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保护修复实践的科学指引

海岸带作为陆地、海洋的交互作用地带,是保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引发了海洋环境恶化、红树林消失等生态退化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海岸带生态保护及修复。

日前,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了滨海盐沼、牡蛎礁、砂质海岸和海草床4类生态减灾修复手册(中英文版)。记者就手册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具体内容和解决难题、主要亮点等,采访了编制组负责人及手册主要编制专家。

有效指导海岸带保护修复

近年来,全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有序推进,取得了良好的减灾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滨海盐沼、牡蛎礁、砂质海岸、海草床等生态系统,拥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育幼、避敌的场所,具有天然的生态价值、社会服务功能,以及抵御台风风暴潮、固滩护岸等减灾功能,是天然的“海洋卫士”。

手册由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组织海洋减灾中心,以及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第四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编制和修订完成,旨在有效指导沿海地方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实践,使滨海盐沼等海岸带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减灾功能。同时手册还可以促进国际交流,为基于自然的减轻灾害风险提供中国方案。

手册从生态系统入手,对不同修复目标量身定制修复技术,并对后期管护以及构建综合防护体系做了充分说明。手册注重科普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图文并茂、通俗简明,为滨海盐沼、牡蛎礁、砂质海岸、海草床4类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所遇到的共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坚持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

编制组负责人、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研究员陈新平介绍,该系列手册基于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的理念,系统阐述了本底调查、生态问题诊断、修复目标和修复措施制定及跟踪监测、效果评估和适应性管理等生态减灾修复全链条、全过程所需的技术,建立多类型、多维度、多场景修复方法。

以《滨海盐沼生态减灾修复手册》为例,滨海盐沼湿地修复的总体目标是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逐步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状态。同时,立足滨海盐沼修复区域的空间资源禀赋,设计最优的盐沼植被带宽度和植株密度等参数,综合采用分区种植、逐级消浪、植物群落空间优化配置等技术,构建基于盐沼植被的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手册详细介绍了以减灾效果最优为目标的滨海盐沼分区种植技术,阐述了基于自然的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构建模式,并给出海岸带综合防护系统示意图。

建立多场景生态减灾修复方法

陈新平介绍,针对芦苇、盐地碱蓬、海三棱藨草、短叶茳芏等我国本土主要盐沼植物类型,《滨海盐沼生态减灾修复手册》提出湿地水文水动力条件和微地形整饰等生境修复技术,形成滨海盐沼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循环,建立多类型、多维度、多场景修复方法,构建基于自然的、地貌与生态相融合的、全断面空间配置的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例如,黄河口区域通过潮沟疏通、微地形改造、本土盐沼修复等生态减灾修复技术,构建了潮滩-植被-海堤的综合防护体系,提升了海岸带防灾减灾的韧性,促进了海洋生态与减灾的协同增效。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孙丽介绍,《牡蛎礁生态减灾修复手册》在国内外已经实施的大量牡蛎礁修复项目基础上,总结关键修复技术,主要针对牡蛎礁退化、受损、破坏等问题,提出了构建人工礁体、补充牡蛎成体、补充牡蛎稚贝等人工辅助的修复措施,以及重建性修复措施。这些修复技术已经应用于近年来我国各省份实施的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中,有研究表明,在水深0.5米~1.0米的浅海区域,当牡蛎礁顶部在海平面以下0.3米~0.5米时,能够降低30%~50%的波高。

“我们希望在尊重自然属性、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尽可能少的人工干预,来提高牡蛎固着率和稚贝成活率,为牡蛎礁修复工作提供指引。”孙丽表示。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戚洪帅介绍,《砂质海岸生态减灾修复手册》介绍了“海滩﹢沙丘”多空间配置的海岸地貌系统综合减灾修复技术,把底栖生物和后滨植被等生态因子纳入生态减灾修复全过程,实现砂质海岸生态减灾的协同增效。例如,厦门会展中心海岸通过综合运用海滩养护、连岛沙坝式管涵端头设计,以及后滨沙地植被修复等技术,成功营造优质滨海沙滩岸线,在抵御超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州滨海新城下沙海岸通过恢复乔-灌-草多层级后滨植被生态系统,营造波状起伏的“多峰”沙丘地貌形态,构建了“防护林-后滨沙丘-沙生植被-海滩”的地貌-生态相融合的海岸减灾自然防护屏障。

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于硕介绍,《海草床生态减灾修复手册》,依据我国海草床南北分布的差异及物种多样等特点,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种”施策的修复策略,通过生境改造、优化分株移植与固定方式、有性扩繁等修复技术,以提高生态减灾修复效率。同时提供了国内外多个海草修复经典案例,为我国海草床生态减灾修复提供引导和借鉴。

推动构建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

“滨海盐沼、牡蛎礁、砂质海岸和海草床4类生态减灾修复手册创新性提出了‘地貌养护﹢生境修复﹢生态恢复’的地貌与生态相融合的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构建技术,形成基于生态系统的自海向陆的安全屏障体系。”陈新平说。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THE END
1.对虾的精心管养,营造良好的人工生态环境对虾的精心管养,营造良好的人工生态环境,投苗后,虾池环境就处在人为状态之中,如何使虾池人工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使池中藻相、菌相和浮游动物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确保虾池各项水化指标在规定范围之内,有利于防治病害,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这是管养的 ...https://www.gzbnzw.com/article-20876-1.html
2.水体生态修复实施方案.docx四、预期效果与可持续性通过实施上述方案,预期能够实现水体水质的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生态功能增强。长期来看,生态修复将为周边地区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如水源涵养、洪水调节、生物栖息地等。可持续性方面,修复项目的成功依赖于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水体生态的良性循环。项目...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457768.html
3.水产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鱼菜共生技术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位水体的渔获量也随之增加,但大量的饲料投入和鱼类代谢产物的积累导致池塘内源性污染加重,养殖废水的排放也大大加剧了周围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因此,池塘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资源利用率高、绿色且可持续发展的鱼菜共生技术不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还在国内外得到了...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819/07/32730899_1044445534.shtml
1.我所两项技术入选2024年海洋生态修复创新应用技术成果名录近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推介了2024海洋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成果35项,我所环境室申报的“微生态活水生态净化与多营养级海水养殖尾水生态修复技术”和“藻基微颗粒复合高效净污菌群水生态修复技术”成功入选,标志着我所在海洋、河湖水体生态修复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取得重要进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推广效应。 http://isdmu.com.cn/news_article.html?news_id=2370
2.水环境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常见问题工程修复是指通过建设工程设施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例如,修建湿地、养殖池塘等工程设施,通过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湿地修复 湿地是一种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湿地修复通过修建湿地...http://www.zbsthj.com/news/xw3/173.html
3.安徽师范大学淡水生态与绿色水产养殖创新团队与南陵县绿润种养...依托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师范大学淡水生态与绿色水产养殖创新团队(省“115”产业创新团队)针对水产养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水产养殖业难题,研发了“复合碳源和立体分层脱氮组合菌剂”技术。该技术利用高效“脱氮组合菌剂”及“脱氮菌偏向性复合碳源”将水体中的氮素转化为气态氮,从...https://www.ahnu.edu.cn/info/1123/54678.htm
4.洪湖水质被指“史上最差”!剖析水产养殖废水的特点和解决之道剖析水产养殖废水的特点和解决之道 “洪湖这两年达到史上最差水质。”近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湖北省发现,洪湖水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退化问题突出。 根据以往的公开信息显示,洪湖并不是第一次被点名。自2017年4月以来,八年间中央环保督察组已4次向湖北指出洪湖水问题,但洪湖水质恶化的趋势却未遏制,2021...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48910.html
5.水体修复技术(精选十篇)生物浮岛主要是在景观水体中投入一个临时性的人工设施,在水体中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通过该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将有机物进行分解,最后形成简单的含C、N、P等的无机物,来达到水体修复的目的[5]。目前,较为成功地使用生物浮岛修复技术的如滇池草海水域生态修复工程,如图3所示。在滇池草海水域工程中,建设面积达...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bl4610.html
6.水产养殖生态学《水产养殖生态学(第2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认定的水产学科研究生教育7部核心教材之一,主要介绍水生经济生物及其养殖生产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阐释水产养殖模式(系统)的构建原理。《水产养殖生态学(第2版)》第二版除对版内容进行系统性完善外,也更适应国际化教育需要。《水产养殖生态学(第2版)》的...https://www.scnjw.com/.content/myarticle/myarticle/5bede73d-7284-11ec-9d99-04d9f5394155/
7.水族馆养殖水环境修复简述观赏鱼类养殖水环境修复是对健康生态养殖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水资源最大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按修复位置可分为原位生态修复和异位生态修复,水族馆水体的修复可在原位或异位进行。目前,国内外对水产养殖环境修复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初步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水族馆行业的水环境修复,这种综合性的探索还很匮乏,本文...http://www.yc6318.cn/aqwz/aritcle1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