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公告,自2024年12月1日起:
●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59项产品,取消出口退税。
●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等209项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不少外贸人,天塌了。
文末附涨价通知模板、英文版通知截图,记得看到最后。
一、为什么取消/下调出口退税?
1.淘汰过剩产能,倒逼升级
有外贸人惊呼:利润全靠退税支撑!现在取消了,我们也崩盘了。但是,这样的企业,还有价值吗?
此次取消出口退税的对象多为铜铝初级加工产品,具有两个特点:
●产业附加值不高,价格透明,企业依赖出口退税政策,缺乏自主创新动力。
●属于能源密集型行业,高耗能、高污染,价格又上不去,费力不讨好。
调低出口退税率的产品,比如电池、光伏等也存在产能过剩现象。
此次调整,一方面可以限制或淘汰过剩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优化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取消了退税,倒逼企业向深加工、高质量、高价值方向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2.应对贸易摩擦国家退出口税本意是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国际竞争力。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大一部分退税都补贴给了外国人。离谱到什么程度?有的企业,还要把退税点让给国外客户。
自己人累死累活,给别国客户便宜货,帮助他国缓解通胀。
在得了便宜的情况下,某些国家的政府层面却指责中国产能过剩搞倾销、强调中国滥用补贴扰乱市场秩序。特朗普更是声称要给中国所有产品加征60%关税。
国家花了大价钱,外贸商价格内卷,采购商觉得还能再便宜,国外政府搞贸易战,费力不讨好。
不如取消/调低出口退税,一举三得:
●降低国外贸易摩擦风险,安抚贸易伙伴;
●制衡海外不合理贸易关税,反正你要加税,不如我自己先减少退税;
●利于价格提升至合理水平,毕竟海外市场对我国铝材等产品的需求量较大,一时找不到替代。
3.缓解财政压力
据财政部官网消息,2024年1-10月,全国税收收入150782亿元,同比下降4.5%。其中,国内增值税56619亿元,同比下降5.1%。出口退税16958亿元,同比增长9.9%。
曾经,这些钱花出去,能带回来更多的外汇、促进经济发展,花了就花了。但是,当前,已经从与其他国家抢市场,变成了国人之间窝内斗。出口退税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弱。
再加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的挑战。因此,政策逐渐转向“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
二、外贸企业应该怎么做?
注意两点:
●取消和调低出口退税,是以报关单注明的出口日期界定;
尊敬的[客户姓名],
Iamwritingtoinformyouaboutanimportantpolicychangethatimpactsourpricingstructure.TheChinesegovernmentrecentlyannouncedthecancellationofexporttaxrebatesforcertainproducts,including[specificproductcategory,e.g.,aluminummaterials],effectiveDecember1,2024.
我写信是想通知您一项对我们价格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变更。中国政府最近宣布,从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对某些产品(包括[具体产品类别,例如:铝材料])的出口退税。
Asaresultofthispolicyadjustment,ournewpricefor[specificproduct]willbe[newprice,e.g.,$XX/unit],effectivefromDecember1,2024.Wehaveworkedhardtokeepthisincreasetoaminimumandensurethecontinueddeliveryofhigh-qualityproductsandservices.
由于这一政策调整,我们对[具体产品]的新价格将从2024年12月1日起调整为[新价格,例如:每单位XX元]。我们已竭尽全力将此次价格增长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确保继续为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Wevalueyourunderstandingandcontinuedsupportduringthistransition.Ifyouhaveanyquestionsregardingthenewpricingorwouldliketodiscussupcomingorders,pleasefeelfreetocontactusatanytime.
我们非常珍视您在此过渡期间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您对新的价格有任何疑问,或希望讨论即将进行的订单,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Thankyouforyourpartnershipandtrustinourbusiness.
感谢您对我们业务的信任和支持。
Bestregards,
[YourName]
短期的阵痛避免不了。但是,长期来看,淘汰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品价格,未尝不是“刮骨疗伤”。
对企业来说,这是一次转型升级的好机会: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拓展多元化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信任,提高市场占有率。