备室清洁走廊动物房图-1物品进出动物房消毒、、灭菌、传递规范。,关好传递柜的门。。~2h后,用刷子清洗。洗毕,再用清水冲净,放入高压灭菌器灭菌。:通过双门高压灭菌器,高压灭菌器的一扇门打开時,另一扇门必须关闭。:小而少許的物品(不合适高压)采用本法传递。首先物品表面...https://m.taodocs.com/p-1114376890.html
1.双扉穿墙式灭菌器根据灭菌器排除灭菌舱内冷空气的方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分为下排气式灭菌器和预真空式灭菌器。 我们以国内外比较受用户喜爱的日本原装进口alp高压灭菌器的型号(以最常用的54l 为举例,还有85l,105l等多种型号可选,欢迎咨询)为例说明,根据用户灭菌的类型进行相关选择如下: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对于重力置换排气压力...https://www.instrument.com.cn/zhuti/44763.html
2.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2024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本次公开的采购意向是本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初步安排,具体采购项目情况以相关采购公告和采购文件为准。 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2024年7月23日https://yjj.sh.gov.cn/ghcw/20240723/2f0ea14a7f99417fa9f8db6433ffcb73.html
3.安全检测实验室12篇(全文)你未作答 标准答案: C 81、[单选题]对动物实验室的器材进行消毒灭菌效果最好的设备是什么?(分值1.0) ? A.热水器 B.紫外线灯 C.臭氧发生器 D.高压灭菌柜 你未作答 标准答案: D 82、[单选题]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等实验中,哪种常见药品是致癌物质?实验中不能让药品接触到皮肤上。(分值1.0...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jjh7i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