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是指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在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按养殖水域,水产养殖可分为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贝类养殖、虾类养殖、蟹类养殖、藻类养殖等;按养殖方式,可分为精养、粗养、单养、混养、工厂化养殖等。
二、行业政策
三、发展历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生着巨大变化,从农户散养逐渐向规模化、科学化的生产管理发展。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渔业、设施渔业、数字渔业和智能渔业四个阶段。
四、行业壁垒
五、产业链
水产养殖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水产苗种、水产饲料、水产用药、养殖用具等环节;中游为水产养殖环节,主要包括鱼、虾、蟹、贝、藻及观赏鱼等水生动植物养殖;下游主要为水产品加工及水产品流通环节。
六、行业现状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市场需求增长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水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此外,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产品的出口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许多国家的水产养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3)技术进步及产业链不断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产业链不断完善,包括种苗培育、饲料生产、药物供应、水产品加工等环节都得到了有效保障。这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完整的产业链支持。
2、不利因素
(1)水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区的水产养殖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缺乏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落后也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品牌意思缺乏,产品同质化严重
一些养殖户和企业过于追求产量,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导致养殖品种和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和品牌建设机制,一些低质量的产品充斥市场,影响了行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3)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
水产养殖行业需要大量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由于技术研发和设备投入成本较高,许多养殖户和企业难以承受。此外,信息化程度低也制约了行业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八、竞争格局
我国水产养殖企业多以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为主,规模化的大型企业较少,市场集中度较低。但随着农村劳动人口的减少,以及我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技术化要求不断升高,我国水产品养殖行业的集约化程度也将有所提升。具体来看,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主要领先企业有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等。
九、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将朝生态养殖和绿色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多元化和特色化、产业链整合和协同发展的方向发展。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将推动生态养殖和绿色发展成为重要趋势。同时,科技的发展将促进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将促使水产养殖行业向多元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并加强产业链整合和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2016年我国水产养殖设备中的增氧机保有量299.79万台,投饲机保有量98.61万台,到2022年增氧机保有量达到了360.66万台,投饲机保有量106.25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