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水环境原位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三重功效的水产养殖微生物底质改良剂。
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三重功效的水产养殖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仍能保持高活菌含量并且在池塘底部低溶氧条件仍能高效发挥其作用。可分解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质,抑制病原微生物;将水体中的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可以将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脱离水体,降低水体亚硝酸盐氮含量;可以螯合重金属离子,降低重金属毒性,具有改底、调水、解毒三重功效,全方位立体改善水体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效果实现的:一种具有三重功效的水产养殖微生物底质改良剂,按照质量比包括如下组份:沸石粉1-3份;膨润土2-8份;硅藻土0.5-4份;聚谷氨酸粉剂1-3份和复合益生菌菌粉2-8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复合益生菌菌粉按照质量比包括如下组份:丁酸梭菌原菌粉2-8份;凝结芽孢杆菌2-8份;粪肠球菌原菌粉1-4份;巨大芽孢杆菌1-4份和反硝化细菌0.5-4份。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底质改良剂的总活菌含量5×108-5×109cfu/g
进一步地,所述的丁酸梭菌原菌粉的活菌含量为1×1010cfu/g;凝结芽孢杆菌的活菌含量为1×1010cfu/g;粪肠球菌的活菌含量为1×1010cfu/g;巨大芽孢杆菌的活菌含量为1×1010cfu/g;反硝化细菌的活菌含量为1×1010cfu/g。
进一步地,所述的聚谷氨酸粉剂中γ-聚谷氨酸的含量为80g/kg。
具有三重功效的水产养殖微生物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重量配比称取沸石粉、膨润土、硅藻土、聚谷氨酸粉剂、复合益生菌菌粉,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经圆盘造粒、过筛、干燥、分装得到具有三重功效的水产养殖微生物底质改良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复合益生菌菌粉按以下工艺制备:丁酸梭菌原菌粉、凝结芽孢杆菌原菌粉、巨大芽孢杆菌原菌粉均由液态发酵工艺生产生产,工艺过程包括:菌种提纯、种子培养、主发酵罐培养等工艺,以豆粕、玉米、鼓皮为培养基,再添加培养基总量1%的蔗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b族维生素,然后在25-35℃下培养28-36小时获得菌液。丁酸梭菌原菌粉、凝结芽孢杆菌原菌粉、巨大芽孢杆菌原菌粉经喷雾干燥获得,粪肠球菌和反硝化细菌经冷冻干燥获得,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菌粉混合均匀后得复合益生菌菌粉。
进一步地,聚谷氨酸粉剂按下述工艺制备:聚谷氨酸由江苏远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获得,以麦芽糖、大豆浆、谷氨酸钠、k2hpo4、mgso4·7h20为培养基,添加3%的nacl以有效阻止发泡,在37℃培养4d,调节ph值,过滤,滤液加入到3倍体积的乙醇中,收集沉淀获得聚谷氨酸粉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制得的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为黄白色类球形颗粒,活菌含量为5×108-5×109cfu/g。适用于鱼虾蟹贝等水产动物育苗池和养成池水质或底质改良,尤其适合池塘底部淤泥多,底部溶氧较低的池塘。
上述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的用法用量为:全池均匀抛撒,每亩用400-500g,每10-15天使用一次。当水质老化或池底淤泥较厚时,每亩使用800-1000g,每7-10天使用一次。
丁酸梭菌为严格厌氧菌,凝结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为兼性厌氧菌,这三种有益菌可以在池塘水体底部和淤泥中低溶氧条件下大量繁殖生长,分解养殖水体底部的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转化为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类,促进水体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蓄积。此外,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抑菌物质,抑制池塘底部和水体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具有一定预防疾病的作用。
丁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以芽孢形式存在,抗逆性强,可长期保持生物活性,克服了传统乳酸菌类底改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活菌数下降快的问题。丁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可在池塘水体底部和淤泥中低溶氧条件下大量繁殖生长,克服了以好氧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底改无法适应池塘底部环境条件的问题。
反硝化细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水产养殖池塘底部厌氧条件下可将水体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溢出水体,具有生物脱氮的作用,减少亚硝酸盐的蓄积和向水体中释放,从根本上缓解水体氮素污染问题,防止水产动物亚硝酸盐中毒。
巨大芽孢杆菌又叫解磷菌,可将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为浮游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必须的无机磷元素,促进水体磷的循环,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减少磷肥的使用量。
γ-聚谷氨酸是一种由l-谷氨酸和d-谷氨酸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的聚合物,含有大量酰胺键和可游离的羧基,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和螯合性,研究表明其对pb2+、cr3+、ni2+、cu2+和mn2+均具有很强的螯合作用。使用聚谷氨酸可降低养殖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含量,防止重金属离子在养殖动物体内蓄积,提高水产品品质。
将上述几种微生物和聚过氨酸粉剂配合使用一方面可降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的蓄积,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具有改底和解毒的作用。另一方面,巨大芽孢杆菌可以将水体中的无效磷转化为有效磷,提高磷的利用率,具有培养藻类调节水质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水体环境。
本发明的新型高效水产养殖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具有如下功效:
1、优化水体底部环境:有益菌作用于池底,迅速减少因水质恶化或施肥过量产生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消除水色过黑及底泥发臭、发热、黄泥水或泥浆水等现象。
2、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将池底的有机污染物分解转化为有益藻类生长的营养物质,促进有益藻类生长,使水体达到菌藻平衡。降低池底还原性物质的含量,提高池底的氧化还原电位,间接增加水体溶氧。
3、抑制病原细菌繁殖:有益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抑菌素,抑制池底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净化底质。
4、降低重金属毒性:将重金属离子吸附与池塘底部,降低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缓解因重金属中毒引起的浮头、厌食等症状。
5、保持优良水质:定期使用有效抑制青苔及蓝藻的发生,确保水质保持“爽、嫩、鲜、活”的优良状态。
本发明在生产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如下:
1、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防止阳光直晒。
2、应避免与化学类抗菌杀虫药物一起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下述实施例中,丁酸梭菌原菌粉、凝结芽孢杆菌原菌粉、粪肠球菌原菌粉、巨大芽孢杆原菌粉、反硝化细菌原菌粉和聚谷氨酸粉剂为江苏远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实施例1
丁酸梭菌菌粉、凝结芽孢杆菌菌粉、反硝化细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菌粉、粪肠球菌菌粉活菌含量均为1×1010cfu/g。
按重量称取丁酸梭菌原菌粉3份;凝结芽孢杆菌3份;粪肠球菌原菌粉1.5份;巨大芽孢杆菌1.5份;反硝化细菌1份混合均匀后得复合菌粉。
按重量称取沸石粉2份;膨润土3份;硅藻土1份;聚谷氨酸粉剂1份;复合益生菌菌粉3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经圆盘造粒、过筛、干燥、分装得到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
按照每7天使用一次,每亩水面一米水深使用800g,将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直接均匀抛撒至主养异育银鲫的鱼塘进行水质改良。
使用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处理前氨氮为0.8mg/l、亚硝酸盐为0.3mg/l,水体浑浊,处理后氨氮为0.1mg/l、亚硝酸盐为0.05mg/l,水色活、嫩、爽。
实施例2
菌粉活菌含量同实施例1。
按重量称取丁酸梭菌原菌粉4份;凝结芽孢杆菌2份;粪肠球菌原菌粉1份;巨大芽孢杆菌2份;反硝化细菌1份混合均匀后得复合菌粉。
按重量称取沸石粉1份;膨润土3.5份;硅藻土0.5份;聚谷氨酸粉剂1.5份;复合益生菌菌粉3.5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经圆盘造粒、过筛、干燥、分装得到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
按照每10天使用一次,每亩水面一米水深使用500g,将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直接均匀抛撒至主养河蟹的池塘进行水质改良。
使用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处理前氨氮为0.6mg/l、亚硝酸盐为0.3mg/l,水体浑浊,处理后氨氮为0.2mg/l、亚硝酸盐为0.1mg/l,水色活、嫩、爽。
实施例3
按重量称取丁酸梭菌原菌粉5份;凝结芽孢杆菌2.5份;粪肠球菌原菌粉1份;巨大芽孢杆菌1份;反硝化细菌0.5份混合均匀后得复合菌粉。
按重量称取沸石粉1.5份;膨润土2.5份;硅藻土1.5份;聚谷氨酸粉剂1份;复合益生菌菌粉3.5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经圆盘造粒、过筛、干燥、分装得到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
按照每10天使用一次,每亩水面一米水深使用1000g,将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直接均匀抛撒至主养罗氏沼虾的池塘进行水质改良。
使用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处理前氨氮为0.9mg/l、亚硝酸盐为0.23mg/l,处理后氨氮为0.1mg/l、亚硝酸盐为0.07mg/l,水色活、嫩、爽。
实施例4
按重量称取丁酸梭菌原菌粉2.5份;凝结芽孢杆菌3.5份;粪肠球菌原菌粉1.5份;巨大芽孢杆菌1.5份;反硝化细菌1份混合均匀后得复合菌粉。
按照每8天使用一次,每亩水面一米水深使用1000g,将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直接均匀抛撒至南美白对虾的池塘进行水质改良。
使用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处理前氨氮为0.85mg/l、亚硝酸盐为0.35mg/l,水体浑浊,处理后氨氮为0.15mg/l、亚硝酸盐为0.09mg/l,水色活、嫩、爽。
实施例5
按重量称取丁酸梭菌原菌粉3.5份;凝结芽孢杆菌2.5份;粪肠球菌原菌粉1.5份;巨大芽孢杆菌1份;反硝化细菌2份混合均匀后得复合菌粉。
按重量称取沸石粉3份;膨润土2.5份;硅藻土0.5份;聚谷氨酸粉剂1.5份;复合益生菌菌粉2.5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经圆盘造粒、过筛、干燥、分装得到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
按照每15天使用一次,每亩水面一米水深使用1000g,将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直接均匀抛撒至养殖小龙虾的池塘进行水质改良。
使用高效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处理前氨氮为0.6mg/l、亚硝酸盐为0.15mg/l,水体浑浊,处理后氨氮为0.06mg/l、亚硝酸盐为0.02mg/l,水色活、嫩、爽。
以上实施例均表明,本发明对水质恶化的各类养殖水体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