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着急上火,第一反应就是跺脚。跺上几下,气就消了大半。其实跺脚是人体的自救行为,在跺脚的过程中,“气”就会自然而然的被“震出体外”。
不过,跺脚看似简单,里面的窍门却不少!跺得不对反而会伤身体,跺脚的正确姿势是什么样的?有啥注意事项?
经常跺脚的九大好处1促进血液循环
人体中的循环畅通是非常重要的,中医认为,人体百分之八十的疾病,都是因微循环系统受阻造成的。微循环不通造成血液滞留,无法将毒素排出体外,就容易引发各种病症。跺脚的时候,促进了血液循环,毒素便不会堆积。血液畅通则百病不生。
2消闷气
脚底有着“消气穴”,比如太冲穴。它是肝经上最为重要的穴位,有补虚泻实的双向作用。经常跺脚,可以震动穴位,有助于平息肝阳,跺走身体闷气。
3辅助纠正驼背
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通过刺激脚后跟就可以拉伸肌肉,有效的纠正驼背。
4缓解小便不畅
小便不畅,可能是由于膀胱气化不利所造成的。而脚背外侧即是膀胱经所循行之处,如果坚持跺脚就可以使膀胱更加健康。
5缓解压力
6补助肾气
脚跟与人体的肾经关系密切,跺脚实际上是刺激了肾经穴位。随着年龄增大肾气就变得虚弱,往往有怕冷畏寒、足部冷痛、下肢浮肿等症状。跺脚就可以补足肾气,以促进肾气的通阳气化作用。
7缓解手脚冰凉
中医中有个词叫阳随阴降,跺脚可以把气往下引,跺完脚后,脚上热乎乎的,气血下行了,血液流动更快,所以手脚冰凉的问题就解决了。
8预防中风
中医认为,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肾经而下归于足底,如果出现面红、头晕、手足发麻、血压升高明显等中风先兆,这时要及时地预防。跺脚可以潜阳,引火下行,有效预防中风。
9防止静脉曲张
跺脚是很不错的有氧运动,能让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人的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跺脚姿势不对易受伤
警惕4个错误方式
●抬脚过高:
有的人觉得高抬脚才能使上劲。脚抬得越高,跺下去越有力,效果越好。其实抬脚过高易导致我们下盘不稳,容易摔倒。
●落脚不实:
跺脚落地时劲力只停留在地表面,没有实用价值。正确的跺脚落地后,劲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声音沉闷、浑厚,听起来声音像是从地下发出的。
●力点不明:
跺脚时脚趾、脚掌、脚跟、脚掌外侧等部位用力不清,或产生错误的局部用力,易造成脚跟、踝等部位损伤。在练习跺脚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需求和用途,而使着力点有所变化。
●劲力不合:
跺脚不应该只是腿脚局部用力的动作,而是整体发力时把腿脚催下去的。腿脚用力与整体劲力、擤气不协调,会致使内气不能下贯,劲力无法下沉。所以跺脚这个简单的小动作也要受整体劲力的支配。
跺脚,就要这样跺~1
放脚跺脚法
采用坐姿或站姿进行,可选择五种不同的着地方式进行跺脚。
1.前脚掌跺地法;
2.脚外侧跺地法;
3.脚跟跺地法;
4.脚内侧跺地法;
5.全脚跺地法。
动作要点:将脚抬离地面四五十厘米,跺下来,使全身得到震动。这样左脚跺完,再换右脚,也可以双脚轮流跺。
2
走路跺脚法
在走路的过程中,有意跺脚,并用脚的不同着地部位进行。方法同放脚跺脚法。
3
后退跺脚法
后退走的过程中,运用跺脚方法,着地脚部位可取:
1.脚前掌外侧;
2.脚外侧;
3.脚前掌过渡到全脚掌;
4.脚外侧过渡到全脚掌。
在做后退走练习前,需事先了解所用场地情况后再做上述练习。
一般跺脚3~5分钟,以跺到脚发麻、发热、发胀时为宜,此时会全身发热,感觉很舒畅。
跺脚的3个注意事项1.跺脚的强度、次数、力度等,要因人而异,适可而止。太过剧烈的跺脚会伤及膝关节,尤其是对骨质疏松的退休族而言,不适宜太过剧烈的运动。
2.身体不适或者腿有炎症时勿跺脚。
3.做完锻炼后,一定要做腿部肌肉的放松练习。例如搓揉腿肚法,双手手掌紧夹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即可。
鱼缸里长蛋白虫了水太肥了怎么解决,清楚鱼缸蛋白虫有效方法有蛋白虫说明你的鱼缸里的水“肥”了原因:1.喂食过量2.过滤力度欠缺解决方法勤换水,缸壁上的蛋白虫可以用毛巾擦掉,之后就要减少投食,增加过滤力度。清道夫治标不治本。
鱼缸里有蛋白虫怎么办蛋白虫表示水质不好,喂食过多。建议:少喂食,加快换水频率。
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疗少白头?“少白头”食疗三法
黑芝麻治疗由于肝肾虚弱所引起的头发早白。食用方法:取黑芝麻25克,炒熟后捣碎,加适量大米煮成粥,每天一次食用,对“少白头”变黑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枸杞子治疗因头昏眼花引起的“少白头”。食用方法:煎汤、炖食均可,每次9克~15克,长期服用。仙人粥何首乌30克~60克,红枣5枚,红糖10克,粳米60克。先将何首乌放入小砂锅内,煎取汁液,去渣后放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和红枣中,加水适量煮粥。粥熟后加入红糖即成。此粥有养血益肝、固精补肾、乌亮须发之功效,特别适用于头发早白和头发枯黄的青少年。每天一剂,分两次食用,连食7天~10天为一疗程,间隔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腹泻者不宜食用。
“瘊子”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疗?这种疾病叫做跖疣,它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从而越来越多。由于足底每天受力,再加上鞋的摩擦,所以跖疣非常容易自身接种传染;并且由于摩擦表面有很厚的角质层,给治疗带来困难,很难一次根治。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激光和外用药物。冷冻需要连续多次,每两周一次。激光容易残留部分,导致复发,因此不首选。如果非常多,可以用水晶膏和思可得等化学制剂来腐蚀局部皮肤,从而治疗。浅层X线放射治疗也有效,但现在很少有医院开展此业务。但同时民间有很多小偏方,贴两个试试看看。1、试着将蒜瓣切成小块,用以擦抹患处。先是猴子表面出现干痂,最后至完全脱落.2、取数十粒枸杞浸泡白酒中,月余后,用枸杞沾酒涂在瘊子上,每天坚持数次,健忘者可家里、单位都预备药液,轻者数日就好,重者几周痊愈,且不痛不痒。3、用手捏住螳螂颈部,使它的嘴对准瘊子,它马上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很快瘊子就被它吃掉,当然要流点儿血,但不疼。这时用清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并用纱布擦掉血迹,几分钟后不再流血,两二天伤口就会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